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細內容
第21集
由正旭老師開示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繼續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這個單元要講的主題是:略說十二處。在上個單元已經講完了五蘊,這個單元要講的是十二處;講完十二處以後,要講的是十八界。
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又簡稱蘊處界。在講十二處之前,我們先來瞭解一下,蘊處界對於修學佛法到底有什麼樣的重要性。在佛法當中,有三種菩提要修證:第一個是聲聞菩提,第二個是緣覺菩提,第三個是佛菩提。也就是說,佛法總共有三種菩提。那這三種菩提跟蘊處界到底有什麼樣的關係呢?
我們先來說明聲聞菩提。為什麼證聲聞菩提要瞭解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呢?在 佛的開示當中,聲聞菩提總共施設了四種果位:第一種是[初果]須陀洹;第二種也就是二果,二果是斯陀含;三果是阿那含;四果是阿羅漢。在這四個果位當中,初果是入門,四果是究竟;也就是說,聲聞菩提的究竟果是阿羅漢果。但是要證阿羅漢果前,一定要先證得初果;也就是說,初果它是求證聲聞菩提究竟果的入門,沒有證得初果,是不可能證得阿羅漢果的。這個我們後面會再說明。
我們先來看看,既然修證聲聞菩提要先證初果,那我們來看,到底證初果的內涵是什麼?為什麼[瞭解]蘊處界跟證初果有重大的關係呢?我們來看所謂須陀洹,他是斷了三縛結者;斷三縛結以後就說他證得聲聞初果。斷三縛結也就是斷了身見〔我見〕、戒禁取見跟疑見;而只要斷了身見,疑見、戒禁取見也就跟著斷了。那什麼樣是斷身見的人呢?也就是說,把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當中的一部分或者把這全部當成真實的我,這樣的見解叫作我見;而只要把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否定,不再執著它[蘊處界]是真實的我;有了這樣的見解,還要相信說五蘊、十二處、十八界虛妄,把它滅掉以後不是斷滅空(也就是說還有個涅槃[本際獨存]);那這樣的人就叫作證初果,也就是說他在見解上已經斷了我見。
剛剛已經提到,把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當成真實不滅的我,這樣的見解就叫作我見,而要證初果一定要斷我見;那不就是說,對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你必須完全瞭解,你才能斷我見?所以說,瞭解蘊處界對聲聞菩提是很重要的;若不瞭解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的內涵,是不可能斷掉我見的。也就是說,如果想要證得阿羅漢果,一定要先瞭解蘊處界的內涵。
講完了蘊處界對聲聞菩提的重要性,接下來要講緣覺菩提。什麼是緣覺菩提呢?也就是說,藉由觀察十因緣跟十二因緣法,然後經過這樣的觀行以後,[依序]證得緣覺果(辟支佛果)[編案:若出於無佛之世則稱為辟支佛果]。那緣覺菩提到底有沒有談到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呢?我們來看看十二因緣裡面的內涵,說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受、愛、取、有、生、老死,也就是這十二個因緣。但是從這十二個因緣來看,裡面似沒有一個緣是講到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但是重要的不是在這五蘊、十二處、十八界這些名相,也就是說,到底在十二因緣的觀行當中,有沒有觀行到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的內涵?
