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赖耶识就是无余涅槃的本际

第006集
由 正光老师开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正觉教团所推出的弘法节目,这个主题名为:《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重蹈灯下黑之琅琊阁》,主要是针对有一批退转者,在网络上自称是琅琊阁等人,误解经典及 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的开示,以不实、歪曲的方式在网络上贴文,以此来评论正觉同修会。因为这样的缘故,正觉同修会针对琅琊阁所评论的文章一一加以辨正,让各位菩萨知道:琅琊阁所说的种种法,不仅是违背佛菩萨的开示,而且也成就误导众生的大恶业。琅琊阁在网络上曾贴文表示:“玄奘译《本事经》:执著无余涅槃中有阿赖耶识存在是一种常见”,以此缘故,今天针对这个贴文所要讲的子题是:〈阿赖耶识就是无余涅槃的本际〉。也就是说,阿罗汉断除我见、我执、我所执以后,于舍寿时,灭尽自己的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入无余涅槃,剩下的就是阿罗汉的真心——也就是阿赖耶识,祂独处于极寂静的境界中。如果各位菩萨有这样的见解,名为正知见。依此正知见来修行,未来就能够证得三乘菩提,乃至最后成就佛道,并不是琅琊阁认为有这样的见解就是常见,因为他们的说法是错误的、不如实的。

为什么琅琊阁会认为无余涅槃中,有阿赖耶识存在的见解就是常见呢?因为他们误解了 玄奘菩萨所译的《本事经》中“世尊为彼怖畏诸有阿赖耶者、恒为断见所系缚者”,开示阿罗汉入无余涅槃,还有一个常住的清净无戏论体的阿赖耶识真实存在,并不是不存在。然而,琅琊阁认为执持有一个常住的真心阿赖耶识存在的见解,就是常见,真是误会大了!由于二乘人听闻 佛的开示以后,知道入无余涅槃并不是断灭空,还有一个常住的清净无戏论体的阿赖耶识存在,所以愿意断除我见、我执、我所执的烦恼现行而入无余涅槃;这也是 玄奘菩萨所译的《本事经》中所开示的“害阿赖耶”,也就是将阿赖耶识的能藏、所藏、执藏的“阿赖耶性”加以灭除,二乘人于舍寿时愿意灭尽自己的蕴处界入无余涅槃,独处于极寂静的境界中。然而,琅琊阁并不是不知道这个道理,只是因为往昔在释印顺那里熏习了邪见没有断除,以及有了文字障的缘故,故意以不实的方式来歪曲《本事经》中所开示的无余涅槃就是阿赖耶识的正理。

今举 佛在《本事经》卷3的开示如下:【彼于诸法求欲知时,虽复以意知于诸法,而不发起贪瞋痴等,离诸贪欲,证得究竟寂灭涅槃。作是思惟:“世尊为彼怖畏诸有阿赖耶者、恒为断见所系缚者,令知业果无失坏故,所说正法现见、应时、易见、饶益、智者内证,一切世间真实对治,谓能除灭憍慢渴爱,害阿赖耶,断诸径路,证真空性,离诸贪欲,证得究竟寂灭涅槃。”】说明如下:“诸比丘想要了解诸法的内涵,则要透过意识、意根去分别,尤其是意识能够分别诸法,并且于了知诸法以后,不会起种种的贪瞋痴等执著,因而离开了种种贪欲的系缚,最后证得究竟寂灭的涅槃。这时应该要这样思惟:‘世尊是为了那些怖畏能生诸法阿赖耶识的人,以及为断见所系缚的人,让他们知道其所造的业果并不会失坏,因而宣说正法;这些正法可以现前观察看到的、于适当的时间得以相应而看到的,像这样的说法可以饶益有情,也是有智慧的人自内所证的智慧境界,更是一切有情能够真实对治而灭除憍慢、渴爱等烦恼,也就是将阿赖耶识所含藏的烦恼现行——我见、我执、我所执的烦恼断除,这时我生已尽,不再有后有身,方便说为真实证得离种种贪欲的空性,这样的空性是为究竟寂灭的涅槃。’”

经中已开示:第一点,阿罗汉将我见、我执、我所执的烦恼断除,就是《本事经》中所开示的害阿赖耶,并不是将阿赖耶识本体灭除。第二点,阿罗汉灭尽自己的蕴处界入无余涅槃,并不是断灭空,还有无余涅槃的本际存在,也就是无余涅槃中仅剩下阿赖耶识独处于极寂静的境界中。首先谈第一点,阿罗汉将我见、我执、我所执的烦恼断除,就是《本事经》中所开示的害阿赖耶,并不是将阿赖耶识本体灭除。这个部分,古今中外有许多的大师、大居士有所误解;因为误解的缘故,就会认为阿赖耶识不是常住法,本身是生灭法,就会主张执持有阿赖耶识存在的见解就是常见。如同这一批退转的人,伙同琅琊阁而执著错误的邪见而来评论正觉同修会。

