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乘人不破无始无明故,去涅槃界远

第052集
由 正昌老师开示
文字內容

各位电视机前的菩萨们: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正觉教团的电视弘法节目,在此先问候大家:少病少恼否?色身康泰否?道业精进否?目前正在演述的单元是“三乘菩提之胜鬘经讲记”。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为大家解说:二乘人还有无始无明的上烦恼不相应、不断的缘故,所以还有我生已尽等涅槃功德应作、应断的缘故。因此在《胜鬘经》中说他们离开可以让人成佛的涅槃界功德还很遥远。在上集我们为大家说到,阿罗汉要归依于佛才能够离开于怖畏,其实二乘人都是一样的,都是要归依于佛才能够离开怖畏,这是因为二乘人都还有无始无明未破、未断的缘故,所以无法断尽变易生死而究竟无所依的缘故啊!因此二乘人都是归依于佛才能离开怖畏的。可是,当菩萨依于无所依的如来藏真心来修行菩萨的十度万行,断尽了一念无明的烦恼现行以及习气种子,及灭尽无始无明的尘沙惑上烦恼这两种无明以后,就成了阿罗汉、辟支佛等二乘圣人所归依的 佛陀。所以成佛以后,是让别人来归依你,不是由你再去归依别人,因为成佛以后的你是究竟无所依的。而众生当他们心中无所依止的时候,心里就会有恐怖,所以众生都害怕无所依,因此得要处处求依而归依于三宝;就连已经证得解脱道极果的阿罗汉、辟支佛们,都还要依于如来才能够离开怖畏。

所以圣胜鬘夫人说:“如阿罗汉有怖畏,以怖畏故,依于如来。”(《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这也就是说,就算是如同阿罗汉一样证得了二乘解脱道的极果,阿罗汉们心中仍然还是有恐怖,还是有畏惧的,由于有恐怖与畏惧的缘故,所以阿罗汉要依止于如来。阿罗汉有怖畏故依于如来,从《阿含经》中,经常可以看到阿罗汉们依止 佛身旁而不肯离开,与 佛共住、共游行等记载也是可以见到的。如《长阿含经》卷10:“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长阿含经》卷14:“一时,佛游摩竭国,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游行人间,诣竹林,止宿在王堂上。”在佛世时,一千两百五十位阿罗汉们,都是依止于 佛身旁而共住、共游行的。在 佛陀还没有指示阿罗汉们四出弘法布道之前,他们大家都是跟在 佛陀的身边而不肯离开。所以,在经中常常有这样的记载:“一时佛在某一个地方,与一千两百五十位大比丘同在一起。”这一千两百五十位大比丘,长年跟着 佛陀每天入城托钵,那当地的市镇如果是贫穷一点的话,可能就应付不了啦!因此平时如果是收成好的时候,就没有这个问题,可是当市镇碰到种种的饥荒之时,农作物的收成不好,这个时候就不足以供养这么多的阿罗汉了。所以若是遇到旱灾、饥馑等时候,佛就会指示阿罗汉们:你们应该四处去弘法布道,不可以两个人到同一个地方去,每一个人都要独住一处而弘法。但是,如果 佛陀没有指示阿罗汉们出去单独弘法,阿罗汉们是不可能像菩萨一样,愿意为了弘法利生而离开 佛陀身旁的;反观菩萨,因为亲证了本来无所依的第八识如来藏真心,转依了这个无所依的如来藏真心以后,都会为了弘扬 佛所说的八识论正法,不待 佛陀特别地咐嘱,就会到处地去弘法利生的。

此外,菩萨不同于阿罗汉是依止于 佛才能离开怖畏。因为菩萨不仅同时归于本师 释迦牟尼佛,还自归于自己本来就无所依的如来藏真心,如是“依不求依”而断尽两种无明,来成就佛地的究竟无所依而无怖畏。菩萨就是这样转依于无所依的如来藏真心而不求依的,并以这样的“依不求依”来断尽两种无明,所以菩萨们并不会有怖畏。所以,菩萨的“依不求依”而无怖畏,与二乘人依止于 佛才能够离开怖畏,这两者间是大不相同的。

