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乘人不破無始無明故,去涅槃界遠

第052集
由 正昌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電視機前的菩薩們: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的電視弘法節目,在此先問候大家:少病少惱否?色身康泰否?道業精進否?目前正在演述的單元是「三乘菩提之勝鬘經講記」。

接下來,我們將繼續為大家解說:二乘人還有無始無明的上煩惱不相應、不斷的緣故,所以還有我生已盡等涅槃功德應作、應斷的緣故。因此在《勝鬘經》中說他們離開可以讓人成佛的涅槃界功德還很遙遠。在上集我們為大家說到,阿羅漢要歸依於佛才能夠離開於怖畏,其實二乘人都是一樣的,都是要歸依於佛才能夠離開怖畏,這是因為二乘人都還有無始無明未破、未斷的緣故,所以無法斷盡變易生死而究竟無所依的緣故啊!因此二乘人都是歸依於佛才能離開怖畏的。可是,當菩薩依於無所依的如來藏真心來修行菩薩的十度萬行,斷盡了一念無明的煩惱現行以及習氣種子,及滅盡無始無明的塵沙惑上煩惱這兩種無明以後,就成了阿羅漢、辟支佛等二乘聖人所歸依的 佛陀。所以成佛以後,是讓別人來歸依你,不是由你再去歸依別人,因為成佛以後的你是究竟無所依的。而眾生當他們心中無所依止的時候,心裡就會有恐怖,所以眾生都害怕無所依,因此得要處處求依而歸依於三寶;就連已經證得解脫道極果的阿羅漢、辟支佛們,都還要依於如來才能夠離開怖畏。

所以聖勝鬘夫人說:【如阿羅漢有怖畏,以怖畏故,依於如來。】(《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這也就是說,就算是如同阿羅漢一樣證得了二乘解脫道的極果,阿羅漢們心中仍然還是有恐怖,還是有畏懼的,由於有恐怖與畏懼的緣故,所以阿羅漢要依止於如來。阿羅漢有怖畏故依於如來,從《阿含經》中,經常可以看到阿羅漢們依止 佛身旁而不肯離開,與 佛共住、共遊行等記載也是可以見到的。如《長阿含經》卷10:【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長阿含經》卷14:【一時,佛遊摩竭國,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遊行人間,詣竹林,止宿在王堂上。】在佛世時,一千兩百五十位阿羅漢們,都是依止於 佛身旁而共住、共遊行的。在 佛陀還沒有指示阿羅漢們四出弘法佈道之前,他們大家都是跟在 佛陀的身邊而不肯離開。所以,在經中常常有這樣的記載:「一時佛在某一個地方,與一千兩百五十位大比丘同在一起。」這一千兩百五十位大比丘,長年跟著 佛陀每天入城托缽,那當地的市鎮如果是貧窮一點的話,可能就應付不了啦!因此平時如果是收成好的時候,就沒有這個問題,可是當市鎮碰到種種的飢荒之時,農作物的收成不好,這個時候就不足以供養這麼多的阿羅漢了。所以若是遇到旱災、饑饉等時候,佛就會指示阿羅漢們:你們應該四處去弘法佈道,不可以兩個人到同一個地方去,每一個人都要獨住一處而弘法。但是,如果 佛陀沒有指示阿羅漢們出去單獨弘法,阿羅漢們是不可能像菩薩一樣,願意為了弘法利生而離開 佛陀身旁的;反觀菩薩,因為親證了本來無所依的第八識如來藏真心,轉依了這個無所依的如來藏真心以後,都會為了弘揚 佛所說的八識論正法,不待 佛陀特別地咐囑,就會到處地去弘法利生的。

此外,菩薩不同於阿羅漢是依止於 佛才能離開怖畏。因為菩薩不僅同時歸於本師 釋迦牟尼佛,還自歸於自己本來就無所依的如來藏真心,如是「依不求依」而斷盡兩種無明,來成就佛地的究竟無所依而無怖畏。菩薩就是這樣轉依於無所依的如來藏真心而不求依的,並以這樣的「依不求依」來斷盡兩種無明,所以菩薩們並不會有怖畏。所以,菩薩的「依不求依」而無怖畏,與二乘人依止於 佛才能夠離開怖畏,這兩者間是大不相同的。

