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与生死无二

第034集
由 正子老师开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正觉教团电视弘法节目,目前继续演述的主题:“空性中道真实义”,是以 萧平实导师著作《维摩诘经讲记》为蓝本,藉由示现 维摩诘大士有病的因缘,开演一场大乘微妙法戏。

我们延续上一集所说,佛弟子证阿罗汉入涅槃,也是需要灭尽蕴处界,却不同于外道的断见论者,基本原因有二:其一为佛弟子们依于正确的十八界知见,逐次作如实现观,不像外道们仅仅作思想的推论叙述,很容易再落入现象界的生灭法中。其二为佛弟子们信受佛语的缘故,不落入断灭见,因为 佛陀的教导里,再三向弟子众开示无余涅槃之中有本际、有实际;或者称为阿赖耶,祂离见闻觉知性,是无为性、无我性、寂灭性、真实,所以涅槃绝不是断灭法。所以,维摩诘大士所指的真出家,就是要能依止于如来藏的涅槃性才是真出家。

各位菩萨!我们引用 佛陀在《楞伽经》中的开示,解说很精彩的涅槃:【一切法无二,非于涅槃、彼生死,非于生死、彼涅槃;异相因,有性故;是名无二。】(《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1)意思是说,一切法都是相待而有不可分离为二,不是说在这个涅槃以外而有生死,也不是说在生死之外才会有涅槃。虽然生死的法相与涅槃的法相不同,然而这两种法相的根本因,都是同一个有性—有祂真实不坏的体性—称为“有性”;以此缘故,说生死与涅槃无二。换言之,如果没有如来藏心,那这个涅槃法也不能建立了,生死与涅槃两个法虽然呈现不同的、相异的法相,必需要有“异相因”—就是这个如来藏才能存在—是异相因的一体两面。

所以,生死与涅槃两个法,都因为有如来藏心;如果没有如来藏心,则三界世间的生死法不能世世现行,那么一切有情都已经离开生死了,因为舍报就成了断灭,有情的第七识及前六识不能无因而自己生起啊!若没有如来藏心,则涅槃法也无法建立,因为断灭以后,七识都完全灭尽,身体也烂坏了,一切法空就是断灭。然而,因为无余涅槃中有藏识无形无色,没有见闻觉知,离一切境界而不作主,所以不是断灭空无;又由于三界的烦恼种子已经断尽的缘故,七识心的种子自然不再现行,所以永不再受生死,所以名之为涅槃。

依于还没有见道之人而言,为他们建立正确的佛法知见,阐述这两个法相待而有:就说有圣人所证的涅槃,才有凡夫的生死轮回;有凡夫的生死轮回,所以才说有圣人取证涅槃,所以才会有生死与涅槃这两个法,在三界内而说,才相待而有。然而,依于大乘证道者而言,就知道生死与涅槃,都依于一个心所建立的两个法,并不是于涅槃外有生死,也不是在生死外而有涅槃。如果有人想在世间生死的现象之外寻觅涅槃,则是不可知、也不可证。我们必须在生死中证知涅槃,然后舍寿,才可以说是取涅槃。

然而涅槃离生死,是无境界法,没有境界可入,也没有境界可住;因为涅槃中没有觉知心,也没有作主心。由于没有七识心的缘故,自然没有见分与相分,也就没有入涅槃的有情,涅槃中是无我性。所以圣者舍寿取涅槃时,事实上是无所取的,只是弃舍自己的色身我以及觉知的我,七转识不再现前,独独剩下空性如来藏无形无色,无见闻觉知,不自知我,也不再受生,我们称祂为涅槃。所以涅槃,实际上是依藏识的“空性”而有;而生死,即是如来藏的“有性”。藏识能藉往世所熏习的业爱种子,于舍寿后现起中阴身,再受生为人等六道;受生之后,新的色身及觉知之我现起,这就是出生;出生之后,逐渐长大、衰老、死亡,就完成生死的过程。在一段生命数十年之中,喜怒哀乐、万法具足,这称为藏识的“有性”。

然而,藏识依着三界爱的业种,现起生死之际,藏识仍然依其自身的空性安住,离见闻觉知、不作主、不欣厌六尘万法,自住于涅槃没有境界中的境界,这就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那么,如来藏这种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境界,是修行以后才存在的吗?不是!祂是本来就在的,法尔如是,不是由修行而得。大乘菩萨亲证的缘故,能够现前观察;因为能够现观,说之为证得,而不是指空性本无今有,修而后得。凡夫外道以及二乘修行者,虽然也是本来而有,却不能证得涅槃。重要的是:一切学人若想要实证的话,必须于舍寿前依五蕴的生死有,在三界世间才能证得;若离三界有的生死,就无法证得涅槃。

那么再说阿罗汉所取证的无余涅槃,那个境界也是本来就有的,本来就在的;否则阿罗汉所证的无余涅槃,就变成有生之法——本无而今有,有生、有取得之时,将来就一定会有灭。无余涅槃非因修得,只是修除三界业爱的我执,让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不受藏识的“有性”牵转轮回,而施设无余涅槃的名称;也就是依五蕴的生死有,说名为涅槃。

