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心为戒——四摄六和之见和同解

第055集
由 正珍老师开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继续收看正觉教团所推出电视弘法节目:“三乘菩提之法与次法”。一样是依“摄心为戒——四摄六和”的最后一项“见和同解”。

“见和同解”也就是对于僧团当中的见解,大家能够一致。见解,每个人都有每一个人自己的认知,所以每个人会依于自己对于事物的观察以及认识,再凭着自己过去的经验整合后,产生了自己的看法。所以在僧团里面,有时候同一件事会有许多的意见,其实有意见是好事,为什么呢?因为有意见的话,就表示它还有修正的空间,或者是说有一些角度可能是我们没有考虑好的,但是别人有考虑好,这样子就能够让事情更加的圆满。因为每一个人在事情的看法上,都会有自己的一个角度问题,而这个角度问题可能受制于自己过去的经验,有的时候也可能受制于习气的导向,如果有其他的人提供不同的意见,经过重新的沟通整理,那么就能够达到非常好的一个规划。所以事上的沟通,一定要做到心平以及气和,也就是在心平气和的氛围当中,才能够达到见解的一致。

各位菩萨如果有常常看 释尊在经典当中的开示的时候,你可以看到 释尊非常尊重发问的人,每一个发问的人,释尊都会非常详细地为他解说。同样,我们正觉同修会在开会的时候,包括亲教师会议,平实导师都会非常﹝仔细﹞聆听每位与会者所提出来的意见,不但会非常注意地聆听每位与会者所提出来的意见,还会作笔记,问提问者的意思是不是这样?然后一一加以回复;有的时候对于自己的回复,他还会去问大家的意见。所以这就是心平气和,而且能够容纳大家的一种沟通。在一个团体当中,大家有了一致的认同,就会有很好的向心力,那样这个团体才能够产生非常好的运转力量,或者产生非常好的和谐的修学环境。所以世俗有一句话“家不合,外侮侵”,如果家里都不合的话,那么外面的各种的打压就会侵入家中;如果家中非常的和谐的话,外侮就不可能侵入。我想各位都很了解,一根筷子和许多筷子你要去折它的差别吧。

另外,我们也要接受一件事情,就是计划与变化,因为再周密的计划,也赶不上时间以及空间的变化。所以在一个团体当中,协作关系非常的重要,如果一个计划不是非常的完美,但是因为大家的心非常的和谐,而且大家都能够相互帮忙,不但相互帮忙,也能够接纳其他人的意见,那么不好的计划也会随着过程当中因应时间、空间的变化,而产生了非常好的应机、应缘的效果。相反的,如果一个计划,计划得非常的周延,但是因为一起共事的人,大家都是互相扯后腿,大家不合作,那么再好的计划也都将付之于流水,甚至会增加许多的成本,增加许多的时间,而让一件事情没有办法完成。所以在这个事情上面,大家一定要能够接纳别人的意见,能够互相配合,能够互相的协调。

同样在修行当中,我们对于各种的见解,对于僧团当中的各种的规矩制度,我们也要能够遵守。但是在遵守的过程当中,只要是僧团里面的规矩制度,我们都有因有缘为新学的菩萨来详细地说明,不要让他产生误会。而在佛法当中的一个修学,我们也要鼓励所有的新学者,他们能够在大乘法当中好好地勤学修习。所以戒律里面有讲到:【若佛子,有佛、经、律、大乘法、正见、正性、正法身,而不能勤学修习;而舍七宝,反学邪见、二乘、外道俗典、阿毗昙杂论一切书记,是断佛性、障道因缘,非行菩萨道者。】又说:【若佛子!常应一心受持读诵大乘经律。】又说:【若受佛戒者,应护佛戒:如念一子,如事父母,不可毁破。】(《梵网经》卷2)这也就是菩萨的同见,也就是菩萨的共同的见解,都是为了能够迈向大乘了义法的修学,能够让所有的众生不受外道邪见的恶论,而能够正受八识论的正说。

