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景资料
第16集
由正光老师开示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前一集我们讲了声闻菩提的初果与二果,也就是声闻菩提以四圣谛为主旨、四念处观为观行的法门、以八正道为实施的方法,进而观察蕴处界,了知蕴处界以后断了三缚结,也就是我见、疑见、戒禁取见,成为初果须陀洹;他这样子于人间舍寿之后,就可以在欲界人天之间总共七次往返,就可以究竟解脱。接下来二果,他就要薄贪嗔痴,就是把贪、嗔、痴淡薄了,淡薄了以后他就成为二果人,也就成斯陀含;这样子他舍寿之后,就可以欲界人间一次往返,就可以究竟解脱。
接下来他就要观察,他已经成为二果了,那怎么向三果迈进?他去思惟的结果就是要断五下分结,也就是断贪、嗔、我见(身见)、疑见、戒禁取见。以贪来讲,讲的是五欲的最重贪,也就是男女贪,只要你把男女贪断了,你就可以发起初禅;如果你没法把它断除,没办法发起初禅;所以因为知道这个结果,就把男女贪断了,发起初禅!那发起初禅时有二类:一个是剎那间遍身发,一个是运运而动。首先我们来讲剎那遍身发,也就是说他在二果薄贪嗔痴的时候,性障(五盖)把它消除得非常彻底,所以在某一个时节因缘之下,在行住坐卧当中,色界天身就在欲界身里面出现了。这时候他要观察:色界的天身是怎么样?他发现色界天身就犹如一层薄膜,里面是如云如雾,没有粗重的五脏六腑啊!而且他也观察里面少了鼻识与舌识,所以因为没有(鼻、舌的)根、尘、识的关系,所以就少了六界,也就是十八界少了六界,成为十二界。然后他观察(身体)薄膜的每一个毛孔,都内外相通;由于内外相通的结果,就产生了乐触,这也就是色界的天身,出现在欲界身里面,产生的摩擦的乐触。
然后他也继续了解这个道理以后,就发现到原来是要把男女贪断除尽了,就可以发起初禅。接下来他就要了解:什么是运运而动?运运而动就是慢慢的蠕动!这里面又有两类:一个是从会阴发起,一个是从头部发起。如果是从会阴发起,十之八九可以渐渐遍全身。如果无法遍全身,就代表他的性障除得不彻底,要好好去把它消除,否则初禅会退失。接下来从头部发起呢,十之八九无法遍全身,表示他的性障,除得非常的不彻底,要好好去消除,否则是无法遍全身的。所以从这边就可以了解,你只要把欲界的男女贪断除了,你就可以发起初禅了。所以从这边就可以告诉我们:阿含解脱道里面,有证初禅的凡夫,没有不证初禅的三果人。
所以从这边也可以了解,如果有人主张:“(藏传佛教)两性交合的这个当中,可以证声闻菩提,可以证缘觉菩提乃至证佛菩提。”你就知道那是大妄语,而且是误导众生非常严重的(因为乐空双运是无法断除三缚结的,而且是增长我见、增长欲界爱的)。既然你已经发起初禅,因为发起初禅,与欲界的第六天很接近,天魔就可以来干扰你!那天魔为什么要来干扰你?就是要让你退回欲界,为他所掌控。你了知了这个道理以后,你不管他,他就无能为力了,也就不会再来干扰你了(若是在乐空双运的境界中,天魔是绝对不会来干扰的,因为这是欲界境界,而且是在天魔所掌控的欲界境界中)。
