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29集
由正鈞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問候大家:身體健康,精神愉快!
「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今天要和大家談談「貧人須摩持縷施佛緣」。
三藏十二部流傳下來的內容中,有一大段記載是被歸屬在《本生經》的部分,說的是或說己身、或說他身;或示己身、或示他身;或示己事、或示他事,這都是為了度脫眾生的緣故而演說。其中諸所言說皆實不虛,可是卻被一分別有用心的佛學研究者毀謗而說為《本生譚》。他的意思是說,那只是流傳下來的故事,不一定是曾經發生過的真實事件,所以聽聽、看看就好,不需要太認真,因為裡面記載的很多事情,都是現代人所無法想像的,乃至是說《本生譚》經典是帶有神話性質的宗教文學作品。但這都是在造作嚴重的謗佛、謗法惡業的,果報當在下三途之中。現在就藉著宣說佛典故事的因緣,來為大家簡略地說明 世尊宣演《本生經》的本懷,也從這些過去世曾經發生的事情,好讓大家知道,菩薩道修學過程中的一二事。然而,因為經文的內容不會太深澀,看過一次以後,大略也知道其意涵;加上節目的時間有限,所以就不再另外再作語譯了,只針對其中要為大家說明的佛法義理的部分,再作進一步的闡述。
首先來看「貧人須摩持縷施佛緣」,這是被收錄在《大藏經》第四冊No.200《撰集百緣經》卷第一之中:【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彼城中有一織師,名曰須摩,貧窮困苦,家無升斗;常行客織,用自存活。又於一日,作是念言:「我以先身不布施故,今值貧窮,困苦如是;我於今者,復不布施,於將來世,遂貧轉劇。」作是念已,「我今當更懃加役力,推求少物,持用布施,於未來世,儻得是報。」即便求索,得少許縷。涉道歸家至一巷中,遙見世尊著衣持鉢,將諸比丘入城乞食。前詣佛所,尋持此縷奉施世尊。世尊受已,即現衣破,尋用縫衣。時須漫那見佛世尊縫補破衣,心懷歡喜,前禮佛足,發大誓願,即於佛前而說偈言:「所施雖微少,值大良福田,奉施世尊已,誓願後成佛。過度群萌類,其數不可量,大威德世尊,當證知此事。」爾時世尊說偈答曰:「汝今值我故,歸誠發信施,未來當成佛,號名曰十綖,名聞遍十方,度脫不可量。」爾時須摩聞佛世尊說此偈已,深生信敬,五體投地,發大誓願:「持此施綖所有功德,於未來世盲冥眾生,為作眼目;無歸依者,為作歸依;無救護者,為作救護;無解脫者,為作解脫;無安隱者,為作安隱;未涅槃者,令使涅槃。」發是願已,佛便微笑,從其面門出五色光,繞佛三匝還從頂入。爾時阿難前白佛言:「如來尊重,不妄有笑。有何因緣,今者微笑?唯願世尊敷演解說。」佛告阿難:「汝今見是貧人須摩以綖施我,心懷歡喜發大誓願不?」阿難白言:「唯然已見。」「彼須摩者以殷重心施我綖故,於未來世當得作佛,號曰十綖,廣度眾生不可限量,是故笑耳。」爾時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撰集百緣經》卷1)
這段故事的主角是舍衛國城中的一個織師,叫作須摩。應該要說明的是,在這裡我也說是故事,但說的是過去所曾經發生的事,而不是編造出來的事情。回頭來說,須摩的生活是貧窮困苦,家無升斗,只靠著為人編織的工作來維持生計。這一種情形在人世間之中,是常常可以見到的情形,但有所不同的是,須摩會自己檢討:「我以先身不布施故,今值貧窮困苦如是,我於今者復不布施,於將來世遂貧轉劇。」這表示說,他於布施法的道理,是有基本的了知與信受的,不會像有一些人,在類似的生活之中,只會仰天長嘯:「哎呀!老天爺啊!你怎麼不眷顧我啊!你怎麼這麼不公平啊!」假如今世一切的生活資糧,都是由老天爺所分配,那是會產生很多過失的。
