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068集
由 正國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收看「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兼論唯識學的最早根據」節目。今天我們要跟諸位菩薩一起來探討有關二乘與大乘在「基礎與根本」上的關係。這個議題在修學上是屬於比較容易混淆的,因此今天的探討內容,主要是在討論基礎與根本的差異,幫助大家可以作出比較明確的區分。
一開始我們大略說明基礎與根本在字面上的意思。首先我們來看「基礎」的部分,基礎就是說不同法之間它是有前後的關係;也就是說前面的法要先成就,後面的法才能夠成就。就是說前面的法,就是後面的法的基礎。譬如說,阿含解脫道的見道,乃是大乘般若悟入的基礎;意思就是說,欲證般若之人必須先斷我見,必須遠離意識常住不壞的惡見;或者是說初禪是二禪的基礎,因此不可能先證二禪再證初禪;或者是說布施度是持戒度的基礎,因此不可能有菩薩戒持守很好的菩薩,而他不去做布施利樂眾生的事情。以上就是「基礎」在字面上的意思,這個當然我們可以用來檢驗一般人的說法,譬如說有人他宣稱說「只要修般若度而不需要修前五度」,或者宣稱說「已經入地 ,可是尚未斷我見」,這些都是誤解了佛法,或者籠罩大眾的說法。
再來我們來看「根本」的意思,「根本」講的主要是說「根源」的意思,也就是說必須要有這個根源或者母體,其他的法才能夠存在或者建立。譬如說「解脫道以本識為根本」,或者「二乘法是以大乘法為根本」。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本識如來藏就不會有被如來藏出生的蘊處界諸法,因此當然就不會有二乘解脫道的存在。因為連五蘊都不存在了,那還有誰在修解脫道呢?或者是說十因緣中的逆觀,只能逆觀至本識為止,不能再往前了,因為本識是萬法的根源,沒有本識之外的其他根源存在。這個是我們所必須要確認的。因為本識祂是根源,所以前面就不會有法是根源了。
我們再來看《雜阿含經》卷12中的開示:
【「何法有故名色有?何法緣故名色有?」即正思惟,如實、無間等生:識有故名色有,識緣故有名色有。我作是思惟時,齊識而還,不能過彼;……。】
所以這裡面說:「齊識而還,不能過彼。」它的意思就是說本識是不能被超越的,因為祂是萬法的根源、根本,或者諸法本母。如果否定本識,則因緣法絕對不能成就。
所以從上述的說明,我們就可以大略的知道「基礎與根本」是有所差異的,因此釐清二乘與大乘在「基礎與根本」上的定位,對於佛道修學確實是很重要的,也不會誤入毀謗佛法的過失之中而不自知。
接下來我們先引一段在《阿含正義》第六輯中,平實導師的開示:【現代佛教的表相佛法所傳解脫道,乃至大乘佛法的弘傳,當然應該以南、北傳四阿含聲聞佛教的經典為根本;而這個根本二字,其實應該改為基礎,不該說為根本。】(《阿含正義》第六輯,正智出版社,頁1823。)這裡面主要就是在說:聲聞佛法所說的解脫道法義的修習,是證悟大乘般若智慧的基礎而非根本。底下我們就來略作說明。首先我們要知道蘊處界空的觀行是證悟實相的基礎。在《大般涅槃經》卷18中,也有這樣的開示:
