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闻种姓与菩萨种姓之差别(一)

第121集
由 正村老师开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大家收看佛教正觉同修会所为您制作的三乘菩提系列电视弘法节目,这个单元是探讨“三乘菩提之法与次法”。今天探讨题目子题是“声闻种姓与菩萨种姓之差别”。

这个题目要分成五集的节目来为大家作论述,这是第一集的节目。在纲要部分,首先在前言,我们要为大家说明“三乘菩提之法与次法的差别法义”。在前面这个主题很多节目当中,诸位亲教师已经为大家开示法与次法的种种差别相貌,在整个单元的最后,我们还是为大家作个总结,简要地来说明何谓法与次法,中间有何差别。

很多有心学法的人,在一开始接触佛法的时候,会一头热地投入一些佛法名相的研究,或者有一些人就经常来往各处法会道场,那么在法会中非常用心的去参加拜忏消灾,乃至诵经祈福;每一位在参加法会之后,都感受到佛法的法喜充满。可是当他又回到种种世俗的事务的时候,这样的心中清净法喜觉受渐渐消失了,也就是又回到世俗种种烦恼想中,只好又赶快找日期回到道场去参加法会,继续这种忏悔消灾的日子;日子就在这样游走各法会道场之间一天天过去了,有时候心中觉得法喜清净,有时候又觉得还是有很多世俗烦恼事缠心,觉得修行总是不得力。

那么有一些道场师父们,这个时候就会劝请这些在家修的菩萨,告诉他们在家修学不会有得证的因缘,不如你随师父出家来专修,才有断除烦恼心真正清净的因缘。就这样,早期佛教界很多有心学法的人,最后就走上了出家修道路;只是没想到出了世俗的家,又踏入了另外一个出家人的“家”——所谓的枷锁——也就是又被种种道场内烦恼事所系缚了,心一样不得解脱自在。诸如这些种种的当代学法者所陷入的困境,当中原因就是因为对佛法内涵有种种误会,不了解 世尊教导我们要实证的佛法,有分成“法”跟“次法”的差别,这也是为什么这个单元要为大家说明法跟次法的差别法义。因为要实证“佛法”,一定要先修种种的“次法”,种种的次法修学圆满的时候,那就是佛弟子能够次第实证“法”因缘成熟的时候。

平实导师曾经在他的《胜鬘经讲记》中(因为当时弟子们对“次法”的修学,还有非常多的不足,所以在这个讲记中)特别教诫弟子们说:谈到佛法修证,一定要先了解如何“趣‘法、次法’”。也就是要趣向“法跟次法”,不可以只为了想得“法”,却不努力修次法、不努力培植福德、不修六度菩萨万行等等种种的“次法”。

那什么是“法”?什么又是“次法”呢?世尊演述的“法”,在说三乘菩提佛法的“法”;所谓的三乘菩提,讲的就是二乘菩提“解脱道之法”以及大乘佛菩提“成佛之法”,合称为“三乘菩提佛法”。那么单单修学二乘菩提的解脱道法,就能够证解脱、成就阿罗汉出离果位吗?当然是不行!修学二乘法,一样要修种种的“次法”,才能够有因缘实证解脱道法;同样情形,你修学大乘佛菩提的法,能够圆满佛道吗?当然也是不行!一样是要配合修学种种大乘的“次法”。所谓大乘次法,主要要发起大乘利他的菩萨性,要修六度菩萨万行等无量的次法,你才有因缘次第实证大乘佛菩提成佛之法。

修学大乘佛菩提法所修的“次法”内涵非常的多,它的重心主要还是要弟子们去培养福德,开始增广自己的利他菩萨性;意思就是要发起大乘利他菩萨性,在度化接引大众趣向“法与次法”当中,去分别增广自己的福德与智慧。所谓利他菩萨行,就是要努力在有情众生身上来种福田,不论这个田是贫穷田,是属于报恩田、功德田,只要众生有得法的因缘,就是大乘菩萨所应当培植的福德,也就是应当修的“次法”。大乘菩萨应当修的次法,如果分门别类来说,所应当修学的主要在说这个“菩萨六度波罗蜜”,也就是要修布施波罗蜜、持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禅定波罗蜜,最后第六度是般若波罗蜜。

六度波罗蜜的修学,如果你只是修六度,却没有真正的波罗蜜,这样的次法修学所成就的福德,是无法支持你实证大乘佛菩提成佛之法,也就是无法最后成为一位真正的大乘证悟贤圣菩萨。那要怎么样来修学这些六度的种种次法,你才能够真正具足六度波罗蜜呢?我们在下面几集节目中,主要就是要分别为大家开演这些次法的修学方法,请大家能够次第听完这几集的节目,就能够了解应当怎么样修菩萨六度万行,未来才有因缘成为一位大乘证悟的贤圣,也就是他所修的六度才真正具足波罗蜜。所谓“波罗蜜”,就是能够接引你度到生死的彼岸。

