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78集
由 正墩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由佛教正覺同修會為各位準備的電視弘法節目,「三乘菩提之常見外道法——廣論」系列佛法講座。
學佛的首要之務,是在斷我見、證聲聞菩提的解脫初果。如果能真實斷我見、斷三縛結證初果之後,進則可以求證大乘菩提,在大乘究竟了義正法中,漸次修集福德,如果有悟緣,緣熟時可以證悟明心,而起實相般若智慧;而且,退則可以保解脫生死之進程,最慢七次人天往返,可以出離三界生死之苦。這是所有學佛人在進入佛法智慧修證的階段,都應當有的知見;也是讓所有學佛人在滿足資糧位的人天善法,布施植福、淨信三寶、奉持戒律的次法之後,進而樂於精進佛法智慧修證的動力。因此,對於我的內涵,對於無我的智慧,在佛法智慧的修證上,有非常關鍵的重要性。
在整體的佛法修證三乘菩提當中,對聲聞菩提這個解脫道無我的智慧,斷我見、斷我執的修證,能出離生死、不受後有的涅槃果證,是整個聲聞解脫道的最主要的修行內容。在大乘菩薩的所證,除含攝解脫道的無我解脫智慧,有一種更根本究竟的無我智慧,是二乘緣覺、聲聞人所不證,大乘菩薩的這種不共聲聞的無我智慧,不僅具有解脫生死煩惱的功德,也是能成就菩薩次第修行而究竟圓滿佛果的智慧。大乘菩薩的無我智慧,就是證般若的大乘無我智。聲聞解脫的實證,雖不證大乘無我智,但是卻不能否定;因為,這個大乘菩薩的無我智的所證根本——無我如來藏,也是支持聲聞能證無我智的根本。如果有人否定了如來藏,連聲聞無我智第一步斷我見都無法成就,更何況能證涅槃?
《中論》在〈觀四諦品 第24〉說:【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無,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中論》卷4)所說的是蘊處界一切世間法,由阿賴耶識為根本因,而藉諸法為緣出生;因緣所生法都沒有本來的自性,所以說是空。這些因緣所生之法,本無自性,沒有真實性,本質是生滅的無常空,但卻假立施設各種名字,來稱說世間一切法。世間的一切生滅所生之法,必須要有因與緣同時具足方能夠出生,如《廣論》否定阿賴耶識的因,便成為無因論。諸法如果無因而生,那正是龍樹菩薩所破斥的「諸法無因生」的過失;如果像《廣論》一向主張緣起性空為佛法根本的人,將無自性的諸法當作有作用、能出生的緣,那就是成為諸法無因唯緣而生,那就落入龍樹菩薩所破的「諸法共生」的過失當中。無論如何,這都是違背 佛所說「有因有緣世間集」的因果法則。
佛法三乘菩提所證的無我,同樣以生命真相的真實義為基礎。二乘人無我是依蘊處界的無常、苦、空的觀察智慧來說無我;菩薩也有與二乘人相同的這樣的觀行,但是菩薩人無我的不同,是親證如來藏,能現觀如來藏沒有一切世間的我相,沒有五陰、十二處、十八界、三界六道的我相。菩薩親證般若心阿賴耶識,現前觀察蘊處界諸法,因緣所生、空無自性、虛妄無實;再觀察阿賴耶識離一切世間法的兩邊——生滅、垢淨、增減、斷常,與蘊處界諸法不一不異,故說為中道。所以,《中論》說:【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中論》卷4)這樣才是菩薩所證的大乘人無我。
由於密宗喇嘛教應成派中觀《廣論》的宗喀巴,將斷我見的修行建立在「我無自性」的觀念上,不斷強調要用無自性空的見解來修行;也就是所謂的緣起性空,作為一切修行的根本及標的,認為這樣是證無我的空慧。所謂的無自性性,是說世間一切萬法都是因緣所生之法,都沒有自己的本來的自性,所以說其性本空;因此,有人將這種依緣而生的法,稱作是緣起性空的法。但緣起性空的現象,都是依於無常生滅的世間法而存在的;由於一切法緣起,所以沒有自體性,因此無自性空並非常住不滅的空性。
應成派盜用佛法中無自性性的說法,擷取《般若經》中的文字,並強調繼承龍樹菩薩的中觀思想,所以一直讓人誤以為他們所說的法義,也是屬於大乘般若佛法,這樣造成了魚目混珠、真假難辨的現象,的確也眩惑了不少人。但只要是實證般若的菩薩,便能知《廣論》等應成派中觀以緣起性空、無自性空作為佛法根本的主張,不但是絕非佛法的道理,而且有極大的過失。因為《廣論》的主張,是對於法界的真相、生命的真相完全沒有如實的知解,單取世間生滅法的部分,進行應成派中觀整體思想體系的建構。
