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惡法則(四)——深會如來願行

第129集
由正珍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收看「三乘菩提之菩薩正行」。今天要和大家略談的題目是:「息惡法則(四)——深會如來願行」。

佛言:「復觀如來行戒定慧,為益眾生,久於無量無數世中怨親等利、無有差別,悉斷一切無量煩惱,一一皆知。一一眾生為一煩惱,無量世中受大苦惱;如來世尊為眾生故,難施能施,難忍能忍。」

這一段的內容就是 佛陀教我們去體會如來的願行。如果我們能夠去體會如來的願行,這樣我們的貪瞋癡煩惱就能夠止息,外面的惡緣現起,我們也不會起心去相應。在前面 佛陀教我們憶念如來十號的功德來修念佛心以外,現在又教我們以 佛陀無量世以來護念眾生的願行。佛說如來的一切身口意行、如來修戒定慧三種增上學,都不曾有任何一念祂這樣的修學,是為自己而修的。如果在修學的過程中,心裡想:「我修增上慧學 增上定學,增上戒學,這樣我就可以迅速成佛。」有這樣的心念 ,是沒有辦法真正的來成就三種增上學,這樣他只能夠成就一般的慧學、定學和戒學。增上是指,從初地開始所修的三學。菩薩在十迴向位的時候,就要學習念念迴向眾生;到了初地開始的時候,他的心念也已經絕對不會再起任何一念是為了自己求進步,而去起任何的身口意行,而來修學戒定慧。心中只有想著為佛教為眾生而付出,不會想要把自己的目標達成,再來為眾生、為佛教作事。如果有需要的時候,菩薩絕對不會推辭,馬上出來作事,不必等到人家開口。假如是要等到人家三請四請才出來作事,這樣的人是不可能修增上三學的。菩薩應該這樣觀察:如來無量劫來都是這樣修一切行,乃至修戒定慧,都是為了利益眾生而作的。

第二點 佛說:祂是「久於無量無數世中怨親等利、無有差別。」就是諸佛如來都是以很長的時間,在不可計算的一世又一世當中,在利樂眾生;但是在利樂眾生的過程當中,對於怨家、對於親眷,是平等視之加以利益,而沒有差別。菩薩在無量劫當中,當然會結下許多的善緣,這些善緣會成為他的眷屬;但是也會有人是對菩薩不滿的,乃至會對菩薩加害、羞辱,這樣的緣其實也是結得很深,來世也都會相遇。所以菩薩在一世又一世受生的過程當中,都會遇見善緣的眾生,也會遇見惡緣的眾生;但是菩薩感應到某些人,他是過去世的怨家的時候,他心裡不會動念加以排斥。如果有一個人,他自稱他是入地的菩薩,但是遇到一個怨家,他心中會不高興、會加以排斥,有這樣的心念起行,就要自己知道,自己說入地這是大妄語了。因為菩薩的心是沒有記恨的,會記恨就表示他是個還沒有入地的菩薩。那已成為如來,當然是超越諸地的、當然是怨親平等不會有差別;如果說諸佛如來有差別,只是觀察這一個眾生,得道的因緣成熟與否,如果遇到緣沒有熟的眾生,勉強地幫助他,反而是揠苗助長,如來對眾生只有這樣的差別。另外說,如來不會有怨親平等的差別,更因為是如來已經斷了煩惱,在諸地開始,就已經斷習氣種子隨眠,就不可能有排斥怨家的事情出現,更何況是佛地呢?因為佛地已經斷盡了無量的煩惱。

無量的煩惱就像我們前面所說的,包括所知障的上煩惱,也包括了三界中見一處住地、欲界愛住地、色界愛住地、有愛住地,四種住地的煩惱。這四種住地煩惱是有限的,它還是在三界之中;但是所知障的上煩惱是無數量的,所以無量兩個字是包括無始無明的恆河沙數上煩惱,這個又稱為塵沙惑。諸佛把這些煩惱也都斷盡了,所以一切的無量煩惱,諸佛都能夠一一究竟了知,祂才能夠入八萬四千細行;也依著這個八萬四千細行,祂能夠解除眾生的八萬四千惑,因為一切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悉見。既然如此,我們知道佛的境界的時候,我們的念佛心就一定會清淨下來,一定不會再犯戒;因為我們知道我們的起心動念,都離不開如來的相應。這樣的念佛,戒行當然就會清淨,這樣念佛是真正懂得念佛的人。所以談到這裡,真正懂得念佛,知道起心動念都離不開如來的相應,這還真的要見道以後,所以更應當要用心的念佛,來讓戒行清淨。

