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不空离障大义

第47集
由正珍老师开示
文字内容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欢迎继续收看正觉教团所推出电视弘法节目《入门起信》系列。今天要略谈的题目是“真实不空离障大义”。

【真实不空离障大义,如虚空明镜,谓烦恼、所知二障永断,和合识灭,本性清净常安住故。】(《大乘起信论》卷1)这是《大乘起信论》中 马鸣菩萨的开示。

“真实不空”是从第八识真如心的离障上面来说。主要是在表示,当已经究竟圆满在佛地的时候,这个心真如已经究竟的离开了烦恼障,也离开了所知障,而这佛地离开烦恼障跟所知障,就是讲佛地的无住处涅槃,既不住于生死中,也不住于无余涅槃中。定性声闻人二乘无学,虽然他们已经可以入涅槃,而不再领受分段生死,但是这时候,他们就无法再学习一切种智,没有一切种智就不能成就佛道,也就不能广利众生;佛则不住于无余涅槃之中,继续示现于三界中、犹如虚空一般又如明镜一样地显现种种无漏有为法,来无止尽的广利众生,除非众生已经成就了佛道,才会入无余涅槃;但是众生毕竟没有穷尽,所以佛也不会入无余涅槃。

但是诸佛虽然不住于无余涅槃,但是也不住于生死之中,因为八地以上的菩萨,就已经把分段生死烦恼的现行断尽了,而且也把烦恼障习气种子的随眠也全部断尽了,到了佛地就是把所知障上面所有的上烦恼——也就是尘沙惑也全部断尽;而这个部分都是属于所知障中,它已经不是属于烦恼所摄属了。所以今天在讲离障,一定是依于烦恼障和所知障这两个障全部永远究竟断尽了,叫作离障。

而什么是烦恼障呢?烦恼障就是二乘菩提所修的解脱道中的一念无明的四种住地烦恼,二乘菩提所断的惑,就是思惑与见惑。而所知障是在生命的实相上面去探究一切有情他的自心真如所含藏的七转识的种子,以及祂的现行的种种差别相,再加上七转识相应的种种烦恼,都是由这一个心真如第八识如来藏祂所显现的,而这个心真如祂本来就具有无量无边的功德性,而这些内容完全具足的时候,祂的这个第八识如来藏,就称为无垢识,因为祂的种子已经不再变异了。到了佛地,祂具有一切智,一切种智,离开烦恼障、离开所知障,对于一切法一切种,祂都能够究竟的了知,也能够用祂自己所究竟了知整个佛道要如何修证,这样的亲证,这样的一个过程,来教导一切有情,所以叫作佛地。那么这个佛地的时候,祂的七转识以及第八识,已经转成为智慧所现,所以到了佛地的时候,我们说祂是四智圆明,也就是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整个和合一味来利乐有情,所以这个境界,当然是比二乘圣人所证的无余涅槃的功德更高。

二乘圣人虽然断了烦恼障的现行,不再有分段生死,可以取证无余涅槃,但是因为他所知障还没有相应,而他的烦恼障习气随眠,依旧含藏在第八识如来藏里面,所以二乘圣人他们知道,他们距离佛地还很远,但是要成就佛道,还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所以我们看到《法华经》里面,可以看到声闻种性还存在的阿罗汉,他们听到 佛开示大乘法无量无边的妙用功德的时候,他们不会起欢喜心,直到 佛开始为舍利弗授记,说他以后当来会成佛的时候,具有声闻种性习性的阿罗汉,才开始起心要来上求佛道,所以这个所知障,它是别教所断的惑,又称为无始无明。

所知障主要就是在障碍成佛,它不会障碍阿罗汉成就无余涅槃,但是这个所知障的内涵很深、很细,必须要在三大阿僧祇劫当中,不断不断地利乐有情,藉由利乐有情的一个过程当中,成就自己种种的智慧庄严以及福德庄严。这绝对不是关起门来自己一个人修行,或离开众生所能够成就的。所以要断除所知障,一定要发起非常深的菩提心,利乐有情永无止尽,发起大悲心,心心念念都在有情的因缘成熟上,如何帮有情断除烦恼,如何增加有情的般若智慧。当不断利乐有情的时候,其实就是在成就自己的佛道庄严,所以整个佛道的庄严会说“自觉觉他、自利利他”,而这就是能够成就圆满成佛之道,一定要发起的菩提心,这就不是二乘圣人他们所能够了解的。