而在出世道的见解当中有两种:一种是在世俗谛当中的见解,大家能够一致;一个是在真谛当中的见解,大家能够一致。所谓的世俗道上面的见解,例如说在声闻菩提的部分,我们以《杂阿含经》卷6里面的一句话来带出:【若多闻圣弟子于此六见处观察非我、非我所,如是观者,于佛所狐疑断,于法、于僧狐疑断。】这样的一个见解是指:多闻的圣弟子要在六个见处来观察,这六个见处前五个见处,分别以五蕴来说色、受、想、行、识;在现代佛教界很多就是在第五个识蕴当中产生了误解,认为识蕴是常住不变的,尤其是识蕴当中的六识,认为这个意识心是能够产生结生相续的能力,能够投胎至下一世,这就是错误的见解,所以 佛说这一个是非我、非我所。那么第六见处就是除了前五个见处不会把色、受、想、行、识当成我跟我所以外,第六个见处会依于众生他曾经的修学来提出。例如有一类众生说:【若有见言:“有我、有世间、有此世,常、恒、不变易法。”】(《杂阿含经》卷6)这样的一个见解就是落于常见;或者有一类说:【若复有见:“非此我、非此我所,非当来我、非当来我所。”】(《杂阿含经》卷6)这就是落于断见。一个是落于常见,一个是落于断见,这就是他们对法的思惟方式。还有一类说:【此是神,此是世,此是我,我当后世有,常不变易,恒不磨灭法。】(《中阿含经》卷54)这也是常见。这样的常见是落于婆罗门的梵我思想,或者是数论外道等的神我、冥性的思想,所以这也不是正确能够向于涅槃的法。因此有关神我的部分,提婆菩萨在《百论》卷上〈破神品〉所破,他说外道怎么说呢?他们说:【神为主常,觉相处中,常住不坏不败,摄受诸法。】而这就是提婆菩萨他所要破的神我。窥基大师说神我的看法是:【神我体性常住。除自性外,二十三谛体性虽常,仍有转变无常之相。】(《成唯识论述记》卷1)这就是在声闻菩提的内涵当中,所要断的六种见处。

我们重新说一下这六种见处,就是对于色、受、想、行、识这些五蕴的法,把它看成是我或者是我所,而希望这一个五蕴身能够常住,或者认为这个五蕴身的内外有一个不变的法;另外一类的思想,就是产生了常见、断见,常见的部分,又会分出一部分是外道神我。会有这样的一个见解,都是我见没有断,而且都是流入于思想当中,没有对于法产生非常细腻的现观。因为如果说对于五蕴的法,以及对于这些思惟有很细腻的现观的话,那么无常观就会非常的透彻。

佛陀用一个很简单的方式来告诉我们诸法的无常检验:以我们的这一个色身来说,我们要来看我们这一个色身,我们这个色身是不是刹那刹那都在变异呢?你能不能认同?如果你能够认同,你就知道这一个色身不是常住的法。那么不但是这一个色身是刹那刹那变异的,而且这一个色身所依附的内涵,也是刹那刹那变异的,里面的法不断不断地在变异;也因为这一个色身不断不断地在变异,所以我们所拥有的这一个色身,它就不会永远只是一个样子——有着生、老、死的变化。除了这一个色身的变异以外,以及色身里面的法刹那刹那变异以外,我们这一个色身所依附的外面世界,是不是也不断地在变化呢?所以外部的世界,佛陀说:有着地、水、火、风的变化,而外面的世界也有着火灾、水灾、风灾的变化;当有这些灾患的变化的时候,又会产生了刀兵劫、饥馑劫,还有各种的流行病的发生。也因此不论是自己的正报,或者外面的依报,也都是无常的。那么或许有人说:“那没关系,我只要拥有百岁身就好。”有这种想法也是太天真了!因为世俗人都知道,棺材是装死人的,不是装老人的,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活到百岁身。同时还有一个状况,如果真的能够活到百岁身,在这一段时间里面,也都有着各种的病苦,各种的爱别离、怨憎会种种的苦缠绕。这就是 佛陀在告诉我们,观无常的时候,你从自己的色身,你从外部的世界,你仔细地去观察,你就知道没有一个法是常的。所以一个修行人,他在这个地方产生了很深刻的思惟以及观察体会以后,自然在五蕴诸法上面就不会产生执著了,而在见解上面也能够产生检验的效果。

