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出家增上和合(二)

第84集
由正緯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大家繼續收看「三乘菩提之菩薩正行」,上次給大家提到菩薩摩訶薩可以說在佛法裡面是最為關鍵的地位。因為有了菩薩摩訶薩之後,才能夠教化眾生;有了菩薩摩訶薩之後,也才能夠成就所有一切我們在佛法裡面,除了 佛之外,底下的所有的一切的果位,都是依於菩薩摩訶薩的教導以及帶領之後來成就的。那麼菩薩摩訶薩本身,在修行的過程中,也會成就了所有我們在解脫道上面所看到的諸項的果位。當然最後的,我們說在佛菩提道部分的每一個階位,也都是由菩薩摩訶薩一一去成就的,最後乃至於成佛。所以我們說菩薩摩訶薩,在佛法裡面是非常關鍵,彌足珍貴的。菩薩摩訶薩的界定呢,就是他要持如來藏、要深信如來藏,並且一路以如來藏教化眾生,一路以如來藏自我修持,這個是菩薩摩訶薩的界定。當然就是說,我們最初的發心,還是希望能夠讓大家瞭解到說,什麼是在家?什麼是出家?當您在面對僧,僧人的「僧」這個字的時候,您應該怎麼樣界定呢?所以我們上次有引了另外的經文來跟大家分曉,這裡我們再把這個經文,讀出來給大家聽一遍,這是《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若諸有情帶在家相,不剃鬚髮,不服袈裟,雖不得受一切出家別解脫戒、一切羯磨、布薩、自恣悉皆遮遣,而有聖法得聖果故,勝義僧攝。」這個部分呢,我們不妨連著接下來的經文,繼續看下去。

下一段的經文是:「云何名世俗僧?謂剃鬚髮,被服袈裟,成就出家別解脫戒,是名世俗僧。」看到這裡不知道各位觀眾是不是有猛然的醒覺?我們平常對於在家出家,或者說對於僧人的「僧」這個字的界定,我們腦海裡面幾乎都是直接浮現這個形像來界定的。比方說當我們說到僧人的時候,我們都會想到說,已經剃除鬚髮、穿上袈裟,這個才叫作僧人。但是各位從這個經文來看,剃除鬚髮、披上袈裟,這個只是成就世俗僧的條件,並且是條件之一喔!因為這個經文講的是說,剃除鬚髮、穿上袈裟之後,還要加上成就出家別解脫戒,才叫作世俗僧。所以意思是說,什麼叫作佛心目中的僧人?是什麼叫作僧人?並且還特別的界定,這個叫世俗人所該認知的僧人是什麼樣的狀況呢?除了他剃除鬚髮、穿上袈裟的這些表象之外,他還必須要持守 佛所制的戒法。這個可以說在我們一般人,對於僧這個字的形像裡面,可以說都疏漏了要持 佛所作的戒法這一項。所以我們可以這樣界定說,哪怕他是現出家相,可是如果他違背了 佛所制的戒法的話,那麼他連「世俗僧」這三個字都談不上,當然即便符合了這兩個條件,還只是世俗僧。

那我們再回頭來看看,勝義僧呢?請問大家:勝義僧,當然按照 佛這段經文的意思來講,勝義僧是不是僧呢?當然就是僧團裡面的僧啊!所以勝義僧本來就是僧人。可是這裡面講的勝義僧是說,哪怕這個有情他是帶在家相,他不剃鬚髮也不穿袈裟,甚至他也怎麼樣?不跟著一般人受一切的出家的別解脫戒,他沒有受出家的別解脫戒,但是他自己本身一定有受持著菩薩戒,因為後面有一句「自恣悉皆遮遣」。這個意思就是,我們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從心所欲而不踰矩」。這個不踰矩,放在僧這個立場來看,當然就是不會超過 佛所制定的規矩,那麼 佛為了這些菩薩所制定的規矩就叫作菩薩戒。所以我們說,哪怕一個有情具足了在家相,你可以看他整個就是在家人的樣子,那他也沒有跟著一般的出家人去學持這個聲聞的戒律,可是他會持菩薩的戒律;那更重要的是假如他「有聖法、得聖果」的話 ,他就叫作勝義僧。這裡什麼叫作「有聖法、得聖果」呢?我們可以很簡單的用前面的經文,一路貫串著給大家講解。