本文的第二项纲要要为大家说明“声闻种姓跟菩萨种姓之间的差别”。世尊教授要实证的佛法,有三乘菩提法的差别,这当中的差别,是因缘于有情众生相应的种姓有差别,而决定这位修学者会趣向修学二乘声闻菩提法或者是趣向大乘佛菩提法。也就是有情自身如果属于声闻种姓,他就会趣向修学自了、自求解脱的声闻菩提修学;而具有菩萨利他性的大乘菩萨种姓修学者,这样的菩萨,他的心性是不乐于只求自己解脱生死,他的心性是趣向于要利乐大众、要自他皆得利,是具有慈心悲心,能够不忍众生苦、不忍自己得安乐,有这样的心性,所以这两类的有情的种姓是截然不同的。

当然,声闻菩提种姓者,一向也是 佛世尊所欲化导、甚至需要呵斥要他们回小向大的对象;也就是 世尊会经常地来劝请这一类的有情,要舍二乘小法趣向大乘的大法,因为大乘法才是 世尊示现人间所要教授的真实本怀。由于有情都本具真如佛性的关系,都会成佛的缘故,所以应当要来修学大乘佛菩提成佛之法。

第二个纲要的第一小项,为大家来论述“什么是声闻种姓”。因为有情种姓有这两种差别,就是声闻种姓跟菩萨种姓,这会将导有情趣向实证的法,就会有三乘菩提法的差别;所以为了得证“三乘菩提法”,这两类有情所修的“次法”当然就有差别。这当中菩萨种姓修学者应当修的“次法”,是本文主要要为大家演述的内涵。

那么,经中诸佛菩萨是怎么样来教导告诉我们“声闻种姓跟菩萨种姓有何差别”呢?所谓的声闻种姓,在菩萨根本论的《瑜伽师地论》中,弥勒菩萨有下面这段论文开示说:【善男子!若一向趣寂声闻种性补特伽罗,虽蒙诸佛施设种种勇猛加行方便化导,终不能令当坐道场,证得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由彼本来唯有下劣种性故,一向慈悲薄弱故,一向怖畏众苦故;由彼一向慈悲薄弱,是故一向弃背利益诸众生事;由彼一向怖畏众苦,是故一向弃背发起诸行所作。我终不说一向弃背利益众生事者、一向弃背发起诸行所作者当坐道场,能得无上正等菩提;是故说彼名为一向趣寂声闻。】(《瑜伽师地论》卷76)

这段论文的开示在说明:有一种有情,他的心性一心是只想趣向自得解脱、自了寂静。也就是他的心性是只想远离六尘诸法,虽然诸佛菩萨会施设种种方便善巧跟加行来教化他们,要他们发起利他的菩萨性,但终究没有办法令这类有情发起菩萨圣性;也就是没有办法让他们回心趣向大乘佛道,来实证无上正等菩提。这当中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本来就只是具有声闻、自利自了的下劣小法种性;他们的心性一向慈悲心很薄弱,而且恐怖畏惧世间种种苦的逼迫。由于这样的人,一心只想离开世间众苦的逼迫,想要尽快自己得解脱、尽快趣入无余涅槃,所以他们是没有办法发起愿力要续留人世间、具有慈悲利他的菩萨性。所以他们的所行,就是要趣向寂静、不愿沾染六尘,因此对一切利益众生的事情心不生喜乐,甚至会弃舍背离诸有情;也因为他们恐怖畏惧世间种种苦,所以会弃舍所应行的这些利他菩萨事业。对于这种心性一向弃舍利益众生,更进而弃舍背离菩萨应当修的慈悲利他行,这一类的有情就是 世尊这个地方所说的不能够成就佛道,属于一心趣向自了寂静的声闻行者。而这样的开示也是 弥勒菩萨的开示。

所以,二乘声闻菩提、缘觉菩提,并不是 世尊示现说法化众的真实本怀。世尊住世说法的时期可以分成三转法轮,最先在初转法轮期,是为了急求解脱生死的二乘声闻人、缘觉心性人,来宣讲二乘菩提的解脱道方便法;那么时序进入二转、三转法轮时期,也就是进入大乘佛法时期,才开始对弟子众们施与种种加行教化,教化弟子们转修更上乘的大乘佛菩提法。也就是进入二转般若期,就由二乘的初期的二乘解脱道法,开始转入大乘佛菩提法道,为弟子们宣讲大乘法,主要是要教导弟子们如何来发起菩萨圣性,来开始修学菩萨道的种种“次法”。

