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也需要知識和學問嗎?

第76集
由正德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今天我們要來跟大家探討的一個問題是:學佛也需要知識和學問嗎?

學佛其實需要的是善根,最主要的就是對三寶的清淨信,世間的學歷知識並不是學佛的門檻,只要心性具備了人的品德,具備了善根,深信因果,聽懂弘法善知識的語言,即可得入一切佛教。因為佛法它是清淨解脫至善的法,假如說沒有具備基本的倫理道德,沒有情沒有義,不知道要知恩報恩,那麼這樣的一個人,就已經不是具備人的品格了,那又如何與這個清淨解脫至善的佛法相應呢?同時也要深信因果,因為,假如說認為沒有三世,沒有所謂的過去世、未來世,那麼對這個因果就不會有這個深信的心,那自然不會去對現在應該修善去惡的這個部分有嚮往,也不會想要去修得解脫。所以,只要是這幾點,就是說你的心性具備了人的品德,因為人、天它是三界六道中的善報,所以你要跟這個佛法善法相應,第一個就是要有人的品德,同時具備善根,深信因果,那麼就可以入一切佛教了。

可是,學佛入了佛教以後,最重要的還是需要佛法的正知見。也就是說,佛教修道所運用的方法,是三十七道品中八正道所說的正見。那麼要依止於正見來正思惟,正思惟所應該修學的內容,所應該斷除的煩惱習氣,所應該修集的福德,所應該實證的內容方法是什麼,那麼這些都要來正思惟。那建立正知見呢,它是需要通過善知識的教導的,需要依止於善知識來聽聞熏習。

可是,卻有八種處在八難中的人士,難以聽聞到佛法的。有哪八種人呢?在經典中佛曾經講這八種人,稱為八難中的人,經典中這麼說:

【世尊告諸比丘:「凡夫之人不聞不知說法時節。比丘當知:有八不聞時節,人不得修行。云何為八?若如來出現世時,廣演法教,得至涅槃,如來之所行,然此眾生在地獄中,不聞不睹,是謂初一難也。」】(《增壹阿含經》卷三十六)

這段經文告訴我們說,有八種不能聽聞到佛法的時節,不能聽聞到佛法的人就不能夠修行。這八種指的就是,第一種,如來出現在世間,能同時廣泛地演說種種法教,讓眾生聽聞以後能夠信受,能夠證得解脫到達涅槃,那如來這樣的一個教導,這個過程;但是卻有眾生他是生在地獄中,生在地獄中的眾生,他就因為純粹是受苦報,在受苦中沒有辦法來聽聞或者來親見如來,這是第一難。

接下來在經中佛又這麼說:

【若復如來出現世時,廣演法教,然此眾生在畜生中,不聞不睹,是謂第二之難。復次,如來出現世時,廣說法教,然此眾生在餓鬼中,不聞不睹,是謂此第三之難也。】(《增壹阿含經》卷三十六)

那麼這裡講的這兩種難,第一種說如來出現世間,為大眾廣演法教,但是卻有眾生生在畜生道,畜生道眾生因為過於愚癡,所以無法聽聞,無法親見如來,這是第二種難。第三種難是,如來雖然出現在世間,廣說法教教導眾生,但是眾生生在餓鬼中,餓鬼中的眾生就是飢渴難飽,他永遠就是屬於求得飲食、求得飽食之中,沒有這個因緣來聽聞、來親見如來,這是第三種難。

接下來經典中佛又這麼講:

【復次,如來出現世時,廣演法教,然此眾生在長壽天上,不聞不睹,是謂第四之難也。復次,如來出現世時,廣演法教,然此眾生在邊地生,毀謗賢聖,造諸邪業,是謂第五之難。】(《增壹阿含經》卷三十六)

那麼這兩種難,第四種難說的是說,如來出現在世間,為大眾廣說法教,教導眾生,但是有眾生卻生在長壽天上,長壽天指的是人間以上的欲界天,以及這個色界天以及無色界天。那我們先來說,舉個例說欲界天的四天王天,四天王天它的一天是人間的五十年,那它的壽量是五百歲,所以這個五百歲換算成人間的時間是九百萬年。往上的忉利天更是加倍,它的一天是人間的一百年,它的壽量是一千歲,所以越往上的壽量越長。但是生在欲界天,他純粹是享樂享福,在受樂享福中完全沒有閒暇想要求得解脫;所以佛才會講,眾生生在長壽天,就沒有因緣來聽聞佛法,親見如來,這是第四之難也。那因為這一點呢,也藉這個機會,告訴想要學佛的佛弟子,如果說因為你有這個仁慈之心,也在世間行這個布施,或者說也在值遇正法行布施,那麼都要迴向說把這個布施迴向為佛道的資糧,而不要生於這個長壽天,不求生於欲界天享福,這樣子才能夠因為說所布施的福,藉這個福能成為未來世修佛道的資糧。生到長壽天去純享樂享福,這樣子等於是把福用盡了,又沒有機會來聽聞佛法;所以,佛才會說生在長壽天上的,是屬於第四之難,難以聽聞到佛法,難以修行。

