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资料
第091集
由 正德老师开示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法与次法”,今天我们要来谈一下“人天善法的正道”。
想要生天享天福受天乐,甚至于为了要脱离人间疾苦而求生天的,或者说以生天当作是解脱证涅槃的,普遍的存在于世间各种修行法门中。两千五百多年前,释迦世尊祂在天竺示现成佛的时候,就有许多外道在修行想要生天或者求解脱;当时就有持狗戒的、持牛戒、持鹿戒,或者说持痖戒的、持火戒、持月戒,或者持日戒、持水戒,或者说持供养火戒的,或者持种种苦行秽污法的,他们都认为坚持那些痖法、火法、苦行法等等,它是有功德可以生天的。但是,持牛戒整天吃草的、持水戒整天泡在水里的,或者说持日戒、持月戒常常叉手供养恭敬日月,到底是获得了什么样的功德而可以说他可以生天享天福得天寿呢?他们所想要生的天到底在哪里,到底传授那些法门的人去过了或者见过那些天了没有?又为什么说持日月法、持火法、持水法可以生到那些天呢?道理到底是什么?几乎没有一位外道可以说清楚讲明白的。
曾经有一个婆罗门外道的弟子,他叫作婆悉咤,他就对着 佛陀说:他们的师父所说的种种道都可以到达梵天。佛陀就问他了说:“那些种种道的师父,他是否曾经有一个人见过梵天?”婆悉咤说:“没有,没有谁有见过。”佛陀就再问他:“那么师父的师父是不是有人见过梵天啊?”婆悉咤回答说:“也没有哪位先师去见过梵天。”佛陀就再往前去问说:“那过往你们那些饱读诗书的先师们,是否有见过梵天的啊?”婆悉咤就回答说:“也都没有谁见过梵天。”佛陀接着告诉他:“那这样他们说种种道都可以到达梵天这件事情,不是真实语。你婆悉咤的师父看见日月出没的地方,就叉手供养,他能不能说:那这样供养日月的法是真实正法,将来他可以得到出离世间的法要,可以到达日月的所在;他能不能这样说啊?”婆悉咤回答说:“没有办法这样说的。”佛陀就说了:“修持这个叉手供养日月的法,可是却不能说修日月法是真正法道,可以得到出离而到达日月的所在,却又常常要叉手供养恭敬日月,这样难道不是虚妄的吗?”
那么以上这一段 佛陀教导婆悉咤的过程中,就在告诉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也就是说,你要成就一个法,就必须有成就那个法的过程,那个过程一定是与成就那个法、并且到达那个法相应的,也就是必须要有相应的、产生佐助作用的次法修学,才能到达那个法。生天是一个目标,但是你要如何到达那个目标,得要有个到达那个目标的道路啊!同时要明确地知道生天与你目前的人间有什么差别;要如何出离现在的人间,而能够生到比人间更好、更高、更自在的天处。这就是说法与次法之间不可或缺的重要逻辑概念。所以 佛陀祂就举了一个例子说:就好像有一个人,他拿了一个梯子站立在空地上,别人问他:你立了这个梯子要做什么用?他回答说:我想要上天堂。别人又问他了:天堂在哪里?在东西南北哪一方呢?他回答说:不知道在哪里。这个例子说的就是:叉手供养恭敬日月的作法,就好像立了一个梯子在空地上一样,而日月的所在到底在哪里却不知道。也就是说,你想要以常常叉手供养恭敬的作法去生天,却不知道天的所在与生天的条件,你所说所作都是虚妄不真实的。