还有如果说外面有一个神我,体性是常住的,或者自内有一个神我,体性是常住的,那这个神我是什么呢?没有人能够现观,那只是一种思想,当他留住于一个思想的时候,他是没有办法被验证的。这个是在声闻菩提里面所要产生的一个非常正确的见解,否则的话没有办法断除我见,也没有办法断除疑见。换句话说,也许有些人说:“他们所说的神我,就是佛门当中所讲的第八识阿赖耶识,或者是说真如心。”那么你要问清楚:“你所说的真如心,或者你所说的阿赖耶识是什么呢?”不要因为他们跟我们讲的名词是一样,你就认为他所说的是正确的,所以当你真的仔细问他的时候,他绝对是落在意识的范围——例如一念不生这样的一个氛围当中,或者是当心非常非常平静的时候;那么这样的一个见处,还是落在意识心的范畴,还是没有办法究竟地断除十八界相应于清净涅槃的体性。

另外一个正确的见解,就是属于缘觉菩提的缘起以及缘生。在我们中文的字体里面,没有办法看到中文所表述的这一个字的词性,但是在梵文里面“缘起”和“缘生”的词性是不一样的。缘起的词性就是说:当这一个法起来的时候,它一定和所生的法是同时存在的,所以它是一个主动性的,而且是一个现在进行式的。但是缘生的法呢,就是已经成为过去式了;所以只要是缘生的法,一生起来的时候就已经是成为过去式了。所以在缘觉菩提里面,缘起的法,它就是一直跟所有的缘生的法是同时存在的;换句话说,所有的缘生法都是刹那变异的。

因此在缘觉菩提要非常正确地认识到缘起法,正确地认识到缘起法就会推究到我们每一个人是怎么出生的。当推究到我们怎么出生的时候,就会推究到一定有一个入胎识;而这个入胎识呢,是当一个众生他已经舍寿了以后,意识已经断了以后,这个入胎识还是会继续存在,而且有着结生相续的功能,有着持种的功能,有着异熟的功能,所以才会再续生下一世的种种诸法。而祂所续生的种种诸法——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乃至于下一世的生、老死——都是缘生缘灭的法,每一法都是刹那刹那的变异;但是每一法都不能离开这一个根本因——缘起法,也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或者另外一种依祂的功能性、依祂的因说是种子识,那依祂的果说是异熟识,依祂的过程说是结生相续;这就是在缘觉菩提里面,一个菩萨应该要能够知道的内涵。

而在佛菩提上面,我们一起修学的菩萨们一定要能够信受八识正理,而且能够知道七转识的虚妄性。七转识的虚妄性,在自己修学声闻菩提以及缘觉菩提一定要能够非常究竟地实证:七转识的前六识是五位会断的,第七识在入涅槃是会断的,所以这七转识都是无常变异的法;而且七转识的法统统都是依他起性,都是因缘有、都是假合有。在了解了七转识的因缘有、假合有以后,就不会为七转识所瞒,也因此随着戒的修学,随着定力的增长,更重要的就是般若正见的熏习——从闻所成慧到思所成慧,也就是从思惟模式到行为模式的进展——有一天就能够证得这一个法界实相。而这一个法界实相,在面对祂所生的一切法的时候,在一切法当中都是无著、无分别的。这就是菩萨团体之所以能够利行于菩萨道,而不著一切法;这也是菩萨团体是真正能够行四摄六和之法的团体,因为它依于一个真正无为的法。

这一节就说到这里。

祝愿各位菩萨:四摄六和都能够修学得非常的好,利行于菩萨道上。

阿弥陀佛!


点击数: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