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嘛教与佛教之差异

第130集
由 正礼老师开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要进入我们这系列里面最后的总结,上一集有谈到:其实喇嘛教缺乏了清净法,因为他们所说的清净跟我们佛教所说的清净,其实是不一样的。他们所说的根本净光的体验,竟然是在男女的性高潮里面去体验、去观察,可是我们佛法所说的并不是这样子;我们佛法所说的是透过对法界观察所谓的生灭的五阴十八界,跟不生不灭的第八识如来藏、法身,这样的观察来获得证量;所以显然我们所说的获得证量的方式不一样,内容也都不一样。我们可以看,有一个学者翻译了达赖喇嘛的《藏传佛教世界》这本书,他叫陈琴富先生,这位学者他也翻译了另外一本书,他翻译的这本书叫作《西藏欲经》,它是更敦群培这人所著的,他在翻译序里面他这样子说:

在实修上,双运的修法到底是透过观想,还是实际的性行为,一般并不清楚。而修行到什么程度才够资格修习双运,也泰半语焉不详。然而这正是藏传佛教之所以称为密教,以及它被外道利用的原因。(《西藏欲经》,更敦群培着,陈琴富译者序,大辣出版社,页10。)

这个是陈琴富先生,他翻译更敦群培的《西藏欲经》,翻译序里面提到这件事情。可是,其实如果我们从丹增嘉措,他所著的《藏传佛教世界》里面,他这么清楚地说:要体验根本净光是在性高潮里面;其实就可以知道,他们所谓的双运不是观想,而是真正的性行为,所以其实这是无庸置疑的,而且是陈琴富先生他翻译这两本书所应该要知道,可是陈琴富先生所提到的这个双修因为语焉不详啊!到底是怎么样方式呢?总是顾左右言他、左右闪避,所以语焉不详,所以因为这样才称为密教,这倒是事实。因为一般人很难想象清净的佛教,怎么会是用这种方式呢?因为开不了口;可是,当以前的喇嘛教跑到西方世界去的时候,西方人弄不清楚什么是佛教,所以他们就代表了佛教,跑到西方去宣扬佛教去了。西方人不懂什么是佛教啊,就随便他们说,怎样说他们都接受,所以他们就很大胆地把他们最核心的秘密公开宣扬出去了。可是在西方世界宣扬出去之后,当他在翻译成中文回到东方——我们佛教的原始根据地的时候,大家就看出破绽了,所以就只好又把它变成一种秘密了。

如果各位把坦特罗,Tantra这个英文字,你用这个英文字去搜寻一下,你可以看到一大堆的相关数据,它都是男女的这种瑜珈的锻炼,在西方世界里面这是公开,而且一点都不是秘密,只是翻译成中文之后,让大家重新来检视的时候,就发现这应该要把它变成秘密,所以这也是密教它在东方世界,即使在印度,其实它也是不为人所接受的,所以它的这个双运——男女的双运,其实它就是个秘密,所以它称为密教,是因为这个原因而说密教的。可是真正的禅宗才是佛法里的密教,因为那是秘密传法,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可以帮助一个人证悟,可是证悟的方法内容不知道,因为那涉及到如何观察生灭法与不生灭法的秘密,这个秘密是要有很高的般若的正见才能够去观察得到,所以佛法里面确实是有密教,这个密教是禅宗;可是禅宗的这个密教,已经被错误的喇嘛教所取代掉了,所以我们必须要正名。

我们佛教传到外国去,人家都以为说,这个西藏密宗所传的男女双修法,就是佛法的正修行,让我们这些佛弟子非常难堪,所以我们必须要把这样的错误的观念,把它扭转过来,所以我们必须要辨正“常见外道法——广论”的目的,其实也在这里,因为它让佛法蒙羞、它让禅宗的定位错乱,所以我们必须要更正这些错误的事情,让佛法重新恢复到它原来清净的面貌,让禅宗能够回复到它原来应该有的——在佛教里面重要的地位,这样子我们才能够把佛弟子所应尽的责任所尽了。所以,我们也呼吁所有的喇嘛教的修行者,我也相信各位,很多也都不修男女双身法,只是因为传统的原因、或是接触的因缘的关系,所以修了喇嘛的这些《广论》的法、其它的法。我相信很多修喇嘛教的法的人,内心也是清净的、也是没有修双身法,那我们何不一起来为我们佛法,把我们当一位佛弟子所应该尽的责任把它尽了,让我们佛法重新恢复光明的面貌,把错误的方法把它舍弃掉。我们应该共同来实证 佛陀的总相智,这样才是我们佛弟子所应该作的事情,不是吗?

