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21集
由正光老師開示
各位電視機前面的菩薩們: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同修會所推出的電視弘法節目。這個節目名為「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裡面所談的都是 佛在經中開示的真實故事,以此來作為我們修行的借鏡,來修正我們不好的行為。
今天所要談的是沙彌救蟻子得長命報緣,這個佛典故事來自於 佛在《雜寶藏經》卷4開示有關救護眾生的部分。經文如下:
昔者有一羅漢道人,畜一沙彌,知此沙彌却後七日必當命終,與假歸家,至七日頭,勅使還來。沙彌辭師,即便歸去,於其道中,見眾蟻子隨水漂流命將欲絕,生慈悲心,自脫袈裟,盛土堰水,而取蟻子置高燥處,遂悉得活。至七日頭,還歸師所。師甚怪之,尋即入定,以天眼觀,知其更無餘福得爾,以救蟻子因緣之故,七日不死,得延命長。1
這個佛典故事大意如下:以前有一位阿羅漢,他有神通;他收了一位小沙彌為弟子。有一天,阿羅漢透過神通,知道這位小沙彌僅剩下七天的壽命,因此讓小沙彌告假還鄉,回家探望父母親友;並於小沙彌回家之前,特別叮嚀他,於第七天早上要回到寺院。小沙彌聽完阿羅漢師父吩咐以後,謹記在心,就此拜別了阿羅漢師父,隨即返鄉而去。小沙彌在回家的路途當中,看見許多的螞蟻眾生被水漂流而載沉載浮、命在旦夕,因此生起了慈悲心,將自己身上的袈裟脫下來,就近裝了泥土,把泥土傾倒在水中以阻擋流水,然後再將螞蟻一批一批地移到高處且乾燥的地方,讓這些螞蟻眾生得以全數存活下來。到了第七天早上,小沙彌回到寺院,阿羅漢看到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小沙彌會活著回來?」因此入定觀察小沙彌得以不死的原因。觀察的結果,確定了小沙彌弟子先前並沒有多餘的福德可以延壽,是由於心生慈悲的緣故,拯救了許多螞蟻眾生的性命,才得以過七日而不死,並獲得長壽的果報。從上面佛典故事的說明,可以得到一個結論,那就是:救護眾生可以讓短命者延長壽命。
然而如何救護眾生這件事,有必要加以說明,大致上可分為救護眾生的性命,以及救護眾生的法身慧命這兩個部分。首先談第一個部分,那就是救護眾生的性命。由於救護眾生的性命,可以讓眾生免於恐懼,乃至免於死亡;所以在眾生性命有危險的時候,應該要去救護眾生。只要是佛弟子都知道,不論是五戒、十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薩戒等戒,都是要戒殺;這是因為眾生都非常寶愛他[自己]的生命,不願意自己的性命為他人所殺。如果被殺了,未來因緣成熟,以前殺人者會變成被殺者,以前的被殺者變成殺者將現在的被殺者殺死;如此殺者與被殺者的身分不斷地替換,殺與被殺的現象就一直存在不會中斷。所以 佛制定戒律,其中第一個戒律就是要戒殺,不要讓殺生的事情一直重複發生。又世間有很多殺生的事情發生,小者殺一有情性命,大者發生戰爭而犧牲了許多眾生的生命;這多是因為往昔殺生的緣故,導致現在因緣成熟所產生的結果。這樣的結果若已經成為定業,那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殺與被殺的現象出現而無所能為。
