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獨修的要點

第99集
由正益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今天有個問題問到是說,他在修行的道路上,沒有遇到比較好的同修,或是說沒有遇到好的師長,是不是可以允許他在家中獨自來修行呢?

我們這裡要回答的是:如同世間法所說:獨學而無友,孤陋寡聞。就是說你勢必對於佛法知見會不夠完整,即使是今天出家而修學,乃至於在佛學院讀了很多年,甚至在相關的這些資訊上都很充足的一個教育的環境中,都很難說真正瞭解佛法了,何況是自己潛修在家,這種獨自來修行呢!不過,雖然是如此,如果是說修行有一些限制,這也是難免的,這樣的話就要去想說:我如果獨自修行的話,應當具備什麼樣的條件?或是我應當向什麼樣條件來修學滿足,然後使我自己可以在家修行?

其中一個就是應該不要自慢,不要說對自己產生很大的慢心,想我自己很了不起能夠自己獨立修持,其他人所學的都不是不及或是不如我的修行來得好。如果有這種自慢的狀況發生,這種獨自修行就變得很不理想,因為慢心高漲的人,護法菩薩都會遠離。如同我們水懺所知道的悟達國師,他十輩子做為高僧,他是很認真在修持,可是等到他第十一輩子出任這國王的國師(皇帝還是他的學生、還是他的弟子),在這樣的情況下,他慢心就慢慢增長起來,等到皇帝給他一個椅座,用沉香木這樣貴重的物品所雕刻而成的,他的慢心就高漲。即使是說他的慢心沒有對其他人講,但是護法菩薩有他心通,鬼神也知道,因此大家都遠離,遠離以後他業障就現前。

我們要說十輩子的修行,還比不上一次的慢心生起,更何況是我們多生以來,少有出家,偶爾那一兩次,對於戒行又沒有認真修學,對於應當有的教法,又沒有盡心來思惟。所以在那種情況下,我們在家的時候,更應該注意自己的慢心這一點,否則自己的獨自修行,這樣反而成為病害,讓自己有可能業障現前,那孤寡一生,乃至於說窮途潦倒,甚至會最後想:窮途潦倒之際,是不是應再來歸信其他的宗教?為什麼這佛教不靈啊?為什麼佛不保祐我啊?我這樣認真修學,我這樣優秀,諸佛應該看得見啊?一定是沒有諸佛,或是諸佛的法力不夠強,沒有辦法幫我消除這業障。如是,這樣行者就會起各種狐疑、各種的不信、各種的毀謗等等。即使是說毀謗沒有成立,而只是在心裡面思惟,將來也對自己的修學法門沒有信心。

所以應該第一點:就是說要起一個心平等。不管自己修學多麼好,都要去想說:法是一味平懷,法是平等一味,法是不分人我,都是一同的。如果要爭個高下,這個就是我慢,因為有高下之感、有高下之覺、有高下之喜悅,不管這個覺很深沉,或這喜悅是很深沉的,就還是我慢;乃至於說,不要說有高下之感,就說以自己的存在作為很深沉的喜樂,想:我存在真的是太好了!而沒有想到說,法界呢,你本來就有一個平等相,來自一個這真如的本體所顯示的。所以應當來相信大乘法,這個就是真正的修學要領。

如果不信受大乘法,這樣即使是三歸五戒,都不能夠圓滿佛果,都要相信這樣的話並沒有如實三歸,因為自己沒辦法歸信自己的自性佛,如何能夠在真正佛法的道路上,開展自己的正覺之道呢?如何能夠親證菩提,而能夠攝受眾生呢?所以應當於己身起莊重想,但是不應該起高慢想。要想:自己是道器,自己有這真如心,應當來親證這個真如,所以大乘法才是我要的,不應當以小乘法作為依歸。如是要修學要能夠明白這一點,然後就要能夠在大乘的道場受三歸依,在正法道場受三歸依,必定有所不同,能夠發起四宏誓願,能夠對於識蘊乃至於其他諸蘊,這樣的五蘊,能夠瞭解其中的內容。

