中道及一乘(三)

第097集
由 正子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目前所演述的主題,是以 蕭平實導師著作《阿含正義——唯識學探源》為藍本,內容主要舉示《阿含經》的內涵,一直存在著大乘佛法,也就是唯識學的法教,幾千年來從來不曾被判讀出來。我們藉由《阿含正義》書籍的舉證、闡述,來鋪陳唯識學的法要。

我們這一單元,續說二乘涅槃的中道性。從大乘第一義的真實理而言,二乘聖人所證的涅槃,名為「入涅槃」,卻仍然不是真正的中道,不具有真實的中道智慧。由於二乘法中所說的中道,都只是從意識境界來說,是從現象界、世俗法的蘊處界來作觀修:現前觀察五陰、六入、十八界,都是依緣而起之法,無常、不能如願的恆常擁有,所以讓我們會有苦受,終歸會失去而變成空無,其中沒有真實不滅的我。聲聞緣覺依蘊處界我而修無我——現觀這個覺知心的我,緣起終究會壞滅,是幻有、無我,稱作緣起性空,屬於佛法中二乘菩提的無我。

聲聞修行者唯有信受佛語,知有本際恆存,於內、於外無恐懼,能斷我執而成無學,捨報後能入涅槃。然而二乘聖者,沒有親證實相的體驗與見地,僅止於信受佛說有本際不滅;若談到真正中道現觀的實證,都必須是由親證如來藏本識,而能現前觀察祂從來就是「中道境界」的緣故。重點是,真見道菩薩的無我相,是以覺知心依於如來藏、第八識的本來中道性、如如不動性,不自知我、不起我相而轉捨覺知心的我相,轉依第八識的本來無我相,並非如凡夫外道以覺知心壓抑著,強令自己不起我相等的分別心——這是從大乘第一義的角度說無我。

這裡提到佛法兩個很重要的名相:「第一義」與「無我」。第八識如來藏並非人為建立的思想,是本來自在,所以稱為第一義;指稱於祂之前,沒有一切法可起,故名此法為第一義。說此法無始無終,本來而有,不是造作出來;不會滅,也不能壞,故名第一義。而如來藏第一義法,是過去、現在諸如來所說,未來諸如來也必然如是說的唯一佛乘的宗旨。而二乘法緣起性空的「無我」,是建立於觀察三界的五陰、六入、十八界,都是依緣而起,暫時而有之法,不是真實有。這「無我」的觀修,可以稱為「虛妄的無我」——因為全部都是依於虛妄的緣起法所得的「無我」;顯然這個虛妄無我,背後得有個「真實法」將之襯托出來,而能被稱為真實,也必定是建立在真實法上作觀修。而此「真實的無我」法,正是 佛陀第二轉法輪的主說,般若諸經所說的中道「無我」心,說之為非心心、無心相心、無住心等等;說如是心從無始劫來,不曾暫起一念,不住一切法,不相應於見聞覺知。所以,如《心經》所說,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識界乃至無意識界,無一切法可說,滅盡十八界,只有如來藏獨存、恆、真實。

一般大眾,由於缺乏親證實相的真善知識開導,無法真實理解佛經所敘述第一義的體性,於是數千年以來,產生各種依於蘊處界「有」,然後配合經典文字的「無」,而建立妄想中道——變成一切法空、一切緣起性空之無。有了這種見解之後,一般沒有真實知見的,就會說一切都是緣起緣滅,其性終歸於空,沒有真實的體性。有了這種見解之後,再將此見解遣除,遣除之見又再遣除,認為這就是般若中道,以為就是符合《般若經》所說的內涵,一切都是空。

佛陀已經在經典中,舉出很詳盡的好例子,解說眾生誤解實相、般若空的內涵多種樣貌。在《楞伽經》佛陀有如下的開示:【有一種外道,作無所有妄想計著;覺知因盡,兔無角想──如兔無角,一切法亦復如是。】(《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1)世尊告訴大慧菩薩:有一種外道修行者,他們依於世界、資財,五蘊、十八界而作觀察,認為一切法都是無常、變異,依於諸緣而起,其性並非真實不壞,終歸空無,而錯誤的認為,他的這種想法是正確的,執著不捨。因為他們觀察知悉:一切法各有其能起的緣因,而這些能起之因的勢力,已經窮盡時,則這個所起之法隨之而盡,歸於斷滅;依此覺知的緣故,便生起兔無角的想法——好像兔子本來就沒有角,本來就是無,一切法也是像這樣,本來是無啊!

世尊在經文中又開示:【見已計著兔無兔角橫法,作牛有角想。】意思是說:由於沒有正知見,外道們依著器世間的四大種——地水火風,或者物質、物性的德用,各自胡亂想像,不依正理而說生命的實相,依於先前觀察蘊處界緣起性空、一切法相無常變異,生出兔無角的想法之想;然後依於此不正確的偏斜橫法,再繼續創造出牛有角的虛妄想,認為這是至理,是生命的實相。然而,這些都是妄以五蘊身的受用境界,而建立虛妄想的根源以及證量。

世尊指出外道的過失以後,又再次闡述唯一佛乘的宗旨以及體性,其經文如下:【大慧!一切法性亦復如是,離有無,不應作想。大慧!若復離有無,而作兔無角想,是名邪想。彼因待觀故,兔無角、不應作想;乃至微塵分別事性,悉不可得。大慧!聖境界離,不應作牛有角想。】世尊說:大慧啊!一切法的法性也是像這樣,就是第八識真如性離有離無,遠離有、無兩邊,不應該依於意識心之有、無而起想。如果有人將意識心離有、離無,而起兔子沒有角的想法,這些就是邪見,是錯誤的。由於這些人未曾親自領受真如法性,對於如來藏不知不解,僅僅依於蘊處界的有,以及蘊處界的緣起性空之無,互相引用作為因,再依此相對的因而觀察,都是落在現象界中的有、無兩邊啊!換言之,萬法的根本因是本然自在,絕不可能從世間生滅法中可以獲得真實相,所以不應生起兔子無角的想法。如果牛角的事相上,再詳細分析,甚至細到如微塵,想要於種種事相中找到真實的體性,都是不可得啊!大慧!聖智所證得的境界,離於有、無兩邊,恆處中道,離於兔無角想,也離於牛有角想;所以更不應該依於兔無角想,再作牛有角想,這都是違背真實中道的義理啊!