(讲完三果所断三缚结与断贪)接下来讲嗔。嗔有欲界嗔、色界嗔,欲界嗔里面有口行、意行以及身行的嗔;你了知了这个道理,就要把它断除。那色界嗔呢,因为色界里面没有身行口行的嗔,可是还有意行的嗔,你还是要把它断除。接下来就谈三缚结,这里面的三缚结,跟三果的三缚结,跟初果的三缚结,里面讲的内容有一点不一样。初果所讲的三缚结,是在断欲界里面的部分,那三果呢,是断色界的部分。那我们就我见、疑见、戒禁取见来谈好了,我见对于色界的意识觉知心当作是真实我,了知是虚妄,把它断除了,也了知了色界里面的天身高广庄严声音微妙,以及有微细的乐触,那也是虚妄的,那把它断除了,所以(色界)身见也断了。那既然身见也断了,他就因为能够接受这个事实,所以疑见就断了;如果他不能接受,(色界)疑见还是具足的。然后他把这个疑见断了以后,去检择诸方大师:他到底有没有把这个断除?到底里面所说的法,对于五下分结有没有断除?他就很清楚而且不会怀疑,了知了这个道理,他就把疑见断了。疑见断了,他也了知了要证三果所施设的不如理作意的戒禁,与证三果无关,了知了这个道理以后,他就把它断除了。断除了以后,他就成为三果人了,成为三果以后,他就可以去色界里面究竟解脱。
可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我们要说明一下:我们知道在欲界里面,有声闻的初果、二果,在色界里面有声闻的三果人;也就是说,在欲界跟色界里面还有佛弟子,在欲界、色界里面弘扬正法。如果有人主张,只有人间才有佛教,(就是不懂二果与三果人往生后的去处)你就知道他对佛法的架构不如实知,而且把佛法窄化得非常严重,那是严重的误导众生。
好,既然你已经成为三果,接下来你要往四果迈进,你就要去了解:四果所要断的烦恼是什么?四果所要断的烦恼就是五上分结!什么是五上分结?也就是讲的断色界贪、无色界贪、掉举、慢、痴。首先他了知了色界里面,色身高广庄严声音微妙,有微细的乐触;但它究竟不实在,如果不把它断除,就无法转进无色界。接下来他进入到无色界境界以后,他要观察这无色界里面的意识觉知心还是存在;既然(觉知心还)存在,就是不寂静,要去断除。接下来掉举的部分,因为在无色界里面,只有三界(意根、法尘、意识),还是有意识觉知心存在;既然有意识觉知心存在,就代表他在境界里面(还是)不寂静,他要把它断除,否则无法取证四果的。因为那里面还有意识觉知心存在,也有法尘在。接下来就要谈里面的掉举,掉举里面,还是有意识觉知心存在,也有法尘存在,所以不寂静。
接下来就要断慢,一般人所知的慢,就是讲因人而起慢。因什么起慢?因他色身高广、因为他财富丰饶、种性尊贵等等而起慢。可是声闻佛法所讲的慢,并不是这样子,声闻佛法讲的慢就是讲乐于自我存在,也就是说意识心乐于自我存在而不肯消失,导致轮回三界生死。那我们就以四空定来说明好了,譬如说你到了空无边处,也就是说你心能够觉知十方;既然能够觉知十方,代表你的意识心仍在,我慢也会存在;你要舍,否则无法转进;舍了以后就转进到识无边处。所谓识无边处就是发现到,过去的识种无边、现在的识种无边、未来的识种无边;既然你能够知道,过去现在未来的识种无边,你的意识觉知心还存在,我慢还存在的;接下来你就要把它断除,断除了以后就转进到无所有处,也就是你能够知道那边一无所有。可是知道你一无所有,仍然是有知,不是不知,这还是不寂静,你还是要转进,转进的结果就转到非想非非想定!可是“想”就是知,意思就是说非想非非想处,你还是有知的存在,只是这个知非常微细,是意识不返观而已,它还是不寂静;既然不寂静,你就要把它断除;断除了以后,你就可以(随时)取证无余涅槃。
