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阁们是大乘菩萨吗?(二)

第032集
由 正娴老师开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重蹈灯下黑之琅琊阁”。我们仍然来谈论退转者琅琊阁(写手们)他们的行为是否符合菩萨?他们是大乘的菩萨吗?

我们来看《瑜伽师地论》卷40说:【又此菩萨安住如是菩萨净戒,先自数数专谛思惟,此是菩萨正所应作,此非菩萨正所应作。既思惟已,然后为成正所作业,当勤修学!又应专励听闻菩萨素怛缆藏及以解释,即此菩萨素怛缆藏、摩怛履迦,随其所闻当勤修学!……又诸菩萨于受菩萨戒律仪法,虽已具足受持究竟,而于谤毁菩萨藏者无信有情,终不率尔宣示开悟。所以者何?为其闻已不能信解,大无知障之所覆蔽,便生诽谤。由诽谤故,如住菩萨净戒律仪,成就无量大功德藏,彼诽谤者,亦为无量大罪业藏之所随逐,乃至一切恶言、恶见及恶思惟,未永弃舍,终不免离。】

我们来看琅琊阁(写手们)是否符合大乘菩萨?是否能称名菩萨?琅琊阁(写手们)否定了圣 平实导师帮忙所证所教说的第八识如来藏真实法,当然是信位不具足;对法主、对法义如是否定,当然没有了如理的真实智,没有了如实智就只能回到六识论以想像说法;故此,开始诽谤菩萨经藏、菩萨论藏,当然也用事相诋毁法主,凡所听闻一切皆产生疑惑或否定,从此文〈正觉的反思(5):“我不与世间诤,世间与我诤”?〉的这一篇贴文内容可得知。文中批评诋毁法主,他们俨然为“上位菩萨”的说教,这里所说的批评内容却像外道学习者的看法,好似尊高不可一世的道德演说者,可以确定的是这样忘恩的行为,一定不是大乘菩萨的心行。相似佛法的乱象,已经提早上演了,外道说法是凌乱无章、言不及义,无法真实了解佛法次第及内容。他们处处举经论像似依止大乘法教而说,然而所说的解释却是违背经论真实义理内涵;而琅琊阁(写手们)就是属于这类学习者,从法主圣 平实导师学习上妙法,带着不能信解的邪见,也未配合法主殷切叮咛所教授的学法次第与观行内容,故此当然会退转于大乘菩萨法。琅琊阁(写手们)还用世间人惯用手法——也就是“自己人熟知内部作业”来称谓熟识了解正觉,借此诋毁正觉、诋毁法主,不但不知师恩,连世间应有的人情伦理也无,毫无情面的恶言、恶见及恶思惟,错说法义又狂乱批评。

正觉菩萨僧团是学习大乘佛菩提道的清净道场,上位菩萨是现量说法,也引用圣教佐证解说,我们修学也要闻思修证得跟上学习观行,就法主一音演绎,诸众学子各类随得解,师父引进门,本来就是修行看个人。更何况法主还铺陈学法次第与方法,如果学人学习不了解,就要虚心请教,再体验、检验、重复思虑确定;当无法确认,就需要安忍于暂时的不了解,因为上胜法义,没有足够的智慧与福德等资粮,仍然是无法吸收明白的。学习过程中加强自己的定力、福德、慧力、伏除性障增上时,再重复体验、检验、重复思虑,务实学习大乘法,要数数串习体验,并非与自己认知不同就通盘否定上位菩萨所说。当你指责别人之前,应该是自己要依缘实证如来藏来检验与论说;若已否定所证悟的真实心,就不符合经论所称谓的如实如理有实证世间智者的说法者。

