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釋龍猛意趣?

第74集
由 正旭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今天繼續講「常見外道法——廣論」。今天所要講的主題是「如何解釋龍猛意趣」。

《廣論》第404頁到406頁這樣子說:【如何解釋龍猛意趣。《般若經》等宣說諸法,皆無自性無生滅等,其能無倒解釋經者厥為龍猛。解彼意趣有何次第。答:佛護、清辨、月稱、靜命等大中觀師,皆依聖天為量,等同龍猛。故彼父子是餘中觀師所依根源,故諸先覺稱彼二師名根本中觀師,稱諸餘者名隨持中觀師。】(《菩提道次第廣論》卷17)

宗喀巴又說:【雪山聚中後宏教時,有諸智者於中觀師安立二名,曰應成師及自續師。此順《明顯句論》非出杜撰。故就名言許不許外境定為二類。若就自心引發定解勝義空性之正見而立名,亦定為應成自續之二。若爾於此諸大論師應隨誰行,而求聖者父子意趣。大依怙尊宗於月稱論師派。又此教授隨行尊者之諸大先覺,亦於此派為所宗尚。月稱論師於中觀論諸解釋中,唯見佛護論師圓滿解釋聖者意趣,以彼為本,更多采取清辨論師所有善說,略有非理亦為破除,而正解釋聖者密意。彼二論師所有釋論,解說聖者父子之論最為殊勝,故今當隨行佛護論師月稱論師,決擇聖者所有密意。】(~《菩提道次第廣論》卷17)

一切法沒有自性是說,五陰十八界的法是因緣所生法,所生的法就沒有自在性,不能自己要生就生、要滅就滅,也無法出生其他的法,所以說諸法沒有自性。因此有生滅的法,才說為無自性,無自性的法,必定會隨因緣而有所變化,所以說為無常;因為無常就有苦,因為無常所以終歸於空,因為無常的緣故,所以這無常的法就沒有我。因為無自性的緣故,一切法都不可取,不可取的緣故,所以就不可得。這是 世尊為什麼在般若諸經中,開示一切法無自性的原因。也就是說,大乘菩薩在六度波羅蜜多漸次修行的時候,不應該起有所得想,因為無所得的緣故,才能夠成就佛道。

再來說,二轉法輪的重點在如何修行六度波羅蜜多,因此需要說明波羅蜜多的體性,也就是彼岸不生不滅、不斷不常等等的中道性。彼岸又名真如,又名如來藏,因此 龍樹菩薩所造的《中論》,都是依如來藏的中道性來說。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卷22中說:【一切有為法無常,一切法無我,寂滅涅槃,是名佛法義。是三印,一切論議師所不能壞。】寂滅涅槃是一切論議師都不能否定的法,但是寂滅涅槃卻是如來藏的體性,離開如來藏就不可得。宗喀巴否定阿賴耶識如來藏,否定了如來藏就等於是否定寂滅涅槃;那麼他所說的法,就不能符合三法印,這樣子他所說的法,就不合乎佛法義。也就是說,宗喀巴所說的法,已經否定了 龍樹菩薩的意旨,竟然還說要解釋 龍樹菩薩的意趣,這樣子豈不是很可笑?

還有 龍樹菩薩所說的中道,並不是沒有證得如來藏的人所能知道的,譬如不生不滅的中道法,對於一個證悟的人來說,他是能夠如實觀察如來藏不生不滅的真實中道體性。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這不是語言道所能形容,因此他不會執著在語言上面,因為他很清楚語言文字所說的,其實就不是實相的緣故;而他對於自己的所證,也無受無取,因為無所得的緣故。這樣子才是般若諸經所說,真正實修般若波羅蜜多的菩薩摩訶薩。

然而對於一個未證如來藏的人來說,無生無滅在世間法上,他是找不到這種境界存在,因此無論怎麼看、怎麼想像,都沒有辦法體驗不生不滅這樣的真實境界。就如同沒有吃過鳳梨的人,不管別人怎麼形容鳳梨的味道,他還是只能想像,想像出來的鳳梨味道,永遠都不可能是真正鳳梨的味道,因此只能在文字上作文章。宗喀巴就是真正的這種人啊!如果他取不生不滅的語言文字相,那麼就如同前面所說的,根本不是實相!如果他辯稱說,在語言文字上無受無取,那麼沒有證實相的緣故,這樣子就落於空無,仍然不是實相。由這樣的緣故可以知道,宗喀巴是不可能知道 龍樹菩薩真正的意趣。還有宗喀巴說:「《般若經》等宣說諸法,皆無自性無生滅,諸法皆無自性是不了義。」這樣的說法在前面一集已經作了說明,這種判定並不是今天正覺講堂的創見,而是一千多年以前,玄奘菩薩在《成唯識論》當中就已經說了。