我們來看看五蘊〔五陰〕——在十二因緣裡面,當中到底有哪一個緣是提到五蘊的。我們來看名色,名色的「名」指的是受、想、行、識,也就是心法,就是四陰(五陰中的四個陰);那「色」就是色法,合名色就是五陰。也就是說在緣覺菩提當中,確實是有提到五陰的。再來,十二處呢?十二處其實主要就是六入,因為六入要依於十二處才能出生。六入是個現象,因為有了十二處,才出現了六入這個現象,所以十二處有的時候又稱為六入處。所以事實上,緣覺菩提也必須要瞭解十二處的內涵。再來,到底有沒有講到十八界呢?十八界所函蓋的範圍就是六根、六塵、六識,剛剛十二處講到的是六根、六塵,而在六根、六塵以外還有一個「六識」。但是「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這名色[支]前面那個緣—識[支],就是[識陰]六個識;這表示說有十八界的觀行——在緣覺菩提也是要觀行十八界的。
這樣子看來,〔瞭解〕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對於證得緣覺菩提也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說,如果你不瞭解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的內涵,你是不可能證得緣覺菩提的。
接下來說,到底〔瞭解〕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對於證得佛菩提有什麼重要性呢?許多人在修學佛法當中,他說他是在修學大乘法,也說他是禪宗的弟子,但是從他所修學的法門,還有他所說的內涵當中可知,其實他是落在我見當中的。譬如他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心是真心;事實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心就是識陰跟想陰,也就是他落在我見當中而他不知道。或打坐坐到一念不生,一念不生的境界仍然是識陰跟想陰的境界,也就是說,他們都是落在我見當中而不知道。那為什麼自稱是修學大乘佛法,但是卻落在我見而不知道呢?就是因為他不瞭解五陰、十二處、十八界的內涵。所以,想要修學大乘菩提,一定要瞭解五陰、十二處、十八界的內涵。
或許你會講說:禪宗也是修學大乘啊,禪宗到底真的須要瞭解五陰、十二處、十八界的內涵嗎?我們來看看,禪宗的祖師他要證的不是五陰,不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心,也不是要打坐坐到一念不生,他所要證的是如來藏;也就是說,證如來藏是修學佛菩提的根本。但是要證如來藏,一定要先瞭解五陰、十二處、十八界的內涵,你才不會落入(掉入)了我見當中還不知道。禪宗的祖師經常會對他的弟子說: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百尺竿頭往上一步,百尺竿頭(已經站在了百尺竿頭)你再往前一步,豈不是就掉下來了?不就死掉了?事實上,禪宗祖師就是要叫你「自殺」,但是這個自殺不是叫你真正的(我們所認知的)自殺;也就是說,因為你把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當成真我了,他要讓你這個我見死掉。所以,你在百尺竿頭上面,其實還是掉在我見當中;他要你往前一步,就是要讓五蘊我死掉;這個五蘊我不死掉,你就無法證得佛菩提,也就是開悟明心。所以,從禪宗祖師的開示來看,你還是要瞭解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的內涵。
簡單地說完了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的內涵,對於聲聞菩提、緣覺菩提、佛菩提的重要性,到這裡已經講完了。或許你會有個問題說:佛法果真只有三種菩提嗎?不是還有其他的菩提嗎?或許你會聽說還有其他的菩提,但是如果你在三乘菩提當中,又聽到還有人施設了別的菩提,那麼他就是不瞭解五陰、十二處、十八界的內涵而去施設的。
或許你會講:那什麼是菩提?菩提就是覺,覺就是覺悟。覺悟一定要有個標的,你覺悟了什麼才叫作菩提?覺悟是要靠智慧,也就是說你要證聲聞菩提,當然是要有覺悟;那證聲聞菩提覺悟了什麼?就是說,你對於出離三界這個法,你已經覺悟了。如果說你是證得〔聲聞〕究竟果(阿羅漢果)的人,那麼你就是完全的覺悟了出離三界之法;也就是說,你已經有了出離三界法的智慧。菩提對於解脫道來說,它就是跟解脫有關;如果菩提跟解脫無關,那就不能說是菩提。佛菩提仍然跟解脫有關,但是它的根本[最終目標]是要成佛,它的根本是要證悟如來藏。也就是說,菩提一定跟解脫或跟成佛有關;如果你聽到的菩提,是在三乘菩提之外施設的菩提,那麼它是無法令你證得任何出離三界之法,也不可能是使人成佛的法,那麼它就不是菩提。
