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參前後修止觀的正確知見

第80集
由正銘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首先祝福大家心想事成、福慧增長!

「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今天我們要來介紹「破參前後修止觀的正確知見」。之前,我們依照 馬鳴菩薩在論中所說的:【其修止者,住寂靜處結跏趺坐,端身正意、不依氣息、不依形色、不依虛空、不依地水火風,乃至不依見聞覺知,一切分別想念皆除;亦遣除想,以一切法不生不滅皆無相故。】(《大乘起信論》卷2)分別介紹了前面幾個單元,這幾個單元是依於似有真如的概念來修止觀。

也就是說,凡夫或二乘聖者迴入大乘法中,在還沒有證得真如心以前,先在覺知心裡面建立一個知見:有一個心真如——也就是第八識心體;而心真如是離六塵見聞覺知性的心,不是六識心,祂自己的功德是不與六識所了知的六塵相應的。所以 平實導師常常開示說:「法離見聞覺知。」但是外道們以及佛門內的心外求法的外道們聽了也不懂,就向 平實導師質疑說:「你說實相離見聞覺知;見聞覺知滅了以後,那你還修個什麼行?」他們從來都是誤認為覺知心意識就是實相心,心裡想的是如何將覺知心修定,變成一念不生而變成真心,不肯讓見聞覺知性消失;聽到法離見聞覺知,就誤會我們說的是把見聞覺知心變成無覺無知,就認為這樣子是不可能修行的。但是我們講的是:用這個能覺能知的妄心,去尋找同時存在而又本來就離見聞覺知的真如心,這個離見聞覺知的第八識心才是真心。可見,心真如是離六塵見聞覺知性的心,所以 馬鳴菩薩教我們說:不依見聞覺知,也不依氣息、不依形色、不依地水火風等法而修止觀,應依第八識心真如來修止觀。

在這個階段中修般若的止觀時,當然是事倍功半;因為這時候還根本不知道真如心是怎麼回事,總是在妄想第六意識覺知心住在某一個狀況的時候,就會變成第八識真如心。所以這時候要修般若實智的止觀,確實是不容易修的,必須假借真善知識為我們建立正知正見,才有希望建立自己真正的正知正見;建立正知正見以後,才有可能實證心真如第八識。在未悟之前,或是在悟後尚未轉依第八識如來藏之前,以及在初轉依而尚未修除性障之前,想要修禪定都是不容易修的;因此到這個階段為止,在佛法中修學止觀都是事倍功半的。

接下來,轉入另外一個階段,也就是當我們破參了。馬鳴菩薩告訴我們說:【前心依境,次捨於境,後念依心復捨於心。以心馳外境,攝住內心;後復起心不取心相,以離真如不可得故。】(《大乘起信論》卷2)也就是說,當我們破參了,破參開悟以後就得這麼修了:我們要藉著四禪八定把自己的三界執著性滅除掉,也就是要把三界心的心相都滅除掉,漸次轉變成佛地的出三界心相。所謂的三界心的心相就是凡夫的七轉識心相。

「前心依境,次捨於境」是說:當我們已經知道悟前所知的見聞覺知心都是依於六塵境界而有,悟後進修就是要設法取證離三界境界的聖境了,所以說「次捨於境」。既然見聞覺知性都是依於六塵境界而有,那麼前六識的見聞覺知性當然要依六塵境界才能存在、安住;可是依境才能安住時,我們就會落在欲界的五塵相中;乃至初禪中還有三塵相也都離不了啊!那我們就得要捨離三塵境,想辦法取證二禪的等至位,只住於二禪定境中的定境法塵境界;這樣子,境界就變少了,就只剩下定境法塵了。

接下來,「後念依心,復捨於心」,就是要往上升進,越來越深、越來越細。在悟後進修之前,覺知心還是蠻強烈的;但是,到了這個地步時,覺知心已經很微細了;還要依如來藏離六塵見聞覺知的體性,把自己一直往回家的地步推進,也就是漸次地邁向如來藏自住的境界。所以後念應該依於這個微細的意識心,再捨掉對微細意識自己的執著,所以對微細意識的自己也不再觀照了,不再害怕自己消失掉,這樣次第進修而漸次證得無所有處定;也就是經由空無邊處、識無邊處,最後證得無所有處定。但是無所有處定中的微細意識覺知心,對自己是否仍然存在,還是很清楚的;也就是微細意識覺知心仍然清楚自己存在,也就是仍然放不下自己,這也是我執思惑還沒有確實斷盡的證據之一。換句話說,這就是微細意識覺知心用證自證分來觀照自己住在無所有處定中。

