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八正道之正定丶正精進

第15集
由正緯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繼續收看「三乘菩提概說」。今天我們繼續要跟大家講,出世間八正道(或者是說佛法八正道)裡面的「正定」「正精進」這兩項內容。

我們說一般來講,當我們看到「定」這個字眼,一般大家先入為主的概念(或者說依過去所知道的概念),其實很多時候也都有關所謂「定」這件事情。比方說在《大學》裡面就有講了,所謂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那這段《大學》裡面的話呢,在中華文化裡面,可以說是扎根扎得非常地深、非常地牢的,所以一般人對於「靜[定]所得到的理解也都是說:我們如果靜下心來,在靜下心來之後,自然思考就能夠更周全、更沒有所謂的障礙,然後這樣子就更能夠把現前的事情處理好;這個就是我們一般人對於「定」這件事情所知道的情形、所知道的境界。

不過在佛教裡面,我們談「定」這件事情其實談得更深入。我們在佛教裡面講說,「定」就是所謂的制心一處,令我們的心安住,不掉舉、不散失。那麼這件事情,在佛教裡面,談到「定」往往也會談到說,怎麼樣去真正達到制心一處或者令心安住的方法,是有一些方法可以讓大家練習。就比方說在打坐裡面來講,打坐的時候,透過各式各樣的打坐行門,透過這些行門的反覆練習之後,我們就能夠在打坐之中,越來越消除我們的妄想,讓我們的心念越來越集中在我們應該要集中的這個禪定境界。所以,佛教對於這個部分是有完整的論述的。

但是,當然我們也不免要跟大家提的就是,關於打坐這件事情,其實它只是一個工具而已,並且打坐的這件事情並不是佛教的專利;因為當時在 佛世(在我們 佛陀的那個時代),跟佛教同時的其他教派,其實也都有許多的人在進行打坐;並且有許多的這些教派的人,也都透過打坐達到了世間人所能證得的禪定的最高境界。所以我們要跟大家講,雖然說一般人常常會看到打坐就以為說那一定是佛教,可是我們要提醒大家,其實打坐這件事情並不是佛教的專利,佛教真正可貴、真正殊勝的地方是在於,以禪定作為一個工具而要達到解脫。所以在 佛世那個時候,佛陀有許多的弟子,〔在未歸依 佛陀前〕其實已經在各派裡面都修練到世間人所能證到的最高的禪定了;但是即便他已經修到了世間最高的禪定,可他依然是不能解脫的;一直要等到他們見到了 佛陀,聽到了 佛陀的開示之後,才真正掌握了解脫的關鍵,所以那個時候才是這些人真正進入佛教的開始。所以我們要提醒大家,不是光憑打坐,不能夠說打坐的就是佛教徒。

除了我們常常看到的打坐之外,其實如果我們從制心一處、令心安住的這個觀點,或者從心得決定的這個觀點來看,其實不只是打坐,乃至於我們一般的行、住、坐、臥,或者我們平常在思惟、讀經的時候,或者我們平常在禮佛拜佛的時候,也許我們在這些當下(每當作這些事情的時候),其實我們的心都是很安定的。比方說,如果我們在讀《金剛經》的時候,我們的心完全都放在經文上面,沒有顯著的妄想來讓我們的思緒飄走的話,那麼我們也可以說,這個時候是讀經所得到的一個定;因為那個狀況就是一心只安住於《金剛經》上。又或者我們在禮佛拜佛的時候,如果我們在禮佛拜佛時,一心都只是憶念著佛的話,這個時候當然也是一種很具足展現了所謂「定」的境界;因為這個時候,我們的心確確實實就是因為安住在憶佛的念頭裡面,不會有其他的妄想,自然這就是所謂「定」的具足展現。

所以從這個立場來看「定」,既然這個「定」這件事情並不僅是打坐而已,那麼所有關於行住坐臥、關於讀經、關於憶佛拜佛的這些事情,這些事情都是所謂的在動中我們能夠維持令心安住、制心一處,或者令心得決定。所以我們談到的是說,其實除了靜中打坐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內涵,這更重要的內涵就是所謂的「動中定」—動中的定力。

那麼關於動中的定力,我們正覺同修會在教動中定力,在這方面可以說我們有累積了相當的心得。我們在開設的禪淨班裡面,有循序漸進地教導學員,怎麼樣透過一定的方式來養成動中的定力;並且這個動中的定力,正因為它是在動中便能夠成就禪定的功夫,所以這個動中的定,比靜中所養成的定力功夫,更能夠應用在我們日常生活之中。那我們想一想,我們現在所面對的許多煩惱,這些煩惱哪一樣不是因為我們跟周遭的環境互動,所以才會有這些煩惱呢?所以,這些煩惱其實具足地展現,就是在我們跟眾生、跟周圍環境互動之中。如果我們在跟眾生互動、跟環境互動的過程中,能夠恰如其分地用動中定(施展我們動中的定力)的話,那麼很自然的,我們就能夠用這個力量來對治我們相應的貪瞋癡、相應的煩惱;這個比靜中的定要得力太多太多了!

