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陰的苦集與苦滅

第82集
由 正珍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繼續收看正覺教團所推出的電視弘法節目「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兼論唯識學的最早根據」。這集所要略談的題目是「識陰的苦集與苦滅」。

《雜阿含經》卷3:【緣意及法生意識,三事和合生觸,緣觸生受,緣受生愛,如是乃至純大苦聚生。】這段經文說明了緣於意根及法塵為緣而出生了意識,意根、法塵、意識和合,就有了對六塵的觸,因此就有苦樂捨等覺受;緣於苦樂捨等覺受,就產生了對六塵的貪愛。如是次第輾轉出生取、有、生,乃至達到最後,純粹的大苦聚合的五陰就出生了。

識陰的苦集狀態我們分述如下:由於識陰六識心都必須以五色根為緣,才能在人間出生、存在以及運作,那麼識陰六識就一定不可避免的會與人間的種種六塵接觸,一定會被六塵中的許多境界吸引而產生執著;譬如對六塵的執著與貪愛,財產、名聲、眷屬等產生執著,墮入了我所的執著中。為何說這是識陰的苦集呢?因為這些都是識陰相應的法相,是識陰所認知而且深深執著的,所以才會有許多世間的人,現見他為了名聲、財產、眷屬而受到影響,乃至不計後果的起瞋殺人等,造種種的惡業,最後被這些業種繫縛,痛苦不堪,乃至輪轉不停,這就是最粗淺的識陰苦集。有些人品格較好,對於身外之物不執著,卻往往落於識陰所領受的感覺中,所以會很重視氣氛-住家、睡眠、飲食的氣氛,獨處的氣氛,說話、與人相處的氣氛,插花的神韻與氣氛等等-對於這些種種的氣氛都覺得很重要,這就是很重視生活品質的人,但其實都被識陰領受的情境所繫縛。品格不好的人呢,如果受制於氛圍時,那麼被人家瞪一眼,或者覺得人家的眼光是輕視的,人家的口氣是瞧不起的,就往往會揮拳亮刀,而且都把過錯丟給對方,不肯承認是自己的過失。

以上不論是有氣質或沒有人文素養的人,都一樣是受制於識陰所領受的情境,因為他們的所思所想,都會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他們對自我識陰習性的養成,不斷的在識陰相應的熏習上面用心,於是識陰種子不斷的被滋潤而增長,於是識陰就會一再執著自己相應的外境我所,難以了斷,那更何況能夠了斷識陰自己呢?他們心中的一切思想都是識陰的苦集不斷的增長。而修行人中,常見外道及佛門中的外道,想要斷我見,想要求證解脫果,或者因為自己沒有正知見如理作意思惟,或者是因為惡知識假名善知識的誤導,認定意識是常住的,但是對於自己已經受制於識陰的情境,卻毫無警覺。這樣的狀況、這樣的修行人很多,或者誤認自己只是堅持意識常住不壞,沒有落入前五識中,但認為意識就是觸知五塵的心,因此會主張於五塵中了了分明的心,就是常住心。但這是五俱意識,意識心是與前五識同時並行運作的,是識陰六識具足的,這是已經執著了識陰的六個識,已不單純執著意識了。或又有主張離念靈知心是究竟的,告訴他,離五塵的離念靈知心也是意識心,這時他們往往會反對這種說法。但是這兩種人都不離識陰的境界,只是定力的有無差別而已。