那为什么说菩萨“依不求依”就能离开怖畏呢?圣胜鬘夫人在《胜鬘经》中说:

世尊!阿罗汉、辟支佛有怖畏,是故阿罗汉、辟支佛有余生法不尽故,有生;有余梵行不成故,不纯事、不究竟故,当有所作;不度彼故,当有所断;以不断故,去涅槃界远。(《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在经中,圣胜鬘夫人为我们说:“阿罗汉、辟支佛有恐怖、有畏惧的缘故,所以要依于如来。阿罗汉、辟支佛有怖畏,由于这个缘故,也由于阿罗汉与辟支佛还有剩下其他的有生之法,也就是异熟种子还没有断尽的缘故,所以他们仍然还有生,不能如同诸佛一样究竟无生;他们也还有剩下其余应该修的梵行,还没有修学成就的缘故,他们所修的佛法仍然不是纯粹的佛法;也由于不究竟的缘故,所以他们在佛道中还有应当要有所作;他们也还没有度到彼岸的缘故,所以还有一些不净之法是他们应当要断的;由于还没有断的缘故,所以他们离涅槃的功德还很远。”

由胜鬘夫人上述所说,我们可以知道阿罗汉们由于异熟种子还没有断尽的缘故,所以他们仍然有生,不可能如同诸佛一样究竟无生;而阿罗汉们也都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们心态上都是要依止于 佛陀,他们都求 佛陀作为他们的所依:只要有 佛陀当作依靠,他们就没有恐怖;若是没有 佛陀作为他们的依靠,他们就会有恐怖了。从这里看来,二乘圣人的阿罗汉与辟支佛都还有怖畏,都还要依止于 佛才能够离开怖畏,这都是因为他们还有“生”尚未究竟的缘故啊!所以,不能如同诸佛一样究竟无生,因此都还要依止于究竟无生的 佛陀才能够离开怖畏。

只是这一段经文,对于专门修学二乘解脱道的南传佛法的修行者来说,是最不喜欢听的。因为《胜鬘经》这一段是真实语,对他们来说却是在贬抑他们所崇敬的阿罗汉,所以他们是不喜欢听闻的。也因为他们不像某位六识论的导师,具有婉转曲解《胜鬘经》的能力;正因为无能曲解《胜鬘经》中的法义,而只能接受经中所说“阿罗汉以怖畏故,依于如来”的说法,自然心中就不会生起欢喜之心啊!所以南传佛教的行者,就不会喜欢听闻《胜鬘经》,更何况为人解说《胜鬘经》呢!至于这位以六识论来曲解《胜鬘经》的导师,究竟是如何婉转曲解《胜鬘经》的呢?有兴趣的大众可以请阅 平实导师所演述的《胜鬘经讲记》便可知晓。

接下来,我们应当进一步探究,既然圣胜鬘夫人说“阿罗汉、辟支佛有余生法不尽故,仍然有生”,当时,她可是面对 佛陀及诸大阿罗汉的,为什么圣胜鬘夫人敢当面提出这样的说法呢?那圣胜鬘夫人的说法有没有错误呢?当然我们也必须要探究啊!然而,正因为当时圣胜鬘夫人就在 佛陀面前,说阿罗汉与辟支佛都有余生法不尽的缘故,所以仍然有生,不仅 佛陀认同她的说法,连已经亲证二乘菩提的阿罗汉们,也都没有人跳出来否定;所以这就让专门学二乘解脱道的修行人,特别是那些南传佛法的大法师、大居士们,都弄不清楚的地方啊!明明阿罗汉们都唱言说:“我生已尽。”为什么圣胜鬘夫人当着 佛与他们的面说“二乘圣人仍然有生”呢?却没有看见任何一位阿罗汉出来反驳呢?这是什么缘故?因为弄不清楚,所以就无法也不敢加以推翻,以免被人斥责说是在毁谤圣教,但私心中对于《胜鬘经》是不会有欢喜心的。

