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与佛学有何不同?

第17集
由正源老师开示
文字内容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这一集我们要探讨的题目是:学佛与佛学有何不同?

「学佛与佛学」两个一样的字放在一起,只是顺序相反,究竟有何不同?信仰佛教的佛教徒受了三归依,归依佛、法、僧三宝之后,通常会自称为佛弟子;如果更努力些,比起一般单纯信仰上的佛弟子,更用心修学佛陀的法教,精进在道业上修持,例如:受五戒、八关斋戒,甚至菩萨戒者,就会向别人表示自己是在学佛。学佛二字的意思,当然就是学着怎样成佛,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过程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佛菩提道的修学,就是必须经历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以及等觉、妙觉,五十二阶位行菩萨行。

它的内容从具足对因果的确信以及三宝的信心,到外门广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静虑、般若菩萨六度的资粮位,以修集见道资粮;然后亲证自心真如,明心不退真见道,打破了无始无明所知障,证得一分无生忍,进入七住位开始见道位修学,并且进入内门广修菩萨六度万行;接着十住位以父母所生眼看见佛性,证身心世界如幻观;之后继续三贤位相见道、别相智的修学,还要断除欲贪发起初禅永伏性障,然后断尽一念无明烦恼障的现行,有能力取证无余涅槃而不证,成为慧解脱的菩萨阿罗汉;再于佛前勇发十无尽愿,那就进入了初地,成为见道通达的通达位菩萨;开始十地修道位的修学,不仅要继续修布施等六波罗蜜多,还要加修方便、愿、力、智四波罗蜜多,成就地上菩萨的十波罗蜜多无量行;原来在地前修的戒、定、慧三无漏学,更需要增进为增上三学,地地增上成就诸地现观,分证无生法忍道种智。到了等觉位还要百劫修相好,就是百劫之中修集极广大福德,用以圆满三十二大人相及无量随形好。然后进入妙觉位,烦恼障所摄习气种子,不论有漏或无漏种子皆已断尽,并且断尽所知障一切随眠,最后示现人间八相成道,成就大般涅槃四智圆明,成就究竟佛道。

简单地说,学佛的目的就是要探究实相法界,证知宇宙万有及一切生命的本源,继续进修以后才会有一切种智,才能成佛。然而,既是要修学成就佛道,表示全部佛道的内涵都必须亲证,必须经过闻、思、修、证的过程,去亲身经历及履践全部的内容;也就是除了生起闻、思、修三慧之外,更需要有果证,发起证信与证慧,具足了一切法道的功德与受用;再经长劫无私、无我地以佛法道来救度广大众生,一分一分地摄受佛国净土,最后才能成佛。

至于佛学就是佛法之学,口语说就是研究佛法的学问。是把佛陀开示的经典或菩萨演义的论典,拿来加以研究、探讨的一门学问。简单地说,就是从事佛法的学术研究,是把佛法当作一门专门的知识,来进行探讨与研究;而研究探讨的方向或许各有侧重,总之,在于就佛法的思想体系、源流,及发展等方面加以阐述;尤其强调因应时代学术潮流,而以学术的方法,加以比对、分析、整理,而作有条理有系统的说明,目的就是在使佛法学术化,成为一门专门的知识。

从以上有关佛学定义的说明,可以看得出来,从事佛学学术研究的人,是不一定具足闻、思、修三慧的。因为他们只要依着经论去作名相的解释、训诂;或者从《大藏经》以及巴利文的经典中去作考据分析,最多就只要闻法,然后思惟整理,再将结果写成文字即可,并不须将这些法教,在自己身口意行上履践实修,更不必亲证道果。甚至可以这样说,就是拿佛法当作是一种知识,从未想过要在自己身中力行,更未将佛道中的果证,当作是今生以及未来无量世的目标,就只是单纯作学问,以学术研究的成果作为赚取生活之资的工具而已;那佛教就不一定是他所宗奉的信仰,他很可能是个异教徒,甚至是个完全没有宗教信仰的人。

