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說十二處(二)

第22集
由正旭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各位繼續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在上一集當中,我們講到了五根的功能。所謂五根的功能,就是說五根是接收五塵的器官;通常我們講五根,其實就是:眼睛、鼻子、耳朵、舌頭,還有身體。

為什麼要把眼睛又稱為眼根呢?我們現在來談一下,到底什麼是「根」呢?根,從世間法的例子來看,我們看,樹木有根,那根是要作什麼用的?一棵樹要成長,那就一定要有根,也就是說它是樹木生長的依靠,如果沒有根,樹就沒有辦法吸收土壤中的水分還有養分。同樣的,眼根一定是某種法的依靠——因為它是眼識生起跟運作的依靠,如果沒有眼根,眼識就沒有辦法生起,也不能運作了,所以說我們把眼睛稱作眼根。同樣的,耳、鼻、舌、身也都是同樣的道理,我在這裡就不再作說明。

接下來說,五根是只有眼耳鼻舌身這樣的一個表相嗎?說眼如葡萄、耳如荷葉、鼻如懸膽、舌如偃月,還有身如肉桶;是只有這樣的表相上面所看到的五根嗎?其實不是。我們的五根有浮塵根與勝義根。所謂的浮塵根,就是你所能看到的、剛剛講的那五根。但是所謂的浮[扶]塵根,有提手旁的「扶」,有三點水的「浮」。那這個「浮」塵根(用三點水的「浮」塵根),我們為什麼會用這三點水的「浮」塵根呢?浮就是浮出來的意思,因為這五根它能夠讓五塵浮現出來1 [編案:而且這五色根浮在體表而可以被看見],所以我們就稱它作浮塵根。但是還有提手旁的「扶」,提手旁的「扶」塵根,是用什麼觀點來說它是扶塵根?扶就是扶持,或者說扶助,也就是說五塵必須靠五根的扶持才能被覺知心所分別2 ,因此就叫作扶塵根。

那麼哪一些部分是屬於眼根的浮塵根呢?眼根的浮塵根包含了眼球及傳導視覺訊號到頭腦的視覺神經。那勝義根呢?眼根還有勝義根,也就是頭腦當中掌管視覺的部分。耳、鼻、舌、身根都是同樣的道理。那有人就會提出一個問題說:「眼球是浮塵根,但這個神經系統它又沒有浮現在外表上面,為什麼你也稱它作浮塵根?是不是可以歸到勝義根呢?」其實歸到浮塵根、歸到勝義根都沒有關係。我舉個例子來說明,譬如說掃描器,掃描器接到電腦,中間是不是要有一個連接線?那這個連接線你要歸於掃描器也可以,要歸於電腦也可以。所以,如果有人說這個神經系統是屬於勝義根,也沒有關係(也可以);如果有人說神經系統屬於浮塵根,那也可以。

再接下來,我們來探討:人為什麼要有眼耳鼻舌身五根?因為我們人出生在欲界當中,欲界有五塵;為了要獲得五塵的韻味,所以需要五根來接收五塵。我們前面有講五根的功能,就是要來接收五塵的器官。為什麼我們覺知心沒辦法直接來分別[外]五塵呢?因為[外]五塵(在外面的這個五塵)它是物質之法,而我們的[覺知]心沒辦法直接接觸到物質,所以必須經由浮塵根去接收外面的五塵,然後傳遞到勝義根當中,再由如來藏變現出跟外面一模一樣的[內]五塵;這時候如來藏所變現的[內]五塵,就不是物質之法,它就成了心法[所緣的相分,似有質境],這時候五個識[配合意識]就可以在上面作分別。也就是說,我們為什麼沒辦法直接分別[外五塵]?因為[覺知]心沒有辦法直接[接觸]分別[外]五塵,所以這是一定要透過五根的原因。所以,人活在欲界就必須要有五根。

如果說你對於五塵不貪著(因為貪著五塵,所以就要有五根來接收,然後來取這五塵上的韻味),如果你說「我對五塵沒有興趣,我不貪著五塵」[編案:此處所說的「不貪著」是必須以發起初禪為驗],那麼你[捨報後]就有可能生到無色界去了[編案:前提是已證得四空定];因為你不需要五塵,所以就不需要五根來接收。佛有講三界3 ;若你證得四空定,就是對於身根不再執著;若對於身根完全不再執著,又證得四禪,然後證得四空定,那你死後就可以生到無色界去;在無色界當中就沒有五根,完全處於精神狀態[意識狀態]

再來說,欲界有五塵,那色界呢?色界[天人]沒有鼻舌二根,而沒有鼻舌二根的原因,是因為色界當中沒有香塵、沒有味塵;因為沒有香塵、味塵,所以就不需要有鼻舌二根了。但是,生在色界的天人仍有浮塵根的鼻舌二根,他們只是沒有勝義根的鼻舌二根。

講完了五根,那接下來(上次講十二處裡面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五根之後,我們再來講意根。「意根」各位可能難以理解,各位所知道的是意識;「意根」很明顯就是意識生起和運作的依靠,但是各位很難去瞭解說:意根到底在哪裡呀?如果談到五根,五根的浮塵根,你是很容易看得見的;而五根的勝義根呢,你雖然看不見,但是現在醫學很發達,由我剛剛這樣講,你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意根是心,我雖然跟你說意根是意識所依靠的根,但是因為你只知道意識,事實上你還沒辦法瞭解意根4 。我在這裡就來作一個說明:意根到底祂在幹什麼?我們從哪些現象可以瞭解到有意根的存在?