经过这么明了清楚的解说与譬喻以后,佛陀就对婆悉咤说:世间人在眼耳鼻舌身五根接触色声香味触五尘上的欲望,都是爱乐贪著的,但是在佛法的贤圣法教中,五欲是一种黏着、是一种系缚,是欲界的钩锁;婆悉咤!你的那些师父、祖师们,都是被五欲所染的,爱乐贪著非常坚固,不能见到五欲的过失,也不知道出离欲界五欲的法要,都被五欲所系缚了。就算他们恭敬地奉事日月水火的时候,大声地说:扶接我去生到梵天吧!也完全没有真正可以实现的本质可说。因为梵天已经没有人间的五欲了,以初禅天来说,没有人间的男女身相差别,没有段食的饮食需求,也就是说,欲界人间色声香味触五欲上的受用都不存在了。
如果你在人间想要生到初禅天,就必须了解人间与初禅天的差别,也必须了解你要如何出离人间的五欲;如果人间的五欲与相应的欲爱烦恼,你都不能出离,那就算你知道初禅天的法了,但是没有如实了解到达初禅天的次法内容,也没有如实地履行实践次法(你必修的次第),那就不能生到初禅天。因为初禅天的境界没有世间的五欲了,没有五欲相应的贪瞋烦恼了,如果在人间黏腻爱乐五欲,有贪爱烦恼,也有不能满足贪爱所产生的瞋、恨等烦恼,你就与初禅天完全不同方向,解脱也完全不同,当然就到不了初禅天。必须在人间的时候,你就要做到与初禅天同一个方向、同一个类别,并且你要有相同的解脱,也就是说解脱于欲界爱,你才有可能生到初禅天。所以,佛陀所说的法,总括人天善法、声闻法、辟支佛法与佛菩提法五种,都有明确相应的次法必须实践。那么生天的善法,就必须有生天相对应的次法须要实践,所说的都是实道,可以信任永远不会被毁坏,那是一切的天人所宝贵尊重的;依照这个法与次法的内容如实而修的,身坏命终的时候必定生于天上,不像婆罗门外道们所说的,都是虚妄不实。
佛陀当时在天竺教化弟子众的时候,婆罗门外道种种虚妄不实的修行法门,普遍地被天竺的民众所采用。曾经在罗阅祇国有一个人,凶悍愚痴又不孝顺父母,经常轻视侮辱良善的人,不尊重长老有智慧的人;家道衰败耗损,常常不如意,于是他就以奉事火的方法,他想要求福以及能够得到护佑。每天在日落之前,他就烧燃大火进行跪拜直到半夜,这样奉事火历经了三年,没有得到什么福;之后又改成奉事日月,每天在日出时以及晚上月出的时候,向日月跪拜,但是他都没有停止的又过了三年,还是不能得到福。之后又转成奉事天,每天烧香跪拜,供奉香花、美酒、猪羊牛犊,一直到贫穷困苦都没有能得到福,他整个人憔悴到一病不起。后来听闻到舍卫国有 佛,被所有的天人所尊崇,他想着应当前去奉事 佛,期望能够得福。他到了 佛的所在以后,从精舍的门瞻仰着 世尊,看见 佛非常的欢喜,行了头面捉足礼以后,叉手向 佛禀白说:他自己生来愚痴不识佛法僧,奉事火日月以及诸天神,历时九年都不能得福,如今颜色憔悴气力衰微,多病痛即将死去,今天从远地来想要归依度人之师——佛陀,请求能够因此得福。佛陀就告诉他说:【汝之所事,尽是妖邪魑魅魍魉,祷祀如山罪如江海,杀生求福去福远矣。正使百劫懃苦,尽杀普天猪羊,持用祷祀,罪如须弥福无芥子,徒自费丧,岂不惑哉?】(《法句譬喻经》卷2)
佛陀说:“你所奉事的,都是一些害人的妖邪山精水怪,虽然祈祷用的祭品堆积如山,但是罪过却像江海那么深、那么广大,因为杀生断众生命根是损减福德的事,以损减福德的杀业想要来求福,距离福德是越来越远的!就算以百劫的时间勤苦的付出,你杀尽了普天下的猪羊,用来祈祷祭祀,杀业的罪过就像须弥山那样高,可是你的福呢,完全得不到,就算连芥子那么小的福也没有,白白的损失费用,这难道不是让人疑惑的事吗?”当 佛陀告诉他这些让人疑惑的所作事项以后,接着祂点出:你自己身而为人,却不能行人道的地方;也就是他不孝顺父母,轻视侮辱贤善,不尊敬长老,自己贡高骄慢,贪瞋痴三毒炽盛,所造作的罪过一天比一天深重,完全没有善缘可以得福。佛陀把他的毛病点出来以后,接着告诉他要怎么样才能得福:也就是你身而为人必须要有的品性德行,他必须要先作到。倘若他能够悔心改过,礼敬贤善之人,具备恭敬的威仪与礼节,供养奉事长老;教他丢弃不如实的信仰,如法地往正确的方向修习自己的善心与善业,崇敬仁慈不杀之心,有四种福就会一天一天的增长的,并且往后每一世都不会有灾患。