那為什麼說菩薩「依不求依」就能離開怖畏呢?聖勝鬘夫人在《勝鬘經》中說:【世尊!阿羅漢、辟支佛有怖畏,是故阿羅漢、辟支佛有餘生法不盡故,有生;有餘梵行不成故,不純事、不究竟故,當有所作;不度彼故,當有所斷;以不斷故,去涅槃界遠。】(《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在經中,聖勝鬘夫人為我們說:「阿羅漢、辟支佛有恐怖、有畏懼的緣故,所以要依於如來。阿羅漢、辟支佛有怖畏,由於這個緣故,也由於阿羅漢與辟支佛還有剩下其他的有生之法,也就是異熟種子還沒有斷盡的緣故,所以他們仍然還有生,不能如同諸佛一樣究竟無生;他們也還有剩下其餘應該修的梵行,還沒有修學成就的緣故,他們所修的佛法仍然不是純粹的佛法;也由於不究竟的緣故,所以他們在佛道中還有應當要有所作;他們也還沒有度到彼岸的緣故,所以還有一些不淨之法是他們應當要斷的;由於還沒有斷的緣故,所以他們離涅槃的功德還很遠。」

由勝鬘夫人上述所說,我們可以知道阿羅漢們由於異熟種子還沒有斷盡的緣故,所以他們仍然有生,不可能如同諸佛一樣究竟無生;而阿羅漢們也都知道這一點,所以他們心態上都是要依止於 佛陀,他們都求 佛陀作為他們的所依:只要有 佛陀當作依靠,他們就沒有恐怖;若是沒有 佛陀作為他們的依靠,他們就會有恐怖了。從這裡看來,二乘聖人的阿羅漢與辟支佛都還有怖畏,都還要依止於 佛才能夠離開怖畏,這都是因為他們還有「生」尚未究竟的緣故啊!所以,不能如同諸佛一樣究竟無生,因此都還要依止於究竟無生的 佛陀才能夠離開怖畏。

只是這一段經文,對於專門修學二乘解脫道的南傳佛法的修行者來說,是最不喜歡聽的。因為《勝鬘經》這一段是真實語,對他們來說卻是在貶抑他們所崇敬的阿羅漢,所以他們是不喜歡聽聞的。也因為他們不像某位六識論的導師,具有婉轉曲解《勝鬘經》的能力;正因為無能曲解《勝鬘經》中的法義,而只能接受經中所說「阿羅漢以怖畏故,依於如來」的說法,自然心中就不會生起歡喜之心啊!所以南傳佛教的行者,就不會喜歡聽聞《勝鬘經》,更何況為人解說《勝鬘經》呢!至於這位以六識論來曲解《勝鬘經》的導師,究竟是如何婉轉曲解《勝鬘經》的呢?有興趣的大眾可以請閱 平實導師所演述的《勝鬘經講記》便可知曉。

接下來,我們應當進一步探究,既然聖勝鬘夫人說「阿羅漢、辟支佛有餘生法不盡故,仍然有生」,當時,她可是面對 佛陀及諸大阿羅漢的,為什麼聖勝鬘夫人敢當面提出這樣的說法呢?那聖勝鬘夫人的說法有沒有錯誤呢?當然我們也必須要探究啊!然而,正因為當時聖勝鬘夫人就在 佛陀面前,說阿羅漢與辟支佛都有餘生法不盡的緣故,所以仍然有生,不僅 佛陀認同她的說法,連已經親證二乘菩提的阿羅漢們,也都沒有人跳出來否定;所以這就讓專門學二乘解脫道的修行人,特別是那些南傳佛法的大法師、大居士們,都弄不清楚的地方啊!明明阿羅漢們都唱言說:「我生已盡。」為什麼聖勝鬘夫人當著 佛與他們的面說「二乘聖人仍然有生」呢?卻沒有看見任何一位阿羅漢出來反駁呢?這是什麼緣故?因為弄不清楚,所以就無法也不敢加以推翻,以免被人斥責說是在毀謗聖教,但私心中對於《勝鬘經》是不會有歡喜心的。