那麼第五種難呢,說是如來出現在世間,雖然廣泛地演說法教,可是卻有眾生生在邊地,毀謗賢聖,造諸邪惡。生在邊地的意思是指說,生在沒有佛法的地方,等於說是以佛法為主來看待,你所出生的地方遠離佛法,那就稱為邊地。生在邊地的眾生,他是比較魯鈍而且比較頑固,同時缺乏善根,缺乏善根的同時又不能了知說什麼是真的善、什麼是真的惡,所以對於善惡不能了知的情況之下,就容易毀謗賢聖;毀謗賢聖,又造諸邪惡之業,那麼這樣的情況之下,就很難去聽聞佛法,親見如來,而進入修行,所以這是第五種難。那為什麼會有人生到邊地去呢?經典中佛陀曾這樣講,有人在布施的時候,心中沒有很大的意願,對三寶布施的同時,自己發願說他要生在沒有三寶之處,當然他就因為這樣子生到邊地去了,這是在經典中佛曾經說過的一個因緣。

接下來經中佛又這麼講:

【復次,如來出現世時,廣演法教,得至涅槃,然此眾生生於中國,又且六情不完具(盲聾瘖啞不能聽受),亦復不別善惡之法,是謂第六之難也。】(《增壹阿含經》卷三十六)

那麼這第六種難,難以聽聞佛法,難以修行,是說如來出現在世間,廣泛地演說種種法教教導眾生,讓眾生可以因為聽聞信受修學,得以解脫,到達涅槃;可是這眾生雖然生於佛法中,生於中國的意思就是生於有佛法的地方(中國,在佛法中講的中國指的是有佛法中的國度,就稱為中國),所以說雖然這個眾生是生在有佛法的地方,但是卻是六根不完備,六根殘缺,同時是盲聾瘖啞,不能聽聞不能領受,同時也不能分別真正的善法或是惡法的內容;這樣的情況之下,他就難以聽聞,然後難以進入修行了。

接下來第七種,佛怎麼說呢:

【若復如來出現世時,廣演法教,得至涅槃,然此眾生在於中國,雖復六情完具,無所缺漏,然彼眾生世智辯聰,心識邪見(不信三寶)……是謂第七之難也。】(《增壹阿含經》卷三十六)

那麼這個第七種難呢,難以聽聞佛法,難以進入修行、進入佛法中的是什麼情況呢?就是說如來出現在世間,廣泛地演說種種法教,讓眾生得以熏習修學,然後實證得到解脫,到達涅槃;可是,卻有眾生雖然生在有佛法的地方,就是生在中國,六根也是沒有殘缺,六根完具,沒有任何的所謂的我們說有這個殘廢,但是眾生卻是世智辯聰,世智辯聰的意思是說,以世間的智慧、聰明伶俐,以世間的智慧、聰明伶俐的辯才,來取這些邪見,取什麼樣的邪見呢?就是說一切法空、無因無果、無罪無福,是取這樣的邪見,不信受佛法中三寶所說的真實佛法。雖然說他在世間的智慧,這個聰明辯才,但是卻因為這樣子而更難以信受佛法。所以,這是所謂的第七種難,難以真正進入佛法中,信受三寶,聽聞佛法,進入修學,進入修行。

那麼第八種,經中佛這麼講:

【復次,如來不出現世,亦復不說法使至涅槃者,又此眾生生在中國,六情完具,堪任受法,聰明高才,聞法則解……是謂第八之難。】(《增壹阿含經》卷三十六)

那第八種難,難以聽聞到佛法、難以修行的人是什麼呢?是如來不出現在世間,同時也沒有善知識在世間解說佛的正法,使眾生得以真正進入正修行,解脫乃至到達涅槃;雖然說這個眾生他是生在中國,六根不殘缺,也是可以受佛法受法者,也有這個聰明高才,聽聞佛法就能夠領解了,但是何奈沒有出現正法,佛法不出現於世,然後也沒有說正法的善知識。

所以有這八種難,如果落於其中之一的話,就難以聽聞到佛法,難以建立正知正見,難以修行了。

所以說,生在有佛法的時代,如果說能夠值遇宣說了義正法的善知識,自己具備了善根,就是說心調柔,而且有情有義,懂得知恩報恩,這是最起碼的善根,能信受正法,信受正法聽聞到善知識所說的這個佛法,能如實的勝解善法的內容以及不善法的內容,然後能夠知道取捨,能夠取善法進入,自己來思惟進入真修實證,去除自己已經存在的惡法,那麼能夠這樣如說而行的話,就能夠真修佛法。在這個值遇佛法的時代的難,佛在經典中曾經舉過盲龜在海中值遇浮木孔的事情:說盲龜牠在海底,百年才出現這個海面上,出現海面上還要能夠遇到這個浮木的孔,這個機會非常難;就說能夠成為人很難,同時能夠值遇佛的正法,也是這麼難。所以,如果說今天在人間成為人,同時能值遇到真正的佛法,這個已經遇到了,那麼就應該來精進修學,這樣子才有機會來修學佛法。

