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见道证唯识性,相见道证唯识相

第124集
由 正融老师开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正觉教团电视弘法节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识蕴真义”单元。

我们都知道 玄奘菩萨所著作的《成唯识论》,初始是以收集护法菩萨的论著为主,其次揉合了十大论师的论述,之后再加以作辨正,综总成为十卷的《成唯识论》。那么 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论文中,不单单是将佛法的这个法要作了厘清,并且楷定了正说,更且确定能够实证真如,不但是大大地利益了学习佛法的修行人,同时也指引出悟后起修,乃至于成就佛道的整体修行的方向。

这一部《成唯识论》是大乘学人在修学唯识学上非常重要的论著依据,因为在论文中提出论义标明

由转烦恼得大涅槃,转所知障证无上觉。成立唯识,意为有情证得如斯二转依果。(《成唯识论》卷9)

这就是在讲佛菩提道修行的目的是要断除“烦恼障”和“所知障”,进而能够证得“大涅槃”和“究竟佛果”。不仅是如此,论文中也进一步地指出:

前真见道,证唯识性;后相见道,证唯识相;二中初胜,故颂偏说。前真见道。根本智摄;后相见道。后得智摄。(《成唯识论》卷9)

那么在这里更是明确地阐明了在前面的真见道是证解“万法是阿赖耶识所生的唯识性”,而之后的相见道则是证解“万法是阿赖耶识所生的种种法相的唯识相”。既然“证解阿赖耶识”是“真见道”,那么就能够得根本智;而真见道之后的“相见道”就属于悟后起修,渐渐增长般若所得的后得智。

虽然“相见道”所得的后得智,是更深广于真见道所得的根本智,但是相见道却必须是要以证解阿赖耶识的真见道作为核心基础;也就是说,假使没有前面的真见道,那么也不可能会有后来的相见道。所以证解阿赖耶识得真见道,那是非常非常的难得、非常殊胜的。在《成唯识论》当中也这么说:

菩萨得此二见道时,生如来家,住极喜地。(《成唯识论》卷9)

这是说,修学佛法的学人,当他具足了“真见道”和“相见道”的般若功德的时候,那么他就进入了菩萨五十二个位阶当中的初地阶段。也就是说,修学佛法的学人,应当以悟入唯识五位而作次第的修行,其中包括了资粮位、加行位、通达位以及修道位,最终以究竟位作为总结。

菩萨在修道的过程之中,必定会发心尽未来际都要度化有情众生,使得因缘成熟的众生也都能够悟入成就般若功德。简要地来讲,《成唯识论》的内容既函盖了大乘修学者资粮位的完成、证悟后的般若总相智的修学,同时也函盖了别相智的修学以及地上菩萨种智的修学。

总此之外,在《成唯识论》中还把菩萨从初学到证悟,甚至于入地以后,一直到究竟佛果的修道次第,也都一一地依序完整如实地罗列出来。所以能够写出这样子完整精深、整体圆满佛法的论著者,那一定是对于成佛之道具足了全盘理解的菩萨所著作的,当然 玄奘菩萨肯定是一位具有佛法证量的实证者。我们衷心地赞叹 玄奘菩萨的大慈悲心!玄奘菩萨是以唯识正理来彰显佛法宗旨的第八识,并且以第八识来统摄佛菩提道和解脱道的整体佛法;如果修学佛法的学人不能从第八识的实证来体验真心和妄心和合运作,那是没有办法观察到“真实唯识”的圆成实性与“虚妄唯识”的遍计执性。因此对于佛法的修学,是应该要将实证的义学作为核心目标,并且是要依循着“现量”、“比量”,以及“至教量”这三量的原则来真修实证。那么先说“现量”,现量就是对于法界所有的事实真相,要一一地亲自验证确认它的正确性;那么其次“比量”,就是以法界实相的义理作为前提,然后经过缜密的逻辑推理而得到的正确的结论,就称之为比量;至于“至教量”的正理,那是依据 释迦牟尼佛以祂所亲证“自心现量”的整体内涵所作的宣说,这就是至教量。

