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61集
由 正文老師開示
各位電視機前的菩薩:阿彌陀佛!
我們這個單元還是要跟各位繼續來分享「三乘菩提之阿含正義」。我們這一集要跟各位說明的是緊接著前面所說的〈滅四食者方能證解脫〉,這一集要說明的是〈四食跟佛菩提道修證的關係〉。我們上一集從這個滅四食才能證解脫的道理,知道說二乘的解脫果,其實必須是要如實地去觀察四食,而且必須要徹底地把四食給滅除掉,才能夠證解脫果;不但如此,滅四食的前提是必須要依著有一個真實識為依止,才有辦法真正地去證解脫果。
二乘的涅槃,其實是以滅除四食為前提的;二乘的涅槃,是以滅除四食為修行方法,才能夠入於無餘涅槃。二乘解脫道,單修蘊處界的緣起性空觀,雖然能因滅四食而入無餘涅槃,但是不可能成就佛道,最多只能成就解脫果而成為阿羅漢,永遠不可能成佛的。因為二乘涅槃是以滅除四食為前提,而入於無餘涅槃,入於無餘涅槃的話,是把蘊處界諸法給滅除掉,蘊處界諸法滅除掉的話,其實是把五陰十八界乃至於意根滅除掉,這個是屬於解脫道的一個修法。大乘佛菩提道有四食而無食集;也就是說,大乘佛菩提道的修學,斷四食的部分,其實是有四食的這種現象,但是沒有食集的累積、執著。所以,大乘成佛之道,重要的是在一切種智的成就,而以實證般若總相智為初階,進而具足圓滿成就一切種智,才能使大圓鏡智、成所作智能夠發起,才能使平等性智、妙觀察智具足圓滿;這個時候,異熟果種斷盡,使得佛地八識心王成為清淨法界,這樣才是真正的成佛之道。
所以成佛之道,其實是說大乘的佛菩提道。大乘的佛菩提道才是真正的成佛之道,而不是單指二乘緣起性空的解脫道;而且緣起性空的解脫道要修斷四食,要修斷五陰十八界的話,還是必須要以如來藏、以第八識為前提。所以大乘成佛之道,重要的就是成就一切種智,一切種智的成就,必須要以實證第八識為前提為初階,證得第八識以後獲得的智慧,就叫作總相智;依著總相智進修別相智,地地進修以後,進到初地以後,地地進修道種智、初地道種智、二地道種智,最後完成了一切種智,才能夠使大圓鏡智、成所作智發起,也才能夠使佛地上品的平等性智、妙觀察智具足圓滿,這個時候才是真正的成佛。所以,若單修解脫道,單修蘊處界的緣起性空觀,他是不可能成就佛道的,最多只是成就二乘解脫果的阿羅漢或辟支佛,永遠不可能成佛。因為成佛是必須要一切種智究竟圓滿的,一切種智究竟圓滿是必須以親證第八識如來藏為前提,才有辦法從這個地方去觀察如來藏裡面所含藏的所有一切種子的功能;乃至於去修斷分段生死的種子,乃至於習氣隨眠,乃至於去修斷變異生死、無始無明的種種的這些煩惱,才有辦法成就佛道。
所以,大乘成佛之道一切種智的成就,既然是以常住三界中,聞熏以及實證如來藏一切種子為最重要的理證與事修,那就不許滅盡四食;不但不能滅盡四食,反而要藉由保留善法食的四食來攝受四大、五蘊身心,並用來成就菩薩未來無量劫中的世世色身及一切法,讓如來藏中含藏的一切種子漸漸全部現起,才能圓滿證知一切種智。所以,大乘菩薩是不能斷盡四食;也就是說,不能滅除四食,而反而必須要藉著四食來長養,藉著四食能夠在三界中利益眾生、留惑潤生。但是要使如來藏中的一切種子現行,卻必須有識食的出現與功能,才能夠流注如來藏中的一切種子而具足證知,然後才能實證佛地的究竟無生滅身。所以菩薩在悟後的無量劫當中,都是不滅除四食的,都是有食而無食集的。
