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無我(二)

第89集
由 正光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電視機前面的菩薩們: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所推出的電視弘法節目,名為「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兼論唯識學的最早根據」,是依據 平實導師所著的《阿含正義》來加以說明。

今天繼續上一次的子題「我與無我」。前一集已說明凡夫與二乘人的差異,那就是凡夫不知道自我的虛妄,也不知道蘊處界及諸法等法的虛妄,為外境所迷惑,因而造作了種種的善惡業,導致在三界當中不斷地輪迴生死而無法出離;二乘人知道自我的虛妄,也知道蘊處界及諸法等法的虛妄而願意滅盡之。其中聲聞相信 佛語的開示,知道入無餘涅槃並不是斷滅空,還有無餘涅槃的本際存在,以及緣覺自己推究而了知有一個「齊識而還、不能過彼的識」。也就是說,二乘人知道蘊處界及諸法等法,是無常、苦、空、無我,所以願意滅盡自己的蘊處界及諸法等法而入無餘涅槃,從此在三界消失了。

接下來談菩薩,菩薩的作法迥異於二乘人,以探究什麼是生命實相為根本,並於探究生命實相之前,事先具備了未來證悟應有的三資糧來莊嚴自己,那就是定力、慧力及福德。

所謂的定力,就是要有欲界未到地定的功夫來降伏性障,於未來證悟時能夠斷除煩惱,並且成功轉依真心的體性,得以不退轉於佛菩提。這也證成了 佛在《大般涅槃經》卷31的開示:【菩薩定慧亦復如是,先以定動,後以智拔。】如果菩薩沒有未到地定來降伏及動搖性障,就算未來能夠證悟,還是無法成功轉依真心無所得的體性而發起般若智慧,未來還是會退轉於佛菩提。

所謂的慧力,就是要具有正確的佛法知見,譬如真心是一切有情蘊處界及諸法等法的根本,本身離見聞覺知等等,如是建立了佛法的正知見以後,未來才有機會證悟。

所謂的福德,就是多生多劫以來,努力為眾生無怨無悔的付出所培植的福德,以及護持正法、摧邪顯正等所培植的福德等等。於上面所說的三資糧具足圓滿以後,未來就有因緣遇到真善知識,而於座下修學參禪的正知見,真善知識也會觀察這位佛弟子是否為菩薩種性人,如果是的話,就為他開示參禪的正知見,讓他去參禪,待這位菩薩具足了前面所說的三資糧,以及有了正確的參禪知見的條件下,去參究如何是一切有情的蘊處界及萬法的根源,並在佛菩薩幫助之下,於因緣成熟時得以破參明心,成為真實義菩薩,以及成功轉依真心無所得的體性,而成為七住位滿心的菩薩,因而往第八住位邁進。

當菩薩破參時可以現前觀察到三點:一、這個真心真實存在,並不是虛無飄渺為不可知、不可證的;二、真心的體性是離見聞覺知,七轉識是祂所出生的法,本身是有見聞覺知;三、真心與其所出生的蘊處界及諸法等法的關係,是非一非異。首先談這個真心真實存在,並不是虛無飄渺為不可知、不可證的。當菩薩破參時,他可以現前觀察一切有情的真心真實存在,可為菩薩所親證、所體驗,既然可以為菩薩所親證、所體驗,表示這個真心真實存在,而且是可知、可證的,並不是如一位在學術界被稱為導師者,在他的書中說:【無上菩提是不可證得的,想證菩提的,就是戲論。】(《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正聞出版社,頁882。)也就是說,這位在學術界被稱為導師者,他認為一切有情的真心是不可能親證的,所以才會主張無上菩提是不可知、不可證的。為什麼他會有這樣的主張呢?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相信喇嘛教應成派中觀的宗喀巴的說法,而宗喀巴是具足了斷常二見的人,既然他繼承了宗喀巴斷常二見的六識論,當然也是斷常二見的行者,不可能證得一切有情的真心,所以他才會主張無上菩提是不可知、不可證的。像這樣沒有親證無上菩提的人,而自稱自己已經成佛了,那都是不如實語,欺騙眾生很大。此外,達賴喇嘛也主張一切有情的真心在虛空,這也證明了達賴喇嘛是外道無疑。