如果对于一切的法界的实相无所知,也没有发起利乐有情的心,那么对于自我这个色心的虚妄性的了知,也只有在肤浅的表面,没有办法对于法界实相心的究竟了知,那么以后还是会引发三界的种种法的贪爱,所以世俗人会生生世世的在三界六道不断地生死轮转。而阿罗汉惧怕生死,但是他入涅槃,佛陀也有开示,其实那是化城,那是方便说,所以 佛陀对于声闻的人说有涅槃可证的时候,其实是在告诉声闻人,一定有一个常住不灭的本心,而依于这个本心不灭,所以才可以入涅槃,入涅槃不是断灭。其实这个地方,已经为声闻人种下了有如来藏心可证的这样的知见,就等待这个声闻人的因缘成熟,能够去掉他的声闻性,回小向大修学佛菩提道。

但是如何是所知障的初分相应呢?那是尚未见道者,或者是说不信受有佛道可成,或者是不信受大乘了义正教的人,不会相应的。一个志求佛道的人,他会思维要具足哪些功德,才能够成就佛道呢?或者看到 佛具有三十二大人相、种种随形好、具足十力这一些的功德,就会开始思维,我要如何才能够像 佛一样,具足这些功德呢?而这时候所生的烦恼,就是属于上烦恼。因为这种烦恼,不是在世俗法上面所起的烦恼,也不是在三界有为法上面所起的烦恼,而是在成佛之道上面所起的烦恼,所以我们就称这种是属于上烦恼。但是虽然心里想要志求佛道,但是入手处在哪里呢?还没有入手处,所以一定要明心了以后,才是真正的打破了这样的一个烦恼,开始起心转依于第八识如来藏的真如体性,开始修学。所以一个明心证悟者,他明心了以后,他也会去思维,明明佛说我们身上这一个第八识如来藏,在凡不减,在佛不增;为什么我开悟了,或者是说也见性了,而我不是佛?我跟佛之间,还有什么样的差距呢?所以一个明心见道的菩萨,他不会起慢心,因为他会发现自己跟佛的距离,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他也不会说,因为明心了就自己僭越说,我已经所作已办了,我已经没有心事了;或者僭越说,自己是成就了这个“无上师”的这样的一个地位。因为所谓的无上,只有佛可以称为无上,而自己还具有整个成佛之道所要修学的法,还有自己也发现自己虽然明心了,但是其实还具足了许许多多的习气存在,所以这个时候就开始下手,要开始渐渐地来断除烦恼障的习气,来修学所知障里面,把所知障所含藏的无始无明给断除。如果没有找到这个自心真如时,或者是说不信受有这个第八识如来藏,而是以六识来为他所认知、所修学的究竟,这样的人他是不可能相应到这个所知障的起行。

我们刚刚说到二乘无学的阿罗汉跟辟支佛,他已经把分段生死的烦恼现行断除了,可是还有烦恼障的习气随眠在心中没有断除,所以我们如果遇到一个阿罗汉,他被人家用话给讽刺,当然因为他已经成就阿罗汉了,他不可能会有烦恼的现行,而起瞋来回骂,可是他很可能转身就走掉,或者脸色变得有点僵硬,那是因为他的习气还在,他只是断了粗重的现行,所以不能和诸佛的解脱境界相比,也不能和诸地菩萨相比。因为诸地菩萨都已经或多或少来修习烦恼障习气的种子断除,至于所知障的相应,必须要打破无始无明,就是找到如来藏而了知法界实相,才能够真正的开始相应所知障。能够知道原来生命的根本,一切法的根本依,就是依于这个真实心,找到了祂,开始跟无始无明的上烦恼相应,也就是跟尘沙惑相应了。

有号称法王仁波切他说:“所知障就是所知的障碍,所知的所知来自学习和习染、来自对世界的执取和分别,这就是所知。真正修行佛法求开悟,必须放弃一切所学,净除所知障。”那么我们说这位法王仁波切,他能够有这个号称法王的名号,应该是对这个世界是痴痴呆呆的、无所知的,既然是如此,又怎么能够说出这样的语汇?又如何教导弟子们,要修学所谓密宗的四加行,要练气、要灌顶?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些宗教师,有一些教派,他许多所说的法、所修的法,是自宗打自宗,或者自宗自己打脸,但是却难以省思,所以我们会说觉与不觉,这个部分就是属于不觉的范畴。