因此,完全顛覆了佛法中,對於法界生命真相的真實正理。由於沒有親證,更因缺乏大乘的善根,因而否定法界中有能出生一切法、成就一切因果業報的法身,也就是般若的法體、涅槃的本際——如來藏第八識阿賴耶識;同時也否定了第七識能默容一切法的意根。這樣子否定了第七、第八識,另一方面又將無自性空當作是法界實相的空性,又認取意識為常住法——《廣論》以意識作為常住法,將意識取代《般若經》中般若實相心——也就是不生不滅的第八識,作為大乘佛法修證的標的。
但意識是意根、法塵相觸,由如來藏流注意識種子才能夠出生,是因緣所生之法,本質是虛妄無實、有生有滅,具足世間我相,非真實我。那這樣執著意識為我,便墮於識蘊我見當中,所有密宗喇嘛教,包括《廣論》,之所以寧可違背如來聖教,寧可死守自相矛盾的說法被指責,仍然要堅持這種意識是常住法;乃至要將依附於意識的心所有法—受跟想—當作是俱生常住不滅的法,不斷地容忍自己沿襲這種顯而易見的錯誤而不願意放捨,其實這是有其脈絡可循的。
這些以佛法名相包裝,表面看起來像是佛法修證,而實質內容無論再如何離譜、隨意編派的說法,對他們而言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因為,他們最不能捨的是密宗喇嘛教的無上瑜伽修法,他們必須要堅持這種意識不滅的我見,才能夠合理化所修的雙身法的樂空不二,這種意識相應的境界也是解脫的修證。應成派中觀《廣論》以這樣的我見、邪見及識陰境界作為基礎,把須藉眾緣才能夠出生的意識見聞覺知了別性,同樣說是緣生而無自性、是緣起性空的法;並將這種無自體性的意識,扭曲解釋唯識般若種智的三性與三無性,對於一切法都是同樣跳針方式,重複套用無自性性的名相來籠罩人。
佛法中所說的三性、三無性,是以如來藏為主體,說明如來藏藉緣出生了七轉識,以第八識阿賴耶識、意根與六識等八識心王和合運作成就一切萬法時,這八識心王所顯現出來的圓成實性、遍計執性、依他起性這三種自性;而這三自性所顯示的,是函蓋法界運作的一切法的根本真實義;然後從一切法的根本所依—如來藏心體的境界來觀—說有三無性。三無性是實證第八識如來藏以後,轉依第八識自心的立場來現觀三性時,實證第八識如來藏心體並沒有三自性的名言施設;並且自身從也不覺知、也不返觀自證八識心王,包括第八識自身與七轉識是否有這個三自性,所以說三無性。菩薩親證般若中觀智慧,進而轉依這個三性、三無性的智慧,漸次成就佛菩提一切種智,終得圓滿究竟佛道,而能究竟解脫。
不但一切外道所不知,二乘聖人也無所知;更不用說,是否定了圓成實性的第八識,否定了遍計所執的第七識,對於三自性誤解、不證的《廣論》應成派中觀行者,否定了三自性,是絲毫不能知其中的道理。在《廣論》第429頁提到修空性的方法,他是這麼說的:【如是根本聖智,是未能見色等生滅,豈彼是見生滅等無。觀察有無自性之理,亦是未能得生滅等,非是量定生滅等無。】(《菩提道次第廣論》卷18)這裡意思是說:「觀察無自性,不是去否認色等種種法有生有滅的這個事實,而是去觀察是否有生滅的現象,有生滅就是表示無自性,沒有生滅就是有自性,法有自性就是要破除。」達賴喇嘛在他的《覺燈日光》一書當中解釋這段話說:【聖者在根本定現證空性時,只是沒有看到色法等的生滅性而已,並不是看到了色法等的生滅沒有。】(《覺燈日光》第三冊)但《廣論》宗喀巴一向都是主張一切法是無自性,沒有任何一個法有自性,不知為何還要費心去觀察分別一切萬法,反正再怎麼觀都是無自性,這樣觀察又有什麼用呢?
這對於應成派中觀《廣論》的思想來說卻是正確的,因為他們修行理論當中,雖然一切法都是無自性,但還是要肯定意識的真實,尤其意識一念不生的境界,對他們來說 這才是證空性。所以要讓自己的意識保持一念不生,這樣才可以說服自己是處在「沒有看到色法的生滅性」的境界當中,說這樣已證空性。所以,這就更證明了應成派中觀《廣論》的證空性,並不是智慧,因為當在一念不生時,依他們的說法是證空性;當不處在一念不生時,空性的境界就便退失了,那豈不是剎那之間又成了凡夫?更重要的是,他對五蘊的內涵不如實知,仍然要把意識所住的境界當作是真實,如何能說這是證空、證無我呢?
