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30集
由正鈞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問候大家身體健康,精神愉快!
「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今天要繼續和大家談「貧人須摩持縷施佛緣」。
上一次說到:乃至世尊觀察因緣,還督促純陀說:【純陀!我今受汝所獻供養,為欲令汝度於生死諸有流故,若諸人天於此最後供養我者,悉皆當得不動果報常受安樂,何以故?我是眾生良福田故;汝若復欲為諸眾生作福田者,速辦所施不宜久停。】(《大般涅槃經》卷2)世尊的慈悲真的是不是一般人所能夠瞭解的。但是說到這裡,大家也不應該又誤會說:假如有人接受了眾生供養的話,那就是布施給眾生來世的福德,所以就又可能產生另外一分,只接受眾生供養的人出現。真的是這樣的話,那是那一個人自己沒有智慧,因為貪心熾盛的緣故,自己其實是沒有福德在身。若今世虛受他人的供養,來世緣熟,依然是要酬償,到時候沒有資糧可以償還,或者是說要用什麼方式來償還,那可得要有心理上的準備才是。然而諸佛世尊所以可以作這樣的一個示現,並且還可以選擇接受供養的方式,這是因為經歷三大阿僧祇劫,有著從修學佛菩提道,加上利樂有情而得的福德智慧,才能夠成辦這樣一個示現。這個道理,再簡單來為大家作個敘述,以免有上述所說沒有智慧的人出現。
從菩薩因地開始心得決定而發起成就佛道的一刻開始,經歷三大阿僧祇劫的修學,若單從圓滿福德的部分來說,容許初發心的菩薩在布施修福的作意,是為了自己未來世五欲上所受用的資糧。因為若是菩薩在世間五欲上的受用,不是那麼圓滿的話,而常常得要為五斗米而折腰,當然就會影響到道業上的增進。然而,若是菩薩在布施修福的作意,一直都停留在自己未來世五欲上所受用的資糧,都在這個上面的話,道業也會一直都停滯不前。這又是為了什麼緣故?因為菩薩道的自利利他,其中的「利他」的部分,始終還沒有辦法萌芽,而沒有了利他這個部分的福德與功德,自利的福德也不會廣大。所以菩薩一世又一世在世間重新受生的時候,所應該要想到的是:自己在五欲上的受用或許只是差強人意,但卻已經是足夠了,這個時候,是不是可以有一分能力,來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因為往昔在因地上,已經曾經發了「眾生無邊誓願度」的願了,雖然說還不知道要如何去度眾生,也不知道究竟要把眾生度到何處去,但這第一分的開始,在物質上的幫助,畢竟也是跟這些眾生結上了善緣。然而,利他到底要幫助眾生到什麼層次?難道是從此以後,一直快樂地生活下去嗎?但那只是童話故事裡面的情節,現實生活裡面是不容易成辦的;因為這個世界一向是在成住壞空之中,也一向是有生老病死的事情,要永遠都只有快樂,只怕是強人所難了!更何況「永遠」又是什麼呢?但菩薩走到這一個階段,他通常會有緣分前往聽經聞法的。
當然現在這個時代,這種聽經聞法的方便更是多元化,像現在的電視弘法、網路上的資料、影片、電子書、Mp3等等,真的叫作不勝枚舉。當這一位菩薩在聽經聞法的過程之中,他明白了:原來真正的佛法是在說解脫道、佛菩提道,而世間的慈善救濟雖然也是佛法,但是,是通於外道法的人天善法。因為外道也求生天,所以也有人天善法,但畢竟即使一生努力地救濟眾生,所得的果報還是在人天之中;若是不再加修禪定,而有所修證的話,甚至於還出不了欲界,都還是在輪迴生死之中。這個時候,菩薩有了警覺之後,知道要求解脫、要求證佛菩提道;幫助眾生的時候,也應該方便安住眾生於解脫道、佛菩提道的求證。因為若是想要在佛菩提道能有所進展,就不能單單停留在世俗法的慈善救濟之中,一定得要在發心上有所改變。要發起什麼心呢?就是要發起利益心、大悲心、安樂心、安住心、憐愍心、攝受心、守護心等等。然而要發起這一些的心的目的又是什麼呢?當然就是與因地所發的「佛道無上誓願成」等四宏誓願是相符的。所以說,在這個時候,菩薩深心之中就希望在以後佛法修學的歷程之中,能夠自利,也要能夠利他;自己在佛菩提道上有所成就的同時,也希望有緣的眾生也能夠如是成就。若能夠真的發這樣的心,雖然仍然是在世間修橋舖路、救濟眾生,來世同樣地得人天善法所應得的福報;然而同時還得另外一種福,就是會使得某甲值遇佛菩提道,而進一步能夠修學的因緣更加成熟。換句話說,某甲可以親證佛菩提道的緣,會更加地具足。
