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禅

第109集
由 正圜老师开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正觉教团电视弘法节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法与次法”单元。今天我们要接续上一集,继续为大家说明三禅天人的境界相以及三禅的五支功德。

在前一集中,我们为大家解说了四禅八定修学的基本原则,是不断舍的过程,要先把最粗重的欲界法舍弃,然后再把初禅的觉观舍弃,接着再把二禅境界舍弃,最后以自己的动力到达第三禅。所以想要到达三禅天的境界,必须把对欲界、初禅、二禅的贪爱不断地舍弃,然后才能够在到达三禅时安住下来。若是继续进修第四禅及四空定,也是一样的道理,必须次第舍离下界比较粗糙的定境,才能转进比较微细而寂静的上界,最后才能成就非想非非想定的境界,这就是四禅八定的修法。

外道把四禅八定的境界认作是真实有,也认作是修行实证的最后标的。但二乘定性圣者修四禅八定时是修八背舍的,也就是说,修一个舍一个;当修得第一个定境时便立即观行它的虚妄,然后背弃、舍离,随即转进下一个定境,直到完成灭尽定为止,所以叫作八背舍。八背舍还得要依九次第定来修,却是背舍四禅八定的,四禅八定是修证灭尽定的过程而不是目标。在这里要特别提醒菩萨们:如果有人私下打坐修证禅定,要特别注意,不要期待有境界的法相。如果期待有境界的法,就会永远保持在很低的层次,一不小心,鬼神来了,就得被他们牵着鼻子走,到最后赶也赶不走,就得住进精神病院,这一点请大家要特别注意。

所以,修学禅定是一路不停地舍,而不是一个又一个不断地得。譬如你假使证得第四禅时,你会发觉原来是什么都得舍弃,包括三禅定境中的净念都得要舍掉;连“念头出现时那个念头是什么”都得要舍掉。所以大家必须要特别建立一个知见,修学禅定时并不是证得初禅以后,比未证初禅前多了什么境界,反而是少了欲界的境界;证得二禅时,是少了初禅与欲界的境界;证得三禅,则是少了二禅、初禅、欲界的境界,因此越往上就越寂静。但四禅八定等次第禅观的定境,都不是涅槃的寂静;最后是必须把意识给中断,并且还要再把意根的“受、想”心所法也灭除,才能舍弃非想非非想定而进入灭尽定中,所以禅定的修证是不断地舍,不是持续不断地得。

这就是说,因为将光音越来越加以深细运作,次第显露出来给二禅天人观看,这就是“披”;“披”就是把它全部展开铺平,给大众看得很清楚。当二禅天主把光音全部都弄清楚了,有能力全部展现而无有遗漏时,以光音作为教导二禅天人的“教体”;时间久了应用纯熟,就能把光音全部具足披露而显示出它的精妙性;并且将它发展成就更清净的梵行,于是把光音的功德和寂灭而迥无五尘的快乐定境互相联通,这样的二禅天主舍寿之后,就可以出生在三禅天中,成为三禅天中的少净天。

可是在二禅天主的境界中,或者在人间已经证得光音天的二禅境界,想要像这样子转入第三禅中,还是得要把二禅的喜乐给舍弃。如果不能舍,还有一丝的心想:“这个喜乐若是舍掉了,那我以后行住与静坐之中都没有喜乐了,真的是很可惜啊!”如果有这样的心念,那就离不开二禅的境界,永远无法进入三禅前的未到地定中。所谓未到地定又名“中间定”,有时也简称为“未到定”。四禅八定每一定之前都有一个未到地定,离开欲界定而向初禅进发,住在继续增长的定中,但是仍未到初禅地,所以叫作未到地定;离开初禅而未到二禅地之前的定境,也叫未到地定。乃至离开无所有处,但仍未到非想非非想定之前的中间定,也是未到地定,而未到地定本身即是定。至于离开初禅而未到二禅的未到地定,另外建立一个名称叫作“无觉有观三昧”;因为二禅前这个未到地定中,已经没有初禅中的“觉”,但是还有初禅中的“观”,所以叫作无觉有观三昧。