我們剛才在講菩薩摩訶薩的時候,不是才剛說了菩薩摩訶薩是裡面最關鍵的地位,然後菩薩摩訶薩何以界定?就是依照他是不是有持如來藏、是不是有信如來藏、是不是有依如來藏來教化眾生、是不是有依如來藏來自我進修。所以整個菩薩摩訶薩,他的關鍵就在於「如來藏」這三個字。那當然我們談到了所謂的「有聖法」,那一定講的是什麼呢?講的就是他有「如來藏」這個聖法啊!得聖果,得的是什麼聖果呢?當然就是與如來藏相關的這些果位。所以等於是說,當他分分的證到了如來藏的諸般的殊勝的境界了,那就是所謂的「得聖果」。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的就是說,如果滿足了「有聖法、得聖果、自恣悉皆遮遣」的這些條件的,哪怕他具足現出一個在家人的樣子,他仍然是勝義僧攝。當然如果我們把這個勝義僧跟之前講的世俗僧,兩個放在一起的話,大家應該從字面上就可以看到,勝義僧他的重要性、他的關鍵的地位,遠遠不是世俗僧所能比的。這說明了我們過去的一般人,從形像上面來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出家人的時候,其實裡面是有很多的缺失的,因為你眼前的這個人,或許他只是現在家相,可是如果他「有聖法、得聖果」,而且「自恣悉皆遮遣」的話,他已經就是勝義僧了啊!在 佛的眼光來看,他就已經是出家人了。所以這種狀況可以說,他是十足的心出家,可是身體所現的形像,是一個在家人的形像。

那從這裡呢,我們就要跟大家講就是說,在家跟出家之間的分際不是在於表相。當然我們話又要說回來,因為我們對於世間的佛法的弘揚來說,出家的僧團畢竟就是住持佛法很重要的一個表徵。所以我們說,不管如何,只要現出家相的話,我們仍然是要予以尊重的。因為當一個僧人他穿上袈裟之後,其實那個部分就是代表了 佛陀的一個象徵,所以我們理當予以尊重。那如果說這個出家的僧眾又能夠嚴持聲聞的戒律的話,我們更加要予以敬重;因為這個實在是非常非常的殊勝的一件事情,持戒清淨的僧人來講,應該來講我們所有的人,都應該要非常的敬重。但是敬重歸敬重,可是如果我們談到了說,為了眾生的法身慧命這個立場來看的時候,其實還是要回歸看說,他到底是不是真的「有聖法、得聖果」。因為唯有「有聖法、得聖果」了,然後這樣子一個人才能夠真正的能夠教化眾生走向佛法的正道。所以我們等於是告訴大家,我們對於僧服這件事情,對於僧服要予以敬重、要有恭敬心,可是我們絕對不能夠崇拜僧衣。為什麼呢?因為真正該崇拜的是他有沒有聖法、有沒有聖果,而不在於那一身的衣服。這點請大家特別注意。