現在回過頭來看,須摩當時供養世尊的時候,是發什麼願?他先起的念是:「持用布施,於未來世,儻得是報。」所以雖然只是供養少許線縷,然而又發大願:「奉施世尊已,誓願後成佛,過度群萌類,其數不可量。」這真的是一個大願啊!有時候甚至還說,比起一般學佛人,在受了三歸依之時,隨著維那唱誦四宏誓願,但畢竟只是隨口念誦而已,不如須摩供養世尊之後,心得決定所發的大願。而且須摩又說:「大威德世尊,當證知此事。」此時,即便是其他的菩薩,在旁聽到須摩所發的大願,尚且都應當隨喜,因為這是有一分福德的;除此之外,這一念的隨喜,還可以作為未來世互相之間為法眷屬的因,那真的是何樂而不為呢?更何況世尊以其智慧,照見須摩所發的大願是心得決定,四生慈父的祂,怎麼可能在一旁而默然呢?所以立刻回應而說了偈頌:「汝今值我故,歸誠發信施,未來當成佛,號名曰十綖,名聞遍十方,度脫不可量。」世尊真的是慈悲到無以復加了!為什麼這麼說?須摩菩薩也許只是一不小心造了惡業,落入貧窮下賤的奴隸種姓之中,但從有緣分受生在與應身佛示現同一時代的情況而說,卻要說:其福德是不可思議的!然而,畢竟此世得度的因緣成熟了,世尊在一念之間了知以後,特別選擇了托缽的路線,就為了要接受須摩菩薩的供養,好消除須摩菩薩的業;然後又示現成就須摩菩薩的時節施,令其再能發大願;待其發大願已,乃為其授記,當成十綖如來。這裡的授記只有說出未來世成佛的名號,而《法華經》〈授記品〉中的授記,還會提到成佛的時劫的先後、國度的名稱、住世壽量等等,那這就表示說:個別的成佛因緣是有一些差別的。然而即使只是說出來世成佛名號的授記,假如你就是被授記的菩薩,可想而知,你當時的心境會是如何踴躍呢!世尊攝受守護眾生的善巧方便,真的是不可思議!因為永遠知道在什麼時節因緣,用什麼樣一種方式來攝受眾生,令其繼續而堅定地往佛菩提道上邁進。
須摩當時聽聞世尊的授記之後,深生信敬,五體投地,又發了更大的誓願:「持此施綖所有功德,於未來世,盲冥眾生,為作眼目;無歸依者,為作歸依;無救護者,為作救護;無解脫者,為作解脫;無安隱者,為作安隱;未涅槃者令使涅槃。」真的是大誓願啊!這裡說到:要為眾生作眼目、作歸依、作救護、作解脫、作安隱、使涅槃。然而為什麼說眾生是眼盲而無知的?因為不知道清淨三歸依的內涵、不知道三寶常住的道理、不知道受了三歸依的好處,所以也不知道應當要受三歸依。然而更可憐的是,就因為眾生盲冥,所以當眾生有心親近三寶的時候,卻又被引導到二歸依,因為不再有清淨三寶的完整相貌,只剩下「僧」、「法」的表相了!試問世尊示現成佛之時,既然世尊自己金口所說「我在僧數」,卻又為什麼說三寶的名相?為什麼不但說有僧、法二寶,為什麼世尊所示現的身相,是要與比丘僧有所不同呢?最簡單的道理是:世尊示現成佛,說法度憍陳如等五人為僧,僧、法二寶都是由佛所出,此時三寶具足。世尊示現入滅之後,由僧傳法。所以成為僧,是因為證得世尊所開示之法,然後依於世尊所開示之法而說,這仍然是必須要三寶具足的,不能說把佛寶的身相去除,但留表相僧寶的身相,然後所說的法卻與佛所說的解脫道、佛菩提道是相違背的:一者,這是嚴重的謗法、壞法的因;其次,這又是破壞眾生清淨三歸依的一個惡因,有智慧的人都不應該這樣作的。但有一分原因,其實是因為末法的眾生福薄,所以才會有「得淨三歸依難,捨淨三歸依易」的這個現象發生。然而只有清淨的三歸依,才能作為未來世親證解脫道、佛菩提道的正因啊!