我们可以看到在《广论》,对于所谓的清净法也是有抄了一些《瑜伽师地论》的内容,可是它在抄袭的过程里面,它也故意地漏了清净法的部分。我们来看看,这个经文比较长,好!我们看一下:

谓由五处观察所归乃可归依:一、由身业清净故,二、由语业清净故,三、由意业清净故,四、由于诸有情起大悲故,五、由成就无上法故。……齐四缘故说能归依:一、知功德故,二、知差别故,三、自誓愿故,四、更不说有余大师故。当知归依有四正行:一、亲近善士,二、听闻正法,三、如理作意,四、法随法行。若有成就此四正行乃名归依。

这是《瑜伽师地论》卷64,它里面有说到:如果要谈到归依,一定要先有一个前提,就是对于这位大师的身行的清净,由身业的清净、语业的清净跟意业的清净,然后还要加上有大悲心,而且有无上的成就,可是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身业清净、语业清净以及意业清净;可是《菩提道次第广论》在谈到所谓的四种正行,来显示出归依这件事情,譬如亲近善士、如理思惟这样子,它在整段抄的内容里面,偏偏就故意把这个所要归依对象的身业清净、语业清净跟意业清净,故意把它漏掉。可是我们刚刚读给各位听的这段《瑜伽师地论》,在谈到归依,所有归依的四个缘、或者四种正行的前提,这位大师一定要有身业、语业、意业的清净,以这个作为前提才能够说他是可以归依的对象;可是《广论》在这个地方,偏偏把它故意遗漏了,因为遗漏不容易看得出来,所以我们来读一读《广论》在这一段它的结构,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它真的是遗漏了这一段。我们来看看:

初中分四:一、由依何事为归依因,二、由依彼故所归之境,三、由何道理而正归依,四、既归依已所学次第。……第二由依彼故所归之境分二:一、正明其境,二、应归依此之因相。……第三由何道理而归依者。摄抉择中略说四事:一、知功德,二、知差别,三、自誓受,四、不言有余而正归依。(《菩提道次第广论》卷4)

我这样念过去了,大家一定会觉得这个没有什么错误啊!不是它错误,是它故意漏了所谓的身业清净、语业清净跟意业清净,也就是说它就直接把身业、语业、意业的清净漏掉了,直接讲功德,讲知功德、知差别、自誓受,不言有余而正归依,也就是它只有讲三宝的功德。可是在讲三宝的功德之前,先要讲三宝的清净,三宝的清净一定是:佛的身、语、意的清净,法也要涉及到身、语、意的清净,僧宝也要有身、语、意的清净;可是它偏偏把身业、语业、意业的清净,把它漏掉了,直接说功德。可能我这样讲还是有人听不懂,不能够了解真正的道理,我们作个譬喻,譬如说我们说钱很好用,说它可以买房子、买车子,可以作种种的用途,买衣服、买饮食这叫功德,所以他说三宝有很多功德,就是类似这样的道理。可是当我们要获得这个金钱,金钱有这么多的好处,可是我们世间人都知道一个道理啊!这个钱一定要干净,也就是你今天获得的干净的钱,什么叫干净的钱呢?就是我花了劳力所获得,我不是非法获得,所以这个钱才叫作清净的钱、才叫干净的钱,才不用把这个肮脏的钱去把它洗掉,把它洗了叫洗钱,因为那是肮脏的钱才要洗钱。所以归依也是一样的道理,你要归依三宝不能只谈三宝的功德,因为谈三宝的功德之前,一定要先谈三宝的清净,所以这个三宝,一定是身业清净、语业清净跟意业清净,在身、语、意三业的清净之下,才可以说三宝的功德,才是我们归依的对象,才会有所谓的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因为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全部都要有身业、语业、意业的清净作为前提啊!如果没有身业、语业跟意业的这种清净作为前提的话,那你所亲近的善士,恐怕不是真正的善士啊!所以为什么说,他们所说的四归依是上师,然后三宝,不谈戒呢?因为其实在正法里面所说的叫作四不坏信,这个四不坏信里面的内容,其实就主要在说要归依佛、法、僧三宝,还有圣戒清净,要能够信受这四个内容的清净,是永远不坏的,依于这样子才能够是作为归依的对象,所以清净法才是归依的最前面的前提。也就是说我们要谈一个钱好不好用,要先说这个钱是不是干净,如果这个钱不干净,再怎么好用都不应该去拿的,都不应该拿来用的。同样的道理,三宝之所以归依,不是说这个人有多么厉害,不是这样子,而是要先说这个人干不干净,这个人干净才能说他有可能是佛;这个人说的法一定干净,它才有可能是真正的正法;这个僧人出家人他一定要先干净,身业、语业、意业干净,他才有可能是僧宝。如果不谈他的清净、他的干净,就说他有什么功德,那就好比说拿了钱好用,不谈它的来源应该要干净的道理一样嘛!可是《菩提道次广论》在谈归依的时候,偏偏要把归依的最重要的前提——身业清净、语业清净跟意业清净,故意把它漏掉。可是为什么要漏掉?因为如果不漏掉这个,没有办法成就他们的四归依,只有把身业、语业、意业的清净拿掉,让众生忽略这一点,这样子众生才能够糊里糊涂地归依。所以,我们点出这一点,就是让大家能够理解《广论》表面上看起来是清净,可是它的真实的作略里面,反而是把真正清净的东西拿掉,那才是危险的一件事情,因为它不容易让人家发现,所以请各位去翻翻《瑜伽师地论》卷64,来比对一下《菩提道次第广论》有关三归依的内容,就是在98页至100页的卷4里面,各位比对比对,它是不是漏掉了清净法的这个部分。所以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部分是非常严重的一件事情。

