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识如来藏不是《阿含经》所破斥的我见

第062集
由 正元老师开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这个单元我们继续跟大家辨正《琅琊快报》中错误说法的地方。

《琅琊快报》又说:【心识的了别通过“五遍行心所”完成。阿赖耶识既然是“识”,当然有了别的功能,了别的就是五根和五尘组成的根身和器世间。】(〈《琅琊快报》2020.8.14:2020.8.11萧平实导师讲经点评〉,琅琊阁。)琅琊阁此处所说跟 平实导师所教授的法义并无不同,就好像前面说阿赖耶识因为没有这五种了别六尘境界的心所法,所以阿赖耶识没办法分别了知所缘的六尘是属于哪一种境界。因此 平实导师说阿赖耶识是不分别的心,说阿赖耶识是没有见闻觉知的心。可是 平实导师也常说阿赖耶识虽然离见闻觉知,不分别了知六尘的种种差别境界,但因为祂也是心、也是识,所以祂也有不同于六识见闻觉知心的分别,这个分别不属于世间的名言分别,平实导师说阿赖耶识的这个分别叫作三界外的分别。也就是阿赖耶识缘于有根身、器世间、种子时,有不同于世俗六识见闻觉知心的分别,这种分别不是取相分别的世间凡夫、二乘或未证悟的菩萨所能了知。

因此 平实导师说阿赖耶识是不分别的心,又说阿赖耶识有三界外的分别、有六尘外的分别,这样的说法完全符合圣教义理,也同于法界实相的现观。而且《般若经》也说这个空性心——第八识如来藏,也叫无心相心、不念心,祂没有六识见闻觉知心的分别心相,祂没有世俗六尘的分别心相,所以 平实导师说阿赖耶识是不分别六尘的心,又说阿赖耶识有六尘外的分别,是“非有分别、非无分别”的心、是“非知、非不知”的心,这样的中道实相心才是般若的空性心。这也显示出 平实导师是一位大善知识,是末法众生的明灯,因此劝请琅琊阁赶快回归正法。

在2020年8月11日,平实导师周二讲经时说:【第二个课题就是入地前无法现观阿赖耶识,但开悟的人明明已现观阿赖耶识,所以恭喜各位都已入地了。可是能现观的只是第七住,般若正观现前,现已确定阿赖耶识离见闻觉知。行于见闻觉知非求法,他们说维摩诘(金粟如来)与世尊都说错,但《菩萨璎珞本业经》是说第七住位,结果他说(入地才能)证得第八识,到底谁说的才是佛法?他们的真见道是指什么呢?】(〈《琅琊快报》2020.8.14:2020.8.11萧平实导师讲经点评〉,琅琊阁。)琅琊阁在2020年8月14日的《琅琊快报》评论说:【萧导师的“现观”是他自己的妄想,他的“现观阿赖耶识是这样持身的”其实只是观察到身体上的“行蕴”。】

对于《琅琊快报》这样的评论,我们来解说一下。琅琊阁说 平实导师教导学人参禅,当因缘成熟时一念相应亲证第八识如来藏,能现观阿赖耶识的真如法性;说这样的现观是一种妄想,说这样的现观只是观察到身体上的行蕴。琅琊阁这样的说法正显示出他的观行不通达,无法现观实相法界跟现象法界的差别,分不清楚七转识跟第八识的差别,也不了解五蕴跟第八识不即不离、非一非异的道理,这就是 平实导师在禅三时所说“牛奶跟水分不清楚”。因此琅琊阁才会说参禅证悟时,现观第八识如来藏只是观察到身体上的行蕴。

对于琅琊阁这种错误、无知的说法,我们需要跟大众解说辨正一下。行蕴,行是造作、也是行为的意思,特别是指思量心的决定和支配行为的因素;行也有思虑、决断的心理意志,所以行是含有意志跟思量的心。一切法的运行是有生灭,也是有变异的,因此行含有无常、迁流的意思;所以诸行无常,就成为缘起的基本架构。在五蕴法中,行是现象界除了色、受、想、识四蕴以外的一切法;在五十一个心所法中,行是除了受、想两个心所外的四十九个心所法;另外有二十四个不相应行法,也都是摄在行蕴中。行有身行、口行、意行;此外,眼根接触色尘、耳根接触声尘,乃至意根接触法尘引生内心的思量,叫作六思身,这也是行。这些都属于行蕴,行蕴是无常、苦、空、无我,这是 世尊的圣教。

而 平实导师所教导的禅法,是要在生灭变异的五蕴当中去寻找一个不生不灭的真实法,这个真实法跟五蕴在一起,祂跟五蕴不即不离、非一非异。五蕴有见闻觉知,会分别六尘;而这个真实法离见闻觉知,不分别六尘,因此 平实导师常说“参禅就是要用见闻觉知的心,去找另一个离见闻觉知的心”。找到这个真心如来藏的时候要能够去检验,看祂是不是常住不坏的金刚心,看祂在六尘当中是不是离见闻觉知,不分别、不作主,看祂是不是了众生心行。譬如五位时:眠熟、闷绝、正死位、无想定、灭尽定;证悟的菩萨能在这五位当中,观行到六识的见闻觉知心已经断灭,而第八识如来藏祂一直都是真实常住、如如不动,祂一直都在鉴机照用、随缘任运。确实证知有一个不生灭法跟生灭的五蕴和合在一起,并非像琅琊阁所说只能观察到行蕴。

