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法的修行是以真如三昧為轉依(下)

第82集
由正祺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正覺教團的電視弘法節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單元。今天我們繼續來探討,論文的內容是:【行住坐臥於一切時,如是修行恒不斷絕,漸次得入真如三昧,究竟折伏一切煩惱,信心增長速成不退。】(《大乘起信論》卷2)

在上一集,我們說明大乘佛法的修行,是以真如三昧為轉依;大乘菩薩必須有這個正確的觀念作為修學的基礎,所修學的一切功德受用才不會唐捐其功,因此我們剛開始修學佛法歸依三寶時,就要有歸依自性三寶的認識;歸依自性三寶,其實就是轉依真如三昧的開始。一切三寶皆由自性三寶所含攝,所以歸命自性三寶,不僅是歸命自己的自性三寶,同時也是歸命十方世界一切自性三寶。

所謂歸依自性佛寶,是說每一個有情的根本佛心—一切眾生的本心—就是真如;真如是一切有情眾生的根本,也是最後一個歸依處,最究竟的歸依處,成佛就是要到這個清淨的境界。真如本身不可說、不可現、不可示、不可形容,但是祂能出現於眾生的眼前,眾生跟隨善知識修學佛法而得開悟,即能親見真如的各種體性以及作用;真如即是自性三寶的佛寶。所謂歸依自性法寶,是說真如佛性顯現之後,這個自性真實不虛,並且能夠顯現各種的作用;佛性顯現之後自然不造作各種的惡業,並且能夠產生各種法則,示現種種世出世間法,因此稱之為自性法寶。所謂歸依自性僧寶,是說因為真如自性清淨的緣故,所以動無違諍;這真如佛性,恆順我們的五蘊眾生,因此歸依自性僧寶,就不會起執著,去跟一切有情眾生起爭執或諍論,名為自性僧寶。

大乘菩薩為了轉依心真如實際理地的修行,在歸依三寶時必須有想要超過世間表相的歸依,也就是歸依自性三寶,成為真實義理歸依的菩薩;歸依真實義理的菩薩必須瞭解般若的真實義,想要瞭解般若的真實義,必須親證法界的實相。所謂親證法界的實相,也就是親證萬法的根源——也就是如來藏;在親證如來藏以後,歸依於如來藏心體的圓滿清淨體性,現前看見一切眾生、一切佛、一切法、一切僧,都是如來藏心體所示現,都是以如來藏為根本,這就是歸依自性三寶,這就是將來轉依真如三昧的基礎。在《實相般若波羅蜜經》中,聖教記載:【爾時世尊,復以一切如來為眾生依怙相,為諸菩薩說一切眾生依怙實相般若波羅蜜法門。所謂:「一切眾生是如來藏,普賢菩薩體性遍故。」】在經文中 如來開示說:一切眾生的如來藏示現為眾生的依怙相,因此 如來為諸菩薩說一切眾生依怙實相般若波羅蜜法門,這個法門就是「一切眾生都是如來藏,因為普賢菩薩的體性遍一切眾生的緣故」。

我們前面所說要歸依自性三寶,因為這個自性三寶就是眾生自己的如來藏,這個如來藏是眾生的依怙;因為眾生的五蘊、十二處、十八界都是因為自己的如來藏得以示現、得以生起;所以說,一切如來藏為眾生依怙相,如來藏的體性就是普賢性。我們每一個眾生都有如來藏,每一個眾生的如來藏也都示現了普賢性,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有一個大願是恆順眾生,這其中所謂的眾生,就是五蘊、十二處、十八界。所謂恆順眾生,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如來藏,普遍而且恆常地隨順著我們的五蘊眾生。因此所謂的普賢性,就是普遍性的賢能——普賢菩薩這個恆順眾生的體性,就是如來藏恆順五蘊眾生的體性;我們的如來藏一天到晚在五蘊中示現普賢的體性,不斷恆順著我們,從來沒有違逆過我們。

