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先度憍陳如?

第98集
由正益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我們今天要看另外一個問題,一個問題所要問的是—憍陳如當初為歌利王,他來支解 釋迦牟尼佛當菩薩的色身,像這樣凶殘凶暴的人,為什麼要先來攝受他呢?為什麼要讓他能夠最先得度呢?這樣不是不合乎佛法所說的因果嗎?我們就來回答這個問題,憍陳如他那時候作為歌利王,他因為對於他的嬪妃殘餘的貪著,所以他會去想要繼續在我所上作種種貪欲的追求,這跟我們眾生無始以來是相應的。

我們從無始以來的貪瞋癡並沒有比歌利王還少,甚至大家幾乎是差不多,許多人甚至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誰能夠說,自己當一位天下的大王,一切的榮華富貴,都在手上的時候,還會對一個寂寂無名的修行人,會有很好的臉色嗎?乃至於看到這修行人跟自己所喜歡的妃子,然後看似有說有笑,自己如何不生起瞋恚呢?即使現場上這個修行人神色非常的莊嚴,並沒有任何輕慢的意思,自己也是會妒火中燒,產生種種的貪及嫉妒的行為,所以在這種心態底下,你想要說他不瞋恨是很困難的。

如果當初 釋迦牟尼佛在作菩薩的時候,對這個國王求饒,然後要求如何如何,搞不好那時候歌利王就可以、就不會那麼瞋恚了!可是他一看到這位忍辱仙人,看起來你好像修行很好,他越發地越無法忍耐,因此他割解了他的這些手和腳,把四肢都切斷了,還看他有沒有能夠忍。可是 釋迦牟尼佛的前身,他當忍辱仙人的時候,這樣的經歷想必即使沒有過,但是對於眾生的這種根器差別是瞭解的,所以他沒有心裡面會起種種的瞋恨之心;反而他是起了、生起了慈悲喜捨的,這種廣大的胸懷,這就是四無量心—慈悲無量、喜捨無量。

所以,當場用這樣的胸襟攝受憍陳如,而且在這個現場之下,許多人可能認為,那只有攝受了憍陳如一人,實際上不是如此;在這個現場,因為許許多多的有情知道有忍辱仙人,這一位他能夠持有這四無量心,要看到他能夠做到什麼樣的地步。沒想到他身體被這個殘暴的歌利王所割解、所斷去他的兩手兩腳,還能夠發起慈悲心,願意攝受憍陳如,在這種情況下,大家都非常的震撼。所以現場總共有無量億那由他百千人、非人,這麼多的眾生當場就發起了菩提心。所以說,哪裡是只有度憍陳如一人呢?

因此,佛法不可思議,也應當來思惟,任何菩薩在任何的情況底下,你所攝受的並不是只有當前一位的眾生。因為人是道器;這句話就顯徵一個意義:其他的眾生將會以你馬首是瞻,他會看你是怎樣的修行,來知道佛法有沒有在你身上產生種種的徵驗,可以來比對、可以來顯示佛法的珍貴。這就是因為你能夠持這個佛法,來顯示這個佛法,你讓佛法的慈悲喜捨的功德,能夠一展無遺,因此就可以攝受那麼多無量億的眾生。

所以憍陳如是一定要被度的,因為任何菩薩在這種情況下,你都知道說,你能夠度一個人,就可以由這樣的事情、由這樣的菩提行、由這樣的廣大心願行,來攝受那麼多無量億的眾生可以來入佛道、可以發菩提心,你當然要這樣做啦!所以憍陳如本身的功德是不是很大?對!因為他雖然是被攝受者,可是因為由於他的因緣,所以菩薩為忍辱仙人的時候,來發起廣大的心量攝受他,所以能夠讓其他的無量億眾生也能夠得度、能夠發菩提心,所以應當來思惟憍陳如的功德,一樣是不可思議。就是因為眾生心不可思議,眾生這如來藏心所能夠變現的識蘊不可思議,因為眾生心能夠學佛,能夠向佛道而行,所以不可思議;並不是眾生心,可以造惡行善不可思議,而是能夠得到菩提果,這樣不可思議。所以透過這樣的分析和解釋,你就可以瞭解,度了那麼多人,憍陳如的功德是除了忍辱仙人-本師釋迦牟尼佛菩薩之外,功德最大的,因為他是重要的緣起。所以你從這點來看,你就不應當輕視他,以為他只是一個殘暴無道的暴君而已;因為他已經當場懺悔悔改了,哪可以用他當時候的種種不理智的行為,來比對他之後願意修學佛道的這樣的心志呢?哪可以比對他因為這種種的心量、心行的改變,而攝受了無量億眾生這樣難得的殊勝的因呢?所以菩提因是很難種的,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有這個菩提因種。因為 佛說:因為菩提芽非常難種,眾生從無始以來,沒有發菩提心的餘地的,因為菩提心不是本有的,菩提心是要靠種種因緣而能夠生起的。