或许有电视机前面的观众,还是不能体会出「学佛与佛学」的差异,我们不妨就举出实例来加以说明。像大家所熟悉的佛法中净土法门,修的是念佛求生诸佛净土,例如: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或药师如来的东方琉璃净土。自古至今就不断有修学净土法门的大德,至心发愿求生诸佛净土,精进念佛一心不乱,而感应弥陀世尊、药师如来及观音、势至等他方世界佛菩萨,在梦中或定中示现,或在梦中或定中观见极乐净土或琉璃世界的种种依正庄严,而更坚定求生净土的信愿。可是专门从事学术研究的人,不仅不修念佛,甚至可能还轻视于念佛法门,认为这是无智的劣根人所修,在这样的偏见下,他们根本不可能藉由念佛达一心不乱的境界,更没有因缘感应佛菩萨示现;而他们只作经论考据分析,全无实修实证的结果,就会主张佛教只在人间,否定天界佛教及他方世界佛教的存在;而将佛教局限在娑婆世界的人间,不承认极乐世界等他方佛世界真实存在。

可是十方三世有无量无数诸佛,也有无量无数佛世界,确实是释迦牟尼佛亲口所说,有诸多大乘经典可为凭证,尤其《阿弥陀经》更是世尊不请自说。他们这种人间佛教的说法,与佛陀宣示佛教以人间弘传为主,而兼摄天界及他方世界一切佛教的教说大异其趣,要如何说服众多的佛教信徒呢?于是他们就有人干脆主张大乘非佛说,全面否定大乘经典是释迦牟尼佛所说;并且倡言阿弥陀佛及西方极乐世界是太阳神崇拜的净化,认为阿弥陀佛的依正庄严,就是依太阳而生起显现,所以极乐世界非真实有。又说东方琉璃净土,是娑婆世界天界十二星宿崇拜的转化,也不是真实有。

他们这样否定经中世尊所说的两个佛国净土为真实有之后,净土宗的修行者念佛求生这两个净土,就成为没有意义的行门。殷勤忆念阿弥陀佛的结果,发愿往生的极乐净土成为子虚乌有,一生殷勤念佛都将唐捐其功。而殷勤忆念药师佛的结果,所往生的东方净土却仍在此娑婆世界的天界之中,也是唐捐其功,想要往生琉璃世界也不能成功。又因为他们主张唯有娑婆世界人间有佛教,不承认天界也有佛教在利益众生,让人误以为经中所说的弥勒菩萨,现今在此娑婆世界的兜率天说法一事,变成为虚构;结果当然灭除了大众对弥勒净土法门的信心,间接也就否定了当来下生弥勒尊佛所造《瑜伽师地论》中诸多胜妙法义。然而如果天界与他方都无佛教,试问:当来下生弥勒尊佛现在何处说法利益众生?是消失不见了?还是他们根本不信经中所说,弥勒尊佛仍在此土利益众生,数亿岁后当来下生成佛的圣教?

再举一个例子,三乘佛法都是讲众生有八个识,其中眼耳鼻舌身意这六识,一般人都可以从自身中体会得到;至于第七识——末那识也就是意根,以及第八识——阿赖耶识,则不是一般人未经锻炼功夫,及建立正确知见的训练,而能观察体会的,可是自己不能观察体会,并不表示他就不存在。从经典圣教来说,释迦世尊在初转法轮说解脱道时,为弟子们说五阴十八界是生灭虚妄;其中六根、六尘、六识的十八界就包括了意根;而意根非如其余五根是有色根,却是属于心法的无色根,也就是说祂也是识,那就是明说有第七识。此外阿含诸经中有很多地方说到:五蕴非我、不异我、不相在。众生五蕴就是五阴,是虚妄的假我,是不真实的。但是依据世尊在这些阿含经典中的圣教开示,五阴既不是我、五阴又不异我、五阴与我也不相在,那显然是有我;由这个我与五蕴我的非一非异,而又不相在来看,显然如来所说的有我,绝对不是蕴处界我,而且他一定是真实存在。而世尊在阿含解脱道中又开示:「识缘名色、名色缘识」,就是说明众生的五阴、名色,是从一个本识中出生的,这个本识不是识阴六识所含摄的;又说:「齐识而还,不能过彼」,三界一切法都只能推到入胎出生五阴名色的本识——入胎识为止,到这里就只能退回来了。