舉例來說明一下,首先現見這個世間的人們,是有貧有富的,那麼老天爺是憑什麼而來分配財物的呢?假如說純粹是個人的喜好,那麼顯然這個老天爺就不是公平的,那就不值得世人尊重。其次,若是說,就因為某甲常常在祭拜老天爺,所以所得的財富就比較多,那麼我們也看到,也大有人一向不祭拜老天爺,或者是一生下來,從來還不知道有個老天爺,但一樣也不乏有著世間的財富。其三,若真的是因為祭拜老天爺而得財富,但現見世間人所祭拜老天爺的對象是有很多的,那麼這一些老天爺們,或是一,或是多,或是一而有多名,這仍然離不開前面的那一些問題。是多的話,那麼這一些老天爺會不會有互相競爭的問題呢?因為世人若是祭拜某甲老天爺,因而多得財富,其他的世間人是不是也會爭著來祭拜某甲老天爺呢?結果就使得某乙、某丙老天爺的業績就不好了,那麼當然就會產生競爭了,若真的開始競爭以後,要到什麼程度才會停止呢?其四,若人們的財富,真的是由老天爺所分配的話,應該要為老天爺叫屈啊!因為這是一個既吃力,又沒有辦法滿足所有人們願望的事情。其五,世間的人們,一世又一世地接續下去,老天爺可知道,他要忙到何年何月嗎?這個工作真的是太辛苦了!其六,可知道老天爺,他的客戶會有多少嗎?假如他真的知道的話,一定會嚇得不敢接這一些生意。
那麼簡單地這樣說明這幾個問題,其實就已經足夠說明那一些認為說有一個老天爺,或者是說有一個上帝在主宰世間人生活的種種其誤謬之所在了。所以,法界的實情,一定是有其因果的,因為過去世不布施的因,今世才會感得貧窮的果報;同樣的道理,在今世不開始如法地布施,將來之世可想而知,一樣也會是貧窮的。而雖然說有如是因,卻還得要有種種的緣的影響,才會產生如是之果。須摩他能夠自己檢討自己的狀況,表示他是有善根的人,而不是像前面所說的,只知道怨天尤人的那一種情況。須摩自我檢討了以後,就想要「更懃加役力,推求少物持用布施」,因為希望「於未來世,儻得是報」。他打定主意之後,就到處向人乞索,而得到了少許的線縷,就當他在回家的一條巷道中,遠遠便看見_世尊帶領著許多比丘進城乞食,須摩便往前走到_世尊的前面,以線縷恭敬地奉給_世尊,而_世尊接受他的供養之後,當場示現身上的袈裟,裂出一條縫來,於是_世尊就使用這樣的線縷來縫補衣服。
故事發展到這個地方,看起來都是一段又一段的巧合,怎麼須摩自我檢討,想要更懃加役力,而得到少許的線縷之後,就正好在回家的路上的某一條巷道之中遇見了_世尊,然後須摩以線縷供養_世尊,而_世尊接受了以後,正好身上的袈裟就有一條裂縫,然後_世尊就可以及時地使用他所供養的線縷,會不會太巧合了?其實不然啊!這是_世尊度眾的善巧方便,世尊早就在初次示現成佛前的一大阿僧祇劫,就已經斷盡了三界愛,以及其習氣的種子,所以對於三界的法,是沒有一絲一毫的貪愛。再加上說,又經過一大阿僧祇劫,而斷盡所知障,在這種情況下,再回到人間示現的時候,一定是「凡有所作,事必有因」。阿難尊者特別知道這個道理,所以乃至是_世尊突然微笑,舉身放光顧視某甲,阿難尊者在一旁看到了以後,就會立刻起身,禮佛之後就向_世尊請法:「世尊不以無因緣而笑,不審世尊今日何因何緣,而發微笑?」一者,阿難尊者也是為了末後世的我們,來向 世尊請法,世尊就會開始為眾生作種種勝妙法的開示。同樣的道理,這一段故事之中,世尊要在何時走哪一條路,也一定是有因緣的。因為知道須摩得度的因緣到了,為了要使須摩他的佛菩提道更加快速地成就,也因為知道須摩會因為能夠供養 世尊而發起清淨的誓願,所以就慈悲接受須摩供養線縷的這個事情。看起來這一縷絲線,並不是特別貴重的物品,但因為所供養的是無上福田的 世尊,所以未來所得的果報,就是無量報,這是 世尊在《優婆塞戒經》中之所開示過的。
