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27集
由 正昌老師開示
各位電視機前的菩薩們: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的電視弘法節目,在此先問候大家:少病少惱否?色身康泰否?道業精進否?
目前正在演述的單元是:「三乘菩提之常見外道法——廣論」。以下將要來為大家解說《廣論》中依於六識論這樣的邪見,而將雙身法中生滅的第六意識心說為是空性心,而不依八識論這樣的正說,來說有第八識空性心的錯誤部分。
《廣論》中說:【又有說於所緣住心,皆是著相,遂以不繫所緣無依而住,謂修空性。此是未解修空之現相。當知爾時若全無知,則亦無修空之定。若有知者,為知何事?故亦定有所知;有所知故,即彼心之所緣,以境與所緣所知,是一義故。是則應許,凡三摩地皆是著相,是故彼說不應正理。又是否修空,須觀是否安住通達實性之見而修,非觀於境有無分別,下當廣說。又說安住無所緣者,彼必先念「我當持心,必令於境全不流散。」次持其心。是則緣於唯心所緣,持心不散,言無所緣與自心相違。故明修定諸大教典,說多種所緣,義如前說,故於住心之所緣,應當善巧。】(《菩提道次第廣論》卷14)
以上宗喀巴的意思是說:有的人認為心緣於境界而安住就是著相,就說應當不繫於所緣的境界;什麼都不想的無所依而住,就說那樣是在修空性。這種人是不瞭解修空性法相的人,因為如果那時完全沒有知,那也就沒有「修空之定」,如果有知,是知什麼事呢?所以於所緣事一定有所了知,有所了知的緣故,那就是那個能了知心的所緣;因為境界所緣及所知都是同一個修空之定的法義緣故,如果確實是這樣,那就應該接受三摩地也是著相,所以那種人所說的道理,是不相應正理的。
宗喀巴又說:是否修空性要看是否安住通達實性的見解而修,而不是看他在境界上有無分別;這在後面會詳細地解說。再說安住於無所緣者,他必定要先起念「我應當攝持此心,一定要讓心安住於境界上而不散亂」然後接著才持心,但這是覺知心知道自己安住於境界中,而且持心不散的自心境界,若說這樣是無所緣,實際上是與覺知心緣於自心境界而安住的現象互相違背的說法。因此明瞭修定有關的經論聖教,也就是說有多種所緣,義理就是如前所說,所以對於安住覺知心的所緣,應當知道它的方便善巧。
從宗喀巴以「修空之定」及「通達實義之見」說有「修空性之定」可得的說法,就可以知道他是不懂空性心真正義理的人,所以把能修定的意識心當成是空性心。佛法中所說的空性心真實義,如《金剛三昧經》卷1〈2 無相法品〉中說:「心常空寂,空性無住,心無有住乃是無生。」佛在經中為我們開示說:這個空性心是寂滅的、無所住的,於六塵萬法都無所住的心才能說是本來無生,將來也永不會滅的空性心。既然 佛說空性心於六塵都無所住,顯然就不同於意識心不離六塵而住;這樣就很清楚地說明了,能夠跟修空之定、通達實義之見的六塵萬法相應的那個心,本質上就是意識心,並不會是空性心。所以當宗喀巴說依此二者有修空性之定可得時,這就已經顯示出他是把意識心當成是空性心,而成為了常見外道見了。
空性心如 佛開示是寂滅相,這就已經說明了空性心本來就已經在定中,從來不出亦不入,並不是修行以後才如此的,而且是本來就離開六塵萬法分別的寂滅相,所以本來就在定中。宗喀巴卻說空性是要以修空之定,以及實義之見來修得的修所得法;顯然這是宗喀巴在不懂空性的情況下,依於六識論邪見所說的誤導眾生之說啊!空性心是眾生無始以來就有的,乃是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的體性;空性心能生一切法,是真實有,故說真空妙有,不是虛無飄渺的空無,也不是緣起性空的斷滅,故說空性本具真實義;所以空性不是修行以後才得到的。這些都是宗喀巴所不知道的空性心的義理。
