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佛”是指谁?—— 宇宙是谁创造的?(六)

第109集
由正伟老师开示
 
文字内容

各位电视机前的菩萨们:阿弥陀佛!

首先先问候大家,少病少恼否?色身康泰否?游步轻利否?道业精进否?众生易度否?各位现在所收看的节目,是由佛教正觉同修会为各位准备的“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在本节目中,我们将一般初机学佛的修行人常常会感觉到疑惑的问题,把它们一项一项分门别类的为各位清楚地演述。在上一集的节目中我们讲到了世尊在《阿含经》中交待阿难,要以四无量心来传授给年少的比丘们。为什么呢?我们继续看下去!

佛说:“阿难!这样的四无量心,你应当为诸位年少的比丘说法,用这个法来教授给他们;如果你能够为诸位年少的比丘教授这个四无量心,则他们便能得到安隐、得到大力、得到心乐,身心不烦不热恼,能够终身的行清净梵行。”从以上的经文,我们可以看出四无量心的成就者,慈心具足,悲心、喜心与舍心都具足,降伏了结使,无怨恼、无瞋恚、无诤论,身心能得安隐、得大力、得心乐,能行清净的梵行。这也是佛弟子,特别是菩萨弟子,在修行道上必修的大福德。这样的四无量心,就像是撑起一间房子它四边的柱子,因为有了这四根柱子,房子才能够安稳。

所以佛在《增一阿含经》里面说到:【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等心。云何为四?慈、悲、喜、护。以何等故名为梵堂?比丘当知:有梵、大梵名千,无与等者,无过上者,统千国界,是彼之堂,故名为梵堂。比丘!此四梵堂所有力势,能观此千国界,是故名为梵堂。】(《增一阿含经》卷二十一)也就是那个时候世尊告诉诸比丘:“有四种善净之心。是哪四个呢?就是慈、悲、喜、舍四个心,这四个心是大梵所安住之殿堂,所以四梵堂又叫四梵住,大梵天王安住在这个四梵堂。为什么要把四无量心叫作梵堂呢?比丘当知:有梵界,其中的大梵天王名大千世界之主,千世界的其他众生功德没有能够与大梵天王相等者,没有众生超过他;大梵统领着大千世界,大千世界是他的殿堂,所以就叫作梵堂。比丘!这个四无量心所生的梵堂,它所拥有的力势能观此大千世界,是故名为梵堂。”也因此,在《中阿含经》中有世间的梵志问佛:“瞿昙世尊!请问梵世王依何而住?”世尊答曰:“梵世王依于大梵天王而安住。”梵志又问:“世尊!大梵天王又依何安住?” 世尊回答:“大梵天王依于忍辱、温柔、谦良而安住。”这样子的说明,大家是否能深入地了解大梵天王呢?这样子还不够,因为这一位大梵天王本身还是一位开悟的大菩萨,他更是佛门中最大的护法神。

我们来看看这一张图片,在许多早期的佛陀造型之中,一面二臂的大梵天王,常常地与因陀罗,也就是帝释天搭配在一起,成为佛陀身边的左右护法。他们分别代表了来自色界梵堂与欲界六欲天的主宰,随侍在佛的身边,成为最主要的两尊护法神祇。也就是说,身为大千世界主宰的大梵天,他不只是佛陀身边最主要的护法神,也是佛陀所度化的弟子。

尤其重要的是,在《法华经》中佛陀说:云何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

佛开示了诸佛所以出兴于世,就是为了这一件大事因缘,也就是为众生开、示、悟、入佛的知见。那么是哪一个知见如此如此的重要呢?大家都应该想到了,那就是世出世法中的第一义谛,也就是佛法之中万法的本源──真如如来藏。

所以《法华经》中 佛又开示:【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法华经》卷一)这个一佛乘,是诸佛的心印,也是佛法中的第一义谛,由祂而能出生十八界万法。从世尊一降生在人间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开演这个第一义谛──【举:“世尊初生下,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顾四方。云:『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云门匡真禅师广录》卷二)如果众生真的能够会得此时世尊出世的说法,那么世尊就不用麻烦了,大可以在这个时候就回去入涅槃去了,也就不用后来八十年时光的拖泥带水、入泥入水。可惜众生不能会,世尊无奈啊!只好继续地为众生入泥入水,陪着人间的众生就这样子的搅和;这一和下去,人间的八十年就过去了。在这一段时间内,世尊一次又一次地为众生演说这个无上的心印,乃至于一直到了世尊度化时期即将结束的最后,其实大部分的众生还是不能会得,所以最后世尊衪还得藉由拈花微笑,才能把这一个诸佛心印交付给大迦叶尊者。这个拈花微笑的事迹就记录在《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里面。

