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烦恼才是无漏业因

第077集
由 正元老师开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三乘菩提之胜鬘经讲记”,本节目是 平实导师所著作的《胜鬘经讲记》一书的导读。

《胜鬘经》是《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的简称,由经名中有提到“一乘”、“方广”就可以清楚知道,这是属于第三转法轮的经典。这是在公元5世纪的魏晋南北朝刚开始的刘宋时期,由中印度三藏法师求那跋陀罗译成中文,本经只有一卷,分为十五章,包括〈一乘〉、〈如来藏〉、〈法身〉、〈自性清净〉章等,主要是探讨究竟成佛之道唯一佛乘的内涵。

本经的缘起是信佛未久的波斯匿王以及末利夫人,想要摄受他们的女儿胜鬘夫人来修学佛法,而写了赞叹 如来无量功德的信给胜鬘夫人;胜鬘夫人阅读之后,立即欢喜顶受而祈求 佛陀示现及摄受。佛陀也立即感应现前并为她作了授记,原来胜鬘夫人在过去久远以前,就是已经开觉的地上菩萨了。因此胜鬘夫人立即发起了欲成就佛道的十大受和三大愿,并且承佛威神之力,演说摄受正法、唯一佛乘的广大之义;包括大乘道与二乘道的异同以及关联,然后对于自己应该如何求得真正的大乘般若开悟,以及悟后应如何含摄二乘道,进而快速进修般若别相正义而具备入地的资粮,乃至包括如来与妙觉菩萨的差异等佛菩提道的殊胜法义。

我们在上一次的节目中,谈到了第五章〈一乘章〉,胜鬘夫人依 世尊指示,说明“一切诸佛所说摄受正法”;所谓正法就是摩诃衍,也就是大乘法,祂能出生一切声闻、缘觉,及世间、出世间善法,是一切万法出生的本源。然后,又谈到分段生死以及变易生死,说阿罗汉、辟支佛的二乘智慧,只能断除四种住地烦恼的分段生死,但是无法断除无始无明住地、恒河沙数上烦恼的变易生死,唯有如来的菩提智才能完全断除这个变易生死,而究竟成就佛道。最后又谈到:凡夫众生是缘于有漏业因而出生三有,但是阿罗汉、辟支佛以及大力菩萨却不是如此,而是依无始无明住地上烦恼,缘于这个无漏业因而出生三种意生身。

上回最后还谈到经文说:

此三地,彼三种意生身生,及无漏业生;依无明住地,有缘,非无缘;是故,三种意生及无漏业,缘无明住地。世尊!如是有爱住地数四住地,不与无明住地业同;无明住地异,离四住地,……。(《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而有一位导师级的法师,因为他不懂得大乘法的真义,因此在他所著的《胜鬘经讲记》中,对本段经文的断句有许多的错误,他也因此必然会误解经文的含义。所以,接下来我们就继续针对这位法师所作的诸多错误解说,分段来作辨正。

这位法师说:

分段生死,有此烦恼、业、果三者,现在举以为例说:“如是无明住地”为助“缘”,“无漏业”为亲“因”,能感“生阿罗汉、辟支佛、大力菩萨三种意生身”的变易生死。甚么是无漏业因?唯识家说:是慈悲愿力等。然无漏业因并不能正感生死,所以声闻初二三果,有爱住地烦恼未尽断,如回小向大,仍由烦恼润业。但因悲愿等无漏业,熏发有漏业,能转分段身为变异意成身,如神通延寿。如二乘证罗汉果,入无余涅槃,四住烦恼已尽,即不能回小向大了。然本经不应这样说,……。(《胜鬘经讲记》,正闻出版社,2003年4月新版二刷,页164-165。)

这位法师在这里指责本经《胜鬘经》说:“然本经不应这样说。”这是在文字表面就可看得出来:在这位法师的心中,地上菩萨胜鬘夫人比他还不懂佛法;从这位法师这句话看来,他心中认为胜鬘夫人的修证远不如他这位法师,这是凡夫却自认为胜过地上菩萨的增上慢。

这位法师在上面的文字中说:“然无漏业因并不能正感生死,所以声闻初二三果,有爱住地烦恼未尽断,如回小向大,仍由烦恼润业。但因悲愿等无漏业,熏发有漏业,能转分段身为变异意成身,如神通延寿。”我们对此先提出第一点正理来作辨正:

声闻三果以下,虽有神通亦不能延寿,未知分段生死原因之全部内容故。声闻四果亦无悲愿,亦不能熏发有漏业,亦不能转分段身变易为来世之意成身而尽未来际修无漏业,必取无余涅槃故。此唯有大乘通教三明六通之四果菩萨方能之。(《胜鬘经讲记》第二辑,正智出版社,页243。)

这意思是说,在声闻解脱道中的事实是:必须要对导致分段生死的所有原因内容都已经了知后,才有可能藉由他的大神通来延寿。换句话说,一定是要具足三明与六通,并且已经到了阿罗汉位,才有延寿的能力;如果还没有到达阿罗汉位,即使有了大神通也仍然是无法延寿的;当寿算到终了时,就必定得要舍寿;这主要是因为有神通的三果人,他的五上分结中,最重要的一个法还没有断——那就是“我慢”。这是因为延寿与促寿而提前舍寿的本质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促寿而转生去下一世,只要有四禅的功夫就够了,就能够坐脱立亡,不必具有神通,更不必断烦恼结,所以即使是外道,只要他有四禅的功夫,一样能够提前舍寿。可是如果想要藉禅定及神通来延寿,而超越今生原本的寿算,那就必须再配合五上分结的断尽;而三果人对解脱果是还没有完全尽证的,因此纵使他有神通也还是无法作到延寿这件事。

至于五上分结中最难断的我慢,是说:他对自我的执著还有很微细的部分没有断尽,是因为对自我存在仍有极微细的欢喜,这就是我慢。我慢并不是由于与他人相较而生起的慢、过慢、慢过慢等等。一般学佛人乃至大法师们,常常会把慢、过慢、慢过慢这三种慢当作是我慢,因此他们对我慢的理解是完全不正确的,都是错把相对于别人来比高下而说是我慢。而五上分结中的我慢,讲的却是对于自己的存在仍然有欢喜之心,虽然我见断了,欲爱也断除了,也已经证得第四禅而转入四空定,乃至证得非想非非想定了,可是对于极微细自我的存在还有一分喜乐,不愿意把非非想定中的极微细意识我灭除,这就是我慢。

凡夫众生没有尽智、无生智,终究是难以把这最后一分的我慢极微细烦恼完全舍尽。譬如说,为人说法说完了以后,心里起个念头:“我今天说法还真说得不错!”这就是粗糙的我慢,这个不是相对于别人而起慢。又譬如说,觉得自己现在已经证得三果解脱而感到很欢喜,误以为自己已经证得四果了,这也是稍微细一点的我慢。这些都是对自我存在而有喜乐,这就是我慢;仍然是因自我而起慢,不是相对于别人而起慢。甚至于当住于非想非非想定中,觉知心已不再有自己是否继续存在的认知了,但不愿将定中的这个最细意识觉知心灭除,这正是三界中最微细的我慢,因此他就无法实证灭尽定。

这种我慢,如果把它往这一世生命的起头去推,推到婴儿时期,可以观察到:所有的婴儿与父母相处时都是有我慢的,出生一岁以内的婴儿,绝对不会拿自己和父母来作比较而生慢;都只有对自己能继续存在而感觉安隐,对自我的存在有极深沉的喜乐;虽然说婴儿自己无法观察到这个喜乐,但是当我们亲证解脱道以后,却可以现前观察出来婴儿的我慢。所以像《天地一沙鸥》那本名著所描述的存在主义,其实就是我慢的具体表现,只是那个我慢算是很粗糙的。譬如他们讲的“我思故我在”,那就是具体的我慢,可是他们并不知道那是一种慢。一个三果人若不能除去我慢,纵使他有神通也是不可能作到延寿的,所以这位法师的说法是错误的。