《廣論》在第408頁說:【正通達補特伽羅無自性慧,雖不即執蘊無自性,然即由此慧不待餘緣能引定智,決定諸蘊皆無自性,能斷蘊上增益自性諸增益執。故說通達補特伽羅無自性時,亦能通達蘊無自性。】(《菩提道次第廣論》卷17)在這段《廣論》的文字當中,提到了所謂的補特伽羅無自性慧,這是《廣論》想要表達人無我的智慧;意思是說,因為意識認知了有情的人我沒有自性,那就是有人無我的智慧。但所謂的人無我的智慧,實際上是佛法解脫智慧的親證;也就是五蘊的人我上觀察無常、苦、空、無我,因此得到了聲聞人無我智。
首先說,這種對於五蘊人我的意識觀察的智慧,是阿賴耶識所出生而顯現的法,是依阿賴耶識的常住法而說世間智慧也是空無自性,才能說是補特伽羅無自性慧。宗喀巴否定了第八識阿賴耶識,又落在識蘊我當中,這樣說補特伽羅無自性是人無我,實際上並非實證無我慧。進一步來理解佛法中的無我智慧的修證道理,五蘊我無常、空無自性的智慧基礎,是依阿賴耶識的前提。觀察無自性之性而心得決定者,是要透過意識如理觀察分別五蘊—色受想行識—每一蘊都是生滅無自性;再由意根末那接受了五蘊都沒有自性這樣的觀察結果,這樣意根的我性才能夠逐漸消除。
所以,真正能夠斷五蘊我真實的執著,必須由意識和末那配合運作,這樣才能夠斷除對於五蘊自性增益的執著。《廣論》宗喀巴不知斷我見的道理,偏執地只要心中有所謂的意識無自性慧的意念,天真地以為這樣便作了決定,而說五蘊我無自性的智慧能夠成就,這樣就說成就了人無我的智慧,這樣就真的已斷我見,但這是錯誤的理解。六識論者—《廣論》宗喀巴—不知意識的觀察慧,只能夠作分別觀察了知而已。由於否定了阿賴耶識跟意根,所以不能夠了知法界運作真相的全貌,只能夠停留在表面的意識層面,因此宗喀巴才會說:「故說通達補特伽羅無自性時,亦能通達蘊無自性。」這樣的說法,實質上是沒有辦法斷除五蘊自性增益執,永遠斷不了我見。
《廣論》在407頁到408頁說:【於一切種永滅我我所執,略有二種,一若以煩惱更不生理而永斷者,雖於小乘亦容共有,然由永斷內外諸法戲論之相,皆無可得,即是法身。】(《菩提道次第廣論》卷17)這裡宗喀巴提到了滅我執、我所執,這是屬於斷除煩惱障的解脫修行的內涵。宗喀巴的認知,我是「我蘊假我」;但對宗喀巴而言,這個五蘊的內容是一種模糊籠統的概念,因此對五蘊不曾仔細觀察而有真正理解;而且把識蘊的意識獨立於五蘊之外,認定意識是常住法,祂可以出生名色,因此在《廣論》中公然地主張意識是能夠於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中連結的「結生相續識」。但事實上,能相續於有情每一世的分段生死而出生新的五蘊身心,這是阿賴耶識的功能;結生相續識只能說是阿賴耶識,不能說是其他的任何一法。但宗喀巴卻硬生生地把入胎識如來藏能出生名色的功能,編派給會斷滅的意識,因此說明了是落入常見外道的邪見當中,這就是在五蘊我的意識我上生起了增益執,是我見俱在,完全不證無我的外道。
意識不是自在的法,除了是意法緣所生;在現象界的觀察,意識也明顯的不是真實常住的法,在有情眾生夜夜睡著無夢時已經斷滅。不但如此,在有情昏厥時、在捨報正死位時,乃至入無心定——也就是無想定與滅盡定時,都是沒有意識存在的;而在無想天的有情,同樣也是沒有意識。無量劫來,眾生的意根執取了五蘊為真實,如果能了知意根末那的體性是遍計所執性,意根所執取的蘊處界的法,是如來藏所出生的法,是生滅無常、非真實法;而意識以這樣的如理觀察的分別慧,來改變意根對於五蘊身心的執著,這樣才能夠漸次斷除末那的我執性,這才是解脫道的修行正理,才能夠真正地證人無我。
因此,想要在解脫上有所實證的人,萬萬不可接近《廣論》團體。因為,認取意識為常住法,或者以意識一念不生為不生滅的涅槃心,對《廣論》和一切密宗喇嘛教行者而言,就是這樣一步一步地從五蘊的意識我為真實;然後隨即對於識蘊的我所——樂空雙運的淫觸覺受境界,也進一步地當作是理所當然的真實,而進一步執著,不但不能夠斷我見、不證無我智慧,永遠墮在常見外道之中;還更墮入五欲我所貪愛的最低層次的境界,成為原本要求證清淨解脫的目標,卻變成更下墮的愚癡人。事實上,應成派中觀《廣論》一方面否定末那識跟阿賴耶識,而意識是因緣所生之法,卻又將意識處在不分別的狀態之下當作常住法,充滿了矛盾;又對於五蘊我的內容不如實知,才是最不能夠證無我智慧的人。
今天由於時間的關係,說明到此。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