因为入胎识之前没有任何一法可得,不可能超过那个入胎识根本识,而可以找到任何一法;这个能入胎出生五阴名色的根本识,必定是常恒不灭的真实法,因为假必依实,凡是假有的、暂时而有的法,必定是依于一个真实法,永不坏灭的法才能存在。这就是说:如果没有真实法,就不可能有虚妄的假法;言下之意也就是说:真实法一定是与被生的生灭法、假法同时同处。既然有这个能出生生生世世生灭虚妄的五阴,并与五阴十八界名色同时同处,却不在一起——不相在,不是混合在一起的根本识,不就证明了众生确实有第八识,而这个根本识——第八识,正是二转法轮般若诸经所说的金刚心、真如心;也就是第三转法轮,方广唯识诸经论所说的阿赖耶识、异熟识、佛地的无垢识,是成就究竟佛道的根本所依,因此也称为如来藏。

可是对于只从事听闻及思惟佛法,而不事实修实证的佛学学术研究者而言,这未经锻炼功夫及建立知见的人,所不能够观察体验的第七识与第八识,根本是他们无法以意识思惟得知,因此他们就否定七识、八识存在。对于 佛陀在般若及方广唯识经论中,明说众生有七、八二识,就说这二识是因为部派佛教演变发展过程,而由佛陀灭度后数百年间的佛弟子所创造的;先建立第七识,然后再建立第八识,因此就主张这二识都是唯名假立,是不可实证的法,进而将般若诸经判作性空唯名,认为般若就是缘起性空。缘起性空的法在阿含已经讲了,现在只是重新把它提出来,建立一些名相重说一遍,所以般若诸经中所说的本质还是空;甚至于他们就说,第八识如来藏是假的,是外道的神我、梵我,诬蔑亲证第八识如来藏的胜义菩萨,同于自性见外道的常见论;然而自性见外道说的那些自性,都是六识的自性,就是能见、能闻,乃至能觉能知之性。可是从我们前面的说明中,已经清楚明白世尊在初转法轮,宣演解脱道的阿含诸经时,就开示众生有第八识真实常住;并且这个根本识不是六识觉知心,怎么可以把亲证第八识如来藏,诬谤为自性见外道?而这正是不事真修实证,把佛法当作是一门知识学问,靠着意识去加以思惟、归类、分别,专门从事佛学学术研究的结果。

有心学佛,期望在佛道中修学有成的佛弟子们应该了解:真正的佛教经典,所说的都是义学,都是可以实证的真实法;是可以由不同的人再三同样实证的,这样才有真实义。如果是不可知、不可证,纯粹靠意识思惟研究所能了知的,那就只能叫作思想;会因不同时空、不同人的思惟觉想而有所演变,没有恒常不变的真实义存在,那就是玄学,不是义学。我们可以大胆地说,学术研究者对佛法最后的归宿,只有误会佛法,此外没有别的归宿;因为他们探讨研究的佛法,永远会在玄想臆测中不断演变,而离佛法的真实义越来越远,当然就更谈不上真修实证地的契入佛法了。最后我们要强调,佛道修学过程中,必定会如《法华经》中所说:经过崄路。崄路可再区分为瓶颈、岔路及危途;瓶颈是指遇到一时不易突破的障碍,但是学人如果知见正确,终究还是可以化解;岔路则是学佛而走错方向,除了种种边见、邪见之外,学术研究也是属于这一类,这类人因为修学的方向错误,是极可能会遇到悬崖,导致粉身碎骨,法身慧命就被侵毁而永无出生增长;最后一个危途,则不仅令人粉身碎骨,更且尸骨无存而长劫在恶道中沉沦,像误信假藏传佛教应成派中观六识论为真实佛法,进而实修喇嘛双身法的人,正是陷入了危途而不自知啊!

我们在此要至心期盼,以上的解说能够让大家了解:学佛与佛学的极大差异,而能在佛道修学中作出正确的抉择,以致一生修学能够有所成就,免得甚至累及未来无量世而都无所成。以上说明到此。

阿弥陀佛!


点击数: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