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如來得道正因

第24集
由正源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正覺教團「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電視弘法節目,上一集已經講完了 馬鳴菩薩《大乘起信論》所開示三種解釋分第二種「對治邪執」的離人我見及法我見的義理,接下來要說明的是第三種「分別修行正道相」。

馬鳴菩薩解釋說:【分別修行正道相者,謂一切如來得道正因,一切菩薩發心修習令現前故。】(《大乘起信論》卷2)就是要詳細解說修行成就佛菩提正道的相貌,而這個正道也就是一切如來得道的正因。如同有人想要吃米飯,就得拿米來炊煮,才會有米飯可吃,所以米是飯的正因;如果想吃米飯,卻煮沙求飯,然而沙不是飯的根本,不是飯的正因,當然不論煮再久,也永遠不可能煮成米飯來吃。那麼佛菩提道也是一樣,佛地的法、報、化三身,成所作智、妙觀察智、平等性智、大圓鏡智這四智,以及常寂光淨土、實報莊嚴土、方便有餘土、凡聖同居土四種淨土的具足圓滿成就,都要依正因而修方可獲得。

這個正因,固然有屬於事修的部分,例如淨土三經的《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中 釋迦世尊就開示:三福淨業「乃是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淨業正因」。因為三世諸佛之所以成佛,不能離開三福淨業;往生極樂世界,要求品位高升,也不能離開三福淨業。經中說這三福淨業:【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然而,從真實理上說,一切佛地果證,都始於求證第八識阿賴耶,從實證這個如來藏識,進修般若的別相智,再進修方廣唯識的一切種智,方能成就佛地的三身四智與四種淨土,因此第八識如來藏才是佛地功德的正因。

為什麼這樣說?因為眾生一切業種及無明隨眠,全部都是由各人的自心如來藏阿賴耶識所執持。一個人如果清淨了自心如來藏的業種和無明,他自然就能證解脫,跟其他人如來藏中的業種與無明無關;反之,另外一個人造作種種惡業,熏習種種邪見,染污他自心如來藏阿賴耶識中的種子,他就得自己去承受惡業的果報,也還是不會障礙清淨修行的人得解脫。從這個法界真實相來說,不論有情所造作的清淨業或染污業,都是由各人的自心如來藏所執持,而去到後世各各受報,是絕對不會互相混淆,也絕對不能相互替代,可以說是涇渭分明,絕不混濫;必須這樣,因果的正理才能成立。如果沒有相續連貫三世的如來藏阿賴耶識執持各人業種,而是每一個人造作善惡業的業種,都散處於虛空之中自行存在,那麼因緣果報就會完全錯亂,今生修善行,來生不一定有善報,造惡也不必受惡報,完全是依運氣好壞,而於虛空中得到他人往世的業種來現行受報;那麼因果法則不存在,一切有情今世的果報皆無正因,學佛人一生努力清淨修行,像淨土行者精進修行三福淨業的結果,都將唐捐其功,那就沒有成佛的果報,更沒有佛菩提的法道了。所以說,第八阿賴耶識如來藏才是諸佛功德的正因,才是一切如來得道的正因。

有正因,相對地就有助因,乃至邪因。助因又稱為緣因,平實導師在《阿含正義》中說:【因緣法中的緣因,是將前一法作為後一法出生的助因;緣於前一法才會有後一法的出生,所以後法緣於前法而生起,前法是後法所緣的因,簡稱為緣因,其實仍屬於緣法;但因為是後法出生的緣,所以前法成為後法的所緣因。】(《阿含正義》第二輯,正智出版社,頁376-377。)也就是說,緣因就是助因,而不是出生後法的正因,只是助緣而已,仍然屬於緣的法。平實導師就舉例說:【因無明而有身口意行,前世若無無明,……則不會有此世的身口意行;由是故說無明為行的緣因,但無明只是三行的緣,以無明為緣因而有此世的三行;但身口意三行其實仍以能出生身口意的入胎識為根本因、第一因,無明只是三行從入胎識出生的藉緣。然而若無無明,就不會有三行的出生,三行的出生仍以無明為緣因;雖為緣因,但仍只是前後相因的助緣而已,並非真正的因。】(《阿含正義》第二輯,正智出版社,頁377。)意思是說:無明是眾生不斷一世一世造作身口意行的助因,而入胎識如來藏才是出生身口意行的正因。這就表示一切法生起,都必須有因、有緣,獨因而無緣,或者獨緣而無因,都不能生起任何一法。