在四阿含當中,也有類似的記載,這雖然是二乘人聽聞大乘經典而知道四食的道理,結集在四阿含中,成為阿含道的聲聞佛法。但是,其實本是大乘法中說的安樂食,如《雜阿含經》卷30第838經當中所說:【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四種食,長養眾生,四大增長攝受。何等為四?謂摶食、觸食、意思食、識食。如是,福德潤澤,為安樂食;何等為四?謂於佛不壞淨,於法、僧不壞淨,聖戒成就。是故,諸比丘當作是學:我當成就於佛不壞淨,於法、僧不壞淨,聖戒成就。」】這意思就是說,當眾生受用摶食、觸食、意思食、識食等等這四種食的時候,眾生才能夠長養,眾生的四大也能因此得以增長攝受;而眾生受用四種食的同時,同步令眾生的福德獲得潤澤,這就叫作安樂食,也就是安樂的四種食。而令眾生的福德獲得潤澤的安樂的四種食,是哪四種食呢?那就是於佛不壞淨、於法不壞淨、於僧不壞淨、於聖戒不壞淨,於這四不壞淨成就。
如前面所說,二乘涅槃是以滅除四食為前提,而大乘佛菩提則有四食而沒有食集。二乘菩提與大乘佛菩提兩者同樣都有於佛不壞淨、於法不壞淨、於僧不壞淨、於聖戒不壞淨等等四不壞淨的安樂食;但是兩者的安樂四食在層次上有很大的差別,最大的差別就是二乘以斷除四食為前提,而大乘是有四食而無食集。所以二乘無學聖人因四種安樂食的緣故,不會急於取無餘涅槃,就能有聖人繼續住持二乘解脫道的正法;也就不會在斷盡我執而成為俱解脫以後,就急著入無餘涅槃。而大乘佛菩提的行者,因四種安樂食的緣故,可以留惑潤生利益眾生,並且圓滿佛菩提道的智慧,以成就究竟佛道。所以,這四種安樂食,對於二乘的聖人一樣有利益,對於大乘的行者、大乘菩薩一樣有利益。也就是說,二乘的無學聖人,因為有這四種安樂食的緣故,所以可以不用急著取無餘涅槃,可以繼續留在世間利益眾生,也就能夠有聖人繼續住持在二乘的解脫道法上面,所以二乘因為四種安樂食,可以繼續地利益眾生。而大乘最主要是因為有這四種安樂食的緣故,留惑潤生,可以利益眾生永無窮盡。
所以,從二乘解脫道來說,四食的意思主要是在說明眾生輪轉四生三有的原因,也就是在宣示:我見、我執還有我所執能導致眾生輪迴生死,所以專在意根與識陰六識的食上面開示。如果滅了四食,我見、我執、我所執就都滅除了,就能離開三界分段生死了,以這樣的正理來說四食。但是從大乘法來說,並不是像二乘法滅除四食的正理來說這樣子的道理。從大乘法來說,執藏變易生死種子,其實也是食的一種,所以如來藏也有食。當如來藏的食斷盡了,就是變易生死已經斷盡了,這個才是究竟的解脫;也就是說,不僅是斷除了分段生死而已,而且要斷盡了變易生死。
事實上,收藏分段生死以及變易生死的種子,就是第八識如來藏的食。但是二乘法中不須親證如來藏,只要斷除名與色的我見、我執、我所執,就已斷除分段生死,可以出離三界生死了;所以,阿羅漢不必了知如來藏是否也有食,也不必斷除如來藏的極微細的食。但是四食的種子都在如來藏中收存以及現行,若沒有如來藏,不但七識之食不能成就,乃至一切眾生都不可能存在,更何況能有三乘菩提?所以,二乘聖人斷盡聲聞道中所說的四食以後,也仍然是有如來藏食的。
因為這樣的緣故,所以說三乘法對於食的宣說,必定會有所不同,都是隨眾生心應所知量而所宣說的,這也就是諸佛的為人悉檀。由這樣子的緣故,在聲聞法中會說如來藏是離食的,說離四食的如來藏妙義才是摩訶衍。因為如來藏從來不熏習三界中的六塵諸法,也是從來不對六塵生起愛染的,所以聲聞法中說是離識食的。如阿含部的《央掘魔羅經》卷3中說:【一切眾生命,皆由飲食住:是則聲聞乘,斯非摩訶衍;所謂摩訶衍,離食常堅固。】這就是說,一切眾生的生命都是由於有食才能安住、才能生存的;而這種說法,其實只是聲聞乘的說法,這不是大乘法。所謂的大乘法,是離食而又能夠常恆堅固不壞,不是二乘法中所說依食才能夠存在的。
