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法的修行是以真如三昧为转依(下)

第82集
由正祺老师开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正觉教团的电视弘法节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单元。今天我们继续来探讨,论文的内容是:

行住坐卧于一切时,如是修行恒不断绝,渐次得入真如三昧,究竟折伏一切烦恼,信心增长速成不退。(《大乘起信论》卷2)

在上一集,我们说明大乘佛法的修行,是以真如三昧为转依;大乘菩萨必须有这个正确的观念作为修学的基础,所修学的一切功德受用才不会唐捐其功,因此我们刚开始修学佛法归依三宝时,就要有归依自性三宝的认识;归依自性三宝,其实就是转依真如三昧的开始。一切三宝皆由自性三宝所含摄,所以归命自性三宝,不仅是归命自己的自性三宝,同时也是归命十方世界一切自性三宝。

所谓归依自性佛宝,是说每一个有情的根本佛心—一切众生的本心—就是真如;真如是一切有情众生的根本,也是最后一个归依处,最究竟的归依处,成佛就是要到这个清净的境界。真如本身不可说、不可现、不可示、不可形容,但是祂能出现于众生的眼前,众生跟随善知识修学佛法而得开悟,即能亲见真如的各种体性以及作用;真如即是自性三宝的佛宝。所谓归依自性法宝,是说真如佛性显现之后,这个自性真实不虚,并且能够显现各种的作用;佛性显现之后自然不造作各种的恶业,并且能够产生各种法则,示现种种世出世间法,因此称之为自性法宝。所谓归依自性僧宝,是说因为真如自性清净的缘故,所以动无违诤;这真如佛性,恒顺我们的五蕴众生,因此归依自性僧宝,就不会起执著,去跟一切有情众生起争执或诤论,名为自性僧宝。

大乘菩萨为了转依心真如实际理地的修行,在归依三宝时必须有想要超过世间表相的归依,也就是归依自性三宝,成为真实义理归依的菩萨;归依真实义理的菩萨必须了解般若的真实义,想要了解般若的真实义,必须亲证法界的实相。所谓亲证法界的实相,也就是亲证万法的根源——也就是如来藏;在亲证如来藏以后,归依于如来藏心体的圆满清净体性,现前看见一切众生、一切佛、一切法、一切僧,都是如来藏心体所示现,都是以如来藏为根本,这就是归依自性三宝,这就是将来转依真如三昧的基础。在《实相般若波罗蜜经》中,圣教记载:

尔时世尊,复以一切如来为众生依怙相,为诸菩萨说一切众生依怙实相般若波罗蜜法门。所谓:“一切众生是如来藏,普贤菩萨体性遍故。”

在经文中 如来开示说:一切众生的如来藏示现为众生的依怙相,因此 如来为诸菩萨说一切众生依怙实相般若波罗蜜法门,这个法门就是“一切众生都是如来藏,因为普贤菩萨的体性遍一切众生的缘故”。

我们前面所说要归依自性三宝,因为这个自性三宝就是众生自己的如来藏,这个如来藏是众生的依怙;因为众生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都是因为自己的如来藏得以示现、得以生起;所以说,一切如来藏为众生依怙相,如来藏的体性就是普贤性。我们每一个众生都有如来藏,每一个众生的如来藏也都示现了普贤性,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有一个大愿是恒顺众生,这其中所谓的众生,就是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所谓恒顺众生,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如来藏,普遍而且恒常地随顺着我们的五蕴众生。因此所谓的普贤性,就是普遍性的贤能——普贤菩萨这个恒顺众生的体性,就是如来藏恒顺五蕴众生的体性;我们的如来藏一天到晚在五蕴中示现普贤的体性,不断恒顺着我们,从来没有违逆过我们。

所以 如来说:一切众生是如来藏,普贤菩萨体性遍故。每一个有情都有如来藏,每一个有情也都是由如来藏所显现,十方世界中只要是有情,就一定有如来藏,每一个有情的如来藏都有普贤菩萨的体性;这个体性就示现在一切众生的身上,是遍一切众生的。普贤菩萨的体性,其实无非就是如来藏的体性,所以 如来说:一切众生是如来藏,普贤菩萨体性遍故。每一个众生的如来藏是自性三宝,是众生的真实归依处,因此我们要转依如来藏。平实导师在《人间佛教》一书中开示说:

证悟后,成功地转依如来藏的本来清净自性以后,贪、瞋、痴、慢、疑,自然会开始渐渐消除掉。最后,确实消除完毕以后就没什么烦恼了,那时意识觉知心就不会再轻易生起妄想了!(《人间佛教》,正智出版社,页68-69。)

平实导师又说:

觉知心会生起妄想的原因都是因为烦恼多,老是挂念着财、色、名、食、睡,或者老是挂念着世俗眷属或法眷属,所以妄想就会很多。你若是已经转依如来藏以后,由于如来藏从来不起妄想,也从来不记挂生意成功或失败,赔了钱或赚到百亿元,法眷属很多或是走光了,祂都无所谓,祂都不牵挂。当你转依祂这种清净性以后,历缘对境之中渐次修行,妄想自然就渐渐地消除了。(《人间佛教》,正智出版社,页69。)

在书中 平实导师告诉我们:大乘菩萨的修行,是要以转依如来藏来修行;在转依如来藏,渐次得入真如三昧以后,就可以究竟折伏一切烦恼。大乘菩萨的修行过程,并非如二乘声闻、缘觉,灰身泯智、槁木死灰般,想尽办法要灭除对世间一切法的贪爱,而是从诸法的实相中,深入一切法的本质;因此大乘菩萨的修行过程,不是远离世间万法的贪爱,而是要深入世间万法当中,去体会与了解真如佛性与世间万法的关系;因此菩萨道的修证,是充满智慧与安乐,是一个非常踏实而且快乐的修行过程。

接下来,我们来说明菩萨的退转;因为菩萨的修行,是以真如三昧作为转依,在福德与因缘不具足的情形下,很可能退转于菩萨道。因此,在《大智度论》卷76中龙树菩萨说:

菩萨于二处退转:一者、着世间乐故转;二者、取二乘故转。是菩萨坚心,深入空及慈悲心故,乃至梦中亦不贪三界、二乘,何况觉时!

龙树菩萨说:大乘菩萨会因为耽着世间欲乐,或是因为觉得当个菩萨太辛苦了,因此退回二乘人,想当个自了汉,不愿意发广大菩提心,而退转离开菩萨的行列;若是菩萨心坚固,心得决定,能够深入如来藏空性心中努力修学,确实转依,体会如来藏的平等性、中道性,以及如来藏的普贤体性,因此发起广大慈悲心;这样子的菩萨,在梦中都不会贪着三界世间的所有欲乐,也不会想去当个二乘辟支佛或是阿罗汉,何况是平时觉醒的时候呢?在《菩萨璎珞本业经》中,如来曾经说过:

是人尔时从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罗蜜,正观现在前,复值诸佛菩萨知识所护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佛子!若不值善知识者,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退菩提心;如我初会众中,有八万人退。如净目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等,欲入第七住,其中值恶因缘故,退入凡夫不善恶中,不名习种性人。……若一劫若十劫乃至千劫,作大邪见及五逆无恶不造,是为退相。(《菩萨璎珞本业经》卷1)

如来告诉我们:七住明心的菩萨,即使般若正观现在前,如果身边没有善知识来摄受,会很容易遭遇恶因缘,在恶知识的错误引导之下,退转回凡夫位中;在当时,净目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等就是遭逢恶因缘,因此退回凡夫位不善恶中,经过一劫、甚至一千劫,因为大邪见而造作五逆十恶等等众罪,也就是菩萨的退转相貌。所以善知识是菩萨能够安住在菩萨道上不退转的重要原因,善知识是我们学佛的贵人,修学佛法贵在于目的、目标及方法的正确,这完全有赖于亲近正法道场及真正的善知识。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3中圣教开示:

菩提妙果不难成,真善知识实难遇;一切菩萨修胜道,四种法要应当知:亲近善友为第一,听闻正法为第二,如理思量为第三,如法修证为第四。

我们知道:菩提妙果不难成,是学佛人梦寐以求的一件事,要菩提妙果不难成,必须亲近善知识。

如来接着强调,菩萨修学殊胜的成佛之道,有四个法要是必须具足的:第一是亲近善友。也就是凭借着往世深厚的福德因缘,才能亲近善知识,并且值遇真善知识教导正确的佛法知见与修行方法。在《华严经》〈入法界品〉中,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参访各善知识时,其中德生童子、有德童女告诉善财童子说:

善男子!菩萨由善知识任持,不堕恶趣;由善知识摄受,不退大乘;由善知识护念,不毁犯菩萨戒;由善知识守护,不随逐恶知识;由善知识养育,不缺减菩萨法;由善知识摄取,超越凡夫地;由善知识教诲,超越二乘地;由善知识示导,得出离世间;由善知识长养,能不染世法;由承事善知识,修一切菩萨行;由供养善知识,具一切助道法;由亲近善知识,不为业惑之所摧伏;由恃怙善知识,势力坚固,不怖诸魔;由依止善知识,增长一切菩提分法。(《大方广佛华严经》卷77)

我们必须有真正善知识的任持、摄受、护念、守护、养育、摄取、教诲、示导、长养,并且承事、供养、亲近、恃怙、依止善知识,才能在成佛之道上不堕恶趣、不退大乘、不毁犯菩萨戒,乃至增长一切菩提分法。可见学佛能否成就的真正关键,在于值遇真善知识;因此才说,菩萨修胜道的第一个法是亲近善友。

菩萨修胜道的第二个法,是要听闻正法。也就是必须在善知识教导下,熏习正确的佛法知见与修行方法。因此 平实导师必须开讲《瑜伽师地论》等增上慧学,或是阐述《佛藏经》、《妙法莲华经》等等经典,或是注解《成唯识论》等等论述;以正确的佛法知见来不断地摄受七住明心后的佛弟子,以避免遭遇恶因缘,在恶知识的错误引导之下退转回凡夫位中,甚至造作五逆等等重罪。菩萨在听闻正法的过程,必须听闻、阅读两个法并行;经过听闻、阅读的过程,修正许多错误的邪见,把错误的知见删除掉,如此才能够成就闻所成慧。

菩萨修胜道的第三个法,是要如理思量。听闻正法后要思惟,若不思惟,仅仅听闻、阅读,则只是常识,只是世俗的知识,有了知识、常识以后,必须自己再加以综合观行思惟,才能确实信受所听闻的佛法。例如观察五蕴身心世界是无常,是一切苦的根源,是空相,所以是无我,乃至一切众生是如来藏等等;因此产生出离心,或是转依真如佛性。由闻信、解信,然后才能进入修行的阶段,如果没有经过如理思惟、现观无法完成,意识无法说服意根,意根是不可能决定好好地开始修行;在如理思惟之后才能拥有思所成慧,闻而不思惟只是知识,思惟整理以后才是自己的思所成慧。

菩萨修胜道的第四个法,是要如法修证。有了闻慧、思慧,就会知道般若智慧的实证是要靠修行去证得实相心如来藏;如果不加以实际上的修行就不会有证所得慧。由思慧指导修行的方法,付诸实行才能产生修所成慧,由修所成慧转折升进而证得般若智慧;或是在般若正观现前以后——也就是明心见道证得般若总相智以后,能够藉由观行的功夫在行、住、坐、卧一切时当中,不断地观行在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等世间万法当中,如来藏是如此的真实与无有变异。就这样修行而且恒不断绝,因此可以渐次得入真如三昧。

马鸣菩萨告诉我们:唯有以真如三昧作为究竟的转依,才是正确的成佛之道。真如三昧是见道明心以后所修的证境,是以心真如作为主体来作止观,是以心真如为主体来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当以心真如作为修行的主体修证前五度波罗蜜,所得到的智慧与福德,将与外道或是二乘人所得到的功德完全不一样。在《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9中,如来开示说:“若诸菩萨修行布施波罗蜜多,乃至静虑波罗蜜多,皆从般若波罗蜜多本母所生而为根本。”我们都知道,般若波罗蜜就是亲证如来藏以后所证得的智慧。菩萨的成佛之道,在修行布施等前五度波罗蜜时都必须以般若波罗蜜作为根本,也就是以如来藏作为主体来修证;因为如来藏就是众生的本觉性,也就是众生的真正菩提心,若离开这个菩提心,来修证所有善法的根本,如布施、持戒等等,将落在邪见中,因此 如来在《华严经》卷58中说:“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大方广佛华严经》卷58)可见想要修学一切善法根本的心,在 如来心中并不是菩提心,而是以如来藏为根本的般若波罗蜜多,才是成佛之道的根本。否定如来藏、或是认同于六识论的人,认为菩提就是善法,提倡人间佛教,主张医疗菩提、环保菩提、慈悲菩提等等,这所修学的一切善根在《华严经》中 如来都说是魔业,这对我们修学佛法的人,怎可以不戒慎恐惧呢?

因为时间的关系,这个单元就为您说到这里,非常谢谢您的收看。

祝福您色身康泰、学法无碍、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点击数:1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