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妙义是佛亲口宣说 (上)

第37集
由正文老师开示
文字内容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要跟各位来探讨的问题是「唯识妙义是佛亲口所说」。

那为什么要来探讨这个问题呢?因为自古以来很多人就在探讨心识的问题,但是大部分的人在探讨这个心识是哪一个识呢?大部分的人在探讨这个心识的时候,也说是「唯心论」。从古时候的印度,一直到十六世纪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科学在探讨的这些唯心的问题,它所探讨的这个「唯识」是哪一个识呢?基本上他们所探讨的这个识,都离不开我们所认识的这个六识——也就是见闻觉知心的六识,这个识根本不是 佛所说的这个「唯识」。佛所说的「唯识」为什么祂是妙义呢?为什么说唯识祂妙呢?祂是妙在何处呢?因为唯识是出生三界万法的根源,祂是一切法出生的根源,也就是所谓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就是在说:我们这个欲界、色界、无色界都是唯心所造;三界的这些六尘万法都是唯识所现。

所谓「三界是唯心所造」那我们就要探讨说:是不是有一个客观的「三界」存在呢?如果说有一个客观的三界存在的话,就是表示说:我们这个宇宙世间它是客观的存在的、它是常住的,但是我们现观这个宇宙世间其实它是会坏灭的。如果有一个客观的三界存在的话,那阿罗汉入无余涅槃的时候,佛说他是灭了三界六尘万法,也就是灭了五阴,那灭了五阴以后,阿罗汉所灭的三界是谁的三界呢?阿罗汉所灭的三界就是属于他自心所显现的三界的世间。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心所显现的三界的世间,这个就叫作「三界唯心」。

那为什么会有这个器世间的三界呢?我们说阿罗汉灭了三界以后,没有任何一界存在了,但是阿罗汉入了无余涅槃,明明活在这个世间的人、这个器世间它还是存在着,那为什么会有这个器世间存在?那就是因为有每一个人心中里面所存有的这个三界法的种子,那因为这样子的力量造成了众生的共业,所以才会形成这个世间的形成,才会形成这个宇宙世间;但是这个宇宙世间是因为众生的共业所成,它本身是缘起性空的,它是无常坏灭的。这个宇宙世间的器世间的三界,其实就是因为由每一个人的这个「唯心」、每一个人这个「唯识」这个第八识(这个如来藏)所显现出来的三界,所以才会因为这样子的共业产生这样三界的世间。

这个所谓的唯心跟唯识,在佛法里面我们所说的是哪一个识呢?就是在说阿赖耶识,也就是指第八识阿赖耶识、也就是指如来藏、也就是阿含里面所说的「入胎识」。这个入胎识其实就是十因缘法里面所说的那个识,(十因缘法: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缘触、受、爱、取、有……乃至老死忧悲恼苦)这个识就是入胎识。众生如果没有这个入胎识为所依的话,那众生因为修行入了无余涅槃以后,顿成断灭。

这一个「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识,又叫作「所知依」,因为祂是我们见闻觉知心,乃至于我们意根这些所知心的根本依的俱有依。这一个心还有什么名字呢?祂另外一个名字又叫作「本际」。为什么叫作本际呢?因为世间所有一切法就只有到这里为止,没有办法超出这个地方,所以祂叫作本际。祂又叫作「本识」,为什么叫作本识呢?因为众生有八识心,八识心都是以这一个心为出生的根源,所以祂又叫作本识。祂又叫作「非心心」,为什么叫作非心心呢?因为祂并不是像一般觉知心的这一个心,所以祂叫作非心心;祂不像意根、不像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心的这样的一个心,所以祂叫作非心心。那又叫作「无心相心」,为什么叫作「无心相心」呢?因为祂没有见闻觉知心,乃至于刚刚所说的这个意根的这个心相,所以祂又叫作无心相心。

所以这一个心基本上祂是非心心、无心相心,也就是说祂是跟我们的六识心、我们的见闻觉知心是迥异的。所以一般这些学术界乃至于古时候的这些印度的这些哲学玄师,在探讨的这些问题都是以见闻觉知心的这一个心在探讨唯心论,那基本上这个是属于众生轮转的一个心。

真实唯识这一个心在大乘法里面,又叫作什么呢?祂又叫作「真如」。因为祂有真实的本体,而且祂又能够如镜现相,映现三界六尘万法,所以叫作真如。祂又叫作「真心」,因为祂是真如所显现的这一个本识、这一个本心,所以叫作真心。在禅宗里面,祂又叫作「本地风光」,因为就是我们修行要回归本家,回归如来家的那个地方,所以叫作本地风光。那另外一个名字,祂又叫作「自性如来」,也就是我们的自性弥陀。以上这些都是第八识的另外的一个名称。