現在回頭來說,世尊以憐憫眾生的緣故,而接受須摩以線縷的供養,一者是明白須摩會因為這樣子而發起大誓願心,將來就可以利樂很多的有情;一者_世尊示現及時受用他的供養,是為了成就須摩將來利樂有情過程之中,所隨時需要的資糧,因為須摩的布施是時節施。那為什麼又說 世尊是憐憫眾生的緣故,才接受眾生的供養呢?首先我們來思惟一件世間法,為人的父母者,總是愛護自己的子女,所以當子女有所需求,向父母提出請求,父母通常在合理、或是能力許可的狀況之下,一定是會盡力地來幫忙的;甚至於有時候,子女沒有向父母提出請求,父母知道子女需要幫忙的時候,也會主動來幫忙。然而一般的情況是,子女的需求若是不合理,甚至是不合法的話,父母就不會給與幫忙,因為一者會變成溺愛,再者甚至於是會害了子女。同樣的道理,世尊觀察眾生的因緣,知道眾生若是能夠及時得到某一種程度的福德,就可以在佛菩提道的過程之中,更快速地成就,而同時可以利樂很多的有情。因為前面已經說過,能夠供養到 世尊,他的果報是無量無邊的,所以憐憫眾生的緣故,世尊才接受他的供養。
換言之,世尊接受眾生的供養,依然是事出有因。假如觀察眾生的因緣是不成熟的,或者是根本還沒有發菩提心,只是知道供養 世尊的福德是無量無邊,就想要來得這一分的福德,那麼 世尊可能就不會接受這樣子的供養。因為知道說,某甲若是得了這一分的福德,對其佛菩提道上的進展,是沒有幫助的,甚至於只會令其更貪愛三界法的緣故;乃至是說,在受用那一分福德之後,反而會因為這樣而欺壓眾生,更造作惡業而下墮惡道。所以_世尊憐憫眾生的緣故,是接受或是不接受眾生的供養,其道理就大略像是這個樣子。再者,也就是因為上述所說的道理,從表面上看來,好像是須摩布施線縷給 世尊,但其實是 世尊的慈悲,為了令須摩未來世於佛菩提道上的法食無缺,所以就接受須摩的供養;而接受須摩的供養,卻實際上是布施須摩未來世於佛菩提道上的這些道糧。
這就好像說,在《大般涅槃經》中的記載,世尊於娑婆世界化緣圓滿,即將示現入涅槃的時候,已經於拘尸那國阿利羅跋提河邊娑羅雙樹間現吉祥臥,為大眾宣說將欲入涅槃之時,有很多的很多的有情,乃至是諸天諸菩薩都向 世尊稟白:「唯願如來!哀受我等最後供養。」但 世尊知時默然不受,如是三請悉皆不許(《大般涅槃經》卷1),為什麼會這樣子?因為真的是哀憫眾生的緣故,所以要等到最適合的最後供養的菩薩現前,接受菩薩的最後供養之後,其實反而是布施給菩薩未來世足以利樂眾生的資糧。所以最後當拘尸那城工巧之子,名曰純陀的優婆塞,與其同類十五人俱,為令世間得善果故,捨身威儀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悲泣墮淚,頂禮佛足而白佛言:「唯願世尊及比丘僧,哀受我等最後供養,為度無量諸眾生故。世尊!我等從今無主無親、無救無護、無歸無趣,貧窮飢困,欲從如來求將來食,唯願哀愍受我微供,然後乃入於般涅槃。」(《大般涅槃經》卷2)純陀是解妙義的意思,他是為了令世間得善果的緣故,而來向 世尊求將來食,作為將來能夠度無量諸眾生的資糧。表面上是對_世尊作最後的供養,一旦_世尊應允了他的請求之後,卻是_世尊布施給純陀未來世能夠度無量諸眾生的資糧。所以你看在《大般涅槃經》之後記載,世尊還告訴純陀說:「善哉!善哉!我今為汝除斷貧窮,無上法雨雨汝身田,令生法芽;汝今於我欲求壽命、色力、安辯,我當施汝常命、色力、安無礙辯。」(《大般涅槃經》卷2)乃至_世尊觀察因緣,還繼續督促純陀說了很多話,但是因為時間的關係,後面的內容,得要等到下一次,再與大家分享。
祝願大家:幸福健康,道業猛進。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