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资料
第064集
由 正雯老师开示
各位观众菩萨大家好:阿弥陀佛!
今天“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重蹈灯下黑之琅琊阁”系列节目,我们想和大家再来谈谈“我见与边执见”的主题,总共分五集来谈。
为什么会想再谈到“我见与边执见”的主题?是因为琅琊阁等人在网路〔网络〕上诽谤 平实导师的教导无法使人断我见,只有断边执见中的常见;那有关于琅琊阁等人这样的错误指控,在“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第121集与122集,我们已经作了说明以及回应,显示学人在 平实导师正确的教导下,不仅可以断我见,也可以断常见,更能够断掉断见,所以 平实导师才是真正可以让学人双断我见与边执见的大善知识。
但是,可能有些人对于“我见与边执见”的定义是什么,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还是不太清楚,所以某些观念上可能还是会被琅琊阁等人所混淆,乃至被误导退失,甚至谤法就太可惜了。所以我们今天继续为大家作出说明,让大家对于断我见与边执见的正确法义,能有更正确的了解以及生起简择慧。
在第一集中我们已经说明我见和边执见的定义以及其中的异同,接下来我们要继续说明断我见与断边执见的关系,两者必须互相检验,绝对不可分割,以此来证明真正断我见一定也能断尽边执见,并且真正的断尽边执见也必定能够断我见。
根据《瑜伽师地论》卷58:【萨迦耶见者,于五取蕴心执增益,见我、我所,名萨迦耶见。】我们知道边执见是以我见为基础进一步增益而来,所以理论上似乎只要断除我见,边执见就随之而断了;但事实上却不然,因为这样依然不能够成就真正断尽边执见的功德,依然我见与边执见俱在。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当有常见或断见的偏执的时候,其实是依于这个“我”的见解,心中已经在分别执取“我”的后世是常或断,显然我见仍在;既然我见仍在,并且已经在分别下一世“我”还存不存在的问题,而这种偏执一向落于断与常两边,就成为边执见。因此,若不能真正断尽边执见的结果,必然是我见与边执见俱在。
例如这一世被邪教导认为有一个大自在天常在,死后回归到大自在天,所以他认为自己在后世皆可常时存在,所以有了常见。但如果在这一世有人跟他说大自在天是骗人的等等,那么如果他相信了之后,认为没有大自在天或是大自在天也无法常存,虽然此时暂时离开了这个常见,但就会认为我下一世不再有而落入断见;或是另外再找一个他所认为真正的大自在天或其他可常存的五阴来替代,这样还是落于常见。同样的,断见者就算因为有了新的熏习,认为自己下一世不会断灭,那么这位未断我见的凡夫就又转成常见了。
又譬如上一集提到的海市蜃楼,某甲看到海市蜃楼,打从心里认为真的在空中或地面有这么一座城楼,还进一步设想这些在空中或地面的城楼里未来将会有人住着。可是一旦有某乙跟他说:“只有看到城楼,未来也不会有人住在里面,哪有什么人!”于是这个某甲再想想之后,就改认为“这城楼里未来没有人住在这里”,那么请问:这位某甲就算改变了原本未来“有人”的认知,但是不是还是一样落入了有这个城楼未来“无人”的虚妄见解?因为所见的城楼无论未来有人也好、无人也罢,这城楼本身全都是幻影的缘故。也就是说,某甲无论他认为这城楼将会有人或没有人,都是落于两边——譬如边执见;而且都是依于认为空中或地面真的有一座城楼——譬如我见,但其实连城楼本身都是假有。