由于亲证了初禅的有觉有观三昧,再亲证二禅前的未到地定而了知无觉有观三昧,然后证得第二禅时有了无觉无观三昧,就会对四禅八定有更深入的了知。这三个境界是最难实证的,只要证知这三个定境的同异性,就知道四禅八定的全部梗概;不必全部实证,就能为人讲解四禅八定了。假使没有证得“无觉有观”与“无觉无观”,只证初禅的“有觉有观三昧”,就不太能够完整地为人讲解四禅八定。当你知道这些道理,就晓得如果要转入第三禅,必须把二禅的喜乐全部舍掉,只剩下内净一心;然后由内净一心继续进修,住在全无语言名相的状态中,纯粹只住在觉知心自己的境界中;当定力越来越深细,性障也除得越来越微细,然后就在未到地定中突然发起第三禅,一样也有善根发,却是在寂灭乐中突然有三禅地的善根发起。三禅的善根发起以后,不管在什么时候,举止都非常安详。如果不是心中很清净安住,能够舍离一切境界,就无法使三禅的善根发起,所以这就是三禅善根发的要件。如果能够这样修习,在善根发以后的几秒钟里,就会被身乐所激动而离开等至位,转入等持位中;在进入等持位以后是遍身受乐,而且心中很深沉的欢喜心就出现了,这就是三禅的善根发,这一类人叫作少净天。当后来重新进入三禅等至位时,已经稍微能够体会到寂灭的快乐,所以说“通寂灭乐”。但这种寂灭境界的快乐,都不是涅槃中的寂灭,请大家不要误会。

继续说明无量净天:【净空现前,引发无际身心轻安,成寂灭乐,如是一类名无量净天。】(《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9)三禅善根发起以后,如果只是每周静坐或礼佛作无相念佛功夫二至三天,每次一小时;这只是在保持三禅的基本定力,没有很精进再继续深修禅定或礼佛,就只能停留在少净天的层次中。如果接下来再努力进修,继续深入迥无五尘的境界中,让觉知心住于清净而无五尘的空相之中;这时只剩下觉知心与三禅的定境法尘,使清净的空相具足现前,就会引发无边无际的身心轻安,成就迥无五尘而且定境也很微细的寂灭境界;这时知道更趋近涅槃了,于是成就寂灭乐,而不只是“通寂灭乐”而已。

在三禅少净天中,或者已证得少净天的定境以后,如果有一天感觉自己的觉知心是无边无际的广大,那时不需要害怕,绝对不必担心回不来色身中;因为如来藏驻于色身中,觉知心流注出去以后当终止这个境界时,仍然要收归于如来藏中,绝不可能会因此而回不来。所以你尽管继续静坐深入,定境中的觉知心既然开始无边无际,你就让祂继续无边无际,都不要有任何的恐惧。这就是说,“净空现前”以后,三禅天中的第二种天人境界出现了;就是说虽然本来就在三禅的等至位中离诸觉观,但是继续进修以后,突然又有“无际身心轻安”的境界出现时,一样也是转入等持位中。因为只有在等持位中才会有身心轻安无量无边的状况出现。这时的寂灭乐,是比前面善根发的寂灭乐还要再更进一步,在少净天中的寂灭乐只是相通而已,但在无量净天中是扩大而成就了寂灭乐;而且少净天的三禅乐触并不遍身,只在胸腔中才有,但是到了三禅第二天的无量净天,欢喜是遍满身心的,也是广阔的,所以才叫作无量净天。

各位菩萨!接下来继续说明遍净天:【世界身心一切圆净,净德成就,胜托现前,归寂灭乐,如是一类名遍净天。】(《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9)由无量净天中继续进修,还是要回归到三禅等至位中,不能在等持位中进修。在三禅等至位中继续进修,渐渐到达身心两者全部都圆满清净以后,所住的自心世界也跟着清净,这就是“净德成就”,也就是清净心的功德具足成就;这时三禅天身心更殊胜的依托出现了,也就是比三禅中的第二天更殊胜的转依境界出现,这时只是寂然一心,不再像三禅中的第二天有时不住于寂灭境界中,而是把身心全部归于寂灭之乐,就表示他的身心是普遍清净的。这时是不论什么境界都不想领受,根本就不想进入等持位中,是身心普遍清净的,当然与他们相应的世界自然也是普遍清净,像这样的一类天人就名之为遍净天。