有哪四种福这么殊胜呢?佛陀说:【一者颜色端正,二者气力丰强,三者安隐无病,四者尽寿终不枉横。行之不懈亦可得道。】(《法句譬喻经》卷2)四种福的第一种,五根的容貌颜色非常端正而且不会缺损;第二种,身体的元气与体力丰富强壮;第三种,平安无事无病痛;第四种,一生中直到寿量尽了都不会出现枉死或者横祸而死的情况。如果持续的都没有懈怠地礼敬贤者,供养奉事长老,弃恶信善修己崇仁,除了得福以外,也能够因此而得到解脱道的。这位罗阅祇国来的人听闻 佛陀的开示以后,非常欢喜并且信受,解除了疑惑,除掉了堆积九年罪过的烦恼垢,就请求在 佛陀座下出家,经过安般守意自内思惟,他很快就得到了阿罗汉道了。
以上这个典故,告诉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逻辑,也就是你身而为人,你若想要求生天得福,那么人的品性德行是不能缺乏的;也就是人应当要作的,与人同一个品德、同一种类、同一个方向的内容,你必须要具备以后,才有资格求生天享天福。因为求生天是求下一世的生处,您要超越人间啊!要超越人间的老苦、病苦、贫苦、短寿之苦这些,如果连最基本的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贤圣,你都作不到了,那也等于说人品人道你应该有的基础善法都不能具足,那怎么能求想要超越人间呢?天既然是在人间之上,有很长的寿命,也没有病苦、老苦、贫苦,所需要的善福必定是建立在人品所必须具备的善法基础,然后再造作更多增上的善福,你才有可能成就生天的果报。因果的道理如果不是这样,那有什么理由让人相信去造作善业能够得到善报呢?所以,佛陀在世的时候,很多婆罗门外道所修的生天法门都虚妄不实,留下许多由 佛陀教化以后才改变的典故。我们以下再举一个婆罗门家庭的例子,让大家了解人天善法的正道,只有 佛陀可以将其中的明确因果关系,以及逻辑道理解说清楚,让大家心里排除疑惑而信受遵循。
在舍卫国时,有一天早晨 佛陀就著衣持钵入城乞食,遇到一位老婆罗门,他手持着拐杖拿着钵也在乞食,佛陀看到就问他:“你现在那么老了,为什么还要拄着拐杖拿着钵到处乞食呢?”老婆罗门说他有七个儿子,都为他们娶妻以后,也把财产平分了给他们,他自己没有分,七个儿子把他驱离不孝养他,所以只好到处乞食。佛陀就教他在大众中说一首偈,这首偈的内容是这样的:【生子太欢喜,为之聚财宝,各为娶妻子,而便驱弃我。此等无孝慈,口言为父母,如彼罗刹子,垂死驱弃我。譬如马槽枥,满中置谷䴬,少马无敬让,驱蹋于老者。此子亦如是,无有爱敬心,弃我使行乞,不如杖爱我。我今捉此杖,御狗及羊马,行则佐我力,闇夜为我伴。指水知深浅,若趺扶杖起,蒙杖除多闻,是杖爱念我。】(《别译杂阿含经》卷13)
这首偈在说:“生了儿子太欢喜、太高兴了,为他们聚集了财宝,也为他们娶了妻子,他们却驱离弃舍我这个父亲;这般的不孝父母,口中说我是他们的父母,但却是人形罗刹心那么残忍,都已经在垂死边缘还驱离弃舍我。好像在马槽里放满了谷物、麦麸饲料,年少的马一点也不恭敬、不礼让老马,夺取饲料驱离老马;这些儿子也是这样,对年长的父亲没有爱敬心,弃舍我让我到处行乞,还不如这只拄杖这般地爱我。我今天手拿着这支拄杖,可以驱走凶恶的狗以及羊马之类的,走路时可以辅佐身力,暗夜时成为我的伴侣;遇到有水的地方拄杖一指就知道深浅了,若跌倒了,扶着拄杖还可以爬起来,承蒙拄杖的相伴协助,这拄杖是爱念我的。”