又菩薩證悟了,他會發現自己所親證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其實就是二乘人所證的無餘涅槃的本際,知道現今的當下就已經在無餘涅槃中,又何必像二乘人一樣,要滅盡自己的蘊處界及諸法等法,而入無餘涅槃呢!菩薩了知這個道理以後,於捨壽後當然不會入無餘涅槃,就算是菩薩能夠成就慧解脫的證量,可是菩薩還是不會入無餘涅槃,故意留一分極微細的思惑潤未來生,繼續在無生法忍上用心,不斷地在人間出生而攝受眾生,繼續往地上菩薩階位邁進。

接下來談真心的體性是離見聞覺知,七轉識是祂所出生的法,本身是有見聞覺知的。菩薩證得一切有情的真心以後,現前觀察到這個真心從本以來就在,不是因為修行了以後才在,祂的體性於六塵都不動,也就是說祂的體性本來就離見聞覺知。這有經典來證明,譬如 佛在初轉法輪的《雜阿含經》卷10曾開示「三法印」,那就是:【一切諸行無常,一切法無我,涅槃寂滅。】也就是說,眾生在種種生活運作過程中,所產生的行陰是生滅無常的,眾生所領受的一切法沒有真實我的體性,唯有涅槃才是真實的、才是寂靜的。既然涅槃是寂靜的,菩薩現前觀察這個涅槃寂靜的心,當然是離見聞覺知,如果有人現前觀察所謂的涅槃寂靜的心是有見聞覺知的,表示他所親證的心、所領受的心不是寂靜的,既然不寂靜,當然是憒鬧的、是有見聞覺知的。

又譬如 佛在二轉法輪的《心經》也開示,這個心是寂靜的:【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也就是說,菩薩現前觀察這個真心,是沒有五蘊、六根、六塵、六識,也沒有十二因緣的一一有支,更沒有四聖諦一一法的存在,菩薩悟了這個無所得,而且離見聞覺知的心,才能成為《心經》所開示的菩提薩埵,這也就是菩薩。如果所悟的心不是無所得的心,表示他悟錯了,不能稱為菩薩。又菩薩在菩薩論中也開示,這個真心的體性是無覆無記性,表示祂沒有遮覆性,也沒有善惡性,所以是離見聞覺知,雖然祂離見聞覺知,可是祂卻藉緣出生了七轉識(也就是眼等七識),使得眾生有了見聞覺知性,誤以為有真實外境,為自己所接觸、所領受,因而造作了種種善惡業,導致眾生在三界當中,一直輪迴生死而無法出離。

接下來談真心以及所出生的蘊處界及諸法等法的關係,是非一非異。既然真心藉緣出生了蘊處界及諸法等法為眾生所領受,表示蘊處界及諸法等法是為真心的一部分體性,不曾外於真心而有,所以將生滅不已的蘊處界及諸法等法,攝歸於不生不滅的真心,蘊處界及諸法等法也就不生不滅了。菩薩悟了以後來觀待蘊處界及諸法等法與真心的關係,其實就是非一非異,為什麼?佛在《雜阿含經》卷3曾開示我與無我的道理:【是故,比丘!所有諸色: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麤、若細、若好、若醜、若遠、若近,彼一切皆非我、非異我、不相在,受、想、行、識亦復如是。多聞聖弟子如是觀察,厭於色,厭受、想、行、識,厭故不樂,不樂故解脫,解脫故:「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佛已經很清楚開示:凡是色、受、想、行、識的五蘊,不論是過去的、未來的、現在的、內在的、外在的、粗糙的、微細的、好的、醜的、遠的、近的,它們都不是真實我,也不異於我,虛妄我的五蘊與真實我的真心是和合運作的,佛在這部經已經很清楚開示兩個我:一個是虛妄我是五陰,所以是非我,一個是真實我,是一切有情的真心,所以是我;虛妄我與真實我是和合運作的,不是像色法一樣可以相混合,所以不相在。也就是說,當二乘人滅盡自己的蘊處界及諸法等法,剩下的就是真實我的真心處於極寂靜的境界中,這也證成了前面所說,三法印當中的涅槃寂靜的道理。