这也是因为圣胜鬘夫人所说:阿罗汉与辟支佛“有生”的法义太深的缘故。圣胜鬘夫人所说关于“生”的法义,这是包括分段生死与异熟生死这两个部分。所谓的分段生,是说一个时段又一个时段的五阴出生;五阴的出生都是有时段的,所以叫作分段生。异熟生没有分段,并不像五阴有这种所谓的一段一段的时间的生。五阴是分段的,入胎之后就出生了,出生以后直到死亡为止,这就是一段生死;这样的一段出生完了以后,下辈子又会有另一段的出生,这就是分段生。阿罗汉的“我生已尽”,是把这个分段生断除了,可是他们都还有一种生,叫作异熟生。

异熟,是无记性的。分段生则是有记性的,因为所生之处是受到善恶业行的影响,所以众生们得要依照善恶业种去受报,所以这个是与善恶有关有记性的“生”;可是异熟生却是与善恶无关,只有配合分段生而存在的异熟生,才可以说是有记性的,因为分段生含摄在异熟生之中。阿罗汉断了分段生死以后,如果愿意再受生,还是可以再继续出生的;可是继续出生以后,换了一个五阴,上一辈子的意识就永远灭了,所以上一世所证的解脱慧也就不见了,只剩下解脱慧的种子留存在他的第八识心田中;还要经由此世的意识再重新学习,才能够使八识田中的解脱慧种子现行,而重新再证得阿罗汉果的智慧;即使下一辈子修学不久又证了阿罗汉果,分段生又断除了,可是异熟生还是会继续存在的。

异熟生,讲的是如来藏中的种子继续生灭不断;在这个异熟种子不断流注的过程中,不断地在换新,是去旧布新而不断地在转变种子的内容;因为是不断地在转变,所以阿罗汉们仍然有异熟生的存在,使得阿罗汉可以回小向大而继续受生不断。所以说,阿罗汉虽然说“我生已尽”,其实从大乘法来看,他还是有余生未尽的。这是因为生的法都是异熟生所摄的缘故,由于异熟生的法还没有断尽,所以虽然阿罗汉们说“我生已尽”,其实也只是断了分段生死的集而已;可是从佛菩提来看,这都只是一种方便说,仍然还是有生的。

阿罗汉们也说:“梵行已立,所作已办。”可是圣胜鬘夫人说:“阿罗汉的有余梵行不成故,不纯事、不究竟故,当有所作。”因此阿罗汉所讲的“梵行已立,所作已办”,并非佛菩提中的究竟地;阿罗汉若是改修佛菩提时,仍然还要再立更深广的梵行,仍然有所作还要继续再作,所以说《胜鬘经》中讲阿罗汉有余梵行不成。这是因为阿罗汉还是要更进一步地修除习气种子,可是习气种子的修除,是要在历经无量无数劫中才能除尽的;修除习气种子,就是阿罗汉们应该要修的梵行,除非是不回心的定性声闻。