老婆罗门听受了 佛陀教他这一首偈,不断地诵读到非常的通顺,然后在某一个时间,七个儿子刚好都在同一个大会场合,老婆罗门就在大众中请大家听他说话,就把那首偈很通畅地朗诵出来。说完了,七个儿子都很惭愧,起来抱着父亲,对着父亲各修恭敬,把父亲带回家去供养。老婆罗门想到,如今他能够得到父慈子孝之乐,都是 佛陀的智慧力所成就的,于是拿着上好的衣服,把 佛陀当作是他的教授师,恭敬地作了供养。
当时的婆罗门有许多是在家的修行人,有许多是离家修行的婆罗门,但是对于人天善法的正道完全不了解,都要去请问 佛陀,作了些什么事,是有福或者没福。佛陀回答他们其中有一项是这样的:【若能正理供养父母,正理与乐供给,当知一切诸天即在其家。何以故?梵天王由正理供养父母故,得生梵世。若欲供养阿阇梨者,供养父母,即是阿阇梨。若欲礼拜,先应礼拜父母。若欲事火,先当供养父母。若欲事天,先当供养父母,即是供养诸天。】(《别译杂阿含经》卷5)
佛陀说:“如果能够如法得财正理供养父母,正理供给父母享用五欲之乐,应当知道这样作的话,一切诸天就在他的家里了。为什么呢?因为梵天王也是因为在人间的时候,因为正理供养父母的缘故,再修梵天的善法,而得以生到梵天世间的。假如想要供养教授师,正理供养父母本身,那就是供养教授师了,因为一切人都会远远地尊敬他在家里的所作;假如想要礼拜教授师或者拜天,应当先礼拜父母;假如想要奉事火,也应当先供养父母;如果想要奉事天,应当先供养父母,供养父母的时候就是在供养诸天了。”
那么在这一段 佛陀的教导中,佛陀让我们知道:供养父母就是人道所必须具备的善法,但是要正理供养哦!也就是要如法地积聚财宝,不去残害物命来娱乐自己,以如法的获得五欲乐,不去造作残害有情的恶业。能够向着正道修练自己的身口意业,供养父母妻眷以及有德的贤圣,正受安乐,这样造作的业,能够有生天的因缘,才能称为是什么呢?正理供养父母。所以,不是我们看到表相上,你对父母嘘寒问暖、给父母生活费,那就叫作正理供养了,不是这样!而是你自己在人品、人格的行为基础上,你要作到具备生天因缘的善行,那么一切的供养,你才能称为正理供养。因为有了生天的善因,也必定同时成就了人道的善因,这才是正确的人天善法的正道。
如果在人间的时候,积聚非法获得的钱财,残害物命,侵犯他人眷属,以满足自己享受欲乐,这些贪染欲乐都是在恼害自身,而造作恶业又恼害他人,在现世聚集种种恶业,未来世也一定会造作种种恶业的。在这种情况下,倘若以非法钱财供养父母,以及残害物命方式供养父母受五欲乐,那都不是正理供养;因为你自身所造的诸业属于损减福德的不善业,以不善业供养父母,等于让父母担了不善业的共业,不是以如法的福造作过人的福,这样的供养不能让父母未来世得安乐的,没有过人的法就不属于生天的善法。所以,正理供养父母才能成为过人的生天善法,这个道理在生天的法中,只有 佛陀能将其中具备的次法要项以及影响未来世果报的因素说明清楚。在天竺当时的所有婆罗门外道,从来不知道天在哪里,天有哪些层次的差别,天有哪些解脱的功德,天的道要如何修,却经常造作杀生求福、祈求生天的事情,所以这些都是不符合生天“法与次法”道理的。
今天我们就说到这里了。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