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定有阿赖耶识会怎么样?(四)

第089集
由 正钧老师开示
文字內容

问候大家身体健康、精神愉快!

“三乘菩提之识蕴真义”,今天要和大家继续谈谈:“否定有阿赖耶识会怎么样?”第四集。

上一集之中提到,识蕴的眼等六识会了别三界中的种种境界的相貌。而五别境的慧心所有法,意根虽然也有一小部分,但其了别的功能相对于前六识而言,算是极为羸劣的。《楞严经》中也提到,因为意根是“默容十方三世一切世间、出世间法”;因为这样遍缘的缘故,所以只能在法尘有没有重大的变动而产生分别;至于法尘的内涵是什么,还是得要随着前六识的出生以后,再由前六识的配合运作,而了别相对尘境的内涵。所以,严格上来说,了别色、声、香、味、触、法等六个境界的,还是眼、耳、鼻、舌、身、意识等六个识——识蕴六识的相貌,就是了别色等六种尘境。那么,阿赖耶识呢?祂也是“识”,应当有了别性吧?没有错!阿赖耶识的确有衪的了别性,但是祂了别的不是世间六尘万法,而是出世间法;既然,祂是不了别世间的六尘万法,所以,衪也不是这里所说的“了别色、声、香、味、触、法种种境界”,而说祂是不应当含摄在识蕴之中的。

既然说识蕴是“了别色、声、香、味、触、法种种境界”的心,这又显示出来识蕴的另外一种相貌。就先依眼识而说,前面《中阿含经》卷54之中的经文说的是:“随所缘生,即彼缘,说缘眼、色生识,生识已,说眼识。”佛法中的别相智也说到:眼识还要缘于空、明等法才能够现前。所以,假如有一种境界,其中的这一些缘分没有办法具足,那么,眼识还能够生起吗?譬如说,若果报是受生于深海的一些有情,所面对的是极黑暗的色尘境界而不会改变,因为色尘是极黑暗的缘故,相对地就看不到其他的色尘,所以,这一些有情所感的业报中,就是不需要眼根的状态,那当然就没有办法生起眼识。又或者是在人间,以方便施设一间完全不透光的房间,让某甲进入其中,而遮蔽掉所有光线,其结果则是类似前面所说的状况,某甲但见黑暗,所以就认为自己是看不见色尘了;所不同的是,灯开了或者是某甲离开房间,又可以见到色尘了。因此,这就显示出眼识现前的状态是会改变的。

现实生活之中,人们或者遭逢闷绝,或者睡着无梦,或者是在正死位中,识蕴的六识也是会暂断的;乃至是行者因分证禅定的缘故,在初禅的等至位之中,没有了鼻、舌识;二禅的等至位以上,没有了前五识;乃至是入了无想定之时,前六识都暂时不现前;所以,识蕴在生活之中是会暂断的。而即使是识蕴六识,在前面所说的闷绝等诸位之中是会暂断的,意根末那识也不曾暂断过,祂是与阿赖耶识从亘古一直到未来际,都不曾断灭的;除了说定性声闻因为智慧之所引而入了无余依涅槃,意根这时候才会消失;但这只是对于定性的二乘圣者而言,不应当用于一般有情的状况。阿赖耶识是诸法的本际,从本以来就是不生不灭,即便是二乘圣者入了无余依涅槃,祂仍旧是独存,从没有出生,也没有消灭的一剎那。所以,意根与阿赖耶识都不应该含摄在识蕴之中,因为识蕴在生活之中是会暂断的。

在佛法的种智之中说到识蕴六识心是“有覆有记性”的;也就是说:祂会遮覆有情,使得有情无法与解脱道或者是佛菩提道相应;而其心体是有善恶性的记别,会于尘境产生贪爱或者是厌恶的状况。而第七识意根是“有覆无记性”的;也就是说:祂也会遮覆有情,使得有情无法与解脱道或者是佛菩提道相应,那是由于无始以来一向有我见、我爱、我慢、我痴恒共相随;但祂的心体是没有善恶性记别的,因为祂对于法尘的了别慧,是极为羸劣的;法尘的内涵是什么,还是要藉着前六识的出生之后,再由前六识的配合运作而由前六识了别,当然就不会于尘境产生贪爱或者是厌恶的情况。第八识阿赖耶识则是“无覆无记性”的,意思则是说:祂一向不会遮覆有情,使得有情无法与解脱道或者佛菩提道相应;衪也不会遮止有情继续轮回生死。而且,其心体是没有善恶记别的,那是因为祂从来不了别六尘境界,当然也不会于尘境产生贪爱或者是厌恶的状况。所以,阿赖耶识、意根与识蕴六识心,三者的体性也是迥然不同的,因此也不应该把意根、阿赖耶识与识蕴混杂而谈,而说都含摄在识蕴之中。

有的人主张,意根是含摄在五蕴之中“名色”的名,那为什么不可以说意根是含摄在识蕴之中呢?这说得好像有道理,然而,我们可以从“十因缘”的法理之中,就可以明白其中的误会何在。若是从顺观而言,“十因缘”之中所说到的“识缘名色”,每一个人今世初入母胎的时候,有没有六识心、识蕴存在?答案是肯定的:“没有!”因为,那个时候,六识出生所依的根尘之中,只有一个“意根”,就施设说是心法的“名”,而受精卵是最初期的色法,“识”当然就讲的是第八识,这样就是初步的“识缘名色”。等到五色根也初步具足而可以触六尘之后,识蕴六识才开始现前,而把六识与意根又摄在“名”中,这时候依然是“识缘名色”;一直到老死都是离不开“识缘名色”,但这是从“剎那、剎那十因缘”法中的一个小部分。然而,仍旧不应该把意根含摄在识蕴之中,因为识蕴不存在,意根仍可以存在。