如果有誤解般若空經意旨的人,甚至還教導他人,應該離於有、無兩邊,認定一切法都是無常斷滅,認定一切法緣起性空,這些人就會生起兔無角之想,再依此而虛妄想像有一常而不壞之法;他們再援引《般若經》的文字,誤會經文所指為「一切法空」的意思,於是建立「一法不立」之法,用意識心遣除一切法,於心中生起「般若空無之法」。顯然他們心中的認知,中道、不落兩邊的般若空,就是一切法空的想像法!就是 世尊所說的邪見,完全與第一義無關,是虛妄想像的般若中道。就是所說的:有人依於牛角有、牛角緣起性空之無,互相為因,對待而觀察,再同時遣除牛角有、牛角無,而於心中起兔子無角的想法,說「兔無角」這是真理,不可破壞,稱為中道!

各位菩薩!聽起來是不是很難想像、很可笑!而在《央掘魔羅經》中,佛陀述說當初的外道法在世間生起的因緣,更是讓人搖頭嘆息,匪夷所思。在過去久遠無量阿僧祇劫,於正法將滅的當時,持戒者減少,行非法者愈來愈多。有一個善人供養修行的比丘一件無價衣,結果讓獵師們看見了,生起盜心,將比丘挾持到深山,劫取所有的衣物,並且將比丘的雙手捆綁起來掛在樹上。夜晚時分,有婆羅門修行人看到比丘的模樣,嘆息著想:唉呀!出家沙門原先著袈裟,如今竟然選擇要裸身,還要把自己掛在樹上行苦行,應該是這樣子才是真正修道啊!於是這位婆羅門就捨棄衣服,把頭髮打散,以裸形的方式修行,從此就有裸形沙門。這位比丘將雙手解縛之後,取樹皮遮蔽身子,結草作拂子以驅趕蚊蟲;又有婆羅門看見了,想著:這個比丘選擇捨棄以前的好衣,手上握著拂子,這才是真實的解脫之法啊!也就學習比丘的模樣,建立成出家婆羅門的形像。該比丘在黃昏的時候浸入水中,洗浴身子以及身上的瘡,還以青苔覆蓋傷口,之後又撿拾放牛人的破衣來蔽體;又被樵夫看見了,樵夫也就學習著,日夜多次泡水,披髮、著蔽衣修苦行以求解脫。當比丘從水中出來,蜜蜂、蚊蟲都來唼食他的瘡口,於是比丘就拿著白灰塗著身上到處的瘡口自救;又被看見的人學起來了,認為這才是真實修道之法啊!於是塗灰外道從此而生。比丘為了療瘡,又燃火來燒炙瘡口,那些瘡痛非常劇烈,實在不堪忍受,比丘最後投巖自害;又有看見的人,認為這才是真實修道之法,才可以解脫,於是投巖事火的外道從此而生。

類似這樣,有九十六種外道,都是因為目睹比丘的各種形狀,依著表象所見而各自生起種種虛妄的見解,認為這就是解脫道的真修行。世尊於經文中有開示:【法滅盡時,如是事生;若如是者,正法則滅。】(《央掘魔羅經》卷4)經文意思是說:正法將要滅盡之時,就會發生類似這樣的事相;若是普遍發生這種眾生各以自己虛妄想像的見解,認為那就是修行解脫的正道,那正法就全然滅盡了。各位菩薩!佛典中所述外道的起源,真是讓人憐憫啊!他們也是渴望修行,卻沒有福德遇見正法,這也更顯示真善知識的珍貴!若僅僅依於修行人的表相、經典文字,而缺乏有實證功德的真善知識闡釋中道的內容,有誰能夠真懂佛陀的意旨呢?

世尊於《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對於佛法中「僧」的開示,其經文如下:【世出世間有三種僧:一、菩薩僧,二、聲聞僧,三、凡夫僧。文殊師利及彌勒等,是菩薩僧;如舍利弗目犍連等,是聲聞僧;若有成就別解脫戒真善凡夫,乃至具足一切正見,能廣為他演說開示眾聖道法利樂眾生,名凡夫僧。】(《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2)經文中說:修行菩薩道的世出世間法有三種僧眾:第一類菩薩僧,例如 文殊師利及 彌勒菩薩等,是菩薩僧;第二類聲聞僧,例如舍利弗、目犍連等,是聲聞僧;第三類是凡夫僧,如果經由修行,而能成就出家人的別解脫戒,真正能夠依教奉行,持善淨法,而還沒有見道的凡夫,持續進修能夠具足一切的「正見」,還能廣泛地為他人演說正知見、開示種種聖教法道、利樂眾生,稱為凡夫僧。

可見在佛法中,要能擔得起凡夫僧之名,都已經非常不容易了——因為前提是要具備正確的佛法知見。而普羅大眾,對佛法中「僧」寶的定義並不明瞭,誤認為表相上剃髮、披著袈裟,就認為是僧眾,而忽略了要具備「正知見」的前提,才是佛法的僧寶。

我們說明到此,下一集再繼續和大眾分享。

敬祝各位菩薩:福慧增長!

阿彌陀佛!


點擊數:1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