這也是因為聖勝鬘夫人所說:阿羅漢與辟支佛「有生」的法義太深的緣故。聖勝鬘夫人所說關於「生」的法義,這是包括分段生死與異熟生死這兩個部分。所謂的分段生,是說一個時段又一個時段的五陰出生;五陰的出生都是有時段的,所以叫作分段生。異熟生沒有分段,並不像五陰有這種所謂的一段一段的時間的生。五陰是分段的,入胎之後就出生了,出生以後直到死亡為止,這就是一段生死;這樣的一段出生完了以後,下輩子又會有另一段的出生,這就是分段生。阿羅漢的「我生已盡」,是把這個分段生斷除了,可是他們都還有一種生,叫作異熟生。

異熟,是無記性的。分段生則是有記性的,因為所生之處是受到善惡業行的影響,所以眾生們得要依照善惡業種去受報,所以這個是與善惡有關有記性的「生」;可是異熟生卻是與善惡無關,只有配合分段生而存在的異熟生,才可以說是有記性的,因為分段生含攝在異熟生之中。阿羅漢斷了分段生死以後,如果願意再受生,還是可以再繼續出生的;可是繼續出生以後,換了一個五陰,上一輩子的意識就永遠滅了,所以上一世所證的解脫慧也就不見了,只剩下解脫慧的種子留存在他的第八識心田中;還要經由此世的意識再重新學習,才能夠使八識田中的解脫慧種子現行,而重新再證得阿羅漢果的智慧;即使下一輩子修學不久又證了阿羅漢果,分段生又斷除了,可是異熟生還是會繼續存在的。

異熟生,講的是如來藏中的種子繼續生滅不斷;在這個異熟種子不斷流注的過程中,不斷地在換新,是去舊布新而不斷地在轉變種子的內容;因為是不斷地在轉變,所以阿羅漢們仍然有異熟生的存在,使得阿羅漢可以迴小向大而繼續受生不斷。所以說,阿羅漢雖然說「我生已盡」,其實從大乘法來看,他還是有餘生未盡的。這是因為生的法都是異熟生所攝的緣故,由於異熟生的法還沒有斷盡,所以雖然阿羅漢們說「我生已盡」,其實也只是斷了分段生死的集而已;可是從佛菩提來看,這都只是一種方便說,仍然還是有生的。

阿羅漢們也說:「梵行已立,所作已辦。」可是聖勝鬘夫人說:「阿羅漢的有餘梵行不成故,不純事、不究竟故,當有所作。」因此阿羅漢所講的「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並非佛菩提中的究竟地;阿羅漢若是改修佛菩提時,仍然還要再立更深廣的梵行,仍然有所作還要繼續再作,所以說《勝鬘經》中講阿羅漢有餘梵行不成。這是因為阿羅漢還是要更進一步地修除習氣種子,可是習氣種子的修除,是要在歷經無量無數劫中才能除盡的;修除習氣種子,就是阿羅漢們應該要修的梵行,除非是不迴心的定性聲聞。

阿羅漢們迴小向大後改修佛菩提,除了還有要修除習氣種子的梵行應修之外,聖勝鬘夫人說:阿羅漢們不純事以及不究竟的緣故,當有所作。這是因為阿羅漢所修的道是解脫道,不是如何使人成佛的佛菩提道。成佛之道,除了修解脫道以外,還得要親證般若,才能夠進一步修學實相法,還要具足一切種智;這樣來修學成佛之道,才能夠說是純事。而阿羅漢所修的只是解脫道,佛菩提道中應該修學的實相法及一切種智,都還要在迴小向大之後才開始修學,所以從佛菩提道來說,阿羅漢們所修的事相都不精純,他們並沒有究竟涅槃。換句話說,得要一切種子都要修行到完全不再變易了,惡法的習氣種子也都滅盡了,這樣才能說他們所修的法已經究竟了;所以阿羅漢說「梵行已立,所作已辦」,其實從大乘法來看,仍然是有餘梵行未作,所作諸事仍然還有許多未作,因此聖勝鬘夫人說阿羅漢與辟支佛當有所作。但即使阿羅漢們迴心大乘而證得如來藏了,也不過是第七住位而已,還得要內門廣修六度萬行之後,圓滿了三賢位的相見道功德才能進入初地的入地心中;雖然他們的解脫果證已經等同八地菩薩了,但是他們的習氣種子都未曾斷除分毫,都遠不如初地心的菩薩,這就是二乘聖人的「有餘生未盡」,更何況能夠與八地菩薩相比呢?而且就算是入地了,接下來還得要從初地起修十度波羅蜜,所以說他們是「有餘梵行不成就」,仍然有諸梵行是他們應當繼續再作的。