佛道的修證,尤其是諸佛如來得道及成就勝妙果德,當然也有正因與助因。像《大般涅槃經》中 釋迦世尊開示:【善男子!眾生佛性亦二種因:一者正因,二者緣因。正因者謂諸眾生,緣因者謂六波羅蜜。】世尊解釋說:【眾生佛性不名為佛,以諸功德因緣和合,得見佛性,然後得佛。汝言:「眾生悉有佛性,何故不見?」者,是義不然。何以故?以諸因緣未和合故。善男子!以是義故,我說二因,正因、緣因。正因者名為佛性,緣因者發菩提心。以二因緣,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石出金。】(《大般涅槃經》卷28)這經中 世尊所說緣因就是助因。世尊的意思是說:要眼見佛性,或者更廣義來說,要明心觸證如來藏這個眾生成佛之性,得要有正因及緣因這二種因。

正因是說:必須是有情眾生,才有如來藏成佛之性,也才有佛性可以眼見;如果是無情生,則無如來藏也無佛性,所以無情生本身不能成佛,無情本身也無佛性可見。然而眾生既然皆有佛性,為何不能眼見?或者說,眾生皆有如來藏成佛之性,為何難以實證?世尊就解釋說:其實不是佛性不能眼見,也不是如來藏不能實證,眾生想要親證如來藏,乃至想要眼見佛性,除了眾生皆有如來藏,皆有佛性這個正因之外,還得具足緣因,也就是助因——那就是要發菩提心,要修習菩薩六度波羅蜜。正如平凡的石塊,必須裡頭含有金性的正因,也有開採提煉的助因,才能從中淬鍊出珍貴的黃金;學佛人也要有如來藏和佛性的正因,再加上發菩提心和廣修六度萬行的助因,正因與助因皆悉圓滿具足,才能從一個凡夫修習成為實證無上正等正覺的賢聖。

但助因永遠只是助因,只是成就佛道的助緣,助因再怎麼充分,也不會轉變成正因。就如 平實導師在《起信論講記》中開示:【如果你想成佛,你就必須先知道成佛的正因;你才能夠知道要怎麼樣去用功修行。不然的話,你的方向就會偏差了,就會專在助因上用功,錯將助因當作正因,就無法成就得道成佛的正因;或者根本不是在助因上面用功,而是被誤導以後,專在偏邪的外道法用功,那就是邪因。】(《起信論講記》第四輯,正智出版社,頁272。)這也就是說,縱使不斷在世間法當中努力布施、持戒,但是都只求人天的樂果,不去勤求見道證如來藏,那就無法進入內門中修習,永遠只是佛菩提的門外漢,想要地地增上成就諸佛無上正等正覺,當然是遙遙無期。

不只佛菩提道的修習,即使解脫道也是一樣,因為阿羅漢果的修證,不論屬於慧解脫或者是俱解脫,都是由於聲聞一切智的十智或九智才能證得,而非由於靜坐一念不生所能得。俱解脫大阿羅漢的無生智,能獲致證得滅盡定的結果,卻也是因為斷我見的解脫智慧才能證,不是因為禪定而證。其實四禪八定的定境,只是聲聞人修行成為俱解脫阿羅漢的助因,正因仍是解脫道中盡智與無生智的解脫智慧。這也正是 釋迦世尊在《長阿含經》中,一再重複的宣示「智慧轉法輪」的用意所在。