在此,刚好引用以下琅琊阁(写手们)此篇〈正觉的反思(5)〉这篇网路〔网络〕文,所谈〈从正觉的反思(5):“我不与世间诤,世间与我诤”?〉所举的经论、所述的法,他们有举出这句话出处《杂阿含经》卷2,我们就用他们所举的内容来比对。先从原文来看:【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不与世间诤,世间与我诤。所以者何?比丘!若如法语者,不与世间诤,世间智者言有,我亦言有。云何为世间智者言有,我亦言有。比丘!色无常、苦、变易法,世间智者言有,我亦言有。如是受、想、行、识,无常、苦、变易法,世间智者言有,我亦言有。世间智者言无,我亦言无;谓色是常、恒、不变易、正住者,世间智者言无,我亦言无。受、想、行、识,常、恒、不变易、正住者,世间智者言无,我亦言无,是名世间智者言无,我亦言无。比丘!有世间世间法,我亦自知自觉,为人分别演说显示,世间盲无目者不知不见,非我咎也。”】(〈正觉的反思(5):“我不与世间诤,世间与我诤”?〉,琅琊阁。)

好,上述琅琊阁(写手们)有解释,他们的解释没有看到经文的重点便错说,他们错说如下:【此经表面显示的内涵似乎相当单纯:佛说五蕴是无常、苦、变易之法,世间没有一法是恒常、永住、不变易的;这也是世间智者认同的,所以佛“不与世间诤”。只有世间的无智者,也就是那些主张有恒常之灵魂、神我梵我的人,会与如来诤论,所以说“世间与我诤”。】(〈正觉的反思(5):“我不与世间诤,世间与我诤”?〉,琅琊阁。)但是 佛陀在说此句时是有前提,里面说明得很清楚:【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所以者何?比丘!若如法语者,不与世间诤,世间智者言有,我亦言有。】他们解释时,忽略了“如法语者”——说法要如实如理者;也就是说,什么样的人说法才会如实如理?像佛、菩萨、实证解脱者都是如实如理的说法者,才能与真实法义相为符合,故这样的解脱实证者所说的法,当然才是如法语者。这样如实如理的说法者所说的法,绝对不会背离真实义理,他在如理说时也不会与世间人诤,一心为了救护有情众生。所以当言说:“色无常、苦、变易法是有,我佛陀亦同说有。像是受、想、行、识,无常、苦、变易法,如实如理说法的世间智者说有,我亦言有。……如实如理世间智说法者说无,我亦言无;……比丘!在世间的世间有情众多,我亦自知自觉,因为要为不同根性的人来分别演说显示,而世间眼盲无目的人不知晓、不能闻见,非我咎也。”

也就是因为众生根性差别,能够依缘实证的有智者如理说法,所以在世间说法要有方便善巧摄受,也就算是用一般世间法能够接受的方法说法,佛陀亦赞同如实如理世间智者所说法。例如圣 平实导师常譬喻,若有基督教信徒又有因缘信受佛法的朋友对您说:“信我者(上帝者)得永生。”为了接近与教化普罗大众,初始也需认同所说,待缘熟后再跟他说这个上帝不在远方在您身中,而每个人都有一尊上帝不需要远求。像这样如实如理世间智说法者,用世间方便说辞摄受大众,佛陀亦赞同所说。琅琊阁(写手们)忽略前提重点,仅以字体表意揣测经论,大胆言说自己的想法说为佛法,实在很危险。举经论说是佛言,但是所说的又不是 佛陀本意,佛陀是大觉悟者,若要认同说法者,要像如实如理有实证世间智的说法者才会认同他;凡是贤圣菩萨论法,得要有前提才可能认可一般说辞,这是佛弟子应有的常识。若是对外道者所说的法,必会摧邪才能显正,所以佛法有两面刃,不可单凭想像臆测说法。