雖然自己想要在家修學,但是沒有受過三歸依呢,這樣理論上來說,是萬萬不可的,除非因為種種因緣所限制,這樣就只好在家裡面自誓三歸;自誓三歸意思就是說:自己在佛菩薩聖像面前,發誓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這樣就自誓三歸,如是依佛戒來端正自身心受五戒。古來大部分就是能夠三歸,就能夠想要受五戒,應當自己想要修學,就應當不只三歸這樣而已,就應該同時來受五戒。而受五戒呢,要自誓受五戒的話,理論上似乎比較並不那麼如法,所以還是要說,應當於正法道場來受五戒。受五戒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妄語、不喝酒。那怕只受一戒,因為種種因緣只能夠受一個戒,這樣也是好的,以後可以次第圓滿,最後能夠持五戒。

等到五戒能夠持守一段時日,對於戒法也比較瞭解了,這時候可以上網或是請善知識的書籍,來看看如何來受菩薩戒,因為菩薩戒才是真正入大乘法門。今天你可以因為眾生可憐,或種種因緣來發起菩提心,可是你要安住於菩薩行,就必定要受菩薩戒。所以四十二階位裡面,初住位之前,就應當來受圓滿的這個菩薩戒,這樣才算是入菩薩行,而稱為初住位。

在初住位之前 就是信位,這有一點差別。

信位的菩薩,他有時候要經過一萬大劫才能夠成就十信位圓滿,而準備受菩薩戒,或是受菩薩戒而入初住位。其中在六信位的時候,他就已經是信不退了!那為什麼信不退的時候,沒辦法直接去受菩薩戒呢?理由是:他雖然是信不退,對佛法沒有疑惑,可是他對於世間還有種種的執取,所以他沒有辦法那時候定下心來,就一股腦兒要往這個菩薩行來安立,然後來將自己的整個身心投入。身心投入並不是說一定要出家,因為菩薩戒一樣有在家的行者,也有出家的行者,只是說信不退並不代表說他當時候已經決定好要行圓滿的菩薩行,只是他很相信大乘法是他應當所歸信的、應當所歸仰的、應當所深信不疑之處。

所以今天如果想要在家修行,你應當確定你至少是能夠受菩薩戒,或者已經向著受菩薩戒的道路前進了,最少最少你也要必須是信不退--是大乘法的信不退,而不是說二乘法的信不退。所以二乘人我們就沒有什麼好再談論的;二乘人因為他有佛可以攝受,因為佛可以攝受種種方便來施以種種教法。但對於大乘行者,實際上道路是很明顯的,所以應當對於大乘法深信,這樣的話才有在家修行的一分條件的資格;能夠對於性障中的慢分,能夠削減到一定的程度,才有在家修行的資格,乃至於說,對於菩薩戒有一分仰慕,這樣才有在家修行的資格。如果不是的話,這樣就是自己的熏習以及心性等等都還沒有具備,這樣對佛法的疑見一定是很深的,這樣就可能隨時會退轉,與其這樣還不如多親近一些教團--正法教團。例如正覺教團在各地所方便施設的各地講堂,能夠前往修學,這樣才是安固自己的修學之道,不至於讓自己兩頭都會落空,甚至讓自己來誹謗正法、讓自己退墮。

雖然自己可能不是這樣來思惟,覺得自己修行是很有信心的,但佛法往往並未如此。在經典上有說,當舍利弗在無量世以前,他證悟到這個真如--就是禪宗祖師所證到的這個真心。他怎麼樣呢?因為他個人的種種的心性的問題,所以竟然沒有一尊佛來攝受他,就是說經典說,沒有一位善知識願意來攝受他。要做到這樣的程度,當時候舍利弗也真的是「很難得」!因為諸佛菩薩都願意攝受一切眾生,乃至於說你已經證悟了,怎麼不會有佛要來攝受你呢?就是個人的心性的問題、性障的問題。所以從那之後十劫之中,舍利弗無惡不造,在最後才能夠蒙 佛救濟。

所以這樣讓自己退墮的因緣,是不是有可能發生在自己獨自修行的凡夫菩薩中呢?人家證悟了還可能退墮到這種地步,何況是許許多多的菩薩根本還不清楚真心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還不清楚正法中所談的真心,到底跟如來藏的關係是什麼?為什麼有時候稱為第八識,有時候稱為阿賴耶識?為什麼有時候說,阿賴耶性要予以修除?種種這樣複雜的空理、第一義諦的空理是難以理解的時候,要去獨自修行,這樣未免是太早一點!所以應當向正法教團來請益書籍,知道說到底有哪些的知見自己還不具足的。且不說修學的要領應當如何,自己三歸、五戒乃至於受菩薩戒以後,對於這根本的知見應當修學。