我們可以從 佛在《增壹阿含經》卷26開示,有關釋迦族被滅的真實例子來說明。在過去很久很久以前,迦毘羅衛城中有一漁村發生飢饉之災,使得米貴如金,漁民沒有錢可以買米維生;又漁村中有一大池,裡面有很多魚,於是漁民以捕魚維生,因此使得許多水族眾生的性命被殺了。在這個池中有兩隻魚,一名為拘璅、一名為兩舌,看到許多水族眾生被捕而死亡,因此發下毒誓要報復。這時 佛開示:當時迦毘羅衛城的漁民們就是現在的釋迦族人,名為拘璅的魚就是現在的流離王,名為兩舌的魚就是現在的梵志好苦,被漁民所捕捉的水族眾生就是現在流離王的四部兵眾。又流離王小時身為太子的時候,受到釋迦族人的侮辱,因此囑咐梵志好苦不斷提醒此事,以便討回所受的侮辱。後來流離王子篡了父王波斯匿王的王位成為國王,於是興兵討伐釋迦族人,但三次在路上受到 世尊的開示而無功而返;然而流離王還是受到梵志好苦的慫恿,於是第四次興兵討伐釋迦族。世尊知道因果已經成熟,定業已經無法改易,於是不再勸阻流離王興兵討伐釋迦族人;因此流離王滅了釋迦族,一共殺了釋迦族九千九百九十萬人。當釋迦族被滅了以後,世尊預記:流離王及四部兵眾於七日以後,於過河時會遇到暴風雨溺水而亡,死後墮入阿鼻地獄受苦。後來流離王及四部兵眾也如 世尊的預記,於七日後遇到暴風雨溺水而亡,死後直入阿鼻地獄。這個真實例子告訴大眾「殺與被殺」的真實道理:當時的漁民捕了水族眾生來吃,那時漁民成為殺者,水族眾生成為被殺者;後來經過很久以後因緣成熟,當時的水族眾生變成流離王、梵志好苦以及流離王的四部兵眾,成為滅釋迦族的殺者,釋迦族人反而變成被殺者;於因緣成熟,如是殺與被殺的身分互換,再一次於世間重演殺與被殺的慘劇。不僅如此,由於流離王殺業太重,於七日之後遇到暴風雨溺水而亡;當時的流離王才不過二十幾歲而已,不僅得到短命報,而且還下墮阿鼻地獄受苦。所以說殺生不是善事,是凶事,殺生的人會得到短命報;反之,不殺生的人就會得到長壽報。如同小沙彌原先是短命報,但是因救了許多螞蟻眾生的性命,使得原先的短命報變成長壽報;也印證了 佛在《分別善惡報應經》卷1開示的「殺生得短命報,不殺生的人得長壽報」之開示。
接下來談第二個部分,那就是救護眾生的法身慧命。因為救護眾生的法身慧命,影響的不是僅有這一世而已,還影響眾生無量世。在娑婆世界邪師如恆河沙那麼多,使得眾生很容易被邪師誤導,而下墮三惡道受無量苦;因此救護眾生不被邪師誤導,就是在救護眾生的法身慧命。如何讓眾生不被邪師誤導呢?那就是要宣說正確的三乘菩提知見,乃至讓眾生得以實證三乘菩提。哪三乘菩提呢?就是聲聞菩提、緣覺菩提、佛菩提。所謂的聲聞菩提,就是聲聞人聽聞佛的音聲法教開示,知道有涅槃本際不滅,因觀察及覺悟四聖諦等解脫正理,因而斷了見惑、思惑,死後入無餘涅槃的菩提分法。也就是說,聲聞法是以四聖諦為主旨,以四念處觀為觀行的法門,以八正道為實行的方法,因斷了三縛結—我見、疑見、戒禁取見,成為初果的須陀洹;乃至斷盡五上分結—色界貪、無色界貪、掉舉、慢、癡,成為四果的阿羅漢,捨壽後可以入無餘涅槃,永遠在三界中消失。由於聲聞人是聽聞佛的音聲開示,觀察自他有情蘊處界虛妄,而斷除了我見、我執、我所執,捨壽後入無餘涅槃的菩提法,名為聲聞菩提。