因此说正觉讲堂学人参禅证悟时的现观,不只是观行到身体上的行蕴,也观行到第八识如来藏;并且现观这两个法不即不离、非一非异,牛奶跟水能分得清楚,真妄分得清楚,哪一个是生灭法、哪一个是不生灭法能分得清楚,不像琅琊阁观来观去只找到无常虚妄的行蕴法。正觉讲堂能够实证阿赖耶识在五蕴中具有的真如法性,依第八识的真如法性修学转依,降伏自心无明烦恼,能少分、多分发起般若空性的智慧,发起中道实相的智慧;能少分、多分现观世间如梦幻泡影,能快乐无忧地在世间行菩萨道、度化有缘众生。因此,可知 平实导师是真实善知识,所以要劝请琅琊阁赶快回归第八识如来藏正法,把多余心力放在导正佛教界的错误知见上面,破斥西藏密宗这些假佛法,以三乘菩提来利益更多的学人,这样不是更好吗?

在《琅琊快报》2020年8月20日发布的文章中又说:【萧导师不断灌输的如来藏理论——第八识如来藏是真我、实我,具有持身功能,就是《阿含经》破斥的“非离蕴、非即蕴我”。“非离蕴、非即蕴我”指一个常、一、主宰,真实存在,与五蕴和合之肉体,非离亦非不离的“我”,是一种典型的“我见”。所有具备正见的佛弟子都不可能将这种外道论当作佛说。】(〈《琅琊快报》2020.8.20:萧平实导师2020.8.18“讲经”内容〉,琅琊阁。)琅琊阁这个指控和说法是错误的,完全分不清楚 世尊三转法轮圣教所说的我与无我,也不了知生从何来、死往何去的生命实相,对于佛法三乘菩提所要求证的解脱、涅槃是中道法也没有胜解。否定了 世尊开权显实,殷勤教诫的佛性、如来藏圣教,因此即使努力精进修学琅琊阁自己所认为的一切法无常、苦、空、无我的《阿含经》,那最后也终将落入断灭见的外道法中,而不是中道实相的佛法。因此,普劝琅琊阁众人及其追随者,应回归正道、摄受正法,才不会有所遗憾。

下面我们将用白话来解说《大般涅槃经》中 世尊的开示,里面有很多胜妙的佛法义理;也会解说 世尊为何要于小乘的九部经,也就是四阿含中说“一切法无我”的道理;也会解说为何众生皆有佛性、如来藏,而此佛性、如来藏所说的“真我”为何不是阿含九部经所破斥的我。后面也会举证 平实导师所弘扬的第八识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就是佛性,就是真如;说明 平实导师为何是末法时代的大善知识,能作为众生的光明依止。

在《大般涅槃经》中 佛说诸比丘应“当依四法”所谓:【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识,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大般涅槃经》卷6)其中所谓依法,就是要依止如来的大般涅槃,大般涅槃是指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而法身、法性也就是如来藏,祂是如来大般涅槃的法体,所以依法就是要依止如来藏。一切佛法即是法性,法性即是如来,所以如来常住不变。如果有人说如来无常,那是他不知道、看不见法性;如果不能知、不能见这个法性如来藏的人,佛弟子就不应该依止。

佛又说:应该依止善解如来藏、能知如来常住不变的善知识。如果有人说如来是无常变易的,这是不如理的,不应该依止。所以依法就是依止法性,不依止法性的人就是声闻;法性即是如来藏,声闻即是有为;如来密藏即是常住,有为声闻即是无常。善男子!如果有破戒的人为了利养而说如来无常变易,这样的人不应该依止。这是依法不依人的道理。

在《大般涅槃经》中 佛又说:所谓依义不依语;义就是觉悟了解的意思。觉悟了解如来藏就是“义”,义叫作不羸劣、不瘦弱;不瘦弱叫作满足,满足之义叫作如来常住不变法身;如来常住不变的法身就是法常;法常就是僧常,因为佛法僧三宝皆依如来藏而有,而如来藏常的缘故。这叫作依义不依语。

所谓依智不依识,智指的就是如来。如果有修学声闻法的人,没有方便善巧能了知如来功德,那这样的声闻知见就不应该依止。如果有人能知道如来即是法身、法性、如来藏,有这样的真实智慧就应该依止。如果见到如来方便的应化身,有人就说如来是属于五阴、十二入、十八界所摄,是饮食所长养的,那这样的说法也不应该依止。所以要知道,只会取相分别的人不是善知识,因此不可以依止;如果有人作这样的说法以及写这样的经书,也不应该依止。这就是依智不依识。