同時呢,修學佛法過程裡面,若是值遇真實善知識,所說的是了義法,讓這個修學者能夠真實的證悟,證悟這個法界實相。因為證悟法界實相以後,就能夠以這個實相智慧,來善於了解什麼是法界的內容,對於十八法界,對十法界都能夠善於了知,對於這個因果也能夠善於了知;所以,要了知這些法界的內容,一定要實證法界實相。那這樣的智慧,是超越了世智聰辯者,純粹在世間上去作研究,或是純粹在世間法上去作種種的智慧以及知識的了解。

如果是這樣的話,學佛就是,需要的知識跟學問就是在於說,你如果真正能夠聽聞善知識,也能夠聽聞到了義正法,那麼在學習的過程裡面,你就能夠向這個善知識請問,也就是學習的過程來提出你所不解的問題,所感覺到有疑問的問題,那才是真正說學法中的「學」與「問」,也能夠學習真正的佛法。因為自己需要受善知識的教導,所以需要來提問題,這個就是我們說的真正的「學問」;而不是只說你是要具備世間上種種的學歷背景,以及或者世間上的一些知識這上面的學問。

了解這個部分以後呢,我們就要知道說,在世間有一些學術研究的學者,這些學術研究的學者,大多數他是著重在歷史上佛教人物,以及事物表相上的變遷,來作這個比較研究,作一些推論。佛經裡面有顯說的解脫道的實證,以及隱說的法界實相如來藏密意的實證,這兩種實證的法,是不能純粹說在人物上面,或事物表相上的變遷,作研究比較就能夠去了解的。

因為在解脫道的法義上面,所說的實證的部分是什麼呢?就是要斷我見。在阿含經典裡面,佛也詳細的解說了,什麼是五蘊的內容,什麼是我見的內容。那這樣子的話,使得想要修學解脫的人,能夠透過這個法義的了解,來認識到說為什麼會輪迴三界生死,有這個生死之苦,怎麼樣才能夠解脫生死之苦;那麼就知道說,原來是有五蘊的出生,那五蘊的出生就是苦,所以,只要能夠滅除五蘊的出生,就能夠解脫。在佛經裡面講的這些部分,就是要你是真實聽聞以後,然後來真實修學;真實修學就要在自身上,真正去把這個法義拿來運用,運用上面,你要解脫那就要斷我見。所以,佛陀在《阿含經》裡面經常講,說色不是我、受不是我、想不是我、行不是我、識不是我,那麼這樣子要告訴我們說,你要來認清楚,這些法都不是真實的,都是因緣所生法;既然不是真實的,認為它真實那就是一種錯誤的見解。

如果說學術研究的學人,他在讀經典的時候,能夠往這個方向去了解說,到底經典中佛陀告訴我們的,解脫道的實證的這個解脫指的是什麼,原來是要解脫在三界中的生死;有生死的法到底是什麼呢,原來有生有死的法,就是五蘊的法;五蘊的內容到底有哪些呢,這個部分,就得要真正的把這個阿含經典裡面,一部一部分的把它弄清楚。假如說有善知識能夠真實來解說阿含解脫道的內容,那麼就要來聽聞,讓自己於研究之餘還能夠實證,那這樣子才有真正的意義。

另外就是隱說的部分呢,也就是說阿含解脫道裡面,告訴我們說為什麼這個五蘊不再出生以後是解脫,是因為有一個法,祂是常住的法,祂是清涼的法,祂是真實法。那個法在阿含經典裡面,並沒有把祂明講出來。同時,在大乘經典裡面也告訴我們說,那個法本身就是一個識,一個心識,就是第八識,就稱為如來藏。如來藏的法義是什麼,有說明,可是如來藏的密意呢,就是隱說;所以呢,你要能夠知道如來藏是什麼,就要實證,而不能夠從這個經典裡面去說,要把如來藏是什麼研究出來;因為實證的法,如來甚至於都不會在經典裡面明說的,因為這個部分是佛法的根本,如果明說以後,容易受外道的破壞。所以,要實證法界實相如來藏,一定要了解這個法義以後,通過善知識的教導來實證的;那麼純粹在學術研究上面,都沒有辦法去到達所謂實證的這個部分。所以,既然不能觸及實證的話,那麼就要了解說,那這樣子就不是學佛,那就是在研究。

所以我們要知道說,學佛是要真正的學習怎麼樣能夠成佛。那學習成佛過程裡面,除了正知正見建立以外,最重要就是實證了。所以,假如不能察覺到佛法實證的重要性,而牽強的用文字表面上研究的結果來爭取「我研究的結果是有代表性的」,那麼就會成為我們前面講的,落入八難中世智辯聰的人。因為剛剛我們有舉經典中佛所說的,你如果是落入八難中的人,那就難以聽聞佛法,難以進入佛法中修學;如果說不能去真修實證,純粹在世間的這些智慧上,去作所謂的聰明伶俐的辯解,那就沒有辦法觸及到佛教的清淨解脫法。實證法界實相的智慧是超越世間的世智辯聰的,所以,我們千萬要讓自己不要落入這八難中,讓我們有機會能夠聽聞到佛法,而進入真實的修行。

那麼這個題目,我們就跟大家來討論到這裡了。

阿彌陀佛!


點擊數:2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