【諸佛世尊,有二種法:一者世法, 二者第一義法;世法者則有壞滅, 第一義法則不壞滅。……復有二種: 一者有為,二者無為;有為之法則有壞滅,無為之法無有壞滅。】
也就是說一切法可以概略分為兩種體性:第一種是有壞滅體性的生滅法,第二種是無有壞滅體性的不生滅法。菩薩明心所證,當然是這個不生滅法-第一義法。既然菩薩證悟實相的標的是不生滅法第一義如來藏心,菩薩當然也要知道及確認何謂生滅之世間有為法。把生滅法跟不生滅法要能夠分清楚,這樣才能夠不會混雜,才不會真妄不分,因此透過二乘解脫道的法義,能夠觀察蘊處界等有為法都是因緣所生、剎那生滅,這樣才能夠成就斷我見初果解脫的功德,所以說二乘的解脫道的見道斷我見便成為大乘證悟般若的基礎。
同時我們還要瞭解的就是說蘊處界等無常、苦、空、無我的觀行是有利於大乘證悟者的真實的轉依。這是因為經由二乘解脫道對於生滅有為法之「無常、苦、空、無我」的觀行,這樣才能夠讓修學者徹底地斷我見。所以說因為這樣的緣故就能夠幫助菩薩在證悟後能夠得到真實的轉依。這個是因為菩薩有深入觀察有為法之生滅無常苦,以及空無有真實不壞之我。所以在深心之中就能夠接受而不只是意識層面知道而成為知識而已。
因此從上面的討論,我們就可以確信二乘法是大乘法的基礎。而事實上地上菩薩也都是斷除煩惱障的,乃至更進一步開始分分斷除二乘阿羅漢所不能斷除之煩惱障所攝的習氣種子,因此在解脫道方面,地上菩薩本質上也是超勝於二乘的,只是菩薩慈悲眾生而故意留惑潤生或者起惑潤生。
另外在剛才所引《大般涅槃經》中,也有開示:
【復有二種:一者二乘所持,二者菩薩所持;二乘所持則有壞滅,菩薩所持則無壞滅。】(《大般涅槃經》卷18)
也就是說菩薩是依受持以如來藏為核心之法義來修學,生生世世利樂眾生,不入無餘涅槃。這個就是剛才經教中所開示的「菩薩所持則無壞滅」;而相對的,二乘受持的解脫道法義是要滅盡一切蘊處界諸法,這個也就是上面經教所開示的「二乘所持則有壞滅」,因為進入無餘涅槃之後已經沒有蘊處界我存在了,消失於三界之中,僅餘自心真如獨存。
接下來我們要來看為何大乘法是二乘法的根本。這個可以分為幾點來說明,第一點是我們要知道信受本住法解脫道才能夠成就。這個是從解脫道成就的道理上來說,因為解脫道既然是說解脫,代表有一個修行到最後的結果,因此絕對不是斷滅,絕對沒有人會接受修行到最後變成「斷滅」,或者是「無」,或者是「沒有」。因為滅除了生滅法之後,一定還有一個本住法存在,所以本住法是解脫道的根本。有本住法如來藏才能有解脫道,這個也包括緣覺乘的因緣法的觀行也都必須要先修學以本識為根源的十因緣法。
在《佛本行集經》卷23中,也有這樣的開示:
【若人愚癡,耽染五欲,不知本際,沈淪生死,被煩惱縛,不能得解,如遠行人,困苦疲極,乃飲鹹水,更增其渴。】
也就是說,如果不信受本際如來藏心,則修學解脫道者不能成就解脫。而眾生多沉淪於有為法五欲境界中,不知修學正確的解脫道,因此就不能解脫於生死輪迴,所以說眾生不知道本際則不能得解脫。
第二個是有本住法解脫道才能不被斷見外道所夤緣,因為如果沒有本住法,滅盡了一切有為、生滅法之後,那就會成為斷滅。這樣就會讓斷見外道可以夤緣解脫道,因為斷見外道可以說:他的法義同於錯解的解脫道。而實際上兩者是完全不同的,因為解脫道是信受本住法,完全不同於斷見外道,而解脫道是可以令人解脫;相對的,斷見外道只是邪見,或者虛妄想而已!