世尊在《華嚴經》之中,宣說菩薩的修證次第與內涵時候,提到「發心住」,也就是初住位的菩薩所應勸學的十法之中,最後一項叫作「為苦眾生作歸依處」,不說地獄、餓鬼這是一般人所見不到的有情界。可以看見的是人間以及旁生道的有情,都是希望能有所依止,乃至是有歸命之處。身力比較羸弱的動物,希望有隱蔽安全之處作為其依止,可以逃避周遭強敵的環伺;身力相對是比較強大的動物,依然是要有親族之間互相的依止而繼續其生活;被飼養的寵物就得要歸命於飼主,才能被呵護而有飲食的供養。出生為人的開始,就一直離不開父母、長輩的照顧,這依然是依止;長大成人之後,或依止於雇主,或依止於國家,乃至是到年老之時,要依靠子女或者是社會福利制度,這依然是離不開種種的依止。但是這一些依止都不是究竟的依止,或一世,或只是一小段時間;只有清淨的三歸依才是究竟的依止。
可是自己尚且失卻清淨三歸依者,又復破壞眾生清淨三歸依之後,是要如何救護眾生?是要叫長在暗夜之中的苦眾生於何處歸依呢?因為自己把清淨的佛寶破壞了,當然就不再是清淨的僧寶!這是要叫眾生歸依於何處呢?莫非是要歸依於外道法之中嗎?這一點難道不應該加以深思熟慮嗎?再加上,也許又誹謗西方極樂世界是太陽崇拜的淨化,又說東方的藥師佛的琉璃光世界是天界的淨化,乃至不相信天界都一直有佛法在弘傳。若真是這樣子的話,到底要救護眾生到何處去?難道心心念念都不要眾生離開人間的生死嗎?更何況說,這樣子會有把握一直都可以生在人間嗎?盲冥的眾生從無始以來,都是喜好種種的安樂境界,但都是與三界法相應;而暫時有的安樂不是佛法中真正的安樂,乃至只是欲界人間的安樂境界。這樣子即使生生世世都行救濟眾生的慈善事業,雖感得財富豐饒,依然都是在黑暗長夜之中,誤認為財寶豐饒就是解脫,誤認為沒有閒雜人等來找麻煩就是安隱,誤認為心放下一切都不執著就是涅槃,卻不知道那其實不是佛法中真正的解脫、安隱、涅槃!而菩薩發願再回到人間利樂有情之時,因為往昔已分證了解脫道,解脫的作意隨緣又會現前,加上又有利樂有情的福德所依憑,所以才會有一分佛法上的安隱;而有了這一些法作為基礎的時候,才能夠度眾生,共證涅槃。
而實際上,這幾個法的義理,無法在三言兩語之中就能夠說得明白,因為節目的時間是有限制的,只能夠簡單地說到這裡。有心想要進一步瞭解的學人,可以就近到各地的正覺講堂上課,相信是不會令您失望。因為須摩菩薩真的是發了大願,世尊慈悲,為了要使其可以更快速地滿足大願,示現接受其供養,微笑的同時,從其面門出五色光,繞佛三匝,還從頂入。這個時候,阿難不免也向世尊稟白說:「如來尊重,不妄有笑,有何因緣,今者微笑,唯願世尊敷演解說!」世尊回答的意思是說:「須摩以殷重心施我綖故,於未來世當得作佛。」世尊的微笑是說,因為未來世又會有無量的眾生,可以因此而得到廣大的利益。
今天就說到這裡。
祝願大家:幸福健康,道業猛進!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