關於在家跟出家之間的這些界定,我們講完了之後再回歸到《優婆塞戒經》的經文。我們繼續給大家看下一段經文,這個經文談到了也是在家出家之間的關係,這段經文是在《優婆塞戒經講記》第三輯第192頁,請大家參照。我們接下來給大家唸一次:「善男子!有道、有道莊嚴;道者所謂法行,道莊嚴者所謂在家。出家菩薩、為在家者修行於道,在家之人、為出家者而作法行。在家之人多修二法:一者受、二者施。出家之人亦修二法:一者誦、二者教。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兼有四法——受、施、誦、教,如是名為自利利他。」這段經文我們直接看,就是說在家跟出家裡面,在這裡面又進一步的,佛又進一步的界定了一些事情。請大家在看這個經文裡面的時候要注意,也就是說如同我們前面看到的《優婆塞戒經》在家出家裡面談的這個狀況一樣。一般來說,佛在講這個事情的時候,也是會因應眾生的心行善加引導的。正如我們在前面幾個講次,我們告訴大家要讓眾生瞭解一件事情的話,得要先用他熟悉的,熟悉的方式、熟悉的語言、熟悉的概念先告訴他,然後再慢慢慢慢地把他的觀念導正過來。同樣的,佛在講出家在家的這些事情的時候,在《優婆塞戒經》這一段經文裡面的時候,大家也可以不妨就把在家視成一般的在家人,出家就視成一般我們所看到的出家的僧人,也沒有關係。因為後面的經文馬上就會告訴我們,這裡面有什麼需要分別的地方?

我們先看看:「道者所謂法行」,法行很簡單就是如法修行,要如什麼法呢?當然就是要如 佛陀的正法,要依照 佛陀所教的法來作。這個話聽起來很容易,可是實際上好像不這麼容易。為什麼我這麼說呢?那是因為有許多的學佛人,有許多的學佛人不知道是受了什麼樣的誤導,所以這些學佛人其實很少去直接去參閱、直接自己去深入去讀誦 佛所傳的這些經典,而一天到晚只是看上師的著作,這樣子做的話是有缺失的。因為 佛一再的交代我們學佛,一定要依於智慧的判斷,哪怕這個是上師所寫的,那麼我們應該也是要把上師所寫的東西,跟 佛所作的經典來比對。中間如果有歧異的地方的話,那我們應該要加以註記,我們不必加以直接的否定,但是我們要加以註記說,這個地方好像上師說的跟 佛說的不太一樣。那是不是因為我們現在的修行還沒到那個程度,所以我們不能判斷呢?我們不妨在這裡要留一個疑在那邊,自己在這個地方作註記,以便將來我們不斷地在修行的過程中,回頭來檢視這個疑點的時候,我們就可以來看看說,到底是不是自己的懷疑錯了,還是因為上師根本就講錯了。當然這樣講起來,好像是對於師父好像有所不敬,但是我們要強調的,就如同我們說我們要尊敬僧衣,但是我們不能夠崇拜僧衣。同樣的,我們要尊敬這些我們說上師所講的話、上師所寫的書,但是我們卻不應該崇拜上師的所講的一切。因為上師只要沒有成佛的話,只要沒有成佛的話,都有可能會有一些地方會說錯了。因為只有 佛說的才能夠不會說錯任何地方,所以只要沒有成佛的話,上師就有可能會講錯。所以我們才給大家強調的就是說,不要去崇拜上師,我們尊敬上師,不要崇拜上師,不要帶有情執。當看到上師寫的跟經文有所不同的時候,我們不妨加以註記、加以存疑,以後自己的修行再不斷地回頭來檢視這些個疑點,這個才是真正有智慧的學佛人。那法行,「道者所謂法行」就是要如法修行,要依著 佛陀所傳的法來修行。畢竟我們學的就是學佛,我們是學佛,當然是要依照 佛的開示來學。