那另外也有一些喇嘛的上师,他们也在反驳,那我们藏传佛教有这个双运、有这个降伏,你们显教也有啊!他们这样子说:

要好好学习的话,其实密宗里面的每一个内容,在显宗的经典和论典当中讲得应该非常清楚。比如说现在有些人认为,密宗里面所提的一些降伏、双运,还有上师看作佛,这种作法不合理。有些网络上、论坛上经常一些诽谤。(《什么是密宗》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HRv10OXTwI,23”31)这是一个密宗上师的反驳,他说:“我们密宗里面说的双运、降伏,这种男女的事情,其实你们显宗也有啊!”他举说《大宝积经》的《大乘方便会》,里面有一个树提菩萨,因为他修了很长的梵行之后,结果有一次他碰到一个女人,这个女人一看他的庄严,就非常地喜爱他啦,就仆倒在地上把他脚抱住,然后他就问说:“大姊啊!妳到底向我求什么?”这个女人就跟他说:“我喜欢你啊!我没有你,我就要死掉了。”结果这个树提菩萨不理她,就拖行七步,突然心生怜愍:“她真的可怜啊!我修行了梵行,可是如果我不同意她的话,她就要死掉了。”所以他就把自己所修的梵行暂时放一边,跟她一起生活了十二年。可是生活十二年之后,他又出家去了,而且实时获得他的四无量心,也就是他的禅定力全部又回来了;所以在《大乘方便会》里面,这个树提菩萨其实他最后还是舍离了男女欲的,而且他还帮助了这个女人也把男女欲舍弃了。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到,佛法是把男女欲当成是度人一个方便,不是证量的来源。那这个喇嘛上师他还提一个,说在所谓的《大乘密严经》里面,也有一段经文说它说与诸明妃众离欲常欢娱,他举出这个内容说,你们显教里面的《大乘密严经》也有这个与诸明妃众离欲共欢娱。“你看跟这个明妃众共欢娱啊,你们显宗也有啊!”可是如果我们看看这个经文,我们可以知道其实它说的是离欲共欢娱,显然这是先离欲了而有欢娱;可是在这个藏密的上师的眼光里面,与诸明妃众他的共欢娱一定不是离欲的、一定是男女的降伏。可是在这《大乘密严经》里面所说的是离欲还是可以共欢娱的,就像说跟一个异性的朋友,可以离欲而一起游玩啊、还是可以共欢娱。可是在这个藏密的上师的眼光里面,只要跟异性他的共欢娱一定是不离欲的、一定是男女欲的。这个就是正法的佛教跟喇嘛教见解上最大的不同,也显示出这两个宗教其实是截然不同。所以我们可以说喇嘛教跟佛教,的确是有种种的不同,从他所信奉的大日如来跟显宗的 释迦牟尼佛不同,就显示出后面的种种不同,好!我们今天就跟各位介绍到这边。阿弥陀佛!


点击数: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