今举 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卷3来说明,以此来证明琅琊阁等人的说法是错误的,其论文如下:【此识无始恒转如流,乃至何位当究竟舍?阿罗汉位方究竟舍,谓诸圣者断烦恼障究竟尽时,名阿罗汉,尔时此识烦恼麁重永远离,故说之为舍。……然阿罗汉断此识中烦恼麁重究竟尽故,不复执藏阿赖耶识为自内我,由斯永失阿赖耶名,说之为舍,非舍一切第八识体,勿阿罗汉无识持种,尔时便入无余涅槃。】大略说明如下:“此识就是阿赖耶识,祂从无始劫以来,犹如河水一样恒常在运转,乃至于什么时候才究竟舍呢?于阿罗汉位究竟舍,即诸圣者将阿赖耶识中所含藏粗重的烦恼现行断除,也就是将我见、我执、我所执断除,说之为舍。……阿罗汉断除粗重烦恼的缘故,不再将阿赖耶识执为自内我,于是舍弃了阿赖耶识的名字,名为害阿赖耶,并不是将第八识本体抛弃了,也不是阿罗汉没有第八识来持种而入无余涅槃。”

玄奘菩萨已经很清楚开示:阿罗汉将阿赖耶识所含藏的粗重烦恼断除,也就是将我见、我执、我所执断除了以后,这时已不再称呼为阿赖耶识,已经舍弃了阿赖耶识的名字,名为害阿赖耶。这时的阿赖耶识改名为异熟识,仍然是第八识的本体,只是在不同修行的阶位,有不同的名称而已。从上面说明可知:阿罗汉舍弃了粗重的烦恼,也就是将烦恼的现行加以断除,名为害阿赖耶,并不是没有第八识本体存在,否则就会成为断灭空。既然还有第八识存在,表示无余涅槃中第八识是真实存在的。像这样的知见,名为正知见,怎么会是琅琊阁所说的常见呢?显然是琅琊阁错得离谱了!以此错误的知见欲来评论正觉同修会,不仅会让佛门四众看笑话的,而且还成就谤三宝的重罪,像这样的大恶业,说真实的很难以善了。

接下来谈第二点,阿罗汉灭尽自己的蕴处界入无余涅槃,并不是断灭空,还有无余涅槃的本际存在,也就是无余涅槃中,仅剩下阿赖耶识独处于极寂静的境界中。佛在《杂阿含经》卷10曾开示如下:【于无始生死,无明所盖,爱结所系,长夜轮回,不知苦之本际。】也就是:“众生无始劫以来,为无明所遮盖,为贪爱的结使所系缚,所以在生死大海中流转不已,就是不知道众苦所依止的本际。”

这告诉大众:由于众生不知道有一个常住法的本际存在,所以造作了种种的善恶业,导致流转三界生死不得出离。如果众生知道还有一个常住法,祂从无始劫以来就存在,不仅是一切有情的真心,而且还是三乘菩提的根本,就会精进来修行,乃至于解脱生死而到达无生无死的彼岸。不仅《杂阿含经》卷10如是开示,佛在《杂阿含经》卷12也开示:有一个“齐识而还,不能过彼”的识存在,世出世间所有的诸法都是从祂这里出生,因此不能超过这个识而有、而存在。其经文大意如下:佛回忆祂自己还没有成就等正觉之前,曾观察十因缘的内容,首先从十因缘的还灭门的老死开始往上推,思惟、推究:“是什么缘故,会有老死的出现?”思惟、推究的结果,是因为有后有身的出现,才会有老死的出现。然后再从“有”开始往上思惟、推究,一一经历了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有了名色的出现,再往上思惟、推究:“是什么样的缘故,会有名色的出现?”思惟、推究的结果,是因为有一个识存在,才会有众生的名色出现。这个识就是一切有情的真心,世出世间所有的诸法,都是从祂这里出生的,因此所有的诸法不能超过这个识而有、而存在,所以 佛才会开示:“齐识而还,不能过彼。”因为这样的缘故,不能再往前思惟、推究,只好从这个识开始进行流转门而退回到名色、六入处、触、受、爱、取、有、老死,所以才会有纯大苦的聚集,导致众生不断地流转三界六道而不能止息。所以,世尊才会在经中开示:往昔各自分别十因缘、十二因缘的还灭门与流转门而能如实现观,因而自己知道、自己觉悟而成就等正觉。