由这个时期开始教导的次法,就是要修菩萨六度波罗蜜这些次法,让弟子众在次法修学具足的时候,有因缘可以实证大乘佛菩提成佛之法。首先是悟入本具成佛之性的自心如来第八识如来藏;在大乘菩萨们证悟之后,世尊继续教导弟子们如何悟后起修,开始转依所证自心如来,让他们能够更具足发起菩萨利他性,也能够最后究竟转依初始所证的自心如来;当在三大阿僧祇劫当中所行的身口意都究竟转依而令身心究竟清净的时候,就是众生佛道圆满的时候,也就是成佛的时候。

所以上述这部根本论中 弥勒菩萨有开示说:【一切声闻、独觉、菩萨皆共此一妙清净道,皆同此一究竟清净,更无第二。我依此故,密意说言唯有一乘。】(《瑜伽师地论》卷76)这论文的意思在说明:佛宣讲三乘菩提的声闻、独觉的二乘菩提与大乘菩萨佛菩提,皆是共此大乘佛菩提最胜妙清净法道。世尊虽分别说有三乘菩提,实则只有唯一的大乘佛菩提道,也就是以大乘佛菩提成佛之道来含摄全部的三乘菩提佛法。世尊开示修法者说:有情众生都是本来具有真如佛性,有情最后终究会成就佛道。所以只有大乘佛菩提法道,才是 世尊要为这一界的众生开示悟入的法道;二乘声闻小法,只是 世尊所施设的善巧方便法,犹如 世尊在《法华经》当中所宣讲的二乘法属于化城,它不是真实法城、不是究竟的法道。

第二个纲要的第二小点,要为大家说明“什么是菩萨种姓”。那么要实修实证 世尊所要开示悟入的“唯一佛乘”,应当要怎么样来修学呢?修学者如何来发起这菩萨圣性、长养菩萨种姓呢?在开演这如何长养菩萨种姓,如何修这些菩萨次法之前,先为大家说明什么是经中所开示的“菩萨种姓”。在同样这一部论中 弥勒菩萨有下面这一段开示:【云何种姓?谓略有二种:一、本性住种姓,二、习所成种姓。本性住种姓者,谓诸菩萨六处殊胜有如是相,从无始世展转传来法尔所得,是名本性住种姓。习所成种姓者,谓先串习善根所得,是名习所成种姓。此中义意,二种皆取。】(《瑜伽师地论》卷35)

这段论文,弥勒菩萨的开示在说明大乘菩萨种姓约略分成两种:一种属于本性住种姓,一种是习所成种姓。本性住种姓者,是这位有情他的利他菩萨性非常勇猛坚固,这样的菩萨每一世受生再来,并不须要经由学习教导,他的心性就自然具有慈心、悲心,具有利乐众生的菩萨习性。所以,这样的菩萨生来六根法相非常的庄严殊胜,这是无始世来世世所植福德所成就的缘故,也是因为每一世如法修学菩萨利他法,自然所成法尔所得的法相。另一类菩萨称为习所成菩萨种姓,这样的菩萨也具有菩萨种姓,但是是属于往世经过不断地熏习长养所成就,他的菩萨善根就没有如同本性住种姓这样的勇猛坚固;这样的菩萨每一世再来,还是需要善知识来摄受作教导,才能够继续增广他的菩萨性。这两类菩萨都属于大乘菩萨,都具有菩萨利他的往世种子。

菩萨种姓就文义上来讲,所谓的种姓在说:这位菩萨的如来藏识中已经熏习长养有菩萨的利他种子。种子又名界、又名功能差别。“界”讲的就是有界限范围差别,也就是菩萨种姓界是不同于声闻种姓界者;又叫作功能差别,在说明因为藏识中既然执藏有菩萨种子,即具有菩萨利他的功能势力,是不用经由意识心的熏习,在遇缘的时候,也就是当众生有需要的时候,这样的菩萨他的利他性就会现前,会乐于济助众生。这样具有无私无我、能利他,不以自利行持的菩萨,他的心性迥异于这些声闻种姓——他们是纯自利、不以众生为念。这二者心性是有大差别的。在人间,每多有一位菩萨种姓者住世,众生皆同蒙利益,有越多的菩萨种姓住持在人间,世间必定更趋祥和乐利;而如果此界(世界)所住的菩萨都属于菩萨种姓者,这样的世界就也可名称为属于清净佛土所成就的庄严世界了。

有关于菩萨种姓这些法义,也是出自 弥勒菩萨的教导,这些论文的教授,时间的关系,就留到下一集节目再为大家说明。谢谢大家!

阿弥陀佛!


点击数: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