又例如达赖十四,他说所知障,他这么说的:“烦恼障所留下的遗习,就是所知障,完全净除而至成佛。这是整个《般若心经》的要义所在。”并且说:要用空正见对治所知障。就他的认知当中,所谓的所知障,它是属于烦恼障的余习,并不是另外有所知障,而今天我们会有所知障,那是因为我们的烦恼的习气,所以才会有所知障,而不是说依于成佛之道。我们听 佛的开示,在成佛之道当中,它有三大阿僧祇劫的一个修学,才能够成就佛道。而达赖十四这样的一个说法,就是把成佛之道要修学的法,摄属在烦恼障的习气随眠当中;但是八地菩萨已经究竟断除了烦恼障的习气随眠,可见达赖十四这样的一个说法,是不正确的。他把什么叫作烦恼障、什么叫作所知障,没有分清楚。所知障不是以烦恼障的余习叫作所知障,所知障主要就是因为对法界实相知道的不够多,对于道种智、一切种智的内涵不能具足了解,所以没有办法成就佛道。所知障并不会障碍声闻人的修证入涅槃,但是它会障碍到菩萨成就佛道的修学。所以所知障,它并不是烦恼障的余习,更不是说因为你知道了太多,你必须要把你所证得的、知道的、学习的这些全部丢掉,就叫作断除了所知障。而会有这样说法的人,我们可以了解,他在这样说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在证明他并没有明心,他并没有见道。也可以说这样的意思,是在说明他的一切认知,都还是在意识上的认知,或者是依于意识的受,或者依于意识的想,对于第一义谛如来藏心的体相妙用完全无所知,所以他会把意识相应的烦恼,或者意识这一世的所学,在修定的时候不断地妄想现起,当作这个部分就是属于所知障,所以就是必须要把一切知道的、一切妄想全部都断除,这样子就表示已经断除了所知障。

我们由一些宗教师的一个说法,我们就可以判断出他现在修行的位阶,他心中的认知的层次是在哪里。但是菩萨他证了第八识如来藏以后,他知道烦恼障的习气,必须要分分地断;而所知障它不是在断除的行列,而是在不断不断地增加般若慧的这个行列。所以一个是必须要修断,一个你必须要具足的了知,具足的圆满成佛之道的智慧;所以一个是要不断地消融,一个要不断地增上,这是烦恼障跟所知障修学,两者不同的法则。所以入地的菩萨,他转依了第八识如来藏无量无边的功德性以后,他是在分分地破所知障。也就是说,我们常常听人家讲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这一个“无明”已经开始不是无明了,渐渐地已经产生了佛菩提道上的功德智慧,由这个功德智慧来生“行”与“识”,所以入地的菩萨,就分分的在戒定慧三学的增上来修学,来迈向四智圆明的这一个境界。因此所知障这一些上烦恼,它不是种子,更不是烦恼的习气,绝对不是像达赖十四所说的,是烦恼障所留下的习气。

所以依法界实相的正理来说,所知障是现非种,也就是说证悟明心以后,这些上烦恼渐渐开始现行了,那不是要对治的;烦恼障是要对治的,但是所知障它不会引起三界流转的烦恼细相的作用,如果不知道所知障的内涵,它主要就是会障碍佛道的成就。在八地以上的菩萨,他烦恼障的微细随眠虽然已经断尽了,一切烦恼不再现行,但是还有所知障,这时候第八识如来藏里面恒内执我的习气已经清净了,所以就改名为异熟识。但是因为成佛的究竟圆满功德还没有成就,所以不能称之为无垢识,要到佛地祂的四智都圆满了,第八识的种子已经都不再变异了,究竟清净,然后能够依一切无漏有为法,来利乐一切有情,所以这个时候,才改名为无垢识。所以这时候才是说,所知障的究竟断除,离障大义,就是依佛道的功德来说。

因此今天,在佛法的一个修证过程当中,不论是二乘的圣人,或者是大乘明心见道的菩萨,他都能够知道他要修学的,一个是要断除所知障,一个是烦恼障。也非常地清楚知道,虽然二乘圣人他已经证得阿罗汉,但是他还有烦恼习气的存在,所以不是二乘圣人就已经完全没有烦恼习气的现行,不过我们可以看到二乘圣人他烦恼的习气现行,有的时候他自己是不知道的,而是别人去看到他有烦恼障的习气现行。所以 佛陀开示,这个烦恼障的习气,就好像点香的盒子,香已经用完了,但是盒子还有香气。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已经证阿罗汉果的阿难陀,当男众跟女众在一起的时候,他会先看女众,对女众说法;又可以看到像憍梵钵提,因为过去世曾经为牛身,所以牛吃东西的习气还会存在、还会现起,所以吃东西以后常常又会回吐,所以被称为牛呞比丘。因此我们在修学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知道,不论是烦恼障或者所知障,要究竟断除才是成佛之道。

今天就为诸位菩萨说到这里。

阿弥陀佛!


点击数:1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