而琅琊阁(写手们)他们也举例下列经论,也是错说解说,他们说:【《瑜伽师地论》卷88对此经做出了更细致的诠释,大意是:如来是无诤的,如来不会无故主动去与他人诤论,唯除哀湣世间愚痴无智者,为了化解其邪执颠倒,令其了知真实义,才会为他解说正法:如来终不故往他所求兴诤事,所以者何?由诸世间,违返他义谓为自义,故兴诤论;如来乃以一切他义即为自义,故无所诤。唯除哀湣令其得义,故往他所为说正法。而诸邪执愚痴世间颠倒,妄谓自义、我义而有差别,故兴我诤。】(〈正觉的反思(5):“我不与世间诤,世间与我诤”?〉,琅琊阁。)然而《瑜伽师地论》内涵是更精辟解释说法者的条件,《瑜伽师地论》卷88:【由四因缘如来不与世间迷执共为怨诤,然彼世间起邪分别谓为怨诤。何等为四?一者宣说道理义故。二者宣说真实义故。三者宣说利益义故。四者有时随世转故。此中如来依四道理宣说正法如前。所谓观待道理、作用道理、因成道理、法尔道理。由此如来名法语者。如来终不故往他所求兴诤事。】在《瑜伽师地论》卷88也是解释当 佛要宣说“我不与世间诤,世间与我诤”法义时,在此文之“前提”先说明“法语者”的条件,也就是说法者的资格要有哪些,佛才会认同所说,就如卷88里所说的“宣说道理义故、宣说真实义故、宣说利益义故、有时随世转故”,也就是要能宣演正确道理,而这个道理要符合真实义的道理,并且要利益有情的真实义理,有时必要可以随世间用语来摄受转化有情。所说的法义的正确道理也要符合观待道理、作用道理、因成道理、法尔道理。实证者也就是要以空性无我性的涅槃如来藏才能谈一切法,才能对于一切法的法住法位、法尔如是如理说教,能如理如实地真实说出实义法。

所以《瑜伽师地论》更细说这个“说法者”应有的具备条件,佛陀方才认同所说,绝对不是琅琊阁(写手们)举经截取式的断章取义,只凭他们想说的、又错会经论义理。他们就是 佛所说这类人,就是“而诸邪执愚痴世间颠倒妄谓自义我义”,就是把自己的邪说说是 佛说的,但是 佛陀明明不是这个意思。就像琅琊阁(写手们)他们在文末自己打脸说:【此处“世间智者”如何定义呢?佛虽没有明说,但我们可以从佛教的真正本质与精神来理解。】问题来了,佛怎么没明说,佛在《杂阿含经》卷2说出如理法义,也在《瑜伽师地论》更详细说明“世间智者”的条件。琅琊阁(写手们)还睁眼瞎说:【佛说的“世间智者”,指的是那些也许还未能亲证出世间智慧,但是一个客观理性、能如理观察思维事实真相,拒绝盲从迷信的人。】问题是“还未能亲证出世间智慧”的人,绝对是不符合 佛陀所说的“说法者”资格,琅琊阁(写手们)栽赃 佛陀没说,还世俗化 佛陀本意。他们还错会说:【所以佛教诫弟子说:“当自依止,法依止,不余依止”。也就是说,佛教的核心精神和最高教导是:不应该盲信盲从,或是遵循无根据的臆想、推论,而是应该在听闻某种观点、道理后,客观理性的去观察、思考、实践,来发掘真相。】(〈正觉的反思(5):“我不与世间诤,世间与我诤”?〉,琅琊阁。)佛陀已说了世间智者需要具备四因缘四道理,才可以如理说法,尤其已证悟真实义的真相并非用“发掘”得知,仍然要有定力、慧力、福德、伏除性障的基础,来次第进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静虑、般若六度圆满;最重要的还是要有具足的净信,否则大善知识所说的、教导的真实法,则会充耳不闻、难调难伏。

《瑜伽师地论》也说:【所以者何?由诸世间违返他义谓为自义,故兴诤论,如来乃以一切他义即为自义,故无所诤。唯除哀愍令其得义,故往他所为说正法。而诸邪执愚痴世间颠倒,妄谓自义我义而有差别,故兴我诤。由此因缘,当知如来名道理语者。又复如来名真实语者,谓若世间诸聪敏者共许为有,如来于彼亦说为有,谓一切行皆是无常。若于世间诸聪敏者共许为无,如来于彼亦说为无。谓一切行皆是常住。又复如来名利益语者,谓诸世间有盲冥者,自于世法不能了知,如来于彼自现等觉而为开阐,又复如来或时随顺世间而转。】(《瑜伽师地论》卷88)佛陀不与违反 如来所说的邪执愚痴世间颠倒者诤论,世间颠倒者会将自义说成 如来所说。只有如理有智者所说的,一切他义在此处当世间诸聪敏说法者去为邪见者说法时,因为已实证第八识如来藏、已经有如实智慧,则会随世转化有情,故有方便善巧度化一切众。如来是不与世间迷执者共为怨诤,如来会赞同如实说法者所用的方便善巧来教化一切有情。