另外我們也必須要瞭解,斷滅見是非常嚴重的邪見,因為否定了未來世的存在跟因果,這樣會讓眾生在造作惡業的時候無所畏懼;同時斷滅見者也不會有任何解脫可得,因為都已經斷滅了,哪來的解脫呢?所以說傳播斷滅見、否定如來藏之一切法空等邪見,因果極大,千萬不可以輕忽。所以說斷滅見是任何修學者所不願意落入的,這是因為斷滅見否定了修學解脫道的存在理由,因為這樣的緣故,才會有六識論者,他們就會施設說有這個細意識不滅,或者滅相不滅,要用透過這樣的方式來避開斷滅見的問題。可是終究因為否定如來藏的關係而讓他的說法無法成立,終歸還是會落入斷滅見之中,而斷滅見事實上只是在道理上誤解了,譬如在《瑜伽師地論》卷7中有這樣的開示:
【問:何因緣故,彼諸外道,起如是見、立如是論?……謂如有一為性尋思,……彼如是思:若我死後復有身者,應不作業而得果異熟。若我體性一切永無,是則應無受業果異熟。】
也就是說斷見外道誤計人死後,所造之業亦隨之而滅,因此未來世就不會有五陰身再出生,否則他認為就變成無因有果,這個是因為他誤解了佛法,他不曉得如來藏會儲藏業種,同時斷見外道認為此世因為有異熟果報存在,因此此世是有的、是有我,但是未來世是無我而是斷滅的。這些都是落入錯誤的邪見之中,而事實上斷滅見者,他的深心之中是不會接受斷滅見的。因此本住法作為根本,有這個根本的二乘解脫道,才不會受到斷見外道的夤緣與破壞。
第三個我們要瞭解的是說,有菩薩住世才能夠永久住持二乘法。因為只有菩薩,才會發願生生世世出生於人間,荷擔如來家業,並且兼弘三乘菩提;相對的,二乘解脫者,無論是初果的七次人天、二果的一來,或者三果不來,以及四果斷盡三界愛,如果聲聞乘者不迴心大乘,那最後都會入無餘涅槃,而不再來人間。即使是初果、二果會再來人間,但是因為往生到天界之後壽量很長,在長遠之後才會再來人間,如果沒有菩薩來住持三乘菩提,那二乘解脫道法義就會逐漸的失傳。
第四點我們要瞭解的是,大乘法是二乘法的根本,或者根源,絕對不是從二乘法中所演變出來的。因為大乘法,它已經函蓋了整個成佛之道,世尊示現於人間必然是完整的開示整體的成佛之道。這一定會包括整個的架構跟法義,不可能只有開演二乘解脫道而已。因此二乘法,只是大乘法成佛之道中的一小部分而已,不可能從二乘法演變出大乘法出來。
在《白衣金幢二婆羅門緣起經》中,也有這樣的開示:
【白衣!是法本來,最上最大,最極高勝。如是正見,諸法本母,是即增上,畢竟歸趣。】(《白衣金幢二婆羅門緣起經》卷1)
也就是說,這個代表大乘法的核心—本住法如來藏,祂是諸法本母,依此修學就能夠證得般若智慧,乃至逐漸增上到成佛的時候都還是以這個本住法為最後的歸依。既然這個法是最上最大,當然大乘法不可能是由較淺較窄的二乘解脫道在佛示現入滅之後演變出來的,而應當是由 佛世尊完整的說出來的。所以說不是像有些人錯解說由二乘法演變出大乘法,那當然也不是二乘法是大乘法的根本。
在《別譯雜阿含經》卷6中,也有這樣的開示:
【世尊!如來則是諸法根本,諸法之導,法所依憑。】
也就是說諸法法義的源頭都是由 佛世尊所開演出來的,不可能 佛世尊示現在人間,只開演較淺的二乘法,而不開演勝妙的大乘般若或者唯識的妙義。
而這裡我們也必須要瞭解,諸法本母如來藏心,祂不只代表總相智而已,因為要對如來藏完全瞭解、親證其無量無邊的功德,就必須要有佛地的一切種智才能夠究竟,所以要能夠開演大乘之極勝妙的法義,譬如《楞嚴經》中的「十習因」以及「五陰盡」的法義,就必須要有實證的智慧才能宣演,這絕對不是由解脫道法義而能演變出來的。所以說「是法本來,最上最大,最極高勝。」