所以宗喀巴所謂的通達實義之見,從他在後文中所說可知,其實就是說五蘊是由眾緣和合而成,所以是緣起而有;然眾緣滅時五蘊則滅,所以是自性空,因此五蘊是緣起有、自性空,推而廣之,一切法莫不如是。宗喀巴認為這就是兩種無我義的清淨正見,也正是他所認為的通達實義之見,然這樣的實義之見仍然不外於蘊處界等生滅有為法的範疇故;所以宗喀巴說的空性並不是真實義,也是否定有第八識如來藏,以六識論來說五蘊緣起性空、自性空,必定會墮入斷見外道的邪見裡。
佛教諸經論中所說的空性,所指的是第八識如來藏,具有能生萬法的真實自性,而本體猶如虛空,故名為空性。而如來藏心體並不是緣起法,祂是從無始以來本來自在故,所以又名為無生;既然無生則永無有滅,所以這個本來無生的第八識心如來藏,就是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的空性心故,並不需要藉由修行才有空性的出生,因此說如來藏非修而得。但眾生無始劫來不斷與煩惱相應的緣故,而在三界中造作染汙的身口意業,所以自性清淨的如來藏心體中,才會含藏與七識妄心相應的雜染種子,因為種子有染汙而等待修除的緣故,所以說空性心非不修而得清淨。因此依於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的空性心如來藏,才有非修非不修的實義之見可說,而不會落入斷滅見中;信受通達第八識空性心的實義之見,也才能夠成就三乘涅槃與佛地的功德。宗喀巴把五蘊緣起性空的生滅性當成是空性,其實不離斷見外道見,又宗喀巴在文中舉例反駁他人所說「是則應許凡三摩地皆是著相,是故彼說不應正理」。
既然宗喀巴有提到著相的問題,我們來檢視一下,宗喀巴所弘的六識論雙身法是否著相?其實著相正是 聖彌勒菩薩所說應遠離者,根本論〈本地分〉中說:【何等著相?謂不守根門等四,如前應知。是鈍根性,是愛行性,多煩惱性,不如理思,不見過患,又於增上無出離見。對治如是應遠離相。】(《瑜伽師地論》卷11)宗喀巴等喇嘛教的祖師教人要修雙身法,號稱是可以成就男女抱在一起的抱身佛,說這樣就是即身成佛。但這正是墮入根本論中所說,對於欲界男女欲愛的貪愛無法遠離的愛行性;所以不論意識心是否貪愛雙身法中的樂觸,都不可能發起初禪,還會因為師徒亂倫等惡行墮入三惡道中,所以又符合《瑜伽師地論》中說的多煩惱性;又依六識論邪見,將雙身法中的意識覺知心執為空性心,這樣就是根本論中說的不如理思;對於執六識論邪見而修雙身法,不見未來引生長劫墮於三惡道中的過患,又符合了《瑜伽師地論》中所說的不見過患。宗喀巴等喇嘛教祖師,不知依於八識正論才能實證佛法菩提而得出離增上,解脫於三界生死乃至成佛,對於八識正論沒有「增上出離見」,反持六識論邪見而修雙身法,落入生死輪迴不得解脫的「增上無出離見」。
從緣於男女和合,修雙身像的觀想開始,其間透過種種修法而修雙身法,譬如觀想頭頂的上師與空行母和合,而流注液體為自己灌頂,乃至與異性喇嘛上師實修雙身法,得到樂觸遍身的第四喜的樂空不二境界,都是必須攀緣種種貪愛欲界的境界相,而不是遠離欲界愛的惡不善相。所以宗喀巴等修雙身法邪定者,正是 聖彌勒菩薩所說的「著相修定」的鈍根人。宗喀巴在《廣論》中自己也說:是則應許凡三摩地皆是著相;他所說的著相三摩地,指的正是修雙身法時,意識覺知心領納男女兩根和合的樂觸,卻一念不生的樂空雙運境界啊!而這個雙身法三摩地,根本無法離開男女欲的樂觸境界而修,所以宗喀巴自己都承認這是著相的。整個雙身法的前後修習過程中,不論是男女欲的樂觸境界,或是對於空性的誤解認知,皆是不離五陰我而著相的,因此宗喀巴等喇嘛教祖師,持六識論邪見教人修雙身法,實際上就是教人著相而修啊!