从 佛的开示可知:知道“齐识而还,不能过彼”的识,就是一切法的根本,不能离开这个识而有、而存在。虽然一切诸法依祂而有,可是这个识却可以独立于诸法之外而存在,因此声闻人听闻 佛的开示,以及缘觉自己观察十因缘、十二因缘,知道无余涅槃还有这个识存在;也就是无余涅槃还有第八识、异熟识存在,于是二乘的阿罗汉、辟支佛因内无恐怖、因外无恐怖,于舍寿时愿意灭尽自己的蕴处界入无余涅槃,剩下的就是第八识独处于极寂静的境界中。从这里可以了知:既然二乘人愿意灭尽自己的蕴处界入无余涅槃,剩下的当然就是这个第八识独处于极寂静的境界中,显然无余涅槃还有一个常住法的识存在,这个识就是 佛在《杂阿含经》卷12所开示的“齐识而还,不能过彼”的识,也就是阿赖耶识、第八识、异熟识的异名。因此,具有这样的知见,当然是正知见,怎么会是琅琊阁所说的常见呢?像琅琊阁以错误的知见,欲来评论正觉同修会的正知见,不仅证明他们错得离谱,而且还成就谤三宝的重罪,未来实在堪忧啊!

又,《杂阿含经》卷3也证明了:五阴我与真实我和合运作,所以二乘人入无余涅槃并不是什么都没有,无余涅槃还有真实我第八识存在;其经文如下:【所有诸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麤、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皆非我、非异我、不相在。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多闻圣弟子如是观察,厌于色,厌受、想、行、识,厌故不乐,不乐故解脱,解脱故,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其经文说明如下:“所有的种种色,譬如过去世的色、未来世的色、现在世的色,内色、外色,粗色、细色,好的色、丑陋的色,远的色、近的色,它们都不是真实我、也不异于真实我,色法与真实我和合运作。色法既如是,受、想、行、识也是这样的道理,它们不是真实我,也不异于真实我,受想行识与真实我和合运作。多闻圣弟子能够作这样的观察,就会对五阴产生厌恶;因为厌恶的缘故,就不会对它们产生快乐而执著;因为不快乐、不执著的缘故,就能解脱三界生死的系缚;解脱三界生死系缚的缘故,可以自作证而说:‘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故自知不受后有。’”

由此可知:一者,五阴的色受想行识本来就是生灭法,不是真实我,故名为非我;可是五阴是以真实我第八识、阿赖耶识为因,借着种种缘从第八识、阿赖耶识而生、而显,所以五阴本来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的一部分,不异于真实我,故名为非异我;又当五阴在运作的时候,真实我第八识阿赖耶识必然与之和合运作似一,故名不相在。二者,既然五阴都是借缘从真实我第八识、阿赖耶识而生、而显,当五阴不再有种种缘来支撑运作时,剩下的当然就是真实我第八识、阿赖耶识;所以,阿罗汉及辟支佛于舍寿时,愿意灭尽自己的蕴处界,剩下的当然就是真实我第八识、阿赖耶识独处于极寂静的境界中。

由此可知:二乘人知道无余涅槃还有一个真实我第八识、阿赖耶识存在,于舍寿时,因内无恐怖、因外无恐怖,愿意灭尽自己的蕴处界而入无余涅槃,不在三界现身意,剩下的就是真实我第八识、阿赖耶识独存了。既然二乘人知道无余涅槃还有真实我第八识、阿赖耶识存在,显然无余涅槃的真实我第八识、阿赖耶识是常住法,并不是一无所有。如果入无余涅槃是一无所有的话,这与断灭空又有什么不同?既然无余涅槃还有真实我第八识阿赖耶识存在,具有这样的见解,当然是正知见,怎么会是琅琊阁所说的常见呢?显然他们误会大矣!以这样的错误知见,欲来评论正觉同修会的正知见,证明他们的无明非常严重啊!

综合上面所说,二乘的阿罗汉、辟支佛入无余涅槃,还有无余涅槃的本际存在,也就是无余涅槃中,还有第八识、阿赖耶识的常住法独存,并不是琅琊阁所说具有这样的见解就是常见。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的主张呢?主要是受释印顺的余毒所致,因为释印顺本来就是双具断见及常见的人。琅琊阁等人以此断常二见,欲来评论正觉同修会所证的常住法,不仅显示琅琊阁这批人本身没有正知见,而且也证明了他们的无明非常严重。像这样的人,是为新学菩萨,修学佛法的时劫尚短,犹待他们继续努力去修集福德、智慧及正知见,未来才有可能反转邪知邪见为正知见,未来才有可能遇到正确的佛法闻思修证,乃至成为胜义僧、菩萨僧。

说到这里时间已经到了,今天就讲到这里。敬请各位菩萨下次继续收看!

阿弥陀佛!


点击数: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