所以 如來說:一切眾生是如來藏,普賢菩薩體性遍故。每一個有情都有如來藏,每一個有情也都是由如來藏所顯現,十方世界中只要是有情,就一定有如來藏,每一個有情的如來藏都有普賢菩薩的體性;這個體性就示現在一切眾生的身上,是遍一切眾生的。普賢菩薩的體性,其實無非就是如來藏的體性,所以 如來說:一切眾生是如來藏,普賢菩薩體性遍故。每一個眾生的如來藏是自性三寶,是眾生的真實歸依處,因此我們要轉依如來藏。平實導師在《人間佛教》一書中開示說:【證悟後,成功地轉依如來藏的本來清淨自性以後,貪、瞋、癡、慢、疑,自然會開始漸漸消除掉。最後,確實消除完畢以後就沒什麼煩惱了,那時意識覺知心就不會再輕易生起妄想了!】(《人間佛教》,正智出版社,頁68-69。)平實導師又說:【覺知心會生起妄想的原因都是因為煩惱多,老是掛念著財、色、名、食、睡,或者老是掛念著世俗眷屬或法眷屬,所以妄想就會很多。你若是已經轉依如來藏以後,由於如來藏從來不起妄想,也從來不記掛生意成功或失敗,賠了錢或賺到百億元,法眷屬很多或是走光了,祂都無所謂,祂都不牽掛。當你轉依祂這種清淨性以後,歷緣對境之中漸次修行,妄想自然就漸漸地消除了。】(《人間佛教》,正智出版社,頁69。)在書中 平實導師告訴我們:大乘菩薩的修行,是要以轉依如來藏來修行;在轉依如來藏,漸次得入真如三昧以後,就可以究竟折伏一切煩惱。大乘菩薩的修行過程,並非如二乘聲聞、緣覺,灰身泯智、槁木死灰般,想盡辦法要滅除對世間一切法的貪愛,而是從諸法的實相中,深入一切法的本質;因此大乘菩薩的修行過程,不是遠離世間萬法的貪愛,而是要深入世間萬法當中,去體會與瞭解真如佛性與世間萬法的關係;因此菩薩道的修證,是充滿智慧與安樂,是一個非常踏實而且快樂的修行過程。

接下來,我們來說明菩薩的退轉;因為菩薩的修行,是以真如三昧作為轉依,在福德與因緣不具足的情形下,很可能退轉於菩薩道。因此,在《大智度論》卷76中 龍樹菩薩說:【菩薩於二處退轉:一者、著世間樂故轉;二者、取二乘故轉。是菩薩堅心,深入空及慈悲心故,乃至夢中亦不貪三界、二乘,何況覺時!】龍樹菩薩說:大乘菩薩會因為耽著世間欲樂,或是因為覺得當個菩薩太辛苦了,因此退回二乘人,想當個自了漢,不願意發廣大菩提心,而退轉離開菩薩的行列;若是菩薩心堅固,心得決定,能夠深入如來藏空性心中努力修學,確實轉依,體會如來藏的平等性、中道性,以及如來藏的普賢體性,因此發起廣大慈悲心;這樣子的菩薩,在夢中都不會貪著三界世間的所有欲樂,也不會想去當個二乘辟支佛或是阿羅漢,何況是平時覺醒的時候呢?在《菩薩瓔珞本業經》中,如來曾經說過:【是人爾時從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羅蜜,正觀現在前,復值諸佛菩薩知識所護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佛子!若不值善知識者,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退菩提心;如我初會眾中,有八萬人退。如淨目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等,欲入第七住,其中值惡因緣故,退入凡夫不善惡中,不名習種性人。……若一劫若十劫乃至千劫,作大邪見及五逆無惡不造,是為退相。】(《菩薩瓔珞本業經》卷1)如來告訴我們:七住明心的菩薩,即使般若正觀現在前,如果身邊沒有善知識來攝受,會很容易遭遇惡因緣,在惡知識的錯誤引導之下,退轉回凡夫位中;在當時,淨目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等就是遭逢惡因緣,因此退回凡夫位不善惡中,經過一劫、甚至一千劫,因為大邪見而造作五逆十惡等等眾罪,也就是菩薩的退轉相貌。所以善知識是菩薩能夠安住在菩薩道上不退轉的重要原因,善知識是我們學佛的貴人,修學佛法貴在於目的、目標及方法的正確,這完全有賴於親近正法道場及真正的善知識。在《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3中聖教開示:【菩提妙果不難成,真善知識實難遇;一切菩薩修勝道,四種法要應當知:親近善友為第一,聽聞正法為第二,如理思量為第三,如法修證為第四。】我們知道:菩提妙果不難成,是學佛人夢寐以求的一件事,要菩提妙果不難成,必須親近善知識。