當我們住在無所有處定中,還得要把微細意識的覺知心對自己的觀照也捨離了,才能夠進入非想非非想定中;但這其實只是不觀照自己的存在或不存在,並不是真的把自己捨了,因為這時候仍然沒有能力把自己捨了,只是把微細意識覺知心的證自證分停掉了,不再觀照自己、不再了知自己的存在,這時候就進入非想非非想處了。但是,這時候意識覺知心還在,所以還有極微細的覺知,可是這個極微細的覺知心已經不會再留意自己是否仍然存在,也不會再返照自己是否住在這個境界中;也就是說,覺知心住在非想非非想定中的證自證分都不會再生起了,這樣才能夠入住於非想非非想定中。如果這時候,我們再有個心返照自己,比如說,起個念:「我現在是不是住在非想非非想定中啊?」或者更微細地觀照非想非非想定中的自己是否還存在,我們將會立即退回到無所有處定中,我們就沒有辦法住在非想非非想處了。

這就是說,「前心依境」是先以意識覺知心相應的外六塵境來攝住覺知心;「次捨於境」是說我們藉由外六塵境攝住覺知心以後,也就住在欲界定中了,再依此法進修未到地定、初禪、二禪、三禪、四禪,進而進入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定跟非想非非想定,所以能捨外境了。值得一提的是,這裡所說的能捨外境,只是似乎捨了,其實依舊還有非想非非想定中的定境法塵境界存在的。「後念依心,復捨於心」是說,能安住於內心境界以後,還要捨棄覺知心的自己及處處作主的意根自己;也就是還必須把前七識這些妄心捨掉,才有可能取證無餘涅槃。因為覺知心總是馳騁於外境六塵的,所以得要攝住覺知心、安住於自己內心境界中,不要向外攀緣。所以,馬鳴菩薩才說「以心馳外境,攝住內心」。

接著就是「後復起心、不取心相」,也就是說,我們得要再起一個覺知心中的作意,再起一個念:不取覺知心自己。因為我們知道覺知心自己是虛妄法,第八識真如心才是真實法。我們在證悟第八識真如心以後而作觀行時,自己已經確定了:離開心真如的話,一切法都不可得;確實觀察到:一切法都依心真如而直接或間接或輾轉出生。所以說,「以離真如不可得故」,真正確認離開心真如,一切法都不可得。所以,必須依照所證悟的法界實相現觀,而作這樣的次第漸修,才能實證滅盡定,成就解脫道的俱解脫境界;也得要依此次第進修,才能夠發起諸地的無生法忍智慧境界。證悟之後進修止觀,就應該這樣修行,這樣安住自心。這只是概略的說,詳細的說明,就留待後面的幾個單元介紹。

這一段論文是說,已經證得如來藏的人,他已經確定離開心真如時,一切法都不可得;他能夠這樣去修觀行,這就是已經有般若智慧了。剛悟的人還不懂得這樣修,悟了以後,想要實證佛地的功德,還得要瞭解三界六道一切法與一切種智間的關係,要懂得假借三界六道中的一切法來修證一切種智;也得要瞭解九次第定、滅盡定的修法;瞭解這些以後,才懂得悟後要怎麼去修行。不瞭解也不知道禪定要怎麼修的話,悟了也只是悟了,只有般若智慧而不懂如何在悟後起修無漏有為法;般若智慧也是只知道總相,可是對於打坐的時候,禪定境界要怎麼修證?不曉得!對於無生法忍要怎麼修證呢?也不曉得!所以得要有智慧、有方法、有次第。這就必須對三界九地的境界相有所了知的智慧,才能夠迅速地進修,超劫精進;但是這可就要有大善知識能夠在悟後給予指導,才能突飛猛進地迅速轉進初地,一世過完一大阿僧祇劫,名為超劫精進。所以,真正修止觀的人是依於法界實相如來藏來修止觀的,而且是有智慧、有方法、有次第的。