所以《廣論》中才會教人不持守身根,犯下師徒亂倫等邪淫惡業,而為修雙身法應當有的體力、應當食眾生肉。清醒的時候,要追求雙身法的第四喜的遍身樂觸,樂住於尋求異性合修雙身法的邪淫作意中等,卻不知道自己已經落入《瑜伽師地論》中所說的不守根門等四,這四種修定時應該遠離的過患相中啊!這四種遠離相,本是修定者應該奉行的事情,但是宗喀巴等喇嘛教祖師依於六識論邪見所說的雙身法邪定,本質上就是增長男女欲愛的欲界貪愛相,所以就必定誤導眾生貪著於男女欲,而違背了《瑜伽師地論》所說的對治如是應遠離相。
至於意識著相而修三摩地,不論是住在有覺有觀、無覺有觀,或無覺無觀的境界中,不論是哪一個禪定境界,都是要捨離對於現前境界貪愛的正知而住,常覺寤勤修觀行現前境界的過患,持守六根不向外攀緣貪愛,才能次第地往更高的禪定境界邁進。譬如二禪等至以上,對於五塵境界都無覺無觀,只有意識安住於定中的法塵,是故不著於五塵境界相,這樣的色界境界並不是宗喀巴等人所可以想像的甚至認為只要意識心,反觀自己在男女兩根和合時心中雖然領納樂觸卻一念不生,這樣就是不貪愛男女欲,就可以發起初禪乃至四禪。反觀色界禪定的證得,是要意識心觀察貪愛欲界男女欲是愛行性,會生起離不開欲界的眾多煩惱性,又見到生於欲界的種種過患,生起了應該離開欲界愛,才能發起禪定清淨梵行的如理思惟,這樣來增上自己的心,當自己能夠出離欲界而生於色界,有這樣的修定的增上出離見,才能夠實證初禪等四禪八定。
因此 聖彌勒菩薩開示的離相修定是說:修定的人應該要捨離對於目前境界的貪愛,才能往上進修到更高的禪定層次。並不是如同宗喀巴等喇嘛教祖師所想像的,時刻都要尋找異性合修雙身法,並把樂空雙運的樂觸從只限於男女根的初喜,到樂觸遍及全身的第四喜,這種越來越重的欲界男女欲貪愛,曲解為初禪到四禪的境界,說這樣就是成就初禪到四禪的種種三摩地;實則是讓人墮入三惡道的著相修定邪見啊!若是實相般若的三摩地,則是意識證知第八識如來藏的真如境界中離開一切六塵覺觀,這樣的三摩地才是《楞嚴經》中以及諸經所說的金剛三昧啊!因為這種境界相是本來如是,而且永遠不可能被毀壞的。這更不是宗喀巴等六識論者,持雙身法中一念不生的意識覺知心就是空性心,這樣的常見外道見的人所能知曉的。
《密宗道次第廣論》卷22云:【如是了知脈風空點生成要義,若以專注彼等瑜伽,令風點得調柔,雖能依界流注回返引生四喜之三摩地。復有安樂明了無分別而莊嚴,然尤當依彼方便而修抉擇無我義之清淨正見。若不爾者,唯修彼三摩地,不能度脫三有。如《菩提心釋》云:「若不知空性,終非解脫依,愚夫常流轉,六道三有獄。」以是當入靜室修無我義。】宗喀巴的意思是說:如果了知脈氣風動、空性明點生起的義理,然後緣於脈風空點上來修無上瑜伽的雙身法,讓心安住在這個方法上,使得呼吸得到調順柔和,如此則能使界,也就是男精洩出後又再吸回腹中,於男女雙修中生起第四喜的遍身樂受。宗喀巴認為這樣就是證得空性三摩地,若是要抉擇無我性的空性心,就是意識覺知心這樣的所謂清淨正見,更應該修行讓意識覺知心於遍身樂受的三摩地中安住而一念不生,這樣的男女雙身法的方便,讓意識心有了安樂、明了、無分別的莊嚴,這就是宗喀巴所謂的修抉擇無我義之清淨正見。如同《菩提心釋》中所說,若不瞭解男女雙身法中領受遍身樂受,而一念不生的意識覺知心就是空性心,終不能讓意識覺知心證得解脫;這樣的愚夫就會流轉於六道三有的生死獄中而不得解脫啊!所以應當在週遭無人打擾的靜室裡修行男女雙身法,讓意識心安住於雙身法的第四喜遍身樂受,卻一念不生的無我義中啊!
宗喀巴說雙身法中的意識覺知心,祂專注地領納男女欲的細滑樂觸時,不去反觀而了知自己正在領納細滑樂欲,意識心就變成了不執著自己的無我空性心,就是住於不分別種種法的無分別境界,並說這就是佛法中所說的無我、無分別。然而意識覺知心安住於男女欲愛的境界中,這喇嘛教所謂的空性定中,明明就沒有離開最粗重的男女欲愛煩惱。而其中被宗喀巴說是無我的意識覺知心,也只是識陰六識的覺受境界,一旦離開了男女欲樂的六塵覺受境界時,這個領受男女欲樂的意識覺知心──也就是宗喀巴所說的無我假空性心自然也就不存在了。所以宗喀巴說的所緣,不論是氣脈風動或是明點等,依雙身法而修,連色界的初禪都不可能發起啊!
雙身法中領納樂受的意識覺知心,不論是否了知自己正在領納男女欲樂,都不能說是已證無我的空性心,更不能說是證得無我義呀!因為覺知心與樂受正是識陰、受陰我故,正是落入六塵境界中的五陰我啊!所以雙身法中的意識覺知心是具足眾生我的,何來無我可說?所以說,宗喀巴等六識論者嚴重地曲解了無我義。只有空性心如來藏本來沒有三界的我性,祂的這種無我性與空性也是眾生本來就有,不是修行以後才有。所以只有第八識心才是真實的無我性啊!也絕無第二法可以名為無我性的空性心。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就先說到這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