所以,忍辱仙人忍住自己這個色身這樣地被支解,這樣巨大的痛苦,可是卻能夠發起那麼多人的菩提心,能夠向著佛道決定成佛。你想:這件事情還不值得我們讚歎嗎?所以,為什麼說憍陳如一定是第一得度?就是因為有這種種的原因。所以在經典裡面不斷地讚歎這件事情,所以你應當知道憍陳如今天他修學到底有多久了呢?當然是非常非常不可思議!

在《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裡面有說到,他也是接近於佛果了,因為諸佛來 釋迦牟尼佛所成佛的這個娑婆世界來示現為菩薩,那大菩薩呢?次於 佛的大菩薩,他們要示現什麼呢?他們就示現跟佛同住同行的比丘、乃至於比丘尼等等,乃至於佛世所現的天龍八部,他每位都不是凡夫,都是大菩薩;所以呢,當然越靠近佛果的大菩薩們,就越接近於跟與佛同住,乃至於在佛世的時候擔任軌範師、擔任教導師、教授師,這在佛世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乃至於作和尚,因為得到上人之法,然後來教導跟他從學的一些佛弟子。所以我們今天所看到的,許多的大阿羅漢他本身就是這種接近於佛地的大菩薩所示現的;當然憍陳如也是,從他擔任歌利王那時候到現在,當然已經經過無量劫的歲月了,他對於過失當然已經如實懺悔,因為他不只是只有證得如來藏而已,他很快的就要成就佛道。

在《法華經》裡面也有說到,釋迦牟尼佛說,憍陳如再遇到多少尊佛,他就會成就佛果。即使我們再從他這一生所示現的,我們也應當知道,娑婆世界是由三千大千世界這樣的名號所成就的。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實際上就是一小千世界在陸陸續續這樣輾轉,變成中千乃至於大千。總共有多少個小世界如我們南閻浮提這一個四大洲呢?總共有一千乘一千乘一千,就十的九次方,就是十億;十億是中文,如果是梵語的話會稱為百億,就是百億個天下。那這意思跟憍陳如又有什麼關係呢?那當然有啊!譬如說你要隨 佛度化在這個娑婆世界,你總要現起這樣的意生身,讓佛能夠方便示現於其他的世間,說我攝受的弟子,第一得度就是憍陳如。如世界有三千大千世界,你要現十億個意生身。那請問這要幾地的菩薩才能夠辦得到呢?如果這樣推理,邏輯上是說得過去的話,從初地可以現—一百個世界的意生身,這是因為初地有出家相者,可以來作這個示現,至於在家相者就要看因緣。

然後每一地乘於十,所以十億十的九次方,就是要八地菩薩,意思是說,這些接近於佛果的大菩薩們,都已經是第三阿僧祇劫裡面的大菩薩,不是入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六地、七地的菩薩而已!所以應當對憍陳如,這樣的大菩薩起尊重心、起深信心、起莊嚴心,不應當再去想說,他應不應該得度、或是不應該得度。應當再想《法華經》已經如是說,應當發願將來能夠到憍陳如成就佛土的世界,來親近憍陳如所成就的佛國,所以這樣當然才是學佛人應當有的這種心願以及本懷-要親近諸佛,要從佛修學,要能夠發起四無量心。

我們再說到 釋迦牟尼佛,在當菩薩的時候,祂是不是只有一輩子來當忍辱仙人而已呢?並非如此!在《央掘魔羅經》裡面有談到,祂當菩薩的時候,在無量阿僧祇劫中,有數不清的恆河沙數的生死祂都當忍辱仙人,以慈悲喜捨的這四無量心來作眾生的依怙,而無畏懼流轉生死之苦,也無畏懼眾生種種相違、眾生種種糟蹋、眾生種種侵害之苦,以及也能夠忍受缺乏種種受用的痛苦。因為祂對於這些能夠忍受的原因,所以這一生能夠示現佛果,示現在這個娑婆世界、在這樣痛苦的世界-眾生種種糟蹋違逆,乃至於說種種受用不足、乃至於壽命短少的世界、百歲的世界-成就佛果,來攝受眾生,就是因為釋迦牟尼佛在因地本願的時候,並沒有捨棄任何一個眾生而願意來行忍辱行,所以能夠在這世界形成這堪忍的世界,就是可以在當初在無佛的世界,可以隨意化現忍辱仙人,以種種忍辱行來成就今日的佛土。