「道莊嚴者所謂在家」這是什麼意思呢?因為道既然講的是如法修行的話,那麼道莊嚴的這個責任,意思就是說要能夠支持、護持如法修行的這些出家人的話,當然這個責任就會落在在家人身上了。這個意思當然就是表示了,在家人必須要十分的讚揚、稱頌出家人,有這樣遠大的志向,願意如法修行,這個時候在家人才會願意無怨無悔地來護持出家人。所以我們說在家人所能夠做到的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能夠護持如法修行。這裡面其實它的意思又不僅僅是這樣而已,如果我們認真來看,我們說護持,可以是護持這個人。可是實際上,在這裡我們更可以看到,所謂的道者、所謂的法行,應該是說,如果您看到有法行之處,有法行之處的話,那以在家的身分的話,其實您都可以盡你的力量來予以護持。什麼叫作有法行之處呢?其實您看看,剛才我們不是才說的,說在家跟出家的分際,在家跟出家的這個界定並不是在於表相,是嗎?所以如果說,一個在家人他「有聖法、得聖果」,並且又持了菩薩戒的話,那麼這個就已經是勝義僧了。如果您看到了這樣一個在家人的話,那麼即便他是現在家人的身分,可是他所顯示出來的可是貨真價實的如法行,所以這個狀況下的話,我會建議大家,因為這是一個法行——如法修行,所以我們也應該要隨緣、要隨分要予以護持予以支持。這個是我們剛剛講的這一句,道莊嚴者是在家人能作的第一件事情。

那麼再來談「出家菩薩、為在家者修行於道,在家之人、為出家者而作法行」,這兩者的意思呢,正好就顯示著在家跟出家和合增上的一面。因為出家人的修行,在修行的時候,出家人應該要念茲在茲:我們今天得以能夠安心地如法修行,你的資糧到底是誰提供的呢?當然我們說,很大一個部分是因為 佛陀的這個餘蔭的庇祐嘛!因為眾生很多就是因為出家的這個相貌,所以就是直接的會供養。像這種狀況,可以說第一個要感念的,當然是要感念 佛陀的庇蔭。但是實質上我們在現世裡面看到的實質的資源,卻是不折不扣的來自於在家人,所以出家人在收受了供養之後,其實應該要念茲在茲,絕對不能夠辜負在家人的心意。否則如果我們接受了在家人的供養之後,可是卻不能夠好好地精進修行的話,將來如果有一天輪迴的時候,我們必須要披毛戴角來還的話,那這個事情可就不妙了。所以面對這個事情,出家的僧眾本來就應該要以此來精進修行;而在家人也一樣,在家人本來就應該要護持出家的人。如果您護持的是一個精進持戒的出家人的話,那您應該更加大力的護持;如果您今天面對的是一個「有聖法、得聖果」的菩薩摩訶薩在修法行的話,那更是天大的好機會,所以您更應該積極的去護持他,因為這裡面,就是所有佛法修行的關鍵,都在於菩薩摩訶薩。

接下來 佛又繼續說:「在家之人多修二法,一者受、二者施。」在家人所修的兩個法:一個是受,受是什麼呢?簡單來說就是聽受;施呢?是布施。所以很顯然的,在這裡的在家人,並不是我們所說的帶在家相的這些菩薩摩訶薩,因為經文下面很快就會看到不一樣的地方了。這裡講的在家人就是一般的在家人,一般的在家人要學習的法就是要至心要聽受,要聽受法義並且要如理思惟,接下來要能夠盡力去護持出家人如法的修行。當然出家人相對的,相對來講也是有兩個法:一個叫誦,一個叫教。誦就是誦經,教就是依照 佛陀所教的正法來教化眾生。所以可見一邊是受跟施,一邊是誦跟教。受施跟誦教之間的話,彼此和合一氣,其實才是成就了一個完整的僧團。因為您看看:如果僧團,如果周圍都沒有在家人的護持,也沒有在家人可以教化的話,其實這個僧團也就沒有成就了它存在的意義了。所以我們說,真正在看一個僧團的時候,不是只有在看僧團的本身,而是在看以僧團為中心輻射出去的時候,周圍還有一堆的在家人,這些在家人跟僧團之間,彼此緊緊依照 佛陀所講的受、施、誦、教這個分際,彼此努力去學習,這樣子所建構出來的僧團的形像,才是 佛陀正法的依據。那當然剩下的部分呢,我們就留到下一個講次再來跟大家說,今天就先說到這裡。

阿彌陀佛!


點擊數: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