又聲聞中證得初果的須陀洹,最多七次欲界天、人間往返,就可以入無餘涅槃;聲聞二果的斯陀含,於欲界天及人間一往返,便究竟解脫;聲聞三果的阿那含於捨壽時,往生色界天,將在色界天究竟涅槃;聲聞四果的阿羅漢於捨壽時,願意滅盡自己的蘊處界,不再於三界現身意,從此在三界中消失了。也就是說,聲聞人僅能在入無餘涅槃前利樂眾生而已,其利樂眾生的時間非常短暫而且有限,並且入無餘涅槃以後,再也無法利樂眾生,所以度眾生的數量不是很多;而且所說的法,也僅是聲聞人入無餘涅槃的法,僅能度眾生入無餘涅槃,無法利樂很多的眾生。
所謂的緣覺菩提,是指緣覺行者專精思惟十因緣[編案:推知名色由根本識所生]、十二因緣,了知自他有情的蘊處界虛妄,將自己的見惑、思惑斷盡,於捨壽時如同聲聞人一樣,願意自我消失,願意滅盡自己的蘊處界而入無餘涅槃,永遠不在三界現身意。由於緣覺是覺悟十因緣與十二因緣,證得蘊處界虛妄而入無餘涅槃的菩提法,名為緣覺菩提;雖然名為緣覺,但仍然出生於有佛的世界,依佛所說的法教[因緣觀],詳細觀察蘊處界,因而斷了三縛結成初果的須陀洹,乃至斷了五上分結成為四果的阿羅漢[並且得證緣覺果],本質仍然是聲聞人—聽聞佛的音聲開示而悟入緣覺菩提。[編案:若出生於無佛之世,示現自行證得緣覺果者,則又稱為獨覺。]由於緣覺與聲聞一樣,僅能在入無餘涅槃前利樂眾生,入了無餘涅槃就無法再利樂眾生,所以緣覺與聲聞一樣,所度的眾生仍然有限。
所謂的佛菩提,就是菩薩要成就佛道,必須經歷菩薩五十二階位的修行,從十信位開始,經過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依序進修,最後才能圓滿成就自己的佛國淨土。也就是說,菩薩從初發心開始,經過一個大劫乃至一萬個大劫[修學十信位],才能對佛的開示圓滿具足信,因而轉入十住位,開始在外門廣修菩薩的六度萬行,這時已經開始與眾生廣結善緣了。當菩薩在外門廣修六度萬行圓滿時,得以遇到真善知識教導正確的佛法知見,培植定力與福德,最後因緣得以成熟,明心而親證一切有情因地的真心,也就是未來佛地的無垢識[心體];並經過諸佛菩薩及真善知識攝受,最後得以成就七住位(位不退)菩薩,乃至於第十住位親眼看見自他身心與山河大地虛幻,成就第十住位菩薩的如幻觀,因而圓滿第十住位,轉入十行位中。於十行位中,不忍眾生被誤導,因此出來摧邪顯正,為救護眾生的法身慧命而努力;因為與眾生結下更深、更好的善緣,使得菩薩能夠成就第十行位的陽焰觀,因而圓滿十行位的功德,轉入十迴向位。於十迴向位,菩薩為了救護眾生而出來摧邪顯正的種種功德,普皆迴向眾生能夠遠離種種眾生相,乃至無量法界迴向 2 ,與眾生結下更深厚的善緣,使得菩薩能夠成就第十迴向位的如夢觀,因而圓滿十迴向位的功德,轉入十地階位。
於地上階位,以法布施來救護眾生,更與眾生結下深厚的善緣。乃至三地快滿心的菩薩,修學四禪八定、四無量心、五神通;因而〔三地滿心〕有了意生身,可以去至他方世界廣度眾生,與眾生結下廣大而且深厚的善緣。以此來圓滿地上菩薩一一階位的功德,如是一一經歷菩薩五十階位,最後功德圓滿,而成為十地滿心的法王子,轉入等覺位;在等覺位,於道種智已經沒有任何一法可以再修學,僅欠缺福德而已,也就是菩薩所應攝受的佛國淨土尚未具足圓滿,所以在整整一百劫當中專門修集福德,來成就自己的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種隨形好;於百劫中無一時非捨身時,無一處非捨命處,只要眾生有所需求,內財、外財統統布施出去。