假使学佛的人能够依循着这样的内容以及次第来努力学习、努力修行,也都能够比对得出来所证的内涵确实无误,那么这样的学人,就是“真修实证”的修行人。就像在《杂阿含经》37经当中,释迦牟尼佛开示说,众生在生灭变化的五蕴之中,是有“常、恒、不变易、正住者”的存在,而这个“正住者”,祂具有“不生不灭的永恒性”,祂是“非蕴非离蕴”,并且是“可知觉的真实体”,而这种实证性是 释迦牟尼佛“自知、自觉、自证的”,释迦牟尼佛也能够为众生分别阐明演述,而且任何依据 释迦牟尼佛教导修行的人,同样的也都可以成为实证者。

我们都知道,释迦牟尼佛所开示的一切佛法是含括了三乘菩提。而其中二乘菩提,包括了声闻以及缘觉的所证,这是属于“断我见、我执的解脱道”,虽然说解脱道能够出离三界生死苦,但是没有办法成佛;如果想要成就“大乘佛菩提”,那就必须要实证法界万法的根源——如来藏,也就是阿赖耶识的真实性和如如性。只有实证真如才能够发起般若智慧,才能够如实勤修般若总相智、别相智以及一切种智。

当然想要修学大乘的般若,首先必须要能够确认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法的内涵。除此之外,还必须要确认蕴处界的一切法,统统都是由这个“常、恒、不变易、正住者”的阿赖耶识所直接出生、间接出生,或者是辗转所出生的法,而这也是众法蕴积而有的虚妄法。至于说蕴处界的内涵,就是在说“五蕴我”,因为“蕴”的本义就是“积聚”的意思,因此由众法积聚而成的才可以称之为“蕴”。不仅是大乘一切真悟菩萨都是这么讲,即便是否定了大乘法的安慧论师他自己也这么说。而且当我们反观来看,一切的证悟者现前就可以现见阿赖耶识绝对不是由他法积聚而成的,现前就可以现见阿赖耶识祂能够出生一切法,也是一切法的所依者,是无始劫来本然就存在的法。并不是说只有在“圣教中”才有作这样的明文记载,事实上在“理证”上面,也是可以现观而得的,从来就没有人能够证实祂是“所生法”,反而是一切证悟者在现量上,都可以如实观察到祂确实能够出生万法,因此祂绝对不会是由任何一法所生的。既然祂是出生万法的心体,既不是由他法为因,也不是由众法为缘而积聚成就出生的,那么就不可以说祂为“蕴”,因此安慧论师在他所著作的《大乘广五蕴论》当中说“阿赖耶识是识蕴所摄”,那真的是错说了!绝对没有一丝一毫的可信之处!更何况“识蕴”本来就是从阿赖耶识中所出生的法。实际上,我们由“能生”和“所生”的相对关系,就已经非常明显地显示出一个事实,也就是“所生之法应该含摄在能生之法当中”,而“能生之法绝对没有可能含摄在所生法当中”。这是法界的事实,也是没有办法被推翻的法界真相。

所以我们合理的怀疑:安慧论师和他的徒弟般若趜多对于四阿含诸经的法义不曾读过,或者是读而不解,那么他们都是没有智慧的凡夫,完全不知道 佛世尊曾经说过“根、尘、触这三法和合而生的识,是识蕴所含摄的”。所以像他们这样子,错误地把阿赖耶识归类在阿赖耶识祂自己所生的这个识蕴之中,那真的是本末倒置、不学之无啊!所以安慧论师在《大乘广五蕴论》当中所说的法,当然是绝对的不可信。