接下来讲痴,痴里面讲的:你把四空定(境界)当作是涅槃,这就是无明。你为了求证四果所施设的不如理作意的戒禁当作是真实,那也是无明。你就会把它断除,断除了以后,你就成为四果;到四果以后,舍寿就可以取证无余涅槃,至少是慧解脱的阿罗汉。可是你成为慧解脱的阿罗汉,你的习气种子并没有断除,我们就用一个譬如来说:毕陵伽婆蹉尊者尚慢,毕陵伽婆蹉尊者在佛世是个大阿罗汉,他有一天要过恒河,可是恒河湍急无法过去,佛又告诫不能示现神通,那怎么办?他只好看那恒河神到底是谁?结果他一观察恒河神,原来是她啊!那就跟恒河神讲,就称恒河神为“小婢”:“我要过河,把河水分开。”那恒河神一听到有人叫他,抬头一看,原来是大阿罗汉,怎么可以怠慢!所以就河水分开了,让毕陵伽婆蹉尊者过去了。可是堂堂一个恒河神,却被他呼唤是小婢;小婢就是小奴婢的意思,那当然心有所不甘;有所不甘的结果,他就向 佛告状。佛就派人请毕陵伽婆蹉尊者来,问毕陵伽婆蹉尊者:“你有没有跟恒河神说他是小婢?”毕陵伽婆蹉尊者说:“有,我有说!”你看,修到阿罗汉,心多么直;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不会像世俗人那么弯弯曲曲。佛接下来就跟毕陵伽婆蹉尊者讲:“你要跟他忏悔。”毕陵伽婆蹉尊者说“好”,他就跟恒河神讲:“小婢、小婢,过来,我跟你忏悔。”大家听了,为之绝倒啊!佛就藉这个因缘来说明:“阿罗汉虽然能够断烦恼的现行,可是却不断习气种子。为什么呢?因为恒河神曾经五百世,为毕陵伽婆蹉尊者的奴婢,由于毕陵伽婆蹉尊者使唤惯了,所以习气种子就现行。”也就是告诉我们,阿罗汉仍然有习气种子未除。从这边就可以了解,阿罗汉可以断分段生死,可是却无法断习气种子啊!既然谈到这里,我们要做综和:就是声闻的菩提,是以四圣谛为主旨,以四念处观为观行的法门,以八正道为实施的方法,进而观察蕴处界虚妄,了知蕴处界虚妄以后,把三缚结断了,成为初果须陀洹。然后薄贪、嗔、痴之后,就成为二果的斯陀含。断了五下分结,成为三果人,为阿那含。把五上分结断了,成为四果的阿罗汉。可是四果的阿罗汉,能把烦恼的现行断除,可是习气种子却没有断除。
接下来我们要谈几个正知正见,这几个正知正见是一般人所缺乏的。首先问题一:阿罗汉灭尽五蕴、十八界,入无余涅槃,是不是断灭空?
首先我们用三个方面来说明,佛在世的时候,有许多的阿罗汉,他们知道可以把五阴十八界灭尽了而入无余涅槃;可是灭尽了五阴十八界之后,到底是不是断灭空?他心中会有所怀疑!因为这样缘故就去请问 佛,佛就告诉他:“阿罗汉入了无余涅槃之后,不是断灭空,还有无余涅槃的本际存在。”所以阿罗汉相信佛语的关系,所以于外无恐惧、于内无恐惧,就把五阴十八界灭尽了,而安心的入无余涅槃。也就是说,意识愿意把自我消失以后,就可以入了无余涅槃。此外我们可以焰摩迦比丘的例子来说明:“在佛世,焰摩迦比丘主张:‘阿罗汉入了无余涅槃一切皆无。’后来舍利弗知道以后,就去告诉焰摩迦比丘,扭转他的邪知邪见,后来焰摩迦比丘也证果,后来他也主张:‘阿罗汉入了无余涅槃以后,并不是断灭空’。”
接下来我们要谈:很多的佛弟子早晚都诵早晚课,可是却不知道阿罗汉入了无余涅槃的境界是什么。譬如说《心经》里面,不是讲:“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讲的却是心而不是讲断灭空)由此可知,阿罗汉入了无余涅槃,并不是断灭空;因为把五阴十八界灭尽了以后,还有一个《心经》所讲的心存在。这个道理很多人不知道,而且也忽略了。