由此处得知琅琊阁(写手们)他们文中错认又批评法主,这样说:【发现导师向来读书草率粗略,经常在未厘清他人的论述前,就以自己错误理解胡乱批评他人。……(或者)正觉的法义辩论文章里面,经常犯下错解经论、不查文献、无视语境随意引用经文、以偏概全、望文生义、论理逻辑粗糙的谬误(后续文章会细细分析)。更甚的是,其中有些措辞如同谩骂,而且动不动就用诽谤三宝、诽谤如来藏会下地狱这些话来恐吓他人。】(〈正觉的反思(5):“我不与世间诤,世间与我诤”?〉,琅琊阁。)法主悲愍提醒他们邪见邪说误导众生的严重果报,还不断殷切嘱咐谨慎确认法义,他们竟然这样诋毁法主,甚至错误认为“诽谤三宝、诽谤如来藏会下地狱这些话是叫作‘恐吓他人’”。这样不相信因果,是连大乘菩萨学法的资格都没有,也可以看出他们把殷切叮咛当作恐吓想。菩萨有善护菩萨藏的责任,善护自己与他人身口意业,在许多经论中也不断告诫学佛人;由此可知,琅琊阁(写手们)其心颠倒邪恶执见。

除了以上所述,琅琊阁(写手们)也已经退失于大乘菩萨行道,不符合真实义菩萨,从他们文中错说:【第一义谛只能亲身体验(亲证),它无法用语言形容、……。】事实上正觉会内所有证悟者,不但能亲见、还能口说手呈,法主说法时,能够现前观行。而琅琊阁(写手们)所说的法,就跟印顺所说的第一义谛解释是一样的——说第一义谛是无法用语言形容;他们因为退失所证,当然无法以观行第一义谛证转来说法,故对真实法义全盘否认,他们解说成:【佛陀采用语言概念所建立的正见、正法时,必定依从正确的、约定俗成的世间名言、概念、道理来演绎铺陈,……。】(〈正觉的反思(5):“我不与世间诤,世间与我诤”?〉,琅琊阁。)然而 佛陀说法一定是如实语、不诳语,因为 如来智慧已经是四智圆明究竟圆满,如来真如无垢识清净无染,故所说的正见、正法,也是如理如实,缘实相之法住法位、法尔如是而说,不需要用所谓的“语言概念所建立”的世俗法概念来说法。

琅琊阁(写手们)还错说认为:【不论是阿含还是唯识学、不论大乘小乘,佛法一再反复宣说的核心要义是破执。即使一个人的见解正确无误,但是倘若对自己的“正见”强烈执著,本身就已经背离 佛陀教导的本怀。】(〈正觉的反思(5):“我不与世间诤,世间与我诤”?〉,琅琊阁。)他们此段说法真是矛盾。然而 佛陀说法四十九年,不断从不同层面言说如来藏法的正见,三乘菩提无论说的任何一切法都是缘于如来藏来说,证如来藏才是核心,佛陀经论处处正说、隐说如来藏妙法,这样是不是也是说 佛陀在“强烈执著正见”吗?当有见谛者对愚痴无明覆障者不断地苦口婆心教授,怎么会是强烈执著呢?你也说“正觉同修会的法义辨正,学法初期听起来似乎没有不合理的地方,……”,后来对法主、对正觉的改变,就是自己在法上不得力,又在事相起烦恼;倘若在修道上没有伏除慢心,过去所学的邪见不弃舍,尤其文末对于“我执”的错会,只要稍有事相不尽人意,则会遮障道业,就会诋毁善知识造成重罪沦堕三涂苦。所以琅琊阁(写手们)这样学法态度,真的是不符合大乘菩萨的行为。真实期盼他们知错能忏悔,才能回归正法,这才是真实义菩萨。

他们文中有多数观念错误解说,今天仅以部分提出说明。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就说到这里。

祝愿:闻思正理、修证无碍、得证菩提!

阿弥陀佛!


点击数: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