除此之外安慧的徒弟般若趜多,他更造了《破大乘论》来破坏大乘法义。从这里来看,很显然的,他们师徒两个人都不是大乘法师,都是谤佛、谤法的邪见论者。既然两个人都不是大乘法师,可是他们却是身披着大乘法衣,而又以错会了之后的二乘菩提法义来写《广五蕴论》,并且堂而皇之地冠上了“大乘”的名义,更再来否定大乘法的根本——第八识阿赖耶识,同时也否定了二乘菩提所依止的第八识——阿赖耶识。虽然他们是以鱼目混珠的方式假名“大乘”,但是很显然地,他们一切的所说绝对不是大乘法中所讲的广五蕴论。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安慧所造的《大乘广五蕴论》的内容,那是绝对的不可信!我们还要知道,一切实证真如的实证者,不仅能够实证阿赖耶识不曾、也不可能被摄归在识蕴之中,而且也能够证明“识蕴乃至于五蕴的全部,都是从阿赖耶识心体所生的”,阿赖耶识心体正是万法的根源,那是真实的实相法。

从上面的这些诸多的证明,我们就可以知道安慧师徒和他们的从众,是诽谤阿赖耶识为生灭法的人,故意贬抑阿赖耶识,而妄自把阿赖耶识摄入识蕴之中,而这一些都是成就了严重破坏大乘妙法的大恶业,真的是令人不寒而栗!

在二乘菩提当中,是以灭尽十八界、灭尽五蕴作为实证无余涅槃。如果将阿赖耶识视为是生灭法、视为是识蕴所摄的法、视为是十八界所摄,那么阿罗汉在灭尽五蕴、十八界法而入无余涅槃的时候,这个阿赖耶识——涅槃的本际,不就是成为了断灭而不存在了吗?那么最后二乘菩提所证的无余涅槃不就是成为了断灭空吗?而事实上并不是这个样子!佛在《楞伽经》当中曾经开示说:“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心体。”这个道理 佛也在阿含部的诸经当中说过:“无余涅槃中,蕴处界悉皆灭尽,而有涅槃本际常住不灭。”这也就是大乘法中所说“真如唯是第八识所显示的真实与如如的体性”,所以真如非心亦非识,而是第八识心体在蕴处界当中运作的时候,所显示出的真实性和如如性。

这两种法相,因为是以第八识心体所显示真如法相的这个特性,来表示第八识心体的清净性以及自性性,因此将这个“真如”摄归在第八识的相分之中;既然是以阿赖耶识心为体,因此真如并不是实有法;真如不是真实法,那就不能够独自存在,就只能成为“所显法”,而不能够具有出生他法的性用,当然也就不可以把第八识所显示的“真如相状”,当作是无余涅槃中的实际。也就是因为第八识具有真实性与如如性的缘故,所以在经中有的时候就会以“真如”这个名称,而代称为“第八识心体”;如果说无余涅槃之中并没有第八识阿赖耶识的心体独存,而“真如唯是第八识相分”的情况之下,却误认为“识性真如法相”是常住法,而否定了阿赖耶识心体,那么二乘阿罗汉所入的无余涅槃境界,不就会变成了断灭的境界吗?因为那个时候,阿赖耶识心体的真如法性已经不能够藉十八界而显示出来,既然真如法性已经灭失不存在了,也就不会有阿赖耶识心体的独存,那不就会成为了断灭空吗?而事实上 释迦世尊在四阿含诸经当中,曾经说过“无余涅槃中有实际、如、我、真如、本际不灭”,所以在无余涅槃中绝对不是断灭法,而是真实有一个心独存。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知道“阿赖耶识”经过断尽分段生死与变易生死的过程,可以改名称为“异熟识”,乃至于成佛而改名为“无垢识”,但是绝对没有被灭除掉的道理;也唯有在成为无垢识之后,更能够利乐众生永无穷尽,并且常住“无住处涅槃”之中,那就是不住生死也不住涅槃的境界,像这样子的亲证者才能够称为究竟佛,像这样子的了知者才能够称为菩萨。

虽然说无余涅槃仍然是不究竟,但却也不是断灭的境界。那么至于断见外道所讲的断灭境界,其实根本就不可能存在,那是因为他们的“我见”还没有断除的缘故,所以他们是不会离开“常见”境界的执著,而且他们所主张的“断见”的理论,其实也是依于“常见”衍生出来的,并不是说他已经离开了“常见”而有“断见”。

因为今天时间的关系,这个单元就为您说到这里。非常谢谢您的收看!

祝福您色身康泰、学法无碍、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点击数: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