到达三禅第三天遍净天时,只爱乐住于寂灭境界中,如果转入等持位就会有遍身之乐,从头顶到脚底都有乐触,而且满心欢喜,这就是三界中的至乐;这是清净无欲之乐,三界之中没有任何一法比这个境界更殊胜了。当然这是指对修行人而言,如果是世俗人,你若有办法让他体验一下这种快乐,相信他还是会比较喜欢淫触的乐受,不想要这种清净之乐。只有心地清净的人才会喜欢这种乐,因为这种乐的体性和淫欲的乐受迥然不同。这种清净之乐,都不必辛苦动作,而是在轻安的状态下就能领受身心至乐,而且这种乐是每天从早到晚都一直存在的。

接下来,世尊为我们作了一个三禅的总结:【阿难!此三胜流具大随顺,身心安隐得无量乐,虽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隐心中欢喜毕具,名为三禅。】(《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9)这三种人都称为“胜流”,因为这三种三禅天的天人,或者是在人间已经证得三禅境界的人,他们都超胜于二禅天、初禅天。少净天胜于二禅天人,所以是“胜流”;无量净天胜于三禅中的少净天,所以是“胜流”;遍净天胜于三禅中的无量净天,所以更是“胜流”。这三种胜流,都具有一种大随顺——随顺于安隐寂灭的境界。由于这个缘故,比二禅天以下更远离灾劫,也更接近出三界的境界,因此使得身心安隐而得到无量快乐,所以称之为三界世间中最胜妙的乐。但是,这种世间禅定所得的快乐,虽然依旧不是真正的三摩地,但因为心中非常安隐,欢喜心毕竟具足圆满,所以名为三禅。而佛菩提道中所说的三摩地,则是指如来藏金刚三昧,也就是禅宗的明心,才是真正的三摩地,而这些禅定境界都属于三界世间。

各位菩萨!有很多人觉得禅很神秘,所以去学禅,也自称是学禅宗的禅;可是绝大多数的人,其实都是在修定而不是学禅,并且所修的定也是错误的方法和知见。在当代佛教各大道场之中,所谓禅宗的禅其实都是误会的,都是以定为禅;所以都是每天打坐求一念不生,以离念灵知作为求证之标的,这样的修法,当然永远无法实证如来藏金刚三昧啊!世间人修证三禅境界时,虽然仍不是真正的三摩地,但他们安隐心中发起了无量的快乐,这是因为他们可以控制自己的心,已经降伏三禅天以下的思惑,所以心中获得大安隐,于是“安隐心中欢喜毕具”。因此,常常有外道误以为这就是涅槃,但其实是三禅的境界,而不是涅槃的境界,也不是佛菩提道中的金刚三昧境界。

三禅又名“离喜妙乐地”,是因为它的欢喜心跟二禅人不一样。证得二禅时,觉知心欢喜得不得了,简直是涌动不止;可是三禅的定境得要把二禅的喜心给舍掉,才能转入三禅中,因此必须离喜才能发起三禅,所以三禅也叫作离喜妙乐地。三禅境界也有五支功德:第一支功德是舍,必须舍离二禅觉知心中的狂喜,所以有舍心。第二个功德是念,也就是对于有觉有观、无觉有观、无觉无观中的微细境界,能够忆持不忘。这个功德在二禅中也有,但是因为不够深细,所以在三禅中才说。如果有人真的实证“有觉有观、无觉有观、无觉无观”,真的理解其中微细的差别,才可以说自己有禅定的证量;这样的人一旦进入三禅境界时,他对三禅以下定境的细节都已经了若指掌,所以能够忆持不忘而具足念心所的功德。第三支功德是智,就是对于禅定的境界、原理与实证方法的智慧,三禅人已经具足了。第四支功德是乐,身中遍乐,而觉知心也有欢喜。第五支功德当然同样也是一心。必须具备这五支功德而不是想像的人,才是真正三禅的实证者啊!

下一集我们将继续为大家说明四禅天的境界以及四禅天中的两条歧路。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就为您说到这里。非常谢谢您的收看!

祝福您:色身康泰、学法无碍、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点击数: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