佛法中的名相,經常有人拿去誤用,把它套在世間法當中,久而久之就積非成是。也就是說,菩提原來是這個樣子的——在佛法的真實義中其實有它的內涵;但是因為[有人]不瞭解五陰、十二處、十八界,也不知道什麼是聲聞菩提、緣覺菩提,也不知道什麼是佛菩提,所以就把這個「菩提」[一詞]用在世間法上面,久而久之積非成是,真正的三乘菩提就這樣子被消滅掉了。其實這是在佛法的流傳當中所產生的最大危機。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在佛法當中有個很重要的法,它跟五陰、十二處、十八界的內涵是有相當重要的關係,這個法叫作「三法印」。講三法印之前,我們先來講什麼叫作法印。「法印」就是說,要來印定你所說的法;你所證的法是不是正確的,就是要靠這三個法來印定。那這三個法的內涵是什麼呢?為什麼它跟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的內涵有很大的關係?我們來看看三法印的內涵,第一個法叫作諸行無常,第二個法叫諸法無我,第三個法叫作涅槃寂靜。
我們先來看諸行無常,這「行」的範圍是什麼?行,就是在空間、時間上有變化的都叫作行。一個人的身口意行都是行,而一個人的身口意行都離不開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也就是說,諸行無常指的就是五蘊、十二處、十八界,這五蘊、十二處、十八界都是無常;如果你所說的法不是「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無常」的法,那麼你就不合乎這個法印。
這三法印的第二個叫作諸法無我。也就是說,你是不是掉在我見當中呢?那就用這個法來印定。也就是說,五蘊、十二處、十八界——這個「諸法」函蓋了五蘊、十二處、十八界,這五蘊、十二處、十八界裡沒有一個法是真實我;如果你說的不是這樣,那麼你說的法就是錯誤的,用這個法〔諸法無我〕來印定就知道是錯誤的。
但是,如果說世間法總共函蓋了五蘊、十二處、十八界,而五蘊、十二處、十八界都是無常,那人死了以後不就沒有了嗎?所以還須要有個法,也就是說祂必是永不滅的法,才叫作涅槃寂靜;涅槃寂靜,祂不生不滅。那什麼叫作寂靜?如果說你證的心能分別六塵,那就不能叫作寂靜了。寂靜就是說從來不分別六塵;既然不分別六塵,當然是絕對的寂靜,故涅槃是不生不滅的。[編案:阿羅漢滅盡蘊處界入無餘涅槃後,無餘涅槃即是絕對寂靜的本際第八識獨存;而一切勝義菩薩皆已親證這本自寂靜的常住涅槃心。]
所以,要用這三個法來印定你說的法是不是正確的。你也就可以瞭解到,如果你要用這三個法來印定「法」正不正確,而你如果不瞭解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的內涵,那你如何去印定呢?
在佛法中,證佛法前講究的就是聞、思、修慧。一個人在[正確]聽聞佛法以後,他有了聞慧;但是他這個聞慧,可能在過了一個月都沒有去思惟它以後,他就忘了;所以在聽聞以後,還要去[如理]思惟整理,那就變成思慧。但是,你思惟出來的道理到底對不對呢?那你要去作觀行。當你觀行完以後,還要去印定證明,證明(我聽聞以後、思惟以後的這個道理,我用觀行的方式來證明)它是正確的。雖然很多人都認為說「我能證明我說的法是正確的」,但是一定要再拿三法印來印定。也就是說,如果你所聞思修證的這個法不符合三法印的內涵,那麼你所證的法就是錯誤的,你所說的法、你所思惟出來的法就是錯誤的。所以,從這樣子我們就可以瞭解到說,瞭解五陰、十二處、十八界的內涵,事實上對於修學佛法的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講完了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的重要性,接下來我們就開始講解十二處。
十二處,我們先來講「處」。處是處所,處所都有個作用。也就是說,譬如房子,房子是個處所,這個處所可以〔讓人〕住在裡面;火車也是個處所,火車站也是個處所,它都有個作用。那這十二處,這些「處」到底有什麼樣的作用?我們前面在講緣覺菩提的時候有講到六入,也就是說,十二處其實就是六入生起的處所,也就是說「處」有「生〔緣〕」的意涵在裡面;但是它不單是只有六入生起的處所,也就是說,六入就是六塵要進入,讓你的覺知心來分別(也就是說讓六塵入於覺知心當中),那這個處所呢,就是覺知心生起的處所。
簡單地說完了「處」。再來講,那十二處表示有十二個處所,十二個處所指的是哪十二處呢?就是六根、六塵。六根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六塵指的是色、聲、香、味、觸、法六塵。
首先我們來講六根,再來講六塵。六根,正常人都有六根:前五根也就是眼耳鼻舌身,這五根它是物質之法,所以叫作有色根;[第六根]意根祂不是有色根,祂不是物質之法,祂是無色根,也就是說祂是心。那五根到底有什麼樣的功能?事實上大家應該都很清楚,眼根它是接觸色塵的器官;也就是說,眼根是要用來接受外面山河大地等這些影像的器官。那耳根呢?因為外面的世界有聲音(有各種不同的聲音),耳根就是要接收聲塵的器官;鼻根就是要接收香塵的器官;舌根就是要接收味塵的器官;身根就是要接收觸塵的器官。
講完了這前五根,時間也到了。在下一集當中,我們還會對五根的內涵作一個詳細的說明。
今天就講到這裡,謝謝各位的收看!
阿彌陀佛!
※本文稿係依《正覺電子報》連載之弘法視頻文字稿置換,詳情請見《正覺電子報》第135期〈正覺教團弘法視頻文字稿連載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