阿羅漢們說:「不受後有。」就是證涅槃而不再受生了。可是聖勝鬘夫人說:「阿羅漢們還沒有度到涅槃的彼岸,因為這個緣故,所以他們應當還有所斷。」可是還要斷什麼呢?斷所知障。可是,阿羅漢們連七住菩薩的明心都沒有,因此所知障中無量無數的上煩惱隨眠,也都還沒有生起變成起煩惱,他們根本就相應不到,他們又要如何去修、如何去斷呢?所以說,阿羅漢們還沒有度到涅槃的彼岸。因為,阿羅漢入了無餘涅槃時,他們自己就已經都不存在了,五陰十八界都滅盡了,怎麼能說他們有到涅槃的彼岸呢?有到涅槃的彼岸,是已經找到自己的第八識如來藏真心的七住明心菩薩,因為七住菩薩的五蘊都還在,卻能夠現觀無餘涅槃中的「無境界」的境界,也已經依止於如來藏的本來自性清淨涅槃,所以說七住菩薩已經到了涅槃的彼岸。

所謂的涅槃是指「涅者不生,槃者不滅」,所以當菩薩證得第八識如來藏真心,發覺祂從來不生亦不滅,轉依於祂,那就是住在無餘涅槃中了;因為無餘涅槃的本際就是這個如來藏真心,當菩薩現觀並轉依於這個如來藏真心,就是已經住在涅槃中了,因為這時菩薩的五陰十八界都還在,卻能夠現觀自己本來就住在涅槃中的緣故啊!所以說,菩薩們才是已經到達了涅槃的彼岸。反觀阿羅漢與辟支佛,他們入無餘涅槃時,已經將他們自己的五陰十八界都滅盡了,只剩下第八識如來藏自己單獨存在,可是如來藏又不會反觀自己是否存在,所以說他們都不是住在涅槃中。又因為阿羅漢與辟支佛的五陰都滅盡了,連自己都不存在,怎麼能夠說有自己住在涅槃中呢?所以聖勝鬘夫人說他們沒有到達涅槃的彼岸。

因為,阿羅漢與辟支佛沒有到達涅槃的彼岸緣故,所以聖勝鬘夫人說:他們當有所斷。他們要斷什麼?要斷的就是無始無明,進而斷盡恆河沙數的上煩惱,才算是斷盡了無始無明。可是阿羅漢們都還沒有跟無始無明相應,更別提上煩惱的相應;因此阿羅漢與辟支佛還是應有所斷,所以他們的「不受後有」也是方便說,不是究竟的不受後有。

又因為仍然有所未斷故,所以他們距離涅槃的功德還很遠。阿羅漢與辟支佛這麼想:「我入了無餘涅槃以後,是蘊處界都滅盡了,一切法空,還有什麼功能呢?」他們是想不通的。可是從菩薩來講:「我到達本來自性清淨涅槃的解脫境界,這個涅槃法卻是如來藏;而如來藏心中有大功德,祂使我出生了無量無邊的世間、出世間法,使我出生了無量無邊的智慧,幫助我可以成佛,這才是涅槃。」這才是涅槃的功德。可是不迴心的阿羅漢對於涅槃的這種功德,是一絲一毫都沒有親證的。

今天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就先談到這裡。

阿彌陀佛!


點擊數: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