再來說,宗喀巴所提到的般若諸經所說的無生滅等,如果無生滅指的是空無,那就是不存在的法,那麼佛法就成斷滅論。因此無生無滅不能是空無,所以無生無滅就必然是本來就存在的法,不藉因緣而出生,所以說是無生。世間法都依如來藏藉緣而生,因此只要設法滅掉其中的一緣就滅了;而本來自在不藉因緣而生的法,就不可能找到一個緣而把祂滅除,因此本來無生的法,必定也是無滅的法,所以合稱為無生無滅。而真實無生無滅的法,只有絕待的一法,就是《般若經》說的非心心、無心相心、菩薩心、金剛心、無住心、真如等等,這些全都是如來藏的異名。因此 龍樹菩薩的意趣,不是僅僅在說般若諸經是了義契經,而是宣說無生無滅的法的這種種種體性的才是了義契經,也唯有無生無滅的法才是中道性。龍樹菩薩所造的各種論當中,也都在宣說這個無生無滅法的中道體性。

宗喀巴這些人否認了有阿賴耶識,又怎麼能夠知道龍猛菩薩的意趣呢?龍猛菩薩所解釋的《般若經》,宗喀巴這些人當然一定是看不懂的。怎麼說呢?《般若經》中說,有非心心、無心相心、菩薩心、金剛心等等,都是如來藏的異名。宗喀巴從來都不知道這是什麼心,完全與他所認知的意識不同。如來藏自體本來無生,卻能夠藉緣出生蘊處界諸法,諸法有生滅的緣故,說為一切法無自性;又諸法是依於如來藏而有,因此諸法、如來藏不一不異。如來藏本來無生,所以說依附於如來藏的諸法也是無生。

譬如鏡體跟鏡像,在世間當中,你是沒有辦法找到一面鏡子是沒有鏡像的,即使放在完全無光的暗室中,鏡體還是會顯現暗相;因此只要鏡體存在,鏡像必然同時存在,然而鏡像卻會因為外面的景象不同而改變。而如來藏跟蘊處界諸法的關係,就如同鏡體與鏡像的關係一樣,蘊處界諸法雖然不斷地變,但在如來藏無始以來就本來無生的情況下,就一起存在,找不到蘊處界諸法什麼時候開始從如來藏中出生,由這樣的道理說諸法無生。由如來藏不可滅的緣故,蘊處界法當然就知道說,它也是不可滅的,所以說諸法無生亦無滅。由此而知龍猛菩薩的意趣,其實是依於如來藏而說諸法無自性、無生滅。而宗喀巴否定了阿賴耶識如來藏,而說諸法本來無自性、無生滅,這樣的說法絕對是錯誤的。

還有應成派中觀師說「不立自宗,專破他宗」,從這樣的說法就可以判定,他們所說的必定不是佛法。為什麼?「宗」其實就是宗旨、目標,也就是說只要是修學佛法,一定是要以成佛為宗;而成佛之前,必須先證得真如佛性,因此立真如佛性不可滅為宗;而想要證真如佛性,就必須先立蘊界處諸法無常為宗。而應成派中觀師卻不立一法為宗,表示沒有自己所認可的說法,所以不立自宗。若沒有自己所認可的說法,表示佛法他也不予認同,說白了,就是跟別人耍嘴皮子而已。

他們誤解了 龍樹菩薩一切語言文字均可破的意旨,所以不敢用語言文字來立宗。龍樹菩薩的意思是說,語言文字所代表的意涵,並不就是實相,因為不是實相,所以就有方法可以去破它。實相離語言文字,這實相是親證的境界,不是語言文字所能表達,無法可破;然而若沒有語言文字,就沒有辦法依語言文字來證得實相。譬如問路,問路的人可以依照真正知道路的人,找到了正確的路,而真正知道路的人所說的內容,並不是真正的路。修學佛法也是同樣的道理,佛將祂所證悟的實相用語言文字來宣說,只要依佛所宣說的來證得實相,就可以知道佛所說的是正確的。但是愚癡人竟然在親證者所說的語言文字上面去作諍論,而不去依照親證者所說的道理,去求證實相。而應成派中觀師就是前面所說的這樣的愚癡人,不去真正求證佛法實相,而只在語言文字上面與別人諍論。