在同修會裡面,我們許多禪淨班教導的,實際都顯示,動中定才是幫助大家對治煩惱的一個有效的方式。如果大家沒有機會參加正覺同修會的禪淨班的話,各位觀眾可以選擇直接去閱讀 平實導師所寫的兩本書:一本叫作《無相念佛》,另外一本叫作《念佛三昧修學次第》。在這兩本書裡面,平實導師已經把動中定的知見,及養成動中定應該作的功夫,都毫不保留地寫在書裡面,所以如果您有緣,並且您也願意按照書裡面所講的程序一一去作的話,相信您很快也會體會到動中定於對治煩惱,乃至於減輕、消除煩惱,所發揮的巨大功效。當然,如果您希望除了自己看書之外,也能夠進一步來一起共修的話,那當然是最好,因為這個是成就動中定最迅速的方式。

所以總結來講,我們剛才講的「定」這事情,我們講的「定」不只是打坐而已,其實還包括了我們在日常生活一切活動當中,所應該有的「動中定」的力量;那麼這個動中定的力量,在對治煩惱上面,遠比從靜中打坐修的要更有效。

我們如果再回頭來談「正定」的內涵,我們可以把它歸結起來看,「要有正定」這個意思就是,我們在平和的時候,希望能夠維繫專注於所謂的正念,然後以之來深入體會佛法;也就是,定是為了要讓我們能夠持續專注於正念。那麼正念呢,正如同我們上一次講的,正念可以是解脫道裡面所談的四念處觀,也就是身、受、心、法四項的行門;可是如果我們進一步講的話,其實正念更可以放大到整個佛法的範圍來看,也就是時時以眾生的法身慧命,時時以眾生的究竟福祉,念茲在茲、掛在心頭。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在這個原則的引導之下,自然會希望自己能夠掌握佛法的正見,並且也希望把佛法的正見能夠傳播給其他人,跟其他人分享,讓其他人也一起能夠領會佛法的勝妙。所以,這個是正定在平和時最重要的用處,就是能夠維繫專注正念。

然而除了這個之外,正定也有一個重要的功用,就是當有境界考驗的時候,由於定的力量,可以使我們的心不會完完全全受境界的左右,我們就有機會能夠逐步地減輕心隨境轉的種種紛亂;甚至哪怕有境界考驗的時候,我們也能夠透過定的力量,讓我們自己迅速回歸到正念。這是正定的第二個用途。

當然第三個用途,講到的就是在臨終往生的時候。比方說如果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如果臨終的時候,是完全的昏昧、昏暗的話,在沒有辦法憶念 阿彌陀佛的狀況,這個時候自然就沒有辦法往生極樂世界。所以關於這個部分,如果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話,平時就應該要鍛鍊正定的功夫,讓自己即便是臨終往生的時候,還能夠一念乃至十念清晰地憶念 阿彌陀佛。那個時候只要能作到這樣,依照 阿彌陀佛所發的悲願,祂必然現前來接引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繼續修習佛法。所以,這是講正定它在不同狀況下所發揮的功用。

我們在談正定這件事情的時候,一般人都會很習慣的把正定這件事情,或修定的這件事情,都把它的重點放在掃除妄念。也就是一般人會覺得妄念就好像塵埃,當妄念在我們的心裡生起的時候,我們要儘量的掃—好像是拿著掃把把它盡力地掃出去。或者又譬如說,好像是要把它壓制下去,讓妄念不要生起一樣。但是實際上來講(就我們實際體會的心得來講),就功法的部分、實踐方法的部分來說,它的重點其實不在於用力去對治妄念。它的重點反而是用功在什麼上呢?是繼續使自己淨念相續(或說一念相續、正念相續)。當然這個部分,其實它的意思就是說,我們不要把力氣放在如何去掃除妄念、如何去對治妄念,而是我們用功的時候要著重在:到底眼下清淨的這一念是不是能夠繼續相續?只要它能夠繼續相續,哪怕心中有來來往往的妄念其實都沒有關係。這個是我們在修學定的功法上面應該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當然這裡面的重點就是要恆常練習,要常常找時間練習,當然這就要回歸我們等一下會說到的正精進。這是功法的部分。

至於正定的心法的部分,我們要瞭解到,所有一切妄念的起源,其實都是在於我們有重重疊疊的煩惱,所以才會有妄念。所以,真正要對治妄念,不是在我們學習禪定的時候,用力去壓制這些妄念,希望讓妄念不生起來;其實,反而是要在我們平常一切的日常生活,都能夠想辦法減輕煩惱、對治煩惱,乃至於到最後能夠心得決定〔編案:不為煩惱所纏〕

