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54集
由 正翰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很高興又再次相見共敘法緣,也歡迎您繼續收看「三乘菩提之常見外道法——廣論」,本集的內容將從《菩提道次第廣論》408頁的論文來作討論,請參閱螢幕上的字卡,也就是從「正通達補特伽羅無自性慧」這裡一直到「亦能通達蘊無自性」。
這一段論文,補特伽羅就是有情的意思,新譯為數取趣,數數往來於諸趣的意思,就是指在三界中不斷受生死的有情眾生,但在生生死死中卻有一個不生不死的心伴隨著。佛開示說,這個不生不滅心如來藏─阿賴耶識從無始劫來本自存在,不曾被出生,無始劫後也恆常存在,不會損壞消滅;有情眾生利用伶俐的意識心,用參禪參究的方法尋找證得這個本來無生的心以後,現觀這個無量劫來本來就不生,無量劫後也是不滅的無生心,就會依於這個無生心的現觀而產生無生智,從而了知只有這個本來無生的心才有真實的體性存在。實相法界的總相智與別相智因而能夠相繼出生,再依這種自性智慧來觀察現象界一切諸法,不論是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及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及心所有法,就能了知現象界的一切諸法都是因緣和合所生之法;也了知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世間滅的道理,以及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相依相對的因果關係;了知器世間、五蘊世間都無真實的自體性,因此諸法無自性的智慧──就會在如此現象界生滅變化的現觀中,產生了諸法無有自性的無自性智慧出來;所以補特伽羅無自性慧及蘊無自性慧,就是有情眾生透過意識心來觀察現象界諸法的智慧──諸法皆因緣所生;所以無自性就是無真實的自體性,凡山河大地皆由四大假合而成,四大相離就會毀壞滅盡,有情眾生亦為四大所成,四大不調即成病,四大相離則亡,依於意識作這樣的觀察而有的智慧,但這個智慧也是因緣所生法,須有如來藏為因、意根與法塵為緣,使意識及五識現起和合運作,還有五遍行、五別境等心所法配合,才能產生這樣的智慧,所以也是因緣所生之法──本無自性。
而這樣的智慧,須依如來藏阿賴耶識來出生及顯現;補特伽羅無自性慧及蘊無自性慧是意識觀察慧,必須依於有自體性──恆常不生滅的如來藏所作的現觀智慧,也就是無生智,才能說補特伽羅無自性慧及蘊無自性慧也是無自性的。但宗喀巴否定了如來藏阿賴耶識,否定了補特伽羅無自性慧及蘊無自性慧的根本,而說正通達補特伽羅無自性慧;就顯示出宗喀巴不是真實實證諸法無我、諸法無自性,他的正通達補特伽羅無自性慧就變成是東拼西湊、次序顛倒、虛妄想像的所得,不是如理的正說。
論中又說:「由此慧不待餘緣能引定智,決定諸蘊皆無自性,能斷蘊上增益自性諸增益執。」(《菩提道次第廣論》卷17)在論說此段道理前,我們先來看一首偈:「八個兄弟共一胎,一個伶俐一個呆,五個門前作買賣,一個家裡把帳開。」這是祖師大德智慧之言,開示說明了有情眾生八識是如何配合運作;不僅各司其職,還同時合作無間,真是妙不可言啊!八個兄弟共一胎,就是說有情眾生的八識心王,也就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共同在五蘊身這一胎中和合運作,意識非常伶俐能了知、分別諸法,如同一家公司的總經理,整合五個業務經理所得到的資料,也就是在五根門前作買賣的五識,攀緣所取的五塵資訊,最後由家裡把帳開的董事長──處處作決定的末那識,決定作、不作,要、不要,繼續、不繼續……等等的無量無數的決定,才能執行運作啊!所以宗喀巴說:「正通達補特伽羅無自性慧……,由此慧不待餘緣能引定智,決定諸蘊皆無自性,能斷蘊上增益自性諸增益執。」(《菩提道次第廣論》卷17)他的意思是說:依意識而有的無自性慧可以不必等待別的法緣,就能自作決定而能有心得決定、決不改變的智慧,來決定諸蘊皆無自性能斷蘊上增益自性諸增益執;這種跳躍式,越過處處作主末那識的論說方式是有過失的,不是正確的道理。而正確的道理應該是:觀察了無自性之性而心得決定者,並不是補特伽羅無自性慧的意識而能作決定的,而是要透過有補特伽羅自性慧的意識來作分別,觀察世間諸法及五蘊自己都是無自性的思惟,末那識才能對諸法皆無自性的觀察下決定接受;意根末那識接受這樣觀察思惟後,還需要透過意識來觀察意根自己,確認自己也是依於如來藏之因及無明業緣才能出生及運作,所以自己本身也是虛妄不實的所生法,如此末那識的我性才能漸次消除。因此意識所擁有的補特伽羅無自性慧不是決定諸蘊無自性者,所以能斷蘊上增益自性諸增益執者,必須由意識與末那識配合運作才能斷除對於五蘊自性增益的執著。
宗喀巴因為否定第七識末那識,所以不知不證此中道理,而以意識無自性慧作裁決,而說諸蘊無自性,不知意識的觀察慧只能作分別、觀察、了知而已,因此宗喀巴所說,故說通達補特伽羅無自性時,亦能通達蘊無自性 ,這種結論說法,正是否定七、八二識,六識論者的觀點,只能停留在意識的層面,永遠沒有辦法斷除五蘊自性增益執,也永遠斷不了我見、我執及我所執。我們繼續再往下看《廣論》409頁, 從又彼諸師所許假有補特伽羅,這裡一直到未能通達補特伽羅勝義無故,這一段請參閱螢幕上的這個字卡。
文中所說的彼諸師,宗喀巴是指唯識宗諸師,譬如唐代至西天取經遊歷五印的 玄奘大師。戒日王曾於曲女城為 玄奘大師建立無遮辯論大會,命五印沙門、婆羅門外道解義之徒都來參加;期會之時有十八位國王,各國大小乘僧侶三千多人、那爛陀寺學僧千餘人、婆羅門及尼乾外道兩千餘人,在會中以玄奘大師所著《會宗》、《制惡見》兩論的論點標宗,任人質難論破,立下生死狀;議論輸者需拜勝者為師,若不願意則需自我自裁以示負責。但經過十八天大會終了,沒有一人能提出異議,玄奘大師因此得到大、小乘佛教徒的一致推崇,而給與「大乘天」和「解脫天」的尊稱,但這樣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大智慧、大證量的三藏法師,竟然被西藏喇嘛教宗師─宗喀巴說成是「 無通達補特伽羅無我見故,由未通達諸法無我,亦不能達補特伽羅無我義故。」意思是說,玄奘大師及唯識宗諸師沒有證悟有情的真實本心如來藏,所以沒有通達無我的見地、沒有無我見的智慧,這真是太小覷玄奘大師及唯識宗諸師了!
