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解脫應滅一切知覺(上)

第015集
由 正文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我們今天要繼續來跟各位說明的是「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這個單元,所依止的是 平實導師所著作的《阿含正義》。在後面的這四集裡面,要跟各位來說明的是解脫所應該要具足的條件,前面兩集我們要說,真正的解脫應該要滅一切的見聞覺知;後面的兩集裡面,我們要說明的是解脫應該要斷掉我執,還有我所執。我們現在就來說明一下「真正的解脫應該要滅一切知覺」。

在這個過程裡面,我們有幾個重點要先跟各位說明的。我們這裡面要說明的有:第一個應該要斷除對五陰自己的執著;第二個是真實的解脫,其實是滅盡見聞覺知的自我執著;第三個要說明的是解脫主要的是心善解脫;第四個要說明的是解脫應該要滅除「想」,也就是說對於六塵的觸知;第五個要說明的是解脫應該要滅除一切禪定的覺觀;第六個要說明的是,所有的一切解脫的果證,不可離本識真實法而存在,所以不可離本識真實法而說有解脫果可以親證的;第七個要說,解脫應該要自歸依、自熾燃。這各有怎麼樣的一個詳細的內涵呢?那我們就逐步的來作詳細地說明。

第一個我們要說明的是:解脫應該要斷除對於五陰自己的執著。在《增壹阿含經》裡面,佛這麼說:【諸天子!當知此五盛陰,知三惡道、天道、人道;此五盛陰滅,便知有涅槃之道。】(《增壹阿含經》卷28)所以從這一段經文裡面,我們也可以看得出來,佛說所有的一切三界,這三界所有的一切眾生都有五盛陰,因為有五盛陰,所以我們知道三惡道乃至於天道、人道,都是因為有五盛陰,那(若能把)五盛陰滅了話,就知道有涅槃之道可以修學。所以第一個階段,必須要現觀五陰無常、苦、無我,現觀一一陰的功能。

五盛陰函蓋了哪些呢?色陰它能夠招致寒熱、飢渴;而受陰它能夠招致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等等三種覺受;而想陰它是能夠具足地了知六塵境界的知;而行陰它能夠造作善業、惡業、無記業等等的業行;而識陰它能夠產生六塵境界韻味的領受的這樣子的一個了「知」,因為這樣子的一個了知,導致我見、還有我執而流轉生死受苦。所以覺知心意識以及意識的了知性,也就是想陰-都應該永遠地滅除,那覺知心意識以及意識的了知「想陰」滅除了以後,這個才是真正的無餘涅槃的境界。因為涅槃當中是無知、無見的,涅槃當中是滅盡了五陰十八界,所以沒有一個能知的、能見的覺知心在那個地方,所以覺知心意識以及意識的了知性,都應該要永遠的滅除。

具足了這樣子的正見、正知以後,進一步如實地現觀無知解脫。那什麼叫作無知解脫呢?也就是說,能夠了知五陰、六識以及六識的自性都是虛幻無常、緣生緣滅的;如果能夠了知五陰、六識以及六識的自性,都是虛幻無常、緣生緣滅,那就能夠滅除自我的執著,最後我慢就消滅了,這樣子捨壽之後就能夠取證無餘涅槃。也就是說,如果能夠了知五陰、六識以及六識的自性都是虛幻無常、緣生緣滅,進一步滅卻了自我的執著,最後我慢滅的時候,未來世三界有再度出生的動力就滅除了,那這樣子捨壽以後,就能夠取證無餘涅槃。

第二個我們要來說明:真實解脫它其實是滅盡了見聞覺知的自我執著。修學解脫道如果不能滅除對於意識自身的執著、對識陰自性的見聞覺知性的執著,那這樣子就是墮入了識陰自我執著的當中,那這樣子就沒有辦法獲得解脫。所以不應該對離念靈知心自己有所執著,因為離念靈知心是可滅之法,離念靈知心祂不離三界的境界,所以說離念靈知心祂不是涅槃心。涅槃心是不生不滅的,涅槃心是遠離三界境界的,涅槃心祂是本來無生的,所以必須要滅盡離念靈知心的六種自性。哪六種自性呢?就是眼見性、耳聞性、鼻嗅性、舌嚐性、身覺性,乃至於意識的了知性。如果沒有辦法滅掉離念靈知心的這六種自性的話,一定會墮入了常見見或自性見等等的外道法當中。