以上这些识:阿赖耶识、如来藏,乃至于入胎识,一直到真如、真心、自性如来……这些都是第八识的另外一个名称。这个心就是我们所说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这个识,也就是 佛所说的唯识妙义的这个识。

那这个识还有另外的一个名称,又叫作「异熟识」,又叫作「无垢识」。依唯识种智来说的话,这个第八识心有三个位阶,也就是说您还未断分段生死之前,祂称为阿赖耶识;那断了分段生死以后,祂就称为异熟识,那断了分段生死,一直到未成佛之前,这个就异熟识;到成佛的时候就叫作无垢识。所以,第八识祂有好多的名称,是因为不同的面向、不同的显现的时候所安立的名称,但是都是在直指这一个第八识。

这个第八识,佛是在什么时候开示让我们知道的呢?佛是一直等到大乘法、大乘种智的时候才开示这一个法的吗?不是这个样子的!其实 佛在阿含期的时候就已经隐覆密意说出了唯识的妙义,不是一直等到说般若、说中观乃至于说唯识种智的时候,才说这个唯识妙义。我们看一下以下的经文,《央掘魔罗经》里面 佛如何说呢:

【尔时世尊广说妙法度脱众生,名日执剑大方广经。初中后善,究竟显示善义善味,纯一清净、具足清白梵行之相。】(《央掘魔罗经》卷一)

《央掘魔罗经》是属于阿含部的一部经,但是这边 世尊「广说妙法度脱众生」,把这一部经称为《执剑大方广经》。大方广经其实就是唯识了义的另外的一个别称,又叫方等经。这个大方广经它「初中后善,究竟显示善义善味」,也就是初时也善、中时也善、后时也善,究竟显示善义善味。那什么东西才有办法初也善、中也善、后也善?什么东西才有办法究竟显示善义善味?才有办法显示出祂的「纯一清净」呢?才有办法显示出祂的「清白梵行之相」呢?这个就是在指如来藏!如来藏祂本身本来具足了清白梵行之相,所以叫作「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所以如来藏祂初也善、中也善、后也善,佛从讲阿含起开始就隐覆密意说:这个「初中后善,究竟显示善义善味,纯一清净、具足清白梵行之相」的这个如来藏。

所以《央掘魔罗经》里面又说:「我为声闻乘说此偈意者,谓如来藏义:若自性清净意,是如来藏胜一切法,一切法是如来藏。」(《央掘魔罗经》卷四) 佛在这边说啊,我为声闻乘说这个偈的意思(这个前面佛说的一段偈语),那这一段偈语其实就是在赞叹如来藏,那就是在说如来藏的真实妙义。所以说「谓如来藏义」,就是说如来藏的义理就是「若自性清净意」,就像自性清净。「自性清净意,是如来藏胜一切法」:如来藏胜过三界六尘万法的一切法,胜过所有的一切法,这一切法都是如来藏所生的,所以「如来藏胜一切法,一切法是如来藏。」

那在《杂阿含经》里面,佛又说: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当为汝等说法,初、中、后善,善义善味,纯一清净,梵行清白,所谓大空法经。谛听!善思!当为汝说。云何为大空法经?所谓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谓缘无明行,缘行识,乃至纯大苦聚集。」】(《杂阿含经》卷十二)

这里 佛就是在讲十二因缘法。十二因缘法为什么称为《大空法经》呢?十二因缘是依什么而有的呢?十二因缘其实就是必须依于十因缘的观行,依于十因缘这个入胎识(刚刚所说的入胎识)的建立,才会有十二因缘的缘起性空。要不然声闻缘觉修十二因缘,从老、死、忧、悲、恼、苦往前逆推,断了无明、行、识以后,是变成什么样的一个状况呢?如果没有这个入胎识为依止,那就会变成落入了断灭空。所以 佛在讲这个十二因缘法的时候,说这个是《大空法经》,《大空法经》就是说:这个法本身祂就是「初、中、后善,善义善味,纯一清净,梵行清白」,跟《央掘魔罗经》所说的完全一样。

在《杂阿含经》里面,佛又说:【何法有故名色有?何法缘故名色有?……识有故名色有,识缘故有名色有。我作是思惟时,齐识而还,不能过彼。】(《杂阿含经》卷十二)所以佛就是在这个时候说了这个十因缘法。也就是说十二因缘必须以十因缘为基础,所以 佛说「何法有故名色有?何法缘故名色有?」到底因为有什么法,才会出生名色呢?到底有什么法为缘,名色才会出生呢?佛说 因为「识有故名色有」;因为就是有这个入胎识,因为有这个入胎识,所以会有名色;「识缘故有名色有」也就是因为由识来入胎、来缘取名色的时候,才会有名色增长广大。佛说「我作是思惟时,齐识而还,不能过彼。」思惟到这个时候,就是从生老病死往前推的时候,到六入、到名色要断的时候,到底是到什么地方为止?就是到这个十因缘法里面的入胎识,到这个「齐识而还,不能过彼」的这个入胎识!