不僅如此,佛在《雜阿含經》卷16也開示我與無我的真實道理:【佛告比丘:「汝云何持我所說四聖諦?」比丘白佛言:「世尊說苦聖諦,我悉受持:如如、不離如、不異如,真、實、審諦、不顛倒,是聖所諦,是名苦聖諦。世尊說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如如、不離如、不異如,真、實、審諦、不顛倒,是聖所諦。是為世尊說四聖諦,我悉受持。」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真實持我所說四聖諦,如如、不離如、不異如,真、實、審諦、不顛倒,是名比丘真實持我四聖諦。」】佛開示:諸比丘所受持的四聖諦苦集滅道,統統是如,不能離開如,如是真實的,可以詳細觀察到的,而且是沒有顛倒的,也是聖人所依止的真實道理。這個如真實存在,可以現前觀察到,而且沒有顛倒,所以 佛才會開示「如如、不離如、不異如,真、實、審諦、不顛倒」,既然如是真實存在,當二乘人滅盡自己的蘊處界入無餘涅槃,當然只剩下「如」獨存。這證明了無餘涅槃的本際就是如,既然如是真實存在,當然可以為菩薩所親證,及現前觀察到祂真的是如如不動,也不分別六塵,是無我的,祂同時同處配合蘊處界及諸法等法而和合運作,從來沒有顛倒過。因此菩薩證明了 佛所開示的「如如、不離如、不異如,真、實、審諦、不顛倒」,完全是正確的。

從 佛在《雜阿含經》卷3、卷16的開示,可以歸納成一個重點,那就是「我與無我」,這可分為兩點來說明:第一點、站在真心的立場而言,這個「我」是指一切有情的真心,也是一切有情蘊處界及諸法等法的根本,不能外於這個真實我而有蘊處界及諸法等法的存在;所以祂是真實的我,也是 佛在第二轉法輪《心經》所開示的心,更是第三轉法輪所開示的阿賴耶識、所知依、種子識、異熟識、無垢識,都是指同一個心,只是在不同修行階位所施設不同的名相而已。既然「我」是真實的,當然不是某一位被學術界稱為導師者所說,與外道神我、梵我相雜。然而,外道神我、梵我所指的心,是生滅不已的意識心,而不是能生意識的真心第八識,這兩者的體性絕然不同,又如何是同一個心呢?顯然這位被學術界稱為導師者,說法錯得非常離譜了。為何他會有這樣離譜的說法出現呢?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相信喇嘛教應成派中觀宗喀巴的六識論說法,因為宗喀巴不僅否定了能生蘊處界及諸法等法的真心,而且也認定意識心是常住法。因為這樣緣故,他不得不歪曲能生蘊處界及諸法等法的真心與外道神我、梵我相雜了。

又,「無我」就是指蘊處界及諸法等法,祂本身是生滅不已的法,沒有真實的我,所以是虛妄的我,也因為有這個真實我的存在,才有蘊處界及諸法等法的虛妄我存在,兩者的關係是非一非異,這也說明了三個要點:我、無我以及我與無我之間的關係。如果電視機前面的菩薩們,能夠掌握這三個要點,看經典就容易懂了,就不會有文字障出現。

第二點、站在空相的立場而言,蘊處界及諸法等法的空相,本身是生滅不已的法,沒有真實的體性,祂有眾生所認知我的存在,所以有我,也因為眾生有這個我的存在,不知這個我是虛妄的,所以被生死所繫縛而無法出離;而真心本身是不生不滅的法,祂從無始劫以來就在,未來無量劫以後也在,本身離見聞覺知、如如不動,沒有眾生所認知的我的存在,所以是真實的無我。也因為有這個無我的真心存在,祂配合著蘊處界及諸法等法的運作,才有一世又一世的我的存在,這也是 佛在《雜阿含經》卷3「非我、非異我、不相在」,以及卷16「如如、不離如、不異如,真、實、審諦、不顛倒」所開示的真實義理,如果菩薩們能夠掌握我與無我以及兩者之間的關係,再深的佛法也就迎刃而解了。

又菩薩證悟了,如實了知我與無我的關係,並分別站在真心與空相的立場,來說我與無我都說得通,都沒有違背 佛陀的開示。又菩薩能夠深入佛法,以及有了善巧方便與譬喻,不僅能夠為不同根性的眾生宣說我與無我的真實義理,而且對於 佛所開示較深的道理,就能漸漸融會貫通而無所障礙。然而,世上就有學佛人不知道 佛在三轉法輪依眾生不同的根性等等來為眾生說法,讓有緣的眾生能夠實證三乘菩提,反而主張要以生滅不已的意識心入無餘涅槃,讓生滅不已的意識心住在無餘涅槃境界中,卻不知道這樣說法,已經嚴重違背 佛在初轉、二轉、三轉法輪經典的開示。

以此緣故,如果有出家人不相信 佛在原始佛教的《阿含經》的開示,而自稱已經成佛了,都已經成就大妄語業,本質已經不是出家人了,徒具有出家的表相而已,而且未來的果報真的很難以善了。

說到這裡時間已經到了,今天就講到這裡,敬請各位菩薩繼續收看。

阿彌陀佛!


點擊數:2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