依以上所说,显现空性藏识祂有真实的体性,就是中道的法性,双具“有性”以及“空性”。这个如来藏识有其真实不坏的体性,能持往世一切善恶业种来至今世,所以是“有性”;于三界中有其德用,恒具能生万法而自本体不灭的法性,这个法性长恒,而能显现世间种种不同的法相,所以称为“有性”。由于这个藏识于三界六尘万法中,祂完全不相应、完全无所得,所以又叫作“空性”;此识全然没有觉知心与思量心的心性,所以称为“空性”;这个心恒住不灭,不是任何有情所能破坏,也把祂称作“空性”。而空性与有性的显现,也是三界内的相对法,都是依于同一个藏识的心体而立名,所以称之为无二之法,无二之法就是指第八识如来藏识。就像我们说的涅槃与生死无二,都是依于藏识而立名;只有藏识的体性常恒,永不坏灭,才可以称之为无二之法,祂同时具足“有性”与“空性”,成就中道真实义。

维摩诘大士同时又说,真出家者还要有本事,能够作到“摧诸外道、超越假名。”(《维摩诘所说经》卷1)意思是说,真正的出家者,要有能力摧伏一切的外道,超越了假名三宝,这才叫作出家。这是指出家修行人能够依止于 佛陀的圣教、正确的知见来修身心,才有能力辨别淆讹,摧伏外道;要超越佛法的假名,超越僧宝的假名。那如何是超越假名呢?假名佛法就是以佛法名相,错解佛法的内涵;例如,错把我见根源的觉知心以及意根,当作是常住不坏法,却援用了许多佛法的名相来讲解“佛法”。

比方不能证解、无法现观自心阿赖耶体性的人,他揣摩想象阿赖耶识的境界,增长虚妄想,便依于五蕴身的受用境界,都是觉知心所成就,认为是恒常不灭,便教导大众说意识是不灭的;所说内容与 佛陀的教导相违背,误认意识心是常住法,这就是假名佛法。又比方说,有修行人误会了解脱道,而宣称:“我只要一念不生,那就是无余涅槃的境界。将来我死时觉知心常住不断,保持一念不生,就是无余涅槃。”这也是假名佛法,是外道自创的涅槃。

佛说的声闻解脱涅槃,是十八界灭尽,才是解脱、才是涅槃;只剩下入无余涅槃前之十八界所缘之第八识如来藏不再受生,名为涅槃。若有意识觉知心住于涅槃中,那这个涅槃称为有我,因为意识觉知心就是我的缘故啊!意识所依的意根也是我,如果意识觉知心住于涅槃中,那这个涅槃就不是常住法,是无常变异法,不离于觉知心的心行不断变化;所以,佛说涅槃没有境界,无我、我所,永远离两边。这样究竟寂灭的境界才是涅槃;而灭尽五阴十八界,只剩下如来藏自住的境界才叫作涅槃。所以外道的假名佛法一定要超越,超越了以后,才能是解脱道中的真出家。

那什么是假名僧宝?如果身体出家,也受戒了,结果作的事情都是世间法,在世间法上用心,而不是在道业上用心,就是假名僧宝,不是真的出家。如同禅宗祖师常常会问的一句话:“出家所为何事啊?”真的出家人,一定志在解脱,尤其是大乘菩萨出家,其实是为了要自利利他、自度度他,早已经超越假名僧宝,成为真实的僧宝。世俗法自然有专业、专职机构的世间人在作,比方一些慈善事业、医疗机构、养生食材,环保、建筑……等,大有人在,不必出家人来介入了。既然都显现身出家了,首要之务,理应是如何在佛法上面实证,然后用所实证的智慧,来引领随学之众,这样才是超越了假名僧宝。如果不能这样作,那就都落在假名僧宝里,也就是 维摩诘大士说的假名出家。

各位菩萨!佛法修行者,必须具备基本的蕴处界法的正知见,才能如实现观,也就是所谓的闻熏佛法、思惟法义、付诸实修的次第,加以福德具足,才有实证大乘般若的机缘,才能入门修学佛菩提道。可见佛法的实证,一定要有亲证般若的真善知识教导,才能够如说修行;否则,未能见道者,不论是以出家的身相,或者是在外道法中,全都会落入意识觉知心的理解,而误解经典的文义,无法免于意识心恒常的见解,或者落入断灭论的见解,纵然能以多种佛法的中道般若名相作开示,所说的本质不离常见与断见两边。所以假名三宝务必排除,以免误导众生的法身慧命。

维摩诘大士告诉罗睺罗所说的真出家,就是要能依于如来藏的真实空性、涅槃境界。那众生的意识心为什么不是涅槃?因为有生有灭;既然有生有灭,有生灭法不是涅槃。如来藏祂永远离开生死,不在生死中,即使一世一世跟着五阴身在三界六道轮回,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如来藏永远离生死。

维摩诘大士对真正出家的定义,他又提出要:“出淤泥,无系着,无我所。”(《维摩诘所说经》卷1)意思是说,如果修行人出脱了淤泥,但是也不离淤泥,却能够不被一切淤泥所染污,不被一切三界法所系缚与贪着,并且没有我与我所,这才叫作出家。如果把三界世间譬喻为淤泥,那前面所说的阿罗汉,阿罗汉有没有出淤泥?没有啊!阿罗汉没有出淤泥,因为他舍了正报就入无余涅槃,根本不在淤泥之中。出淤泥是菩萨,菩萨才是真出家。阿罗汉他舍报不再来人间,哪里有出家?舍报灭尽,未来世也没有色身,不来人间怎么能叫作出家呢?可是菩萨发了大愿,世世再来人间继续与众生同事利行,这才是出淤泥;同时,也不会被三界世间的五欲所染着、所系缚。那所说的五阴之宅,身出家不是出家,维摩诘大士告诉罗睺罗:要出三界的家宅,这才是真正的出家;如来藏自住的境界,才是佛法所说的真正出家的境界。

我们说明到此。

敬祝各位菩萨:福慧增长!

阿弥陀佛!


点击数:1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