如來接著強調,菩薩修學殊勝的成佛之道,有四個法要是必須具足的:第一是親近善友。也就是憑藉著往世深厚的福德因緣,才能親近善知識,並且值遇真善知識教導正確的佛法知見與修行方法。在《華嚴經》〈入法界品〉中,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參訪各善知識時,其中德生童子、有德童女告訴善財童子說:【善男子!菩薩由善知識任持,不墮惡趣;由善知識攝受,不退大乘;由善知識護念,不毀犯菩薩戒;由善知識守護,不隨逐惡知識;由善知識養育,不缺減菩薩法;由善知識攝取,超越凡夫地;由善知識教誨,超越二乘地;由善知識示導,得出離世間;由善知識長養,能不染世法;由承事善知識,修一切菩薩行;由供養善知識,具一切助道法;由親近善知識,不為業惑之所摧伏;由恃怙善知識,勢力堅固,不怖諸魔;由依止善知識,增長一切菩提分法。】(《大方廣佛華嚴經》卷77)我們必須有真正善知識的任持、攝受、護念、守護、養育、攝取、教誨、示導、長養,並且承事、供養、親近、恃怙、依止善知識,才能在成佛之道上不墮惡趣、不退大乘、不毀犯菩薩戒,乃至增長一切菩提分法。可見學佛能否成就的真正關鍵,在於值遇真善知識;因此才說,菩薩修勝道的第一個法是親近善友。

菩薩修勝道的第二個法,是要聽聞正法。也就是必須在善知識教導下,熏習正確的佛法知見與修行方法。因此 平實導師必須開講《瑜伽師地論》等增上慧學,或是闡述《佛藏經》、《妙法蓮華經》等等經典,或是註解《成唯識論》等等論述;以正確的佛法知見來不斷地攝受七住明心後的佛弟子,以避免遭遇惡因緣,在惡知識的錯誤引導之下退轉回凡夫位中,甚至造作五逆等等重罪。菩薩在聽聞正法的過程,必須聽聞、閱讀兩個法並行;經過聽聞、閱讀的過程,修正許多錯誤的邪見,把錯誤的知見刪除掉,如此才能夠成就聞所成慧。

菩薩修勝道的第三個法,是要如理思量。聽聞正法後要思惟,若不思惟,僅僅聽聞、閱讀,則只是常識,只是世俗的知識,有了知識、常識以後,必須自己再加以綜合觀行思惟,才能確實信受所聽聞的佛法。例如觀察五蘊身心世界是無常,是一切苦的根源,是空相,所以是無我,乃至一切眾生是如來藏等等;因此產生出離心,或是轉依真如佛性。由聞信、解信,然後才能進入修行的階段,如果沒有經過如理思惟、現觀無法完成,意識無法說服意根,意根是不可能決定好好地開始修行;在如理思惟之後才能擁有思所成慧,聞而不思惟只是知識,思惟整理以後才是自己的思所成慧。

菩薩修勝道的第四個法,是要如法修證。有了聞慧、思慧,就會知道般若智慧的實證是要靠修行去證得實相心如來藏;如果不加以實際上的修行就不會有證所得慧。由思慧指導修行的方法,付諸實行才能產生修所成慧,由修所成慧轉折升進而證得般若智慧;或是在般若正觀現前以後——也就是明心見道證得般若總相智以後,能夠藉由觀行的功夫在行、住、坐、臥一切時當中,不斷地觀行在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等等世間萬法當中,如來藏是如此的真實與無有變異。就這樣修行而且恆不斷絕,因此可以漸次得入真如三昧。

馬鳴菩薩告訴我們:唯有以真如三昧作為究竟的轉依,才是正確的成佛之道。真如三昧是見道明心以後所修的證境,是以心真如作為主體來作止觀,是以心真如為主體來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當以心真如作為修行的主體修證前五度波羅蜜,所得到的智慧與福德,將與外道或是二乘人所得到的功德完全不一樣。在《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9中,如來開示說:【若諸菩薩修行布施波羅蜜多,乃至靜慮波羅蜜多,皆從般若波羅蜜多本母所生而為根本。】我們都知道,般若波羅蜜就是親證如來藏以後所證得的智慧。菩薩的成佛之道,在修行布施等前五度波羅蜜時都必須以般若波羅蜜作為根本,也就是以如來藏作為主體來修證;因為如來藏就是眾生的本覺性,也就是眾生的真正菩提心,若離開這個菩提心,來修證所有善法的根本,如布施、持戒等等,將落在邪見中,因此 如來在《華嚴經》卷58中說:「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根,是為魔業。」(《大方廣佛華嚴經》卷58)可見想要修學一切善法根本的心,在 如來心中並不是菩提心,而是以如來藏為根本的般若波羅蜜多,才是成佛之道的根本。否定如來藏、或是認同於六識論的人,認為菩提就是善法,提倡人間佛教,主張醫療菩提、環保菩提、慈悲菩提等等,這所修學的一切善根在《華嚴經》中 如來都說是魔業,這對我們修學佛法的人,怎可以不戒慎恐懼呢?

因為時間的關係,這個單元就為您說到這裡,非常謝謝您的收看。

祝福您色身康泰、學法無礙、早證菩提。

阿彌陀佛!


點擊數:2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