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90集
由正文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我們今天繼續來跟各位說明「菩薩正行」。我們所依止的是平實導師所著的《優婆塞戒經講記》。前面三集,我們透過平實導師的講記,跟各位說明過的十惡業道各個的根本、方便、成已的狀況,也就是說,十惡業道的根本、方便、成已它是怎麼成就的。緊接著,我們要來看一看「什麼是十惡業道所得的作色還有無作色?」這個是在佛法裡面非常重要、非常重要的一個法,這個不單單只是一個名相,這個法在戒裡面是非常重要的。
在說明「什麼是有作色?什麼是無作色?」的道理之前,我們先來說明一下十業道。有時候它同時造作兩個,有的時候同時造作八個業的道理,當把這個說明完以後,我們再來說十惡業道的有作色、無作色到底是什麼?我們先看一下在《優婆塞戒經》卷6裡面 佛如何說呢?【或復有人於十業道,一時作二:妄語、兩舌。或一時三:所謂妄語、兩舌、惡口。又復有三:所謂邪見、惡口、妄語。如是說者即是無義,是名為四。瞋之與貪,不得一時,其餘八事可得一時。云何一時?六處遣使,自作二事:一者婬他妻婦、二者謂無業果;先作期要,一時得業。】這段經文是在說什麼呢?我們一一來說明一下。
什麼叫作一時作二?一時作二就是說:在這個十業道當中,有時候有同時一個時間成就兩個惡業道的一個情形,譬如是妄語而同時成就了兩舌的惡業道;因為兩舌的時候一定是說不如實語,兩舌的時候不可能講如實語的。如果有人講如實語,使得某乙離開某甲,那不是兩舌,沒有兩舌之過失,因為他說的是如實語。兩舌是說把一件事情拆成兩個部分,讓人聽起來產生誤會而跟原來的意思有所出入。所以有人為了誹謗賢聖,他會讓你在表面上看起來不算是妄語,因為他沒有編造虛假的事實,但一件事情只對你講前半段,對某乙又只講後半段,有時一件事情只說中間一段而不說前後段,把來龍去脈都省掉了,讓人誤會那件事情的真相,使人不瞭解本相,目的為的就是要挑撥雙方。如果是說如實語,從頭到尾以及中間全部都講,沒有遺漏,這就不是妄語也不是兩舌,所以兩舌一定是妄語的,這叫作一時作二;也就是說,在同一個時間造作了妄語還有兩舌等這兩個惡業道。
經典裡面又這樣說:有時會一時作了三。什麼叫作一時作三呢?一時作了三個惡業道,譬如說妄語、兩舌兼惡口;妄語的目的是想要達成兩舌的目的,所以一定會說不如實語;然後用不如實語來挑撥,成為兩舌的時候,如果效果不好,有時候會再加上惡口。譬如說:「某甲罵你豬狗不如。」這個妄語、兩舌再加上惡口挑撥說:「某甲罵你豬狗不如。」惡口的業與道就已經成就了!這個時候,在一個時間裡面就已經成就這三個惡業道了。
又有另外一種一個時間裡面成就三業道的這種情形:「又復有三,所謂邪見、惡口、妄語。」也就是說,又有另外一種情況,有時候同樣一件事情同時造作了三個惡業道,譬如是由於邪見,這個是因為意業的癡,由於邪見而惡口。譬如說:「這一個正覺同修會竟然說我大妄語,真是可惡!他們根本就是魔!」在外面網路上很多人是用這樣子的在誹謗正覺。有沒有這樣的文章呢?其實是非常多的。所以這樣的文章在罵正覺的時候,說正覺是魔,這就是邪見再加上惡口;然後又接著說:「其實我們的離念靈知才是真正的開悟。」大妄語業又成就了,又成就了大妄語業的業道,這正是一時成就三個惡業道。如果一天到晚都在對別人說這一件事情,不斷地舉出來罵正覺,因為他的開悟聖者的身分已經被我們正覺寫書證明他是錯悟的——他是錯誤的開悟,他的聖者身分表相已經被正覺所寫出來的書所剝奪了,所以很不高興,就一天到晚對別人說這件事來罵正覺出氣,就同時是綺語業道了。因為他不斷地敘述這些謗法、謗人的事實與過程,但是其實都與真實義不相干;而且他所謗的這個法,還有人的這個「事實」也都不是事實,這個都是戲論;既然是戲論,當然也是無義語了,無義語這就是綺語。這個時候,他就具足了邪見、惡口、妄語再加上綺語的四個業道的重罪了,而且這個都是具足了根本、方便、成已。所以一時間就會有四個惡業道成就了。