如來接著說:「一一眾生為一煩惱,無量世中受大苦惱。」這是說每一個眾生都受制於一個煩惱,因為受制於這一個煩惱,所以無量劫當中都受了大苦惱。眾生無始劫以來,不斷地為生死流轉所苦,無量世的生死,就是眾生最大的苦惱。而眾生受最大的苦惱,是為了哪一個煩惱呢?那個煩惱就是我見,單單只為了一個我見煩惱,所以在無量生死中受大苦惱。四種住地煩惱的見一處住地,就是我見煩惱,這四種煩惱歸根究柢,仍然是基於我見而有的。譬如欲界愛是貪愛欲界法,這樣的貪愛欲界法,就是我見而來的。因為有一個能取的心—我,才能夠說有欲界五欲的享受可言;色界愛也是放不下覺知心自己,不願滅掉覺知心我;無色界眾生也是,還是執著於一個我。所以三界的眾生,就是因為這一個煩惱,而輪轉無量的生死之中。

外道的人也有很多可以不貪,所以他們也有人可以離開欲界而證得初禪。初禪稱為離生喜樂定,死後就不會再生到欲界當中;可是他仍然會再輪轉下來,繼續受苦,因為他並沒有真正斷貪,他只是藉著禪定降伏了貪。所以想要遠離無量世的大苦惱,一定要斷我見,才能夠漸漸地離開無量世的大苦惱。只要一斷我見,就如《阿含經》所說的,最遲鈍的初果人,最多也只不過七次的人天往返受生,最後也可以遠離三界的生死苦。所以 佛說:所有的眾生都為了一個煩惱,而受無量世的大苦惱。當然這一個煩惱就是指我見,所以可知斷我見的重要性。平實導師開示:明不明心倒在其次,見不見性倒是其次,斷我見才是最重要的。導師的開示就是說,如果我見未斷,悟了如來藏,將來還是會否定祂,因為對意識的虛妄性觀行不足,無法捨掉對意識心的執著,仍然會認為離念靈知是真實常住的心。這就是古時禪師罵人的:「人家是死了活不了,你是從來不曾死。」我見沒斷 ,悟了這一個第八識如來藏心以後,會後患無窮,甚至會反過來否定第一義諦,還會回頭去認知這一個意識心離念靈知的境界,把祂當作是佛地真如。所以一一眾生,他會受制於一個煩惱,而在無量世當中流轉,這一個煩惱就是我見;只要能夠斷了我見,最多就只有七次的人天往返,必然能夠出三界。

所以如果我們只從一個人個人的自身利害來考量,斷我見是最重要的,遠比明心與見性更重要。斷離貪、染、瞋、恚等法,斷離種種的我所,那他只是一時間,短短的一段時間,離開了人間的生死;但是縱然是生到非想非非想天,以後還是要回到人間,又開始重受生死。斷了我見就像前面所說,你就可以篤定:你只要再七次的人天往返,就可以解除三界輪迴之苦了。所以可見斷我見,對一切修行人的重要。如果要想證如來藏,最先要作的就是要先斷我見,這個次第就是要去觀察,蘊處界的一切法的虛妄,而且要一個一個的去細觀,不能漏掉任何一蘊當中的各種法,也不能夠漏掉一處、一界裡面的法。我們在講蘊處界,它只是一個總和的名稱,而是要看這裡面的法。例如五蘊,五蘊當中有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但是每個蘊當中會有許多的法,這些法都必須要一一地去細觀。如果有漏掉其中任何一點的話,我見就沒有辦法斷除。

如果能夠觀行得很徹底,就能夠把我見斷除,到時候有關於親證如來藏這件事,能夠值遇大乘真正見道的善知識,只要稍微點撥一下,知道怎麼整理,其實很快就能夠證得如來藏了。如果沒有斷我見,是沒有辦法讓善知識隨便幫你一下,你就能夠知道整理以及體會的方法,因為沒有斷我見,這樣的整理體會是沒有辦法很細心地去觀照到。所以斷我見的觀行在明心之前,一定要好好地去思惟弄清楚,色、受、想、行、識一一弄清楚,十二處一一弄清楚,十八界一一弄清楚;六根、六塵、六識,這一些法它的名、它的義、它的內涵,在知見上弄清楚以後,再把這些法來對照自己每天的身口意行,去觀察出來。由親證的觀察與體會,就可以真正的感受到六塵的虛妄、六識的虛妄,以及六根的虛妄。這個部分一定必須要親自地去體會、親自地去體證,不是只是看文字上面說,他是苦、空、無常、無我,就斷我見,因為只是在文字上,你沒有辦法產生親證的功德力;沒有辦法產生親證的功德力,任何境界現起的時候,你沒有辦法真實地觀照它,觀照到這個法的法行,這樣就沒有辦法真正的斷我見。所以如果把五蘊十八界,一一法、一一界,它的名、義、自性、內涵,都能夠了知清楚,都能夠觀行清楚,這樣破參明心的前方便就已經完成了。