我在這裡舉個例子。譬如說,早上起來你在煮開水,開水還沒煮好,突然接到了一通電話,而這一通電話很重要,你必須趕快出門去處理;結果因為這件事情太重要了,所以你就忘了你在瓦斯爐上還在煮開水;等你走到半路的時候,突然間想起:爐上還在煮開水,我瓦斯還沒關啊!這時候你就要開始評估了:到底回去關瓦斯重要呢,還是我去處理這個事情重要?你如果認為關瓦斯重要,必須要趕快關掉(瓦斯要關掉),那你就一定會回頭,回家去關瓦斯。但你如果認為說「沒關係,我處理完這個事情,開水還沒煮開」,所以你就會繼續處理,然後處理完再回家把瓦斯關掉。

那想想看:剛剛你接完電話以後出門去,忘了[在煮開水]這件事情,但為什麼你會走到一半突然間想起?是因為意根!意根突然間把煮開水這麼重要的事情「提醒你」了。但是意根並不知道這個煮開水的事,祂只知道你早上做的這件事情很重要,但是還沒處理完[編案:這是先前依於意識的了知];祂只知道它的重要性,瞭解這個重要性和這個事件的內涵要靠意識;所以祂才在半途中丟出了這個重要的事情的念,讓意識來瞭解原來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這個重要事情的內涵,是意識才能瞭解的,而意根就根據這個事情的重要性來提起意識作分別。這是第一個例子。

也就是說,意根對於過去之事,若你還沒有處理完,而且它是很重要的,祂就會一直提醒。譬如說,老闆交代你一個工作,你還沒做完,你是不是回到家的時候,吃飯也在想,看電視也在想,跟人家聊天的時候也在想?因為你的工作沒做完,而老闆明天可能要叫你交卷了。所以,為什麼你會不斷的想起這樣的一件事情?工作沒有做完這樣的一件事情為什麼會不斷的想起來?就是因為意根,祂「抓住」了你還沒處理完這件事情的重要性;雖然祂不知道這個很重要的事情的內涵,但是祂知道這個是重要的,所以祂就會提醒你。

再來說,我們經常會說到「淡忘」這事情,淡忘這事情就是說過去的事情[記憶]淡薄而忘了。淡忘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們來看看,我舉個例子來說。譬如說,你早上去上班,被老闆罵了;老闆罵了你以後,你會覺得很難過;那因為很難過,所以回家就一直想起這個事情,可能一個禮拜你都覺得很難過。但是過了一個禮拜以後,老闆有一天叫你去,說:「你最近表現得很好啊!」讚歎啊,給你加薪啊,那麼你一個禮拜前被老闆罵的事情,你就慢慢的不會再提起了,你就不會再那麼痛苦了。因為你被老闆讚歎的這個事情的重要性,遠大於你以前被老闆罵的;你被老闆讚歎的這個重要性,已經遠大於被老闆罵的重要性,所以意根就開始不再提醒你了。[編案:由於意識心對這二件事看重的程度不同,使得意根對這二件事的執取程度有所不同。]

也就是說,意根會提醒你,是因為它有它的重要性。淡忘其實就是因為這件事情的重要性已經降低了,還有更重要的東西祂會來提醒你;所以我們就說這件事情淡忘了。但是事實上它不是忘了,而是說它的重要性降低,所以意根就偶爾才會提醒你;但是已經不再那麼經常的提醒你、讓你覺得很痛苦。這是一個例子。

我們再來舉個例子。譬如說,有人跟他的太太是很要好的,有一天他的太太突然往生了;一個很恩愛的親人突然間往生了,他當然很痛苦,他很難忘記她。但是過了一年以後,他突然間遇見了一個他喜歡的女生,這時候他就開始在設想:我怎麼跟她交往?要怎麼跟她交往以後,她能成為我的老婆?那這件事情的重要性就開始慢慢出現了。也就是說,因為它的重要性出現以後,他對於太太往生這件事情的重要性就開始降低。也就是說,親人往生的這個事情,因為重要性降低,所以慢慢的他就淡忘了;這個淡忘其實也是因為它的重要性降低而已,而不是他真的忘了。

講完前面的例子,我們就可以瞭解到,對於過去的事情,意根祂是根據它的重要性,還有你還沒處理完的,祂就會提醒你,祂是有這樣的功能。從這樣的功能我們來看看,跟修學佛法有什麼關係?