这一本经说法的因缘是说:在世尊已经接近涅槃的时候,依照着因缘,衪向着拘尸那迦城前进,这个时候世尊就说:“我今日涅槃时间已经快到了,你们对法如果有所疑问的话,一一皆可提出来问,不要再迟疑了!”这时候,大梵天王向前走到佛的面前,奉献上金色的妙波罗花,然后不发一言地退坐到一旁。此时世尊就拈起了其中的一朵花,瞬目扬眉向大众显示;只是这个时候,大众都沉默无语,只有金色头陀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佛陀说法的时候,每一个时节所需要的配角,并不是随机乱选的,而全部都是由世尊所加持安排的。记不记得我们之前才讲过:一切佛法事业,皆由诸佛加持而能有;也就是说,每部经典中,什么人应该在什么时间作什么事情,全部是经由世尊加持而成的,这并非等闲之事。在本经中显示了佛陀的心印交给了迦叶尊者;也因此,迦叶尊者就成为了禅宗的二祖,而由大梵天王担任这一次的缘起与功德主。这当然也是经由世尊的安排,因为大梵天王乃是护法神中最上尊的一位,他是这个三千大千世界之主;更重要的是,明眼人就可以看出,大梵天王此时已经是一位开悟的大菩萨了,所以由他来担任本经的缘起者,是最恰当不过了。

回来经文,此时世尊就说道:【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即付嘱于汝;汝能护持,相续不断。】(《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卷一)世尊说:“我有正法之眼目,正法之密藏,也就是真如涅槃妙心,现在就交付给你迦叶,你要护持这个真如妙法,让真如正法相续不断地传承下去。”而大迦叶也奉佛的命令,走向前顶礼佛足,然后一言不发的退下了。这样子由大梵天王出面铺陈了这一段大事的因缘,佛陀的心印传给了迦叶尊者了。一般的人都只看到迦叶尊者,可是各位有没有注意到背后的缘起?各位有没有看到世尊到底把什么东西交付给迦叶尊者呢?没有啊!什么都没看见啊!那为什么佛却说:“已经交付给你了。”而大迦叶似乎也已经收到了,所以不发一言。记不记得之前大梵天王出来供养妙波罗花时,也是不发一言,这是什么缘故?这就是这个真如如来藏的胜妙之处,乾坤昭昭却一丝不挂。如来当着大家的面公开的把心印交付给迦叶尊者,而迦叶尊者呢,可也没有把祂偷偷的藏起来,光天化日之下,可惜无缘的众生就是什么也看不到。佛接着又说:“诸佛出世为一大事,亦复为众生也。”也就是说诸佛出世弘法是一件大事因缘,也是为了传授众生如来藏妙法这一件大事,就是为了使得众生能够出离三界,能够圆满的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接下来,佛继续说:【诸佛密意者,以言辞而不可测度。何以故?是法非思量分……能解,即是唯佛与佛究尽法。汝等……当知:以其言辞者,则每会随宜之法也。不随宜之法者,則不可言说。】(《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卷一)这是说如来藏乃是诸佛的密意之藏,也是秘密说,众生想要用言语思量来体会,是根本没有办法的。为什么呢?因为如来藏本来就不是属于思量的境界,用意识心的思量当然看不见如来藏。如来藏衪超越了一切世间与出世间之法,然而一切的法却又由衪所出生;如来藏衪无法用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去见到、听到,任凭我们看穿了眼、想破了头,也是看不到衪的。所以佛才说:“真如如来藏本来就是唯佛与佛才能究尽之法。弟子们应当知道:语言文字所能包括的,这是相对性的随宜方便之法;而如来藏衪是绝对的法,不是随宜的法;所以衪无法用语言文字来具足的表达,因为衪不是属于语言文字的境界。”

接下来,佛又说:【所言密意者,如上所言。不可测度,强而宣其法体者,非因非果,非修非证,非自得非他得,非自然得,非因缘得。……我昔日于觉树证悟此旨,是故言唯佛与佛究尽法。】(《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卷一)然后大梵天王马上就接着说:“就是这样子的!世尊!真的是这样子的!世尊!如是密意者,是一切佛经修多罗的心体,一切的菩萨都是证这个如来藏而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世尊啊!太阳可以有一天变成寒冷,月亮可以有一天变成暑热,可是这个如来藏正法眼藏,衪终究不会有第二句话、第二种情况。”佛回答天王说:“如是!如是!正如你所说的。梵王啊!就像这个样子!你能护持这个无上的正法眼藏。”经文到这里,各位注意到了吗?大梵天王只是在旁边答话,配合着佛来演出这一段开示。各位可以看得出来,佛所传授的正法眼藏,大梵天王是不是早就已经证悟了?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就了解了大梵天王,他也是一位证悟的大菩萨。

好!今天时间的关系,就到这边。

谢谢大家!阿弥陀佛!


点击数:2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