所以,馬鳴菩薩說:【云何修止觀門?謂息滅一切戲論境界,是止義;明見因果生滅之相,是觀義。】(《大乘起信論》卷2)也就是說,怎麼樣是修止觀門呢?「止」就是息滅一切戲論境界;什麼是息滅一切境界呢?也就是進入如理作意的實斷見惑與思惑的智慧境界,也就是實證解脫境界和進入如理作意的實證般若實相境界。「觀」就是明見因果生滅之相;那什麼是明見因果生滅之相呢?也就是現前觀察到萬法都是由實相心心體第八識中所出生的,一切善惡業都由第八識自心如來記存而昭昭不爽。

所以,有很多大法師們都誤會了止觀法門,他們認為修止觀的法門就是每天靜坐,求一念不生,這些人並沒有真正瞭解止觀的道理;因為修習止觀的內容不是只有禪定,禪定只是止觀中的極小部分。另外,馬鳴菩薩也說:【初各別修,漸次增長;至于成就,任運雙行。】(《大乘起信論》卷2)也就是說,破參前剛開始入門時,一定是各別的先修止,然後再各別的修觀,不是止與觀同時合修的。隨著我們止觀的增長,一直到我們找到心真如以後,體驗了衪、領受了衪的體性,證明衪確實就是真心如來藏之後,從此開始就是又止又觀、並行雙運了。

另外,我們也針對「一切法不生不滅」作個簡單的說明。從現象界來看,一切法事實上有生有滅;但是,把一切法轉依如來藏、攝歸如來藏以後,一切法既然攝屬如來藏心體,由於如來藏不生不滅的緣故,所以一切法當然也就不生不滅了。我們絕對不可以離開如來藏、否定如來藏,而說一切法不生不滅;也不可以單從緣起性空而念念生滅的一切法自身,而說一切法都不生不滅,而說一切法有真如法性。因此,一切法在現象界看來是有生滅的,可是從不生滅的如來藏來攝一切法,就說一切法不生不滅了。因為見聞覺知性在今晚眠熟時滅了,明天又可以從如來藏心體中生起來;見聞覺知及一切法在今生死了、滅了以後,中陰身中的一切法又生起來了;投胎後五根滿足了,見聞覺知等一切法又漸漸生起來了。所以,如果不入無餘涅槃的話,一切法將是無窮無盡的;除非我們成為定性聲聞而入無餘涅槃,永遠不再出現於三界中。否則的話,不論是諸聖或是凡夫,一切法都是永遠無盡的;既然永遠無盡,又怎麼可以說一切法有生滅呢?所以說一切法不生不滅。

瞭解了一切法之所以不生不滅,是因為把一切法轉依如來藏、攝歸如來藏以後,由於如來藏不生不滅的緣故,所以一切法也就不生不滅的道理後,我們繼續回到止觀的課題。由前面幾個單元,我們知道不真正瞭解佛法而修止觀的人,大約可分為幾類:第一類是依形色而修止觀的:依形色而修止觀的人,往往會落入依於欲界定、未到地定,進修初禪、二禪、三禪、四禪;或依於覺知心、想陰來修止觀。第二類是依虛空而修止觀的:依虛空而修止觀的人,不是落入依於空無邊處來修佛法,就是落入虛空外道來修止觀。第三類是依地水火風而修止觀的:依地水火風而修止觀的人,會落在地水火風上面去學,所學的那些東西都是有漏有為法;這些有漏有為法學得來的東西,對於佛菩提道、解脫道的修證,完全沒有助益,只是在浪費我們的生命。第四類是依見聞覺知修止觀:依見聞覺知而修止觀的人,往往會依見聞覺知的六識心作為修證的標的;但是,真正修學佛菩提道,是要用見聞覺知的心,來尋覓我們本來就在的、離見聞覺知的第八識心,那個第八識心真如才是諸法的實相。修證大乘法的人,絕不可依見聞覺知的六識心作為修證的標的,應依離見聞覺知的第八識如來藏作為修證的標的,這才是真修實相法的有智慧的人。

所以,真正修止觀的人,是不依形色、不依虛空、不依地水火風、也不依覺知心而修止觀的;真正修止觀,就必須尋求明心,也就是找到這個真實心如來藏,是依法界實相本源的第八識如來藏而修止觀的。所以,必須依於法界實相如來藏來修止觀,才是真正修止觀的人。

今天「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破參前後修止觀的正確知見」,我們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邊。謝謝大家!

也敬祝大家色身康泰、學法無礙!

阿彌陀佛!


點擊數:2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