譬如眾生需要眼睛,就將眼睛布施出去;眾生需要手足、性命、財寶、眷屬等,就將手足、性命、財寶、眷屬等統統布施出去,一一滿足眾生的所需;如是整整百劫與眾生結下極為廣大深厚的善緣,[其福德增長之速]已不是用道里可以計算的。這樣整整一百劫修集福德圓滿以後,上生兜率陀天,成為妙覺菩薩,還是繼續廣度眾生沒有停止過;並於因緣快成熟時,事先安排菩薩們下生人間,為眾生建立與佛法有關的知見;並於眾生因緣成熟時下生人間。〔如 釋迦佛〕於菩提樹下以手按地明心,以及夜睹明星眼見佛性,成為四智圓明的究竟佛,然後依著入初地所發的十無盡願,繼續利樂有情無有窮盡。像這樣經歷菩薩五十二階位而成佛的菩提分法,名為佛菩提。
由於菩薩修行佛菩提道,須經歷三大無量數劫,不畏生死以及努力修學才能成就,不像二乘利根的人,一世精進修行就可以入無餘涅槃;而且二乘人入了無餘涅槃,再也無法利樂眾生,其所度的眾生仍然有限。所以菩薩救護眾生的法身慧命,與眾生所結深厚的善緣,簡直無法想像,連二乘人也無法思議,故名為菩薩不可思議;這也是菩薩攝受眾生來成就自己的佛國淨土的方法。從三乘菩提的修行內涵及過程,可知聲聞、緣覺利樂眾生的法身慧命實屬有限,唯有用佛菩提法來救度眾生的法身慧命最為殊勝,能影響眾生無量世。因此菩薩想要利樂眾生,當以救護眾生的法身慧命為先,讓眾生可以修學正確的佛菩提道,乃至未來可以成佛。
綜合上面說明可知,救護眾生的性命僅利樂眾生一世而已,不像菩薩救護眾生的法身慧命,影響眾生多生多劫。所以菩薩為了救護眾生的法身慧命,以及教導眾生正確佛菩提知見等等,使得被救護的眾生們,未來窮盡三大無量數劫精進的修行,可以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又成佛以後,更能利樂廣大的眾生走向佛菩提道。所以說救護眾生的法身慧命,遠比救護眾生的性命好太多了,簡直是無法計算。因此身為佛弟子們,一者,應該出來摧邪顯正,來救護眾生的法身慧命,讓眾生免於邪師的誤導與荼毒,讓更廣大的眾生走向正確的佛菩提道,乃至未來窮盡三大無量數劫,可以成就無上正等正覺。能夠這樣救護眾生才是名符其實的菩薩,這樣的菩薩於未來因緣成熟時,才能成為無上正等正覺,才能利益自己的佛國淨土,繼而利樂有情無有窮盡。二者,如果有人看見善知識在宣說三乘菩提,而且完全符合佛說,表示這位善知識是真善知識,不能妄加評論,以免成就了毀謗真善知識的重罪,未來要下墮三惡道受苦,那可就不好了。
說到這裡時間剛好到了,今天就講到這裡,敬請各位菩薩下次繼續收看。
阿彌陀佛!
※本文稿係依《正覺電子報》連載之弘法視頻文字稿置換,詳情請見《正覺電子報》第135期〈正覺教團弘法視頻文字稿連載公告〉。
1.《雜寶藏經》卷4,《大正藏》冊4,頁468,下26-頁469,上5。
2.《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下〈釋義品 第4〉:「佛子!覺一切法第一義諦中道無相,一切法皆一照相故,名法界無量迴向。」《大正藏》冊24,頁1017,下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