還有所謂的中觀派、唯識派,這些都是後來聲聞佛教的部派分裂以後,那些聲聞凡夫僧誤解了大乘法義,而各執己見,然後相互攻擊才出現的名詞。那麼 龍樹菩薩跟提婆菩薩被宗喀巴稱為根本中觀師,被這樣稱呼以後,想必他們自己也會覺得很訝異;因為 龍樹與提婆師徒都是弘揚如來藏妙義的菩薩,而 龍樹菩薩偏重如來藏的中道觀,提婆菩薩偏重如來藏的一切種智,師徒之間的法義卻沒有絲毫矛盾或衝突。其實,聖教中並沒有中觀、唯識的分別,只有修學次第深淺的不同而已。

至於天竺的佛護、月稱、清辨等六識論的論師都未證得空性如來藏,所造的這些論,譬如《中論釋》、《明顯句論》、《分別熾燃論》、《中觀莊嚴論》等等,全部都已偏離了 聖龍樹菩薩《中論》的意旨。錯解了《中論》,又怎麼能夠如實解釋聖 龍猛菩薩真正的意趣呢?本來 龍樹菩薩跟提婆菩薩所造的論中,從來沒有說外境有無,六識論錯誤的中觀傳入西藏後,還在後弘法期,依於月稱論師的《明顯句論》,才分成應成與自續二派。應成派師承佛護、月稱這樣的論師,自續派則承襲清辨、靜命的論師,他們認為自己的主張,以名言來說,自續派主張外境實有,應成派則主張外境實無;以勝義來說,兩派都主張內心無自性。

中觀應成派與中觀自續派雖然各有主張,但本質上都是喇嘛教的六識論外道法,不是正統佛教的八識論正法,與 佛所說依第八識演述的實相中道觀的這樣的道理大相背離。從阿底峽跟他的弟子種敦巴、博多瓦、霞惹瓦,一脈相傳到宗喀巴,都是依照佛護、月稱的邪見,來曲解 龍樹菩薩所造的論,還說是最為殊勝的解釋。但是月稱所造的《如中論》,解釋 龍樹菩薩的《中論》的時候,卻不知道 龍樹菩薩真正的意趣在哪裡。

那麼如何是 龍樹菩薩真正的意趣?龍樹菩薩一生弘揚中道,最有名的著作是《中論》,在《中論》中提出諸法不一不異、不來不去、不斷不常、不生不滅,稱為八不中道。以隱密相來說明菩薩行於世間法中,不能墮於一異、來去、斷常、生滅的一邊,也就是說,只要墮於一邊就有過失。譬如生滅,如果一時生,餘時滅,也就是說先生後滅,那麼在生了以後,滅之前,不管多麼短暫,就會產生一個很短暫時間的常的現象。既然生了以後進入常,常就不應該滅啊!所以先生後滅,這是有過失的。而生滅如果同時,因為生滅相違,所以生滅不能同時,因此諸法不應有生有滅。

而為何要墮入一邊來觀察諸法會有過失?因為有隱密相如來藏的緣故,因為諸法是如來藏藉緣而生,如來藏永遠不會落於兩邊,行於中道。而菩薩證悟如來藏之後,轉依如來藏的中道性來看待一切諸法也是中道性,而能夠行於中道;但卻不可以故意行於中道,名為非取中行,非捨中行,這樣才是真正行於中道的菩薩。

還有菩薩應該知道諸法不一不異,也就是不二。譬如:分別。如果在一切諸法都無分別,那麼要怎麼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然而如果分別諸法,那就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因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在一切法當中都無分別,因此有分別法與無分別法,不能作二分,名為不二,這樣才是真正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正因為如此,《心經》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也就是說,五蘊與空性如來藏不一不異,識蘊能分別諸法,而如來藏對諸法卻不作分別;而識蘊來自如來藏,因此如來藏跟識蘊不一不異,其他色、受、想、行四蘊,也是同樣的道理。這就是 龍樹菩薩真正的意趣。

各位菩薩,今天時間已經到了,「如何解釋龍猛意趣」,就講到這裡。

謝謝各位菩薩的收看。

阿彌陀佛!


點擊數: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