修学解脱道的声闻四果人,大多急于入无余涅槃,而没有长久住世、摄受众生的悲愿;而在回小向大以后,如果还没有实证有情众生普皆平等具有的如来藏,悲愿也是生不起来的。只有证悟的菩萨久修不退而增益般若智慧了,才有可能发起悲愿的。这位法师把四果人回小向大的悲愿,当作是无漏业因,那是误会到很严重的状况。胜鬘夫人说的“无明住地缘无漏业因,生阿罗汉意生身”的意思,只是说阿罗汉在舍寿前继续留住人身,譬如三明六通的大阿罗汉暂不舍寿而继续住在人间、随缘弘法度众,而说大阿罗汉仍然住在人间的五蕴身是意成身,不曾说过三果人能以悲愿或神通来获得意成身而延寿。这位法师这样说的目的,只是刻意要高抬声闻果的证德罢了,并不是真实理。

追根究柢,问题都出在他把解脱道当作是佛菩提道,因此凡是佛菩提中的一切法,他都必须要加以扭曲,用自己的偏邪主观去解释说:声闻解脱道就是佛菩提道,就是成佛之道。除了这样以外,他没有任何别的办法可以证成自己的佛法架构是正确的。因此这位法师说:“甚么是无漏业因?唯识家说:是慈悲愿力等。”这个说法是完全错误的!无漏业因是因为回小向大而实证如来藏以后,想要进修成佛之道而生起的上烦恼,上烦恼跟觉知心相应以后,变成佛菩提道中修道所应断的烦恼,这才是无明住地所引生的大乘修道所应断的无漏业之因,所以无漏业因指的是无始无明、过恒河沙数上烦恼,而不是在说悲愿之力。

所谓的上烦恼,是在菩萨七住位真见道后,开始转进到相见道位中才会相应的烦恼,在三贤位的六住位之前则完全都还谈不上。佛菩提道中的修道上烦恼,大部分是入地后的事,只有少部分是入地前的事;因为悟后住在三贤位时还是处在见道位中,必须以真见道位的根本无分别智为基础,进入相见道位中,想要实修第八住到第十回向位应修习的后得无分别智,还谈不到入地后修道位中大部分的上烦恼,只是有时会与极少数的上烦恼相应。所有大乘法中入地以后与佛菩提相应的烦恼,才属于佛菩提中的无始无明修道上烦恼,因为要到初地入地心才算通达见道,才会与地上菩萨的十波罗蜜相应,才会与大部分的上烦恼相应。

如果你已经与无始无明、佛菩提的修道位上烦恼相应了,那么大部分的法义都可以根据经文而自己深入修学了,而且往往是入地之后就会被 佛安排到其他的星球当法主去了;同一个星球世界中并不需要两位、三位地上菩萨同在一起,除非 佛陀降生弘法时,以及正法、像法仍在弘传的时期;或是末法极艰困的时候,一位地上菩萨仍不足以完全应付邪魔外道,才需要有多位地上菩萨同在一起。因为一个初地入地心的菩萨,就可以担当一个星球的佛法法主职务了,世间众生没有人能够对他的佛法智慧加以挑战。这就是说:无始无明的修道上烦恼,是诸地菩萨所修断的;悟后还未到初地以前的上烦恼,就不属于修道位所摄的上烦恼,而只是三贤位中悟后起修时,见道位中引生的上烦恼了。

而诸地菩萨为了想要成就佛道,而引生了大乘法中修道位的上烦恼;因此而造作的种种身口意业,这些才是无漏业。而这些上烦恼,都来自无始无明的无明住地,所以无明住地中的上烦恼才是无漏业的因,菩萨因此而世世常在人间受生,不畏胎昧以及生死的辛苦;所以胜鬘夫人说:“无明住地缘无漏业因,生阿罗汉、辟支佛、大力菩萨三种意生身;”(《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因此无漏业因讲的不是这位法师所说的慈悲愿力,而是大乘修道位中所生的无量无数的上烦恼。所以这位法师完全都误会佛法了。

因此,我们对此辨正说:【声闻四果亦无悲愿,亦不能熏发有漏业,亦不能转分段身变易为来世之意成身而尽未来际修无漏业,必取无余涅槃故。此唯有大乘通教三明六通之四果菩萨方能之。】(《胜鬘经讲记》第二辑,正智出版社,页248。)当取无余涅槃后,就无法再有意成身存在了,甚至有的阿罗汉、辟支佛,连此世剩下的寿命,都可能因为没有悲愿而提前就舍弃了。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的节目就说明到这里为止。

感谢各位菩萨的收看!

敬祝各位菩萨:色身康泰、福慧增长、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点击数: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