在《法華經講義》第十五輯中,平實導師也有這樣的開示:【又如有人否定《華嚴經》,說不是 佛所說的;但《華嚴經》中所說的菩薩道五十二位階,在其他的經典中並沒有明確的解說,在般若部的諸經裡面也只是散說而不具體圓滿,顯然得要函蓋在佛法中,世尊所說的佛法才算是圓滿的,那又怎能說《華嚴經》不是佛說?】(《法華經講義》第十五輯,正智出版社,頁128。)也就是說如果沒有聽聞有走過五十二位階的 佛世尊開演過,那誰又能夠說出這五十二位階呢?所以無論是「十習因」、「五陰盡」,或是大乘法的「五十二位階」等等種種的法義,這是過來人才能夠開示,絕非是憑空想像而得。這個是從 佛世尊的實證上來證明大乘法是佛說、是二乘法的根本,而非由後世或二乘法所演變出來的。
二乘聖人未成就大乘法義的念心所,因此集結出來的是二乘法。這個是我們所必須要瞭解的,譬如在《阿含正義》第六輯中的開示:【但二乘聖人對大乘法的如來藏及般若都未曾親證,又如何能在聽聞之後成就大乘法義的念心所?既無勝解而聞之不解,又如何能記得住大乘經典法義?……只能依他們所理解與解脫有關的部分,結集成阿含部的小乘解脫道經典了。】(《阿含正義》第六輯,正智出版社,頁1854。)這是由於沒有勝解或實際修證上的情形而產生的狀況。因此要對法義能夠如實理解,才能夠有系統性的憶持。因此由聲聞乘者結集,主要還是以呈現出解脫道法義為主,這是可以理解的。所以這也顯現出說「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
因此由上述的討論,相信大家都可以瞭解為何二乘法是大乘法的基礎,而大乘法是二乘法的根本。而事實上三乘菩提都是由 佛世尊所說,絕非慢慢演變出來的。
而透過今天的討論也能夠顯現出,一般人對於佛菩提道與解脫道是不容易區別的,包括所證的目標、修證方法與智慧上的差別;再加上現代佛教是被世俗化與淺化的現象,造成一般修學者更容易混淆。所幸現今 平實導師已將三乘菩提作了非常清楚的演說,大家可以參考 平實導師所著作的「佛菩提二主要道次第概要表」,這樣對於佛菩提道與解脫道的關係就能夠很清楚的瞭解了。
因此對於大乘法與二乘法,我們必須要知道哪一個才是根本,因為有大乘法才能夠建立二乘法,也因為有大乘法才能任持二乘法。而大乘行者也不可以輕視二乘解脫道法義,因為二乘解脫道是大乘法的基礎;而事實上只有唯一佛乘,二乘法是從唯一佛乘中方便析出的。另外是二乘解脫道的四聖諦、十二因緣等等,菩薩在入地之後仍然需要配合無生法忍來作更深廣的觀行。圓滿實證大乘法的 佛陀跟解脫道極果的阿羅漢,他們的證量是差異極大的,這是我們所必須要瞭解,因此 佛陀可以稱作阿羅漢,而阿羅漢卻不可以稱為 佛陀。
最後我們來作一個簡單的結論。首先就是說:在描述大乘法跟二乘法的關係時,必須要精確地使用「基礎」與「根本」這兩個形容,才不會讓讀者或者聽者產生誤解;第二個是:淺的法是修學深的法的基礎,而深廣的法是淺的法的根本或者根源;第三個是:如來藏是萬法的根源或者根本,如來藏具備無量無邊的功德,祂才是一切法的根本,也是大乘法的核心,沒有如來藏就沒有一切法。第四點:我們必須要信受 佛世尊具正遍知與大慈大悲,因此必然會為眾生開演完整的一代時教。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這一集就談到這裡。祝您身體健康、 道業增上。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