不應當認為,自己已經是希望淨業往生淨土--往生 阿彌陀佛的世界,就可以說,那我對於這個法就不需要親近,這樣說法是不對的。憶佛、念佛、拜佛,種種祈求佛,就應當向佛的無量法門來力行、來修學。煩惱應當斷除,法門還是要修!不能說:我遮止了自己的煩惱,那我只會一個法門,這樣一個法門就可以通達許許多多的殊勝法。實際上並非是如此。

我們看普賢菩薩,他有說有十大願王,所以十大願王就是依此十大願,然後而說種種的志行。如果每一願這樣說的話就是每一個志行,那就有十種志行,那哪裡是只有一個法門所限呢?乃至於《華嚴經》中所說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這麼多的參究,每一位善知識還說了相當相當多的法,這麼多的法門累積起來都要修學,這樣才能讓善財童子可以很快的成就不可思議的修行境地,所以不應當畫地自限。

在佛所說的一部經典裡面有說到,《佛說觀普賢菩薩行法經》有說:應當修學五種懺悔,其中應當修學第一義空最為第一,為第一懺悔。第一義空義能夠讓你生起平等心,就是因為你的真如心,祂就是有平等相,祂有真如相,以及能夠顯示萬法,於萬法中能夠安立種種自性,所以不可思議啊!然而這第一義諦的這個真如,卻從來沒有想要作主;祂沒有想要說,祂依祂自身的這種心願、自身的所解,然後來做種種三界中的諸等事。沒有!祂都隨順這諸法性。所以菩薩修學應當來思惟第一義這樣的道理。到底這個真正的空義是什麼?為什麼《心經》裡面所說的,幾乎都在講空,為什麼它不要說這部經,就叫作空經,為什麼要說是《心經》呢?這第一義到底跟如來藏,跟第八識阿賴耶識等,有什麼樣的區別?為什麼稱為第一,為什麼不是第二?為什麼稱為義而不稱為聞,而不稱為其他道理呢?所以要能夠思惟之前,必須要先當熏修、熏習、熏聞,所以應當親近善知識。

即使因為自身在一些場所、地點不方便,實際上還是可以作各種的騰挪,就算沒有辦法來正法道場修學,親近善知識來說如來藏的妙諦,還是可以向教團裡面來請一些書籍。正覺教團對於如是的方便,有作種種的布施行,有種種的這種宣演正法第一義空的書籍,來契合今日的世間所需、所要,所以歡迎大眾來向正覺教團來請法,請這些書籍,然後來自己閱讀。如果說對於這些書籍,在讀的過程中有覺得非常深奧的話,那也沒有關係,因為第一義本身就很困難,你甚至可以多讀,或是說來信詢問,或種種的方便;乃至於說,你今天所收視的這個節目,它之前已經有作一些集結,這集結的帶子或是光碟片,你就可以拿來閱讀、拿來聽聆。作這種熏習的時候,就能讓你將來可以在思惟第一義空的法義上,有所增長。

再來我們來談到說獨自修行,如果沒有特別要於正法中能夠作種種的維護等等,應當求淨業往生。淨業有三種的清淨業,這都是福田,每一個都可以讓修行者,可以因為憑藉這樣的信心與願力,成就往生淨土因緣。第一個就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能夠這樣對長上恭敬,這本身就是福田;對於眾生不犯最嚴重殺害生命的業,與眾生至少留一點善因緣,如是不起殺心,能夠帶著這種慈憫之心,就可以來修這樣完善的十善業,這個就是其中一個福德。第二個是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就是我們所說到的,必須要於三寶來作種種的歸信,所以應當受三歸、五戒乃至於菩薩戒,即使無法於道場來定期布薩誦戒,也應當於家中來自行誦戒。第三就是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就是說,對於大乘的經典應當思惟:相信自己所發的菩提心,是未來成就佛果之因,遇到因緣時候,應當鼓勵大家親近大乘正法,親近真正的正法教團。

我們今天就說到這裡。

阿彌陀佛!


點擊數:2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