所以,我們應當來思惟:我們自身是不是應當來作各種的忍辱行呢?是不是在保有人身的這種狀態下,是不是應當來想:自己是不是應當將這個道器能夠來學道、修道,不應當來作種種的人之間的較量?眾生對我不好,那是因為我過去生與他有種種的冤仇,有種種的沒有調和的地方,就像是這個器皿和那個器皿,它有稜有角,雙方碰在一起,難免會發出聲音。那我既然是要攝受眾生的人,他又不是要攝受眾生的人,我們彼此之間的出發點已經不同,哪裡可以一直用他的想法來作各種的解釋。應當是回到自己發菩提心的本願:我是不是應當來攝受這樣眾生到我未來的佛土呢?我如果要做這樣事情,我今天在菩薩因地的話,就算不能像忍辱仙人一樣,可以忍受他人砍掉我的手腳,但我至少要忍受他對我的責罵,至少我手腳還在呀!他也沒有打我,所以應當如是忍辱。這個忍辱行盡未來際,就有無量的功德果報,並不是為了自己,而是因為為了眾生好。所以我們對眾生好,就是要看得久遠,我們應當想:我怎麼樣去究竟利益這個眾生?他今天生氣有他生氣的理由,因為我過去生沒有跟他結很好的緣,所以他今生對我種種瞋恚,乃至於我的存在,障礙他這一生於世間的許許多多的利益;可是他未來世,一樣會面臨到修學的時候,到了那個關節,他是不是會選擇佛法呢?他是不是會瞭解佛法,是最高無上的?是不是瞭解佛法可以究竟菩提、可以圓滿一切佛道,來讓他所有的貪瞋癡全部永盡?他不知道。

所以,我這一生是不是應當搶在各種的邪教、邪見之前,來跟他結這一生的善緣?如果我連這樣的心願都沒有,將來我怎麼可能成就四無量心呢?我連對一位眾生都不能堪忍,將來十個、百個、千個乃至萬個,我又如何看護?難道我將來成就的佛土,裡面只有幾位、幾十位、幾百位,幾千位、幾萬位眾生而已嗎?應當想說:將來佛國成就是三千大千世界,總共就有十億個小世界。在這種情況下,這小世界裡面有人、有畜生,有餓鬼道、也有地獄眾生,往上還有天人、阿修羅,種種這樣的人、天都在。我只會只有需要度幾位,幾十位、幾百位,幾千位、幾萬位,乃至於更上一個有量的、一個看起來我這一生好像勉強想得到的數量的眾生嗎?當然不,應當想說:釋迦牟尼佛在作菩薩當忍辱仙人的時候,能夠度憍陳如那一次,就能夠讓無量億那由他百千人、非人眾生能夠攝受發起菩提心,這樣殊勝難得,難道我們成就佛國的時候,還沒有這樣數量的眾生可以與我們有這個因緣嗎?那當然不啦!何況有人成佛,祂的壽命是一劫或是更長,所以應當想:我這一生就算是不為了其他,為了我成就佛果,我就要忍下這一口氣。應當想:我從這地方來修這平等心,來讓這個善念生起。

我們再來說一個故事,以前優填王有一個兒子,他叫娑羅那,他有一次就是跟國王的綵女說話,這時候那個惡生王剛好醒過來,他這個情節就跟,當初這忍辱仙人故事一樣。但這個惡生王有先問啊:你這位沙門(那時候他等於是比丘啦!他在佛世出家、娑羅那在佛世出家)你有證得四果嗎?娑羅那說沒有;如是一直問到:你有證得初果嗎?娑羅那也說沒有。這惡生王就非常的生氣,還是說他應該是高興,就想:你連什麼果位都沒有,你根本就是一個凡夫,還敢跟我的這個綵女來說法!就痛打他一頓。那娑羅那本來還一直忍耐,後來想,這實在太痛了,因此他就想要說,他將來要報復;後來經過了和尚迦旃延的種種示現的開導,最後娑羅那因此而證得初果,後來經過不放逸行,而證得阿羅漢果。所以,我們要說,能夠攝受憍陳如這樣的行是不可思議的,所以,我們應當來這樣禮讚,也要學習 釋迦牟尼佛作為菩薩前身這樣的志行。

我們今天就講到這裡。

阿彌陀佛!


點擊數:2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