當他們依照師長的教導而認知,或證得這二種心境時,就產生堅執,不許別人評論他們所證的境界,也不許別人評論他們的師長;或者他們的師長為了眷屬的繫愛,強調一師一道,不准他的弟子到外面學,這樣相對的情執繼續擴大,而共同來抨擊真正告知正向菩提道的善知識正言量。這都是因為他們落入六識的境界中,我見未斷而導致心中生起見取見,對於如理作意的說法,絕對不服,不論所說的正確與否,一定要反對到底而落入見取見中;繼續認定意識覺知心是常住法,絕不改變,識陰種子繼續不斷的被他們增長的結果,後世想要斷除識陰我見,就變成不可能了。這種現象在佛門中及常見外道法中處處可見,絕對不是特例、僅有,這些人都是繼續住於識陰的苦集境界的人。墮識陰我所中的人更多,墮於識陰所有的境界中,將識陰的情境加以執取而不肯放捨;最先是執著識陰相應的境界相,常常愛樂於識陰相應的六塵境界,然後再反執識陰所有的功能性,就向內墜六識陰的相應受陰、想陰,如了知六塵的了知性,對六塵及自我認知的貪愛中,如此具足了我所的貪愛。當具足了我所的貪愛時,就無法除掉我見與我執,無法除掉念想,也無法遠離時時自我作主而不滅失的識陰所行境界。於是,連意根都被識陰所誤導而生起自我執著了,只好繼續受生,而不斷實現生老病死等苦的輪迴。

以上略說識陰的苦集。究其原因,都是對於識陰自己的認知錯誤,或者是被惡知識作了錯誤的教導,在唯識學中稱之為邪教導。因此不斷地在作識陰苦集的事業,令識陰喜樂增長、日漸廣大,於是我見難斷。《雜阿含經》卷9,【佛告長者:「若有比丘眼識於色,愛念染著;以愛念染著故,常依於識;為彼縛故,若彼取故,不得見法般涅槃。耳、鼻、舌、身、意識法,亦復如是。」】以上經文的意思是說,假使眼識對色塵愛念染著,所以常常依於眼識而欲了知色塵相,就被眼識能見之性的功能所繫縛,就無法親見真實法,不能親證涅槃。耳識乃至意識也是一樣,若對法塵有所執著,若對意識的了知性有所執著,想要時時保持了了分明的境界相,不論是在六塵中或是只在定境中,一直想要保持了了分明的境界,那都是墜墮於六識陰中,是在保持識陰或獨頭意識的功能與境界相,一定會被意識或識陰六識所繫縛,一定無法親見法性,不可能取證涅槃。換句話說,對識陰所行的境界不如實了知,一定會導致識陰的苦集;識陰的苦集,會導致識陰繼續增長堅固各種的業行,不斷的來重複,不斷的來造業,就是對識陰自身的功能性以及對識陰所識知的內涵(六塵境界)一直想要保持了了分明的了知,而無語言文字的生起,堅執如是意識為常住法,都是屬於識陰的苦集。

接著來談識陰的苦滅。在滅除識陰之前,當然要先對識陰有所了知,而且必須是深入而正確的了知,才能自我證明識陰的虛妄,特別是證明意識的虛妄;有了正確的了知而確信不疑了,才能斷我見,才能滅除識陰的苦。《雜阿含經》卷2言:【若緣受、想、行、識生喜樂,是名識味;受、想、行、識,無常、苦、變易法,是名識患;於受、想、行、識,調伏欲貪、斷欲貪、越欲貪,是名識離。】四聖諦是現觀的四個次第,正知味、患、離,則是觀行時正觀苦滅的過程體現。佛陀開示,對五陰貪愛喜樂,就是味;五陰無常、變易,令人時時處在苦惱之中,就是患;如果能夠調伏對五陰的貪愛,並進一步斷除對五陰的貪愛,超越對五陰的愛染,這就是離。識陰是無常的,所以識陰所認識的境界相也是無常的,都是不可常保的無常法。正由於不知識陰自己是無常的,誤以為識陰自己移入某個狀況下,就可以成為常而不滅的心,那我見就斷不了;想要保持離念時的意識或六識的常住,而且功能不壞,因為這樣子,我見、我執都不能斷除,死後不得不繼續受生在三界中,導致不斷的流轉生死。