而且,其实海市蜃楼的这种现象,大多是发生在炎热夏天时的沿海一带或高温的沙漠中,因光线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所产生的一种折射作用,于是使得远方的景物等影像投射映现在空中或地面上;这种现象不过是由空气、温度、光线折射等因缘的暂现而有,变异不实。但这些边执见就像墙头草,总是会偏于一边,而且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既然边执见是根植于我见而生起,是与我见相连在一起的,所以要真正的断除边执见,真正的离于断常两边,让依“我”而生的妄见能真正断除,必然要从其根本“我见”下手,也就是必然也要真正断我见。而在没有真正断尽边执见,仅只断边执见部分的结果,必定还是会落于断或者常两边的其中一边,只是有时落于断见,有时落于常见,还是不离边执见的范围,因此也未真正断我见。因此,从另一层面来说,当真正断尽边执见不落常断、有无的结果,则必定也同时确定了五阴无我而断我见。换句话说,一个真正断尽边执见的人,也必定同时断了我见。
而淮河源说:【对我见观察不当,造成对经典的误读。诸如提倡信第八识才能断我见、才能解决阿罗汉不惧怕入涅槃的问题,这本身就是“我见”,更是对阿罗汉的诽谤。而萧居士在其著作中反复提倡这种说法,这是对于“我见”观察不当导致。】(〈淮河源:略辨萧平实居士在断我见实修问题上的法义偏差〉,琅琊阁)在这里我们要声明的是:断我见必须通过不落入边执见的检验,才能真正断我见;而边执见也必须全部断尽才能够断我见,两者必须互相检验,不可分割。若只如琅琊阁一昧坚持他们所谓的“五阴无我”,却不检视是否落入边执见的常见或断见,则绝不可能真正断我见证初果,更别说证阿罗汉果。
阿罗汉不惧怕入涅槃,是因为阿罗汉不会像琅琊阁等人这样无知,不去探究五阴灭尽入了无余涅槃以后是什么;因为阿罗汉必定有智慧,能一再确认检验是否真断我见,以及真断尽边执见,才能入无余涅槃。阿罗汉绝不会认为入无余涅槃是还有一丝一毫的五阴我存在,这样绝对是未断我见,同时也落于边执见中的常见;而阿罗汉也绝不会认为入无余涅槃,就只是完全无一丝一毫的五阴我存在的空无断灭的涅槃,因为这样也绝对同时落于边执见中的断见。因若是边执见中的断见未断,则导致的结果必定是我见未能真正断,必定入不了涅槃。而当 佛陀告诉阿罗汉说涅槃是真实、清凉,有一识灭不掉,也就是“齐识而还,不能过彼”的本识,就是本际;也就是《成唯识论》所说“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成唯识论》卷3)的第八识常住法。阿罗汉依真正断除我见与边执见等的智慧,因此完全相信 佛陀所说涅槃有本际,于是不落入断常二边,乃至最后可以澈底灭尽五阴而入无余涅槃。
如琅琊阁等人不承认有第八识常住法,则势必落入边执见的断见中,也就是落入一切法空无所有的恶取空者,反而是对我见观察不当,是对阿罗汉无知的诽谤,是对经典的误读,则必定未真断我见。在诸经论中多记载有计执名相而随相逐流之事,如《楞伽经》卷4说:“愚夫计著俗数名相,随心流散。”或如《永嘉证道歌》所说:“分别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对于三乘菩提整体佛法义理不能信解,只在文字堆里钻,一定执著某些用语,我见更严重;甚至连菩萨的方便度众而于世间说有五阴我的方便用语,也诽谤菩萨为未断我见者,自身反堕入见取见中。
例如琅琊阁平凡世界,又名南伽他,诬谤正觉的蔡正礼老师,他说:【蔡正礼的我见,其实就是:【先】于五阴十八界【见我】,然后他又认为自己这个“我”是假的。有了【见我】,才会有后续的“认为我自己是假的”,结果依然是【见我】,所以,蔡正礼居士是未断我见的凡夫,这是白纸黑字确凿无疑的!】(〈正觉会萧平实大弟子蔡正礼一段话,活脱脱证明其属未断我见之凡夫〉,琅琊阁)套用平凡世界的逻辑,这里要请问平凡世界:“您所谓的‘五阴无我’是不是断灭见?”若您回答:不是;那你也是先有了“见我”,才会有后续的“认为我自己是无的”,结果依然是见我。若您回答:是;则刚好证明您所讲的五阴无我正是断灭见。所以,无论平凡世界回答是与不是,都只能证明平凡世界是未断我见与边执见的凡夫。
所以这只是平凡世界片面的强词夺理,依前面我们所举示的《成唯识论》所说:【愚夫所计实我实法都无所有,但随妄情而施设故,说之为假。内识所变似我似法,虽有而非实我法性;然似彼现,故说为假。】(《成唯识论》卷1)在凡夫未值遇正法之前,都是执著五阴“我、法”为真实的,但因不信善知识,或被恶知识的邪见误导、错误修行之后,而落入我见与边执见中的常见或断见。因此详细教导众生向来认为真实的五阴自己其实是虚假的,来破除众生以五阴“我、法”为真实的邪谬妄执,才能真正帮助众生断我见;而为了避免众生自以为断我见,却落入一切法空无的断见,所以要教导众生要实证另一个无五阴我性的真实我,祂是一切万法出生与显现的根本,才不会落入一切法空无的断见;这样的说法有什么过失呢?因此,蔡正礼老师才是双证五阴无我与如来藏真实我的善知识。