那什麼是常見見呢?也就是說,以離念靈知心為常住不滅,以意識心為常住不滅,這個就是常見見。那什麼叫作自性見呢?就是說,以離念靈知心的六種自性為常住法,以眼見性、耳聞性、鼻嗅性、舌嚐性、身覺性,乃至於意識的了知性的這種自性為常住不滅法,那這樣子就是自性見外道。所以自性見外道所說的,最主要是在指說:眾生落於離念靈知心、六識的自性,乃至於六識自己本身,墮於這樣子的一個法,以這樣子的法為常住不滅的法,以這樣子的法是永遠能夠出生三界的法,以這樣子的法錯誤地認知,這個就是自性見外道。

有的人說,如來藏就叫作自性見,所以信受如來藏的人,那個是自性見,墮入了如來藏自性的自性見。但是如來藏並沒有三界六塵萬法的自性,雖然祂出生了三界六塵萬法,但是祂從來不住三界六塵萬法,所以祂是遠離三界六塵萬法的自性;祂也遠離了五陰的自性,因為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等等這些法,全部都是屬於我們識陰所領納的種種的法,如果墮入這一部分的法,那個才叫作自性見。

所以有很多人不懂這樣子的道理,說如來藏的法那個叫作自性見。其實如來藏並沒有三界六塵萬法的這些自性,但是如來藏卻有祂本來無生的自性存在,所以叫作本來性、自性性、清淨性;而且祂有祂本來寂靜的體性,所以又叫作涅槃性。所以如來藏其實祂是沒有自性的,所以叫作無自性。但是祂的沒有自性,是因為沒有三界六塵萬法的自性,但是祂有出生三界六塵萬法的自性,所以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如來藏有一個無自性性。但是 佛所破斥的、佛所說的自性見外道,其實是在指眾生墮入六識的自性裡面,這個才是屬於自性見外道。

所以眾生因為有六識存在的同時,就會有六識自性的運行;那有六識自性運行的時候,就會產生了四食的境界。所謂的四食就是:團食、觸食、念食還有識食。在這個四種境界裡面不斷地領納、不斷地增長,這個就是四食的境界;而四食的境界,它的本質其實就是佛法裡面所說的我執。所以我們如果能夠詳細了知五盛陰的全部內容的話,也能夠了知五盛陰的虛妄性,能夠了知五盛陰它是生死眾苦的根源,那進一步透過正確的修行方法,五盛陰滅盡那個時候就是無餘涅槃,那這種狀況之下,就一定能夠親證解脫果。所以由於這樣的緣故,才說唯有厭惡六識自性以及六識自身,才有取證解脫的可能。

第三個我們要來說明說:解脫最主要的是心善解脫。在《雜阿含經》裡面卷6的第5經,佛這麼說:【羅陀!若多聞聖弟子,於有身,若知、若斷;有身集,若知、若斷;有身滅,若知、若證;有身滅道跡,若知、若修已,羅陀,名斷愛、離愛、轉結、止慢,無間等,究竟苦邊。】

這段經文的意思就是 佛在對羅陀開示,如果聲聞解脫道的多聞聖弟子,於三界有的五受陰身,也就是說色、受、想、行、識這五受陰身裡面,或已經了知、或有能力斷除;對於這五受陰身的集,或已經了知、或有能力斷除;對這五受陰身的滅,或了知、或已修證;對五受陰身滅除的修學之道,或已知、或已修證;那這樣子的話,羅陀啊!這樣子就叫作斷愛。斷什麼愛呢?斷三界愛。這樣子就叫作離開了三界愛,這樣子就叫作已經轉離了結縛,這樣子就叫作停止我慢了,因為停止我慢的緣故,所以解脫智慧是無間斷而且平等的,究竟到達了苦的邊際。

所以心善解脫的意思,就是說:覺知心經由修學解脫道,瞭解了五陰有存在的時候的全部內涵,這些內涵全部都是苦,五陰存在的時候的這些內涵是苦,不只五陰存在時候的這一部分的現象,也包含覺知心自己,也就是能夠覺知到五陰存在的這個覺知心。那如果也瞭解了五陰的集、五陰的滅、五陰滅除之道,也斷了我執,那就是覺知心已經真實實證瞭解二乘解脫道的四果聖人。

這個意思就是說,我們應該要滅除五陰的自己,不再受生入胎而使未來世中不會再有五陰自己出生於三界當中。四果聖人對於五陰的苦、集、滅、道都如實地了知,對於自己是否還會再領受三界的後有,也已經了然於心;所以知道自己在解脫道的修行上,所應觀行的滅盡境界已經知道了,進一步已證實了一切五陰、一切覺觀都應該要滅盡,這個才是真正而確實的涅槃解脫境界。那對於解脫道中所應修的種種清淨行,也已經修足了;對於解脫道的究竟取證境界,已經善知無疑,也就是說,解脫知見已經建立了;所以進一步能夠自我檢查:死後是否還會再去受生而領受後世的三界有?所以心中確定不會再去入胎而領受後世的三界有!