接著說「瞋之與貪,不得一時,其餘八事可得一時」:這個是在說瞋心跟貪心它不會同一個時間出現的,其餘的八件事情,它是容許同一個時間造作出來。瞋與貪為什麼不會同時間出現呢?也就是說,當你想要從人家那裡得到財物的時候,心中會有貪,當然會好言相求而不會生氣;想要把對方的財物轉移過來,又沒有正當的理由,只得好言相求,去討好、去巴結,不一定會生起瞋心,所以瞋跟貪不會在同一個時間出現的。但是其餘的八件事情就可能會同時出現了,換句話說,身有三業,口有四業,意有三業,這十個惡業道中,最多可以有八個惡業道同時出現。怎麼樣叫作八個惡業道一時出現呢?譬如「六處遣使,自作二事」,這個就能八事同時成就了。六處遣使,譬如某人是大官或國王,他同時有六個事情命令別人在作,都不是自己親手作:譬如教某甲去向某乙辱罵,這個就是惡口;又教另一人去向某丙挑撥離間,成就兩舌業道;又教另一人去向某丁說不誠實語,成就了妄語業道;又叫另一個人去向一個女人傳達幽會的時間或是地點,這又成就了綺語的業道;同時又託他轉幾句私語、曖昧語,這個也是綺語;這個已經有四個惡業道了。這已是四處遣使作四件事情了。接著隨即又派人:「某某人幹了惡事,令我非常厭惡,你去指示今天早上就行刑。」第五件惡業道殺生也就成就了;也許他又想到:「某人家裡有一件我非常喜歡的古董珍寶,可是他不願意奉獻給我。」乾脆就派個人去偷,這樣就有六件惡業道了!這就是六處遣使。但六個人奉他的命令正在作惡事的時候,那個國王自己同時又在作兩件事情:第一個是婬他妻婦;因為看見大臣、下屬的女人漂亮,他正在幽會的時候,那個跟他幽會的女人說:「我們這樣作好不好呢?有沒有果報呢?」這個國王他就說:「沒有什麼果報啦!那是騙人的,只是聖人設教而方便施設罷了。」這個時候又增加了哪一個東西呢?又增加了另一個「謂無業果」,也就是說增加了沒有業果的一個果報,這個正是邪淫再加上愚癡。這樣子,六處遣使就已經犯了六個惡業道了,再加上自己婬他妻婦、謂無業果的惡業還有邪見,又是兩個惡業道,這個已經是八個事已經成就了!所以十惡業道是可以一時有八個惡業同時出現一起成就的。雖然八個惡業同時出現其實不容易,但因為「先作期要」,就是說事先安排、約定的意思。先作要約,在所派遣的六個人在造業的時候,他自己同時也作兩件惡事,八個惡業就一時成就了。
這個說明完以後,我們就要來說明什麼叫作作色?什麼叫作無作色?經中說:【是十惡業,或得作色,無無作色;或有作色,及無作色。若無方便及成已者,則得作色,無無作色。若有莊嚴及成已者,則得作色及無作色。】(《優婆塞戒經》卷6)現在先來說明「有作色」跟「無作色」是要怎麼定義,因為這個是在戒律上很重要的部分,必須要讓大家能夠瞭解。對一個修行人來講,戒律是非常重要的;戒如果有所缺犯的話,道業就很難成就,所以惡業道犯了以後,到底是有作色還是無作色?這個大家都要詳細的瞭解,千萬不要輕忽了。
這個十惡業道有時候會得到「有作色」而沒有「無作色」,有時候會得到「有作色」而同時得到「無作色」。有作跟無作有一個很大的差別:得到有作色不一定受果報的;得到無作色的人,未來一定要受果報。這個是什麼樣的道理呢?有作色的意思是說:有根本意業而沒有特地作諸方便及成就業道。也就是說,因為沒完全熏進心田中,所以不一定會受果報;也就是說,未來世必須再熏習造作,才會造相應的惡業道。因為必須要再熏習造作的緣故,所以就叫作有作;也就是說,未來世必須要重新的再熏習造作,這個叫作有作。無作色的意思是說:有根本意業,而且特地作諸方便、成就業道,因為已經熏習到他的心中去了,來世不必再熏習造作,就自然會造惡業道,心性就會跟惡道相應,就有無作這個罪了,因為來世不必再熏習造作,就自然會造惡業道,心性就與惡道相應,所以就叫作無作。