接下来问题二:慧解脱阿罗汉、俱解脱阿罗汉、三明六通阿罗汉入无余涅槃,是否有境界高下可言?我们知道如果你能够证得阿罗汉,至少是慧解脱。什么是慧解脱?就是以智慧得解脱,所以他要待时才能够得解脱。另外还有一种阿罗汉,叫作俱解脱阿罗汉,他不仅是慧解脱,而且有四禅八定(而证得灭尽定),所以随时可以取证无余涅槃。另外一种阿罗汉,叫作三明六通阿罗汉,他不仅是俱解脱,而且是有三明六通的阿罗汉。所以从这边就可以了解,阿罗汉入涅槃是以智慧入涅槃,并不是以禅定入涅槃。禅定可以增上(解脱),并不是(解脱的)主因;可是这是在五阴具足之下,才有境界高下可言。可是一旦你入了无余涅槃以后,(三种阿罗汉的)五阴十八界都灭尽了,还有境界可言吗?显然是没有境界可言。所以阿罗汉入无余涅槃以后,没有境界高下可言。
第三个我们要讲:阿罗汉入无余涅槃,到底有没有证涅槃?有没有到彼岸?很多人认为:阿罗汉有证涅槃、有到彼岸。可是我们要用譬喻来说明:“譬如说你从这里到高雄,你必须有五阴具足之下,才可以说你到达高雄。譬如说你要有色阴到高雄了,你也要有觉知心了知了,你也知道你是不是很辛苦,还是很快的到达高雄;或者是说你也已经知道了,确定你已经到高雄,最后经过一段时间空间的转移过程,所以你也知道你已经到了高雄。也就是说,你在五阴具足之下,你才有证得涅槃到彼岸;可是一旦你五阴十八界灭除了之后,还有谁到高雄?还有谁证涅槃?还有谁到彼岸?显然是没有!”
因为(声闻解脱是)乐于自我消失,不在三界现行,到底有谁证涅槃、到彼岸?可是 佛说它是方便证涅槃到彼岸。所以从这边可以了解:阿罗汉入了无余涅槃,到底有没有证涅槃、有没有到彼岸?显然是没有!所以从这边就可以了解了。这个正知正见是大家必须要建立的,可是 佛来到人间,只是为(传授)声闻菩提吗?还是只为缘觉菩提?不然!佛到人间不是为声闻菩提,也不是为缘觉菩提,是为唯一佛乘!也就是要让大家都能够成佛!那我们用简单的例子,来说佛菩提跟声闻菩提一些差异就好,我们就以三德来说明。
什么是三德?法身德、般若德以及解脱德!菩萨因为参禅的关系,所以一念慧相应而找到了法身,所以就有法身德。因为找到了法身(如来藏),就发起了般若的智慧;这个般若的智慧,可以让他慢慢对二转法轮、三转法轮渐渐通达。接下来以法身的立场,来观待蕴处界真的是虚妄;可是这蕴处界到底从哪里来?是从法身而来。所以由此可知菩萨有三德。可是声闻人呢,他只是把五阴十八界灭尽而已,灭尽了以后,到底这五阴十八界从何而来?他是一无所知,连(所证的)解脱德也并不是得最究竟,更何况他有法身德、有般若德吗?显然是没有!
所以从这边就可以告诉我们:声闻菩提里面,是心小、法小、愿小,佛菩提是法大、心大、愿大!同样的道理,缘觉只是烦恼现行的断除,可是习气种子他没有断除。可是菩萨却不然,不仅把烦恼现行断除了,而且也把习气种子也断除了,甚至于把无始无明也断除了(才能成佛)。从这边就可以了解,菩萨的法大、心大、愿大,声闻人里面是法小、心小、愿小!所以 佛来人间不是单单为了声闻菩提、缘觉菩提,而是为了唯一佛乘。所以我在这边呼吁:“声闻的行者,应该要回小向大,这样子才不会辜负 佛在人间说法四十九年,为的就是唯一佛乘!”好!今天就讲到这里,下一个单元是由正伟老师讲缘觉菩提的简介,里面内容非常精彩,敬请各位菩萨期待!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