那麼如何能夠正確地對治煩惱,乃至於說減輕或者降伏煩惱呢?當然它的重點就在於我們要知道什麼是煩惱生起的關鍵,我們也要能夠掌握什麼是對治煩惱的關鍵。所以,這裡又回歸到我們之前講的佛法的正見、正思惟、正念;並且除了正見、正思惟、正念之外,這裡當然跟我們前面講的正語、正業跟正命也都有關係;因為這些正語、正業、正命,正是為了要減少我們在學佛上面的遮障。所以,如果我們正確地掌握了伏煩惱的關鍵,並且同時減少遮障的話,自然而然煩惱就會越來越淡;一旦煩惱越來越淡,我們就很自然會發現,在練習修定的時候,這時妄想也就越來越輕、越來越淡,乃至於說有些人就能夠自然成就一念相續,並且是淨念相續的美好境界〔編案:身心輕安〕!所以我們在這裡提醒大家,真正要對治妄念,其實要從減輕煩惱著手〔編案:也就是降伏五蓋煩惱〕,而不是一味地在修習禪定的時候想辦法壓制它。

關於這個正定的部分,我們就以上述所說,來提供大家參考。

至於「正精進」的部分,一般在說到正精進的時候,都是以「四正勤」來說的。四正勤談到的範圍就是,若是屬於善法的話,如果是已經發起的善法,那我們要讓它增長廣大;如果是還沒有發起的善法,我們自己要盡力地讓它(善法)能夠發起。相對來講,對於惡法的部分呢,如果是還沒有生起的惡念,我們當然要盡力防止它生起;但如果是已經發生的惡念或惡行,那我們就要懺悔、要彌補,並且下次千萬不能再犯。這個就是一般四正勤最通俗的解釋。

不過在這裡,我們要進一步地勉勵大家,關於正精進這件事情,如果我們放在學佛的利益這方面來講,我們要勉勵大家的就是,學佛,回過頭來說,如果要好好學佛的話,我們希望大家最好不要把學佛只是當成一般知性休閒的活動。因為佛法其實不是心理輔導,佛法也不是所謂的知性小說;如果您只把它當作一般的學問,在您有閒暇的時候稍微翻一翻而已的話,那這個樣子相信您會錯失了佛法裡面許多美妙之處。並且我們要進一步地告訴大家,佛法一定是可以在行住坐臥的日常生活中,分分體會、分分發揮功德受用的。這個就包含了,比方說我們在面對日常生活的時候,透過解脫道的修習,正確掌握解脫的原理之後,讓我們可以解脫煩惱;甚至我們如果也能夠掌握佛菩提道的義理,在斷我見之後,進一步明心乃至於見性之後,我們更可以在種種的境界,或者是在諸法之間能夠得到自在。這個部分,顯然都不是我們一般在閒暇的時候,只是拿起小說來看的心態能夠達到的。

所以,對於〔正精進〕這方面,除了四正勤的意義之外,我們在正精進這件事情上面,希望進一步地勉勵所有電視機前的觀眾,我們說佛法真的是很好,可是希望大家真的要親身來學;而且,學的時候希望大家多精進一些,別只是把它當作一般的知性小說閱讀而已。

如果您也同意這樣的見解的話,我們就更進一步,在正精進這上面仍然要再給大家一點建議。我們說自己努力地修習佛法不是不可行,可是自己學習的話,你會有很多的盲點;當你碰到盲點的時候,往往也只能夠用自己習以為常的一些知識去解釋、去理解它,久而久之,你會形成一個封閉的體系,最後變成畫地自限;然而這個時候你可能已經離真正的佛法很遠了。所以我們說,自己修行不是不可行,但是會很辛苦,並且到最後萬一又變成了自說自話、畫地自限的話,那花了這麼多時間,其實是很可惜的事情。所以,關於正精進,這邊我們要給大家建議,希望大家能夠想辦法去親近善知識跟正法的道場,來學習佛法的正見。

這裡當然我們又再次提到了正見的重要性,因為即便是選擇善知識跟選擇道場,也都是要以正見當作唯一依歸的。比方說解脫這件事情,當然就一定要回歸怎麼斷我見,並且要能夠具體地說出斷我見的方法,這才是善知識所當為,這才是一個正法道場所應該傳播的。

除了親近善知識跟正法道場之外,我們也希望大家精進再精進,希望大家能夠撥出時間定期參加共修,因為共修的力量是非常大的。往往我們自己學習的時候,我們有許多的時候會因為周遭發生了種種生活中的難事,而不禁打了退堂鼓,也許我們常常會因為,比方說天氣不好,或者自己的身體稍微有一點不舒服,就想那我是不是就先休息一陣子。可是藉由透過定期參加共修的力量,就可以提供給我們繼續往前進的一個最好的幫忙。除了這個之外,我們也希望大家在精進這方面,能夠作到每天固定撥出時間進行正思惟、正念乃至於正定;每天撥出時間作思惟跟練習正定,或者養成正確的心念,這些事情才會讓我們在佛法上面走得很穩固。

那最後也勉勵大家,如果您能夠參與持戒的話會是更好的一個幫助;因為持戒這個部分也牽涉到正念、正定,當然也牽涉到正語、正命跟正業。

所以,以上就是我們關於正精進給各位菩薩的建議。今天我們就先說到這裡。

阿彌陀佛!


※本文稿係依《正覺電子報》連載之弘法視頻文字稿置換,詳情請見《正覺電子報》第135期〈正覺教團弘法視頻文字稿連載公告〉


點擊數:3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