所谓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不了义经指的就是声闻法,声闻法只讲蕴处界的缘起性空,只讲蕴处界无常、苦、空、无我,他们听闻佛说如来深奥秘密的如来藏就会出生疑惑,没办法了知这个深奥秘密的如来藏能出生大智慧海。声闻就如同婴儿一般,没有能力分辨事情,因此叫作不了义。了义就是菩萨的真实智慧,随着他亲证自心如来藏,能出生无碍大智,就如同大人一样无所不知,因此菩萨法叫作了义。另外,声闻乘叫作不了义,无上大乘才是了义。如果说如来是无常变易,那是不了义的;如果说如来常住不变,那才是了义的。声闻所说应该证知的法,那是不了义的;菩萨所说应该证知的法,那才是了义的。如果说如来要靠吃饭养活,那是不了义的;如果说如来是常住不变易,那才是了义的。如果说如来入于涅槃就如同火材烧尽,那是不了义的;如果说如来涅槃是入于法性、法身、如来藏,则是了义的。声闻乘的法不应该依止,那是因为如来想要度化众生,以方便力而说声闻乘的法,就如同大人只教小孩子半字。声闻乘的法就如同初耕还没有结果实,因此叫作不了义,所以不要依止声闻法,而要依止大乘法。因此大乘名为了义,这样的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佛弟子应该证知。

另外,所谓依义,义叫作质直,也就是直心;直心叫作光明,光明叫作不虚弱,不虚弱叫作如来。另外,光明叫作智慧,直心叫作常住。简单说,义就是众生的法性,常住不灭的真心、如来藏。如来常住叫作依法,法叫作常住,又叫无边、不可思议、不可执持、不可系缚;而这个常住法、无边法、不可思议法,却是可知可见的。如果有人说常住法如来藏是不可知、不可见的,那这样的人是不应该依止,所以说要依法不依人。如果有人用微妙的言语宣说无常,说没有常住法、没有如来藏,这样的言说不应该依止。所以说要依义不依语。

所谓依智,说众僧是常、无为、不变异,不畜八种不净之物,这就是智。众僧只是五阴和合、只是识作识受,无真实的和合僧,因为和合就是缘起性空,就是无自性、无所有;既然无所有,如何说有常住?所以要知道这个五阴的识僧是不可依止的,应该依止的是“常住、无为、不变异,不畜八种不净物”的如来藏智僧。所以说要依智不依识。

所谓依了义,了义叫作知足,如来藏始终不会诈现威仪、清白,始终不会憍慢、自高、贪求利养;又能在如来随宜方便所说的法中不生执著,这样叫作了义。如果有人能依止如来藏,安住这样的法中,那么此人就是安住第一义。所以要依了义经的如来藏法,不依不了义的蕴处界法。

所谓不依不了义,不了义如经中所说,一切燃烧、一切无常、一切皆苦、一切皆空、一切无我,这都是不了义;因为不能了达如来藏的真义,会令邪见的众生下堕阿鼻地狱。为什么?因为不能了达法界的真义如来藏而取相执著的缘故。执著一切燃烧的人,就认为如来涅槃也是烧灭;执著一切皆无常的人,就认为涅槃也是无常;其余苦、空、无我的执著也是如此。所以不了义经不应该依止。

《大般涅槃经》中 佛又说:“‘一切众生虽有佛性如来藏,也要受持佛戒才能见到,也因为亲见佛性才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为小乘的九部经中没有方等大乘经,所以那些九部经(也就是琅琊阁所说的四阿含)都不说有佛性。那些经中虽然不说,佛弟子也应该要知道佛性是真实有的。’如果这样说,就是我释迦牟尼佛真正的弟子。”虽然阿含没有明说有佛性、如来藏,但也是有以隐密相来说第八识如来藏、佛性的地方,只是琅琊阁看不出来而已。

譬如在《长阿含》13经《大缘方便经》中 佛说:【“阿难!缘识有名色,此为何义?若识不入母胎者,有名色不?”答曰:“无也。”“若识入胎不出者,有名色不?”答曰:“无也。”“若识出胎,婴孩坏败,名色得增长不?”答曰:“无也。”“阿难!若无识者,有名色不?”答曰:“无也。”“阿难!我以是缘,知名色由识、缘识有名色。我所说者义在于此。”】(《长阿含经》卷10)这就是四阿含所说“识缘名色、名色缘识”的教法。四阿含中说有入胎识,因为有这个入胎识才能出生五阴名色;有入胎识住于五阴名色,才有众生三界六道之生死轮回。虽然没有明说五阴名色的根本心——第八识如来藏,但五阴名色中已有六识与意根等七个识,所以入胎识便是第八识如来藏,这也是 佛以隐密相在阿含中说有第八识如来藏的教法。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这个单元就先介绍到这里。

祝福各位菩萨:身心康泰、学法无碍!

阿弥陀佛!


点击数: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