那如果像古今坦特羅佛教應成派中觀師,以明點、中脈氣功的修練,乃至男女雙修的邪法,想要成就佛地功德,當然正是煮沙求飯之徒;所修的這些法,都不是成就佛道的正因,卻是邪因。因為以這樣的法門來求佛法,不免成為為了修學佛法而犯重戒,成就不可悔罪,將來三惡道的果報嚴峻,真心想要學佛法有所成的人不可不慎!也因此,馬鳴菩薩要為學佛人說明「一切如來得道正因」,讓一切菩薩發心修習,使得這個正因現前。平實導師就解釋說:【說明了如來得道的正因以後,一切的菩薩就可以從正知見中發起菩提心,依所發的菩提心來熏習修學,使得這個正因,能夠成就究竟的真實果報。】(《起信論講記》第四輯,正智出版社,頁273。)

接著,馬鳴菩薩就開示菩薩的三種發菩提心:「一、信成就發心,二、解行發心,三、證發心。」這三種發心其實都跟前面所說「一切如來得道正因」有關。我們以信成就發心來說,玄奘菩薩在《成唯識論》中聖教說:【云何為信?於實、德、能深忍樂欲,心淨為性,對治不信,樂善為業。然信差別略有三種:一、信實有,謂於諸法實事理中深信忍故;二、信有德,謂於三寶真淨德中深信樂故;三、信有能,謂於一切世出世善,深信有力能得能成,起希望故。】(《成唯識論》卷6)是說信有三個依處,或者說信有三個層次,就是實、德、能。信實有是說:相信不論解脫道或者佛菩提道,都是依於真實存有的理體,不是依於斷滅的虛空。以解脫道而言,就是眾生的五蘊、十二處、十八界雖然生住異滅,沒有真實的自體性,但是滅盡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之後,還有涅槃本際,涅槃實際常住。又以佛菩提道而言,這個涅槃實際就是眾生各個本具,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的第八識如來藏,是可親證、可被重複檢驗的。由這樣深信而接受一切法都依於一個真實存有的理體,就是信實有。

再來說信有德:依於前面所說的信實有,因為有涅槃的本際常存不滅,聲聞人就有無餘涅槃可證;又由於有佛菩提菩薩道所依的菩薩藏——如來藏,可以執持一切善惡業種,並且讓善惡業果報報償不失,一切菩薩就可以歷經三大阿僧祇劫修菩薩行,累積福德智慧,不會唐捐其功,直到成佛。這樣確認之後,就深信有佛果可成,有佛法可修,也有依著 佛陀正法如理修行地地增上的僧寶可以從之受學,就會對於佛法僧三寶的真實清淨功德,生起了想要修證的愛樂。

第三是信有能:既然確信一切眾生皆有涅槃本際——如來藏阿賴耶識,也就是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當然也就確信自己以及一切眾生,也都有能力於今時能得值遇一切世、出世間的善法,依之修行而於後時能成就一切世、出世間的善業。如是深信之後,就對於圓滿究竟一切世、出世間善果,生起了希望和欲求。

以上的說明可以知道:佛菩提道的究竟圓滿,還是緣於最初的「信實有、信有德、信有能」這三個信的所依處,或者是三個層次的清淨信具足;而這三個信,都是以信眾生有第八識如來藏理體,這一個「一切如來得道正因」常恆不滅為根本。正如 馬鳴菩薩開示:

信成就發心者,依何位修何行、得信成就堪能發心?當知是人依不定聚,以法熏習善根力故深信業果,行十善道,厭生死苦,求無上覺;值遇諸佛及諸菩薩,承事供養修行諸行經十千劫,信乃成就。從是已後,或以諸佛菩薩教力,或以大悲,或因正法將欲壞滅以護法故而能發心;既發心已,入正定聚畢竟不退,住佛種性勝因相應。(《大乘起信論》卷2)

眾生如果不信如來藏真實有,不信各自的如來藏具有能成就自己造作善惡業果報的功德,怎麼會深信業果,行十善業?也必須是深信世間有佛法僧三寶真實清淨功德存在,否則怎麼會相信有諸佛及諸菩薩可值遇,而願意承事供養從之受學呢?然後,當然也一定是深信自他一切有情終究皆能成佛,否則怎麼肯一萬劫修行諸行,發心求無上覺?這樣的深信之後,就有機會值遇善因緣,發了菩提心,滿足信位,那就與佛種性的勝因—佛菩提菩薩道—相應,成為信不退的菩薩了。

今天就說明到此。阿彌陀佛!


點擊數:2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