另外一方面,平常也應該要熏習第八識如來藏體性的正見,所以當我們證得了這一個如來藏,找到這一個如來藏,這時候這一個知見,和我們的體證就能夠相吻合,如此就能夠確定地承擔下來,自己就可以去檢驗自己所證的這一個是不是如來藏。所以修學佛法最重要的,還是一定要先把二乘聲聞法的見道—斷我見,去弄清楚、去現觀能取以及所取都是虛妄的。這時候發菩提願,去求明心與見性,這樣的一個功德力,是為了整體佛教,為了全體眾生而去求見道,因為如果能夠明心、見性,漸漸就能夠發起道種智,在護持正法的時候,就不會為人所破壞。所以明心與見性,是為了整體佛教界、是為了眾生而考量;斷我見的這個部分,是有自利也有利他的雙方面,這是重要的基礎。

我們剛剛說斷我見,要知道能取的是什麼、所取的是什麼,所取的是六塵境界,這個部分大家都能夠知道,比較難的是在能取上面,能取上面大家都會誤會。一般人會認為說:我們只要一念不生,什麼都不分別,心中不要任何語言文字,這個時候就是無分別心,這無分別心就是不取。這樣的說法就是他對於意識心的差別相,還無法具足了知。這樣的說法就是這一個人,其實還落在意識心的境界當中,這樣是沒有辦法斷我見的;因為當分別完成的時候,當自己知道自己了了分別而不去分別,不論是了了分別、或者不去分別,其實都已經分別完成了。既然是分別完成,就是能取的功能已經完成了,能取的功能,也就是這個能知的心,也就是這個分別心,這個分別心是虛妄法。所以我們一定要把能取的心觀察清楚,我們要觀察這個能取的心,是不是恆時常在不變的?祂是不是有什麼時候祂的功能是斷掉的,祂是不現起的?要看這一個能取的心,祂是不是要藉緣而起的?當我們把這些都弄清楚了以後,就能夠真正的斷了我見。

所以在大乘見道前有四加行,四加行主要目的,就是讓我們能夠現觀能取所取都是虛妄了。完成現觀的時候斷了我見,接著就是大乘的真見道,這是在明心親證如來藏的成就,而稱為大乘的見道,在斷我見的前提下,證得第八識如來藏阿賴耶識。如此當我們發大心大願來不斷地利樂眾生,一世又一世的跟眾生結緣的時候就不會退轉了;也不會去懷疑說:這一個可能是如來藏,那一個可能是離念靈知。對這個部分是能夠有篤定的、這樣的了別慧去認知。一般來說會退轉的人,大部分都是先沒有斷我見,所以會退到離念靈知心當中,因為離念靈知的境界,有的時候會讓自己有一種輕鬆舒服的感覺,但是大乘見道所證得的是無所得法、是無境界法,不像離念靈知心是有境界的。所以如果能夠先斷我見,對於有境界的這個意識心,祂種種的一個虛妄相,能夠認識清楚,這樣子自己所得的最大的受用,就是能夠七次人天往返,能夠證得阿羅漢果而出三界。

接下來我們說 ,如來開示:「如來世尊為眾生故,難施能施,難忍能忍。」因為 如來世尊知一切法,所以祂為了眾生,難施能施難忍能忍。這個難施能施、難忍能忍,一般人都以為最困難的是財富,其實世尊的施與忍,不是我們所能想像的。一般眾生他現在造的什麼業,未來會受到什麼樣的因緣果報,世尊都親見在眼裡。我們一般看到一個人,他在受苦的時候,我們都會覺得很不捨;但是世尊是可以看到所有的眾生,他在造作身口意業的時候,以後會有什麼樣的果報、會有什麼樣的痛苦,世尊都能夠究竟了知。同樣地,這個人以後會有什麼樣的福報,世尊也能夠究竟了知。在這個究竟了知的前提下,世尊都必須要安忍下來,因為不能違背因果。

今天就談到這裡,祝願您深契 佛願,為眾生故,早日開顯如來藏中不可思議的無量神通妙用。

阿彌陀佛!


點擊數:2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