我們現在講修定。為什麼你修定修不好?從「意根對於過去的事情,祂會不斷地提醒你」這件事情來看,祂跟修定有很大的關聯。比如一個人想說「我五分鐘內絕對不要再打妄想」,但是事實上都辦不到;因為意根祂會把重要的事情,在經過一段時間以後,祂就提醒你了;那你若掉入了祂所提醒的事情當中,你就開始打妄想了。從這樣看來,意根祂是一件事情又一件事情不斷地丟給你,所以你就一直在打妄想。

意根呢,我舉個例子,意根就如同一匹野馬,那一匹野馬你平常都是關不住牠的。這時候你瞭解這樣的道理以後,你就想說:「好!我一直打妄想,但我不要讓祂打妄想!我一定要把意根束縛住。」那你就把這一匹野馬用一條繩子綁一根樁,就把它釘在地上。但是這樣子有用嗎?不一定有用!因為意根還是會繞著繩子一直跑、一直跑。但是到有一天祂[在被束縛的情況下]跑久了,因為意識不斷地說服意根,後來意根慢慢地就認為說好像跑也沒什麼用,一直跑也沒什麼用,祂就靜下來了;這時候你把繩子解開,祂也不會亂跑。從這樣的道理我們就瞭解到,定修不好其實跟意識、意根對於世間法的執著有關係;因為你一直執著這個世間法的重要性,祂就一直會讓你打妄想。所以,修定修不好,應該要從意識、意根下手[編案:要伏除意識、意根所相應的煩惱]。這是對於過去事,意根所扮演的角色。

那在現在的事情當中,到底意根是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我們先來看看阿羅漢對於意根是怎麼說的。《中阿含經》卷58當中有記載阿羅漢的說法—對於意根和五根的說法:【眼根,耳、鼻、舌、身根,此五根異行、異境界,各各受自境界;意為彼盡受境界。】5

這一段話的意思就是說,人有五根,這五根它各有不同的運作;異行就是不同的運作。譬如說,眼睛(眼根)可以看色塵(可以接收色塵),耳朵可以接收聲塵;眼根不能接收聲塵,同樣的,耳根不能接收色塵;所以說五根異行,它所接收的境界也各不相同。也就是說各各五根它都是接收不同的境界,它只接收自己[相應]的境界。那意根呢?意根就是「意為彼盡受境界」,意思就是說,五根所接收的境界,意根都接受了。

但是這是阿羅漢的說法,而阿羅漢對於意根的瞭解仍然有限。從這一句話的意涵當中,事實上「意為彼盡受境界」——意根接受了五根所接收的境界,它會有一個意涵就是說:意根可以一體統合五根所接收的境界。但是實際上,祂要一體統合五根所接收的境界,一定要靠意識;因為配合意識才能作出統合的動作,單憑意根祂是沒有辦法的。6 意根為什麼沒辦法統合這五根所領納的境界呢?因為意根祂是遍緣一切法。也就是說,既然從五根所進來的境界祂都接受,那祂怎麼有辦法去分別五塵、還有五塵上的法塵呢?事實上是不可能的。所以,從這樣的結果來看,意根祂就沒有辦法詳細分別五塵上的法塵。(五塵上的法塵,我們在後面的單元會來作說明。)意根祂只能分別什麼?只能分別五塵有無重大的變動。這個五塵上若有重大的變動,祂就會想要去分別,但對於五塵的細相[法塵]以及五塵,祂是無法分別的。

但這樣子各位可能還是沒辦法清楚地瞭解意根到底在幹什麼。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會在下個單元再來舉例作說明。也就是說,意根的功能它是很廣泛的,在前面講的是意根對於過去的事情,祂所扮演的角色;剛剛講的則是意根對於現在的事情,在歷緣對境當中,祂扮演的又是什麼樣的角色,而我們會在下個單元當中繼續為您作說明。

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就講到這裡。謝謝各位收看!

阿彌陀佛!


※本文稿係依《正覺電子報》連載之弘法視頻文字稿置換,詳情請見《正覺電子報》第135期〈正覺教團弘法視頻文字稿連載公告〉


1. 意思是:由於有五浮塵根接受外五塵為緣,才能有內五塵的浮現。

2. 意思是:如來藏須藉五扶塵根接觸外五塵而在勝義根對現內六塵相分,方能為覺知心所觸知及分別。

3. 三界是指欲界、色界、無色界。

4. 編案:意根行相微細,所以一般人很難觀察到祂的存在及運作。

5. 《中阿含經》卷58,《大正藏》冊26,頁791,中15-17。

6. 編案:此處是方便說,因為意根其實只能統合六識所行的境界。平實導師於《阿含正義》第一輯中,對於此段經文有詳細開示,敬請讀者自行恭閱。


點擊數:3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