所以,佛其实在《央掘魔罗经》、在《阿含经》里面都已经隐覆密意说了这个唯识妙义、说了这个第八识。所以在《长阿含经》里面 佛说:

【「……若识不入母胎者,有名色不?」答曰:「无也。」「……我以是缘,知名色由识,缘识有名色。我所说者,义在于此。……」】(《长阿含经》卷十)

佛就是说:若识不入母胎的话,会不会有名色呢?如果这个入胎识——如果这个「齐识而还,不能过彼」的这个识,如果祂不入母胎的话,名色还会存在吗?答曰:「无也。」「我以是缘,知名色由识」:我因为这样子的一个因缘,所以知道名色是由识所出生的,缘识才会有名色。所以佛所说的唯识的妙义就是在这个地方!佛在阿含里面隐覆密意说入胎识,说这个「齐识而还,不能过彼」的识就是在这个地方,就是说「知名色由识,缘识有名色」,所以说「我所说者,义在于此」。

这个唯识妙义是三乘菩提的根本,大乘的唯识妙义是三乘菩提修行的最主要的根本。如果没有大乘的唯识妙义的话,三乘菩提的修行就会落入了断、常二见。所以唯识令三乘的有学不致落入断见,也不致落入常见,因为有大乘的唯识妙义,所以也令二乘的无学入于无余涅槃的时候,不落入了断灭论。因为有大乘的唯识妙义,声闻缘觉断除了我执以后入无余涅槃,到底还剩什么东西存在呢?如果二乘无学断了我执而入了无余涅槃,灭了三界,灭了三界六尘万法、灭了五阴十八界,什么东西都没有了而入无余涅槃,那这样子不就是断灭论吗?这个就是犹如焰摩迦比丘所说的「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更无所有」,这个就是断灭见!所以就是因为有唯识的妙义,所以令二乘的无学入于无余涅槃的时候,不致落入了断见,不致落入了断灭空。

那也因为有大乘的唯识妙义,所以能够成就大乘的般若中观。因为有唯识的妙义,所以大乘证悟如来藏——证悟这个般若心,证悟这个真如心的时候,能够发起中道观。因为这个真如心虽然能够出生三界六尘万法,但是祂永远都不住三界六尘万法。这个三界六尘万法它本来就是因缘所生法,它是缘起性空的,所以它本身是空相,所以说它是空。也因为如来藏,也因为这个唯识祂本身就不住这个三界六尘万法、不会六入,所以祂本身也叫作「空性」;但是这个空性,祂又能够出生三界六尘万法,所以祂又具足了「有性」;所以这个就叫作「空有不二」,也就是般若经里面所说的「真空妙有」。就是因为有这样子的一个这个中道观,所以能够发起般若中观「空有不二」的这样子的一个智慧。

那也必须要有这样子的大乘唯识,才能够圆满大乘一切种智的修学。如果没有唯识妙义,那大乘菩萨悟了如来藏以后,所要修学的是怎么样的一个法呢?如果没有唯识含藏一切种子,让我们修断一切染污习气,乃至于修断习气种子随眠,乃至于成就一切种智到佛地究竟圆满,那这样子悟后不是就是已经成佛了吗?那这样子不是二乘人断了我见、断了我执、断了见惑、断了思惑以后,就形同成佛了吗?就是有因为唯识妙义,因为有这个八识心王,因为有八识所含藏的这些种子,所含藏这些种子能够让我们来修学这些种子智的妙义,所以才有办法成就圆满大乘一切种智。

所以大乘唯识妙义是三乘菩提修行的根本。也唯有大乘的唯识妙义,才能够令三乘有学修行的时候,不致落入断、常二见;也唯有大乘的唯识妙义,能够成就大乘的般若中观;也唯有大乘的唯识妙义,能够成就圆满大乘的一切种智。

那我们今天时间已经到了。

祝各位:色身康泰!学法无碍!

阿弥陀佛!


点击数: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