所以真正想要修學解脫道的您,應從教證及理證上認知識陰的內容與無常。也因為識陰的存在的自身其實就是行苦,卻誤認為存在之時是離行苦的,誤以為存在之時是沒有生滅的,所以堅持識陰或意識是常住不滅心,這種常見性質的邪見,也會成為識陰或意識的苦集。在《雜阿含經》卷9,阿難問純陀:「是有意根和法塵兩個條件,才會出生意識嗎?」純陀尊者回答:「就像您所說的這樣。」於是阿難又問:「如果意根緣於法塵,出生了意識,那個因、那個緣,是常呢,還是無常?」純陀回答:「無常。」阿難又問:「如果由因、如果由緣出生了意識,那因、那緣無常變易時,意識還能安住著嗎?」純陀回答:「不能安住。」由純陀與阿難之間的對話,您可以知道,意識心是意根緣於法塵而出生的,也因此,這是志向三乘菩提一切學人所應該具備的基本知見。意識是有生的虛妄法,所以後來一定會有壞滅的時候;既是生滅法,當然不可說是常住法。因緣是會壞散,意思說意根與法塵都是會散壞的法,當意根與法塵兩者都散壞了,或是其中一個散壞而不具足了,意識就無法生起了。這個意思是說,意根與法塵也是會散壞的,意識所依的因緣是意根與法塵,而意根與法塵在入涅槃時,都必須除滅,那時意識當然更不可能繼續存在,所以意識心常住於無餘涅槃中的想法,是絕對錯誤而不切實際的。

只有對二乘菩提無知的人,才會主張意識心不動時就是無餘涅槃,所以意識心當然是會壞的虛妄心,乃至確定夜夜都會暫時斷滅而不了知六塵,何況能入無餘涅槃中安住?正確而現前觀察到這些教證與理證,就不會再對識陰有所愛集,我見斷了,從此進修以後,我執也就會跟著漸漸的減輕,乃至一世精進修斷我執以後,捨壽也能入無餘涅槃,三界之中再也找不到祂了,一切三界中的苦就不存在了。但是只要對意識或識陰的自我執著仍在,就無法避免繼續出現來世的識陰相應的種種苦,所以意識或識陰消滅不存在,也就是識陰的苦滅。《雜阿含經》卷3言:【云何識受陰?謂六識身。何等為六?謂眼識身,乃至意識身,是名識受陰。復次,彼識受陰,是無常、苦、變易之法。乃至滅盡、涅槃。】所以識陰六識的功能滅失了,識陰的功能不再出現於三界中,就證得了無餘涅槃。而識陰功能滅除的境界,其實就是識陰滅除,因為識陰存在時,一定有識陰的功能伴隨著出現,所以識陰的苦滅除,就是滅除識陰自己,不再有識陰六識出現於三界中,那麼識陰的功能也就不再出現了,那就沒有苦了。

至於識陰的功能,其實就是六識的功能性,也就是眼識的能見之性、耳識的能聞之性,乃至身識的能覺之性,正是自性見外道最執著的識陰六識的自性。又如《雜阿含經》卷3言:【緣意及法,意識生,三事和合生觸,觸滅則受滅、愛滅,乃至純大苦聚滅。】這意思已經很清楚表明了正理,只要把意根、法塵、意識都滅了,就不會有六塵的觸,所以種種的法就會跟著滅盡,不再有自我的存在了,當然就離開生死輪迴苦了。所以滅除識陰就是滅除識陰的苦,識陰熾盛之苦就跟著滅失,這就是識陰之苦滅除境界。識陰把自己滅除,就是滅除識陰之苦的境界,忍受不了意識虛妄性的這種說法的人,或是忍受不了他的師長的錯誤說法被推翻的人,就會起瞋心,加以攻擊、加以抵制,邪見因此在他心中繼續增長廣大,識陰也就會增長廣大,成為識陰熾盛之苦。如果能夠平心靜氣的在法義上加以思惟,不落入人我見、名師情結,跳脫眷屬欲、名聞利養的繫縛,進一步對種種識陰,以及六識心去現觀,能夠證實識陰以及祂的自性都是虛妄的、生滅的,這樣子以後才有可能滅除識陰熾盛的苦,以後才有可能入於解脫道,乃至證得阿羅漢果。

這集就說到這裡,阿彌陀佛!


點擊數:2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