「無我」這是一個很大的題目,佛法處處在講無我,也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課題,但是大部分人很難把它弄清楚。佛所說的「無我」有兩個部分:真實的無我以及眾生假我的無我;但要解了無我的內涵之前,應該先瞭解什麼是「我」?這個「我」有分為 佛所破斥的我及另外一部分 佛所說真實的我。那我們先來看看 佛所破斥的我有哪一些?而這些都是假我、虛妄我、世俗眾生的我,那就是每一個有情眾生所認為真實的身體,及能夠見、聞、嗅、嚐、覺、知的這個覺知心,但這都是四大所成的、有生有滅的因緣和合之法,是 佛所破斥的假我。
第二、常見外道之我,就是以能覺、能知而且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心為我──但這是意識心,及以處處作主的心為我──但這是意根末那識,這兩者都是我見、我執的根本,眾生輪迴於三界最重要的根源就是我見、我執不能斷除。從前有個法師教我們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且還要能夠處處作主,這就是佛門中的常見外道見;若將其當作真實我,那你就永遠輪迴生死,因為這就是常見外道所執著的常不壞我。
第三,佛門凡夫外道之我,有這種過失的非常多,我們就來舉幾個例子,諸位就能明白,譬如有位法師講,什麼法都不執著,把一切都放下,放下你就可以開悟了,可是請問諸位?世間最能放下的人,就是阿羅漢、辟支佛,可是阿羅漢和辟支佛悟了嗎?沒有,他們只能悟得二乘菩提,對大乘菩提沒辦法悟,這就是說,那些錯誤的人被我所繫縛了,並不是你把我放下,一切法都不去執著,那你就可以開悟。不是這樣,因為這個覺知心的我,我見沒有斷除時,你就悟不了大乘菩提,覺知心的我見沒有斷除,你就被我見所繫縛,覺知心就是我,覺知心就是佛所破斥的常見外道我,另外,就是台灣及大陸的幾位居士,以一念不生的覺知心作為真我,以離念靈知作為常住不壞的法,其實仍然是意識,都是以意識和意識的變相作為真我,全部落在我見之中,未離意識境界。
第四,附佛法外道之我,這類的代表首推天竺密宗及西藏密宗四大派,及現代所有法王、活佛、仁波切;他們都一樣,他們認為打坐到一念不生的時候,那覺知心就是佛地真如,但是這仍然是意識粗心啊!因為沒有離開欲界的五塵相,仍然觸知欲界五塵,所以祂還是粗意識。西藏喇嘛教祖師宗喀巴及現在的達賴喇嘛都認為:意識的極細心才是能來往三世輪迴的真實心,意識的粗心、細心會斷滅,而意識極細心不會斷滅。但 佛對我們開示說:意、法為緣生意識,是由於意根與法塵相觸作為外緣,然後以如來藏為內因,才能出生意識啊!那麼意識既然是內因與外緣和合所生的法,當然意識不可能是往來三世輪迴的主體,必須是不從因緣而生,自己本來就已經存在的法,才可能往來三世而成為輪迴的主體識。所以說意識的粗心、細心、極細心,都不是根本心,因為事實上沒有不可知、不可證的意識心,而一切粗細意識都是因緣所生之法,所以意識絕不可能是來往三世輪迴生死的主體識。
佛在《阿含經》裡說過,祂說一切粗細意識皆是可知、皆是緣起法;所以說意識細心,不論細到什麼程度都不是不可知的,都不是不生滅心。不可知、不可證的意識細心或極細心是一種妄想,是人為想像施設的虛妄法,都是三界的「我」,都是意識的境界;三界的「我」是 佛所破斥的,因為三界的我,統統是生滅變異的法,也就是無常法,無常就是苦,怎麼會是真實我呢?苦一定不是真正常住不壞的法,無常也一定不是真正的我,只有恆常不滅的而且無始、無終的,離苦、離樂,那才是真實不壞的我。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今天的課程只能上到這裡,那麼期待下一次能再度共敘法緣。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