而離食又能常恆堅固不壞的是什麼呢?《央掘魔羅經》卷3中又說:【云何名為一?謂一切眾生,皆以如來藏,畢竟恒安住;云何名為二?所謂名與色,是則聲聞乘,斯非摩訶衍。】摩訶衍所說的就是大乘的意思,摩訶衍是梵文,梵文翻譯過來就是大乘的意思,摩訶衍就是mahāyāna。這就是說,如何名為一切法呢?是說一切眾生都是以如來藏的緣故,才能依於種種食而生存在三界中,而且永遠都依如來藏一法而常住於三界中,不會斷滅。如何名為二法呢?也就是大家所說的名與色,這是必須依靠四種食才能存在的,如此說名與色二法,依四食而安住的說法,其實是聲聞乘的說法,這不是大乘法。
所以,《央掘魔羅經》卷3中又說:【名及色異種,聲聞緣覺乘;解脫唯有名,不說有妙色。一切諸如來,解脫有妙色;猶如於掌中,觀察菴羅果。】這就是說,受、想、行、識等等這四種就叫作名,這個名的種子與色陰的種子是不相同的,這是聲聞與緣覺乘觀行修習的解脫法,這種二乘法中所說的解脫,是依著受、想、行、識等四個名,滅除了我執而說是證得解脫,從來不說有解脫後的勝妙色陰繼續存在三界中。然而十方一切如來,證得究竟解脫以後,卻永遠都擁有殊妙的色身,常住於三界中,猶如在自己的手掌中,來觀察清淨的菴摩羅果一樣的分明。
所以,在二乘法中,說一切眾生依食而住;因為這樣,所以說四食之法。什麼是四食之法呢?也就是說,二乘法中說如果能夠斷除四食,就可以出離三界生死,也就是能夠出離三界生死之苦。但是四食這種三界中的法,也就是人間若沒有摶食,人的生命就沒有辦法繼續存在於人間,菩薩就沒有辦法久住人間而利樂人類以及天人了;而欲界天也一樣,要靠著微細物質的摶食,也就是以甘露為食,才能夠維持天人生命的存在。在摶食的境界中,同時有觸食、念食、識食的存在,但以粗摶食為最主要;因為在人間,如果沒有粗摶食,連人身都沒有辦法久住,更何況是依人身五色根而存在的離念靈知意識心,當然更沒有辦法久住於人間了。
至於色界天人,則是以意根之思,也就是說,以意根的意思食,以意識的念為食。如果沒有意識覺知心以禪定正念而制心一處,發起禪悅作為色界天食,色界天人就沒有辦法生存。但是色界天中,其實也是同時有觸食、識食存在的,只是以制心一處的定力為最主要,所以是以念為食。而無色界天的有情,也是以意識覺知心的定境相應為食,若沒有四空定的定力境界,就沒有辦法生存在無色界當中;這個時候已經沒有觸食,所以獨立於色界的念食、觸食以外,但是仍然有意識制心一處的定力境界為食,所以仍然有識食。
由這樣子的狀況看來,三界中的有情都是有食的,因為食而得以生存;既然是有食,當然就是三界中的法。也就是說,三界中的眾生都有不同層次的四食,而欲界具足了四種食,而色界具足了三種食,無色界則具識食,所以都有不同層次對於食的需求。所以三界中的有情都是有食的,也必須要因食的增長,因食的滋養,才能夠生存在三界當中;既然是有食,所以這些全部都是屬於三界中輪轉的法。如果我們想要離開三界生死,就不該墮入與四食相應的心中,否則就沒有辦法取證無餘涅槃,更何況能證知涅槃所依的本識如來藏?因為與四食相應的心都是涅槃外的法。對於單求二乘解脫道,而求遠離三界生死的二乘行者來說,遠離四食境界,不要墮入離念靈知意識的識食境界中,而誤以為已證涅槃,這樣子遠離大妄語,避免求升反墮,才是二乘聲聞法中,求證解脫的行者們,都應該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這一集我們所說的重點,其實最主要就是在說明二乘的解脫,是滅掉四食的;但是大乘佛菩提道的四食,是有四食而無食集,這個是二乘的四食與大乘的四食,最主要的差異。
今天時間已經到了,就先跟各位分享到這裡。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