所以我們說,求證解脫道的人,都是應該要滅除五陰、滅除一切覺觀的,都是應該使識陰的六種自性全部都滅失;當五陰、還有一切覺觀全部滅盡而不受生了,這個才是真正的無餘涅槃。所以無餘涅槃中的解脫境界是沒有自我存在的,是無知亦無見的,這些都確定無疑的緣故,所以說他是心善解脫。

但是很可惜的是,現代佛教的諸方大師都是為了要保留意識心的覺觀,用意識心的覺觀,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去入涅槃。但是 佛說,心善解脫是必須要滅掉所有的一切覺觀,也就是必須要滅掉所有一切心行,這樣子才是真正的心善解脫。

第四個我們要說明的是:解脫應該要滅除想,也就是必須要滅除對於六塵的觸知。在《雜阿含經》裡面卷8第221經,佛這麼說:【比丘!於彼入處當覺知:若眼滅,色想則離;耳、鼻、舌、身、意滅,法想則離。】

這個經文就是在說:比丘!在彼入處,也就是六入處,在六入處的地方,你必須要善於覺知、善於觀察,所有的一切法就是因為六入而產生的,因為眼入、耳入、鼻入、舌入、身入乃至於意入。所以說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有了六入以後,就會緣觸、緣受、緣愛,乃至於緣三界的取,乃至於緣三界的有,所以會有種種未來三界有的生、老死、憂悲惱苦。所以當比丘觀察到這部分的時候,在種種的六入處(在這個地方)去察覺、去覺知的時候,進一步去滅掉對於眼入的一個功能,所以說「若眼滅,色想則離」。如果「眼入」滅了以後,對於色想的這個領受就已經滅除了,乃至於對耳、鼻、舌、身、意入處滅了以後,對於耳想、鼻想、舌想、身想,乃至於意想、法想就遠離了。

那這個意思就是說「知覺性」,也就是說,識陰的心所有法、識陰的自性,就是想陰,所以知覺性的本身就是想陰,所以叫作想亦是知。想陰的本身,只要有了知的過程裡面,那個就是知覺性,所以清清楚楚、一念不生的境界的時候,還尚有清清楚楚的心在了知。所以我們對知覺性的存在加以反觀而保持著不肯滅除,這個就是輪迴的根源之一,這就是自性見外道的落處。也就是以什麼呢?以六識的知覺性的存在而不肯滅除掉,這個就是自性見外道的最主要的一個落處。

所以修學聲聞解脫道的人,都應該滅除對於六塵的觸知,因為對六塵的觸知正是六入:對六塵了了而知,這個時候就是具足了六入,正是生死法。在這個時候就是色塵想、聲塵想,乃至於鼻、舌等等到法塵想,這個正是六識的功能的自性。如果能夠懂得滅盡六入,那就能夠懂得滅盡五陰,這個才是能離開色想,乃至於能夠離開法想的聖者。

所以說「想」即是知與覺,因為想其實就是八識心王各各皆有的五遍行心所有法;這個法在解脫道當中,其實是最難了知的一部分,自古以來極多比丘對於「想」不了知,所以墮於「三界有」之中,自己以為已證無想境界,所以說,可見對於想的了知,這個是非常困難的。如果是已證俱解脫果的比丘們,他閑暇無事的時候,其實大多是入住滅盡定或無想定當中,在這個地方安住的,這個目的是不想繼續被六塵所刺,想要習慣於滅盡自己的境界,以便捨壽時迅速滅除自己而入於無餘涅槃。所以說,想也是知,所有的有學聖人,其實都必須經由滅除六塵刺及覺知性來實證解脫果的。

那對於想即是知、滅除想這一部分,我們下一集再繼續跟各位作分享。今天時間已經到了,就先跟各位分享到這裡。

阿彌陀佛!


點擊數:2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