平凡世界又诽谤正觉的孙正德老师说:【依照佛法经典来说,世尊明确开示,五阴非我所,我中无阴,也就是说,像孙正德居士这样,她在讲开悟的人如何如何的时候,居然有“你的五阴”“我的五阴,我有五阴”这样的见解,那就属于“凡夫众生虚妄著我”,也就是属于我见未断之人。故由孙正德居士这一段话,很明确地证明了她其实是我见未断之人。既然是我见未断之人,当然也就谈不上开悟了。】(〈正觉会萧平实大弟子孙正德居士这段话,彻底暴露其未断我见之本质〉,琅琊阁)平凡世界落入凡夫妄想境界而说,其实是比较容易看出来的,因为他只是拼凑文字胡乱地对比经典,对于经典文字背后的真实义理完全无知。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卷1所说:【不见我能修及所修法,无二无别,自性离故。】是指第八识的自性离能取和所取,故不见有我能修及所修法,但并非指第六识在开悟以后不能分别你我他的五阴;即使孙正德老师开悟后说“我的五阴”如何如何,并非代表就是未断我见以及未开悟明心。如《大般涅槃经》卷10,佛陀说:【诸善男子!自修其心,慎莫放逸。我今背疾,举体皆痛,我今欲卧,如彼小儿及常患者。】世尊也说“我今背疾,举体皆痛”,世尊不就在说“我的五阴中的色阴有病痛”,如果不说“我”的背痛,难道要说“无我”背痛才是断我见?难道要说“无我”背痛才是开悟明心的人能说的话?若 世尊说“无我”背痛,请问弟子们有谁听得懂是“谁”在背痛吗?
在经典中,诸佛不仅已经断我见,又开悟明心,乃至已是福慧圆满的大觉者,也常自称“我”如何如何;当对世间人自称“我”时,当然是指向自己的五阴代表我,总不会是指别人吧!难道诸佛说“我”代表我的五阴时,也未断我见,也未开悟明心?又如《长阿含经》卷1说:【我今释迦文,坐于钵多树。如来十力尊,断灭诸结使。】当 释迦牟尼佛说“我成佛了”时,岂不成世间最大的我见了?如果平凡世界认为上述的经典中,举例说有我只是“随顺众生的说法”,那为何当正觉亲教师们依理所说的五阴以及我的关系时,就不是随顺众生而说了?就变成落于我见了?如果平凡世界强调:“一个人在描述开悟证果的人如何如何的时候,如果他描述正确,那么这种境界描述语言之含义中,是不会包含我见的意思的,是不会包含我人众生相的。”那我们倒要请问平凡世界:阿含圣教中多有证得解脱果的圣者自证说:“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如此,这些圣者是不是有我相?因为他们“自己”作证认为“我”这一生可以到尽头而不受后有;难道就因为阿罗汉有这样的说法,就要诬谤阿罗汉们连我见都未断吗?
再者,成就最究竟解脱果(也就是佛果)的 世尊,在描述真正解脱的境界时,不也举示“常、乐、我、净”吗?如果按照平凡世界的逻辑,则 世尊所说的常乐我净中有“我”字,必定也是计我,但事实显然恰恰相反。又如《俱舍论》卷19说:【应知颠倒总有四种:一、于无常执常颠倒,二、于诸苦执乐颠倒,三、于不净执净颠倒,四、于无我执我颠倒。】论中所说“常乐我净”中的“我”甚至是得大自在,而且还说我是真的主宰、是众法所依,难道论中所说的“我德”在平凡世界的眼中,应该就是活脱脱的“我见”?但事实显然恰恰相反。
因此,请平凡世界说明“常乐我净”的“我”是怎么回事?是否 佛所说“常乐我净”的“我”,是在计度有“我”性,还是在说有一个真实的性不变异的“我”?如果承认确实有一个真我与五阴同时同处和合运作,那五阴不就正是假我,岂能因为如理去分辨“我”有真假而说这是“我见”?而这些论及“我”的圣教,不都是在举示修学佛法的证量吗?这些总不是随顺众生而说“我”。所以琅琊阁如平凡世界等人,往往落于对语言文字的执著,无法如理解读我见乃至三乘菩提的真实意涵,这不是真的有智慧的行者。
时间的关系,今天就说到这里。感谢您的收看!
敬祝身心康泰、学法无碍!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