在這裡 佛說:「如果沒有作前方便,後來也沒有成就」,譬如說殺人、殺生,他要殺害眾生之前並沒有先作種種前方便,而且沒有殺成功,也就是經中所說的「若無方便及成已者,這樣子就得到作色,而沒有無作色」;也就是說「則得作色,無無作色」。換句話說,他有殺心而沒有特地作諸方便及成就殺業,結果就導致未來承受不同的業果色,也就是會有作色而沒有無作色;因為還沒有完全熏進去心中。如果有殺心,也先作莊嚴―先作種種方便―然後去尋找及殺生的對象,也成就了,就會有作色及無作色;因為已熏進心中去了。換句話說,有動機而命人去作、或者自己親自去作,都會得到無作色,因為已經熏習到他的心中去了,來世就不必再熏習造作就自然會造作惡業道,心性就跟惡道相應,就有無作之罪,當然會受果報。這就是未來世的業果色,未來的業果色如果有無作罪,他的無作色就要受償、受報,不是只有餘報。譬如教別人去殺,教唆者得無作色,被教唆者得有作色,因此未來世的果報就會有不同:教唆者未來世是要償命的。雖然是別人動手去殺,但是他要償命,這個在後面我們還會再詳細地說明。這裡面關鍵的是在意業有沒有實行的決心跟熏習。假使沒有意業作意,在前方便的莊嚴之上,也就是說不是事先籌謀,而是臨時起意的,就猶如法律上講的動機;臨時起意殺人或過失殺人,這個都跟預先籌劃去殺人的判刑是不一樣的,原因就在這個地方;另外,如果沒有先作方便,後來殺業也沒有成功,只是意業而沒有作方便,也就沒有成就,因為他完全沒有去作,所以只是心行,無關口業以及身業,所以他得到的是作色,沒有無作色;這個意思就是說,還沒有熏進心田當中。沒有無作色就不必受報,有無作色就一定得要受未來的果報。
如果是作了莊嚴,而且已經成就了,就是表示說他有無作色了。有無作色以後,就一定得要受果報,所以眾生得到的業果色,其實主要是從無作色來的。無作就是不必再造作熏習實行的事了,已經會自動成就未來的業果。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心是無作的,單單只有心仍然不能造作任何的事,心祂是無形無色,祂怎麼有辦法殺害眾生呢?所以當然是由身還有口才能去造作惡業,心本身祂其實是不能成就惡業的,所以身跟口去成就惡業,也就是十惡業道的前七個業;也就是說,由十惡業道前面的殺生、偷盜、邪淫,身的三個業還有口四業,口四業:妄語、兩舌、惡口、綺語,就是由十惡業道前面這七個業,才能去造作意業。也就是說,都只有身跟口才能夠造作,必須再加上心意才能夠成就這個業還有道;若只是心意這樣子的話,就只是有業而沒有道。這個部分其實在前面的部分已經有說明了,我們在這個地方再作一次的說明:所以身、口、意具足,這樣子才會得到無作色;但是如果有心意動機,但沒有莊嚴的話,也沒有成已,就只有業而沒有道,當然就只有有作色而沒有無作色。如果沒有成就而只有心造作,那麼心會得到未來世的惡業果報,它就不會具足成就。所以如果沒有先作方便,後來殺生也沒有成就,那他就只有有作色;也就是說,心中有為有作,但還沒有熏進識田當中,這樣子就沒有無作色。沒有無作色就不必受報償,不必在未來世還要還人一命。如果在前面已經有先作莊嚴,後來也已經成就了,表示說他事先有動機去籌劃而造作完成,一定已經熏進識田當中了,當然來世就會有無作色及有作色。這個作跟無作,我們在後面還會再從別的方面再詳細地作解釋。所以說這個道理我們就是在說,如果先作莊嚴以後,後來也已經方便成就了,在這個過程裡面他在事先有動機去籌劃完成,而且熏進識田裡面,就會有作色跟無作色的這樣子的道理。
這個作色跟無作色,就先跟各位分享到這邊,後面再繼續跟各位作說明。
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