阿罗汉们回小向大后改修佛菩提,除了还有要修除习气种子的梵行应修之外,圣胜鬘夫人说:阿罗汉们不纯事以及不究竟的缘故,当有所作。这是因为阿罗汉所修的道是解脱道,不是如何使人成佛的佛菩提道。成佛之道,除了修解脱道以外,还得要亲证般若,才能够进一步修学实相法,还要具足一切种智;这样来修学成佛之道,才能够说是纯事。而阿罗汉所修的只是解脱道,佛菩提道中应该修学的实相法及一切种智,都还要在回小向大之后才开始修学,所以从佛菩提道来说,阿罗汉们所修的事相都不精纯,他们并没有究竟涅槃。换句话说,得要一切种子都要修行到完全不再变易了,恶法的习气种子也都灭尽了,这样才能说他们所修的法已经究竟了;所以阿罗汉说“梵行已立,所作已办”,其实从大乘法来看,仍然是有余梵行未作,所作诸事仍然还有许多未作,因此圣胜鬘夫人说阿罗汉与辟支佛当有所作。但即使阿罗汉们回心大乘而证得如来藏了,也不过是第七住位而已,还得要内门广修六度万行之后,圆满了三贤位的相见道功德才能进入初地的入地心中;虽然他们的解脱果证已经等同八地菩萨了,但是他们的习气种子都未曾断除分毫,都远不如初地心的菩萨,这就是二乘圣人的“有余生未尽”,更何况能够与八地菩萨相比呢?而且就算是入地了,接下来还得要从初地起修十度波罗蜜,所以说他们是“有余梵行不成就”,仍然有诸梵行是他们应当继续再作的。

阿罗汉们说:“不受后有。”就是证涅槃而不再受生了。可是圣胜鬘夫人说:“阿罗汉们还没有度到涅槃的彼岸,因为这个缘故,所以他们应当还有所断。”可是还要断什么呢?断所知障。可是,阿罗汉们连七住菩萨的明心都没有,因此所知障中无量无数的上烦恼随眠,也都还没有生起变成起烦恼,他们根本就相应不到,他们又要如何去修、如何去断呢?所以说,阿罗汉们还没有度到涅槃的彼岸。因为,阿罗汉入了无余涅槃时,他们自己就已经都不存在了,五阴十八界都灭尽了,怎么能说他们有到涅槃的彼岸呢?有到涅槃的彼岸,是已经找到自己的第八识如来藏真心的七住明心菩萨,因为七住菩萨的五蕴都还在,却能够现观无余涅槃中的“无境界”的境界,也已经依止于如来藏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所以说七住菩萨已经到了涅槃的彼岸。

所谓的涅槃是指“涅者不生,槃者不灭”,所以当菩萨证得第八识如来藏真心,发觉祂从来不生亦不灭,转依于祂,那就是住在无余涅槃中了;因为无余涅槃的本际就是这个如来藏真心,当菩萨现观并转依于这个如来藏真心,就是已经住在涅槃中了,因为这时菩萨的五阴十八界都还在,却能够现观自己本来就住在涅槃中的缘故啊!所以说,菩萨们才是已经到达了涅槃的彼岸。反观阿罗汉与辟支佛,他们入无余涅槃时,已经将他们自己的五阴十八界都灭尽了,只剩下第八识如来藏自己单独存在,可是如来藏又不会反观自己是否存在,所以说他们都不是住在涅槃中。又因为阿罗汉与辟支佛的五阴都灭尽了,连自己都不存在,怎么能够说有自己住在涅槃中呢?所以圣胜鬘夫人说他们没有到达涅槃的彼岸。

因为,阿罗汉与辟支佛没有到达涅槃的彼岸缘故,所以圣胜鬘夫人说:他们当有所断。他们要断什么?要断的就是无始无明,进而断尽恒河沙数的上烦恼,才算是断尽了无始无明。可是阿罗汉们都还没有跟无始无明相应,更别提上烦恼的相应;因此阿罗汉与辟支佛还是应有所断,所以他们的“不受后有”也是方便说,不是究竟的不受后有。

又因为仍然有所未断故,所以他们距离涅槃的功德还很远。阿罗汉与辟支佛这么想:“我入了无余涅槃以后,是蕴处界都灭尽了,一切法空,还有什么功能呢?”他们是想不通的。可是从菩萨来讲:“我到达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解脱境界,这个涅槃法却是如来藏;而如来藏心中有大功德,祂使我出生了无量无边的世间、出世间法,使我出生了无量无边的智慧,帮助我可以成佛,这才是涅槃。”这才是涅槃的功德。可是不回心的阿罗汉对于涅槃的这种功德,是一丝一毫都没有亲证的。

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先谈到这里。

阿弥陀佛!


点击数: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