所以,《宗镜录》卷47之中,也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而提到说:

小乘云:“我将六识为名色依,何要第八?”论破云:“眼等转识摄在名中,此识若无,说谁为识?”论主云:眼等六识已摄在名中,为识蕴故;须得第八为名外识支与名色为依。

这是说“识缘名色”之中,得要有第八识作为“名”以外的识,“名色”才能够有所依。有时候,把意根说含摄在识蕴之中,那是随机缘而方便之说,从每一个人初入母胎之时,是没有识蕴六识心的状态下,也可以证明不应该把意根跟阿赖耶识含摄在识蕴之中。

因此,从识蕴的相貌来看意根、阿赖耶识之相貌,显然是有其差别的,不应当将之含摄于识蕴之中。而一般人连意根都是很难观察的,更何况说要见到阿赖耶识的相貌;但却不可因此而如同安慧在《大乘广五蕴论》中之所说:“又此行相不可分别。”他所说的“此”,就是指阿赖耶识,可见安慧是不曾亲证第八识阿赖耶识,那么,怎么可以立“大乘广五蕴”之名呢?

在人法界之中,一般的人们都是有八个识,这是佛菩萨之所开示;然而,还是会有人落于损减、增益执的两边。落于损减执过失的人,就是六识论者。现见人们的六个识,显然都不能去到未来世,因为每一世的六个识,都是只能靠着各世的五色根和意根、尘境等为缘才能出生,而每一世的胜义根头脑或者五色根的身体,也都不能去到未来世;那么,前六识要如何执持业种?再者,前六识在世间之中,一般人在眠熟无梦、闷绝之中,就已经是会断灭的;会断灭的法还能够再出生,一定背后要有一个本来不生不灭的法为依止,才会在暂断的因缘消失之后,又从那个本来不生不灭的心中再度出生。不生不灭的心,就是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都是第八识的异名。

即使又有人说:“每一个人不只有六个识啊!还有一个意根,祂是可以往来三世的。”但是,意根的往来三世,那是对于一般完全不学佛的人而言;若是那一个人开始学佛,而且是偏修解脱道,一旦断了我见、我执,舍报之后入了无余依涅槃,意根还是会灭的。再者,意根又是处处作主的心,若是祂可以执持业种,那么,从一般人的观点看来,祂会不会执持恶业之种?不会嘛!因为一般人都想要生到善处的道理,是再明白不过的了。然而,现见有三恶道,至少一般人都可以看到旁生道;有人喜欢被杀、被吃吗?当然没有。所以,若是处处作主的末那识是可以持业种,不但是有违现前所见的世间法,也有毁谤 世尊所说的三界六道之法,那就成为了谤法、谤佛的恶因了。因为,这一些的施设其实都是错误的知见,都会继续衍生出许多大问题;那么,为什么不回到每一个人都只有八个识的正法之中来熏习、修学,道业的进步才能够更安隐、更快速啊!然而,虽然前六识在生活之中,是很容易观察其存在性的,落于损减执过失之中,乃至会有人说:“每个人都只有一个心啊!”因为没有智慧的缘故,他只能看到八识心王现前和合似一的运作状况。

然而,落于增益执的过失之中,一样是不乏其人。这就好像说,有人把异熟识、无垢识增益为第九识、第十识,就是一个例子。因为,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南北朝,真谛三藏译作《决定藏论》的时候,就把成佛时的“无垢识”译为“阿摩罗识”,认为说这个心识是独立于“阿赖耶识第八识”之外,其实这也等于就是主张还有一个“第九识”,这是比 释迦牟尼佛所宣说有情最多有八个识还多了一个;乃至又说这部论是根据《瑜伽师地论》所节译而成,但是《瑜伽师地论》之中并没有这么说。所以,之后 玄奘菩萨造作了《八识规矩颂》,正是为了要匡正真谛三藏的错误。

又譬如说,假如有人主张众生的业报运作,都是由一个“业果报系统”所执持。这个人不接受 世尊所开示,有一个万法所依的如来藏,而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然后或者是别于阿赖耶识之外,建立了“业果报系统”,这样子就落于增益执之中;或者是否定阿赖耶识之后,另建立了“业果报系统”,这样子又同时落于损减执、增益执之中。

现在,我们再进一步地探讨,这一个“业果报系统”是不是心?或者它会是物质呢?先来说说在世间一般的逻辑之中,所谓的“系统”,它一定是由众多元素一起构建而成的。那么,假如这一个“业果报系统”是心的话,是什么样的心,会由众多元素一起构建起来呢?万一,他提出辩解说:“那个心正是由众缘和合而成的,所以可以称为是‘系统’。”但是,由众缘和合而成的心,就是要待众缘一起成就才可以被出生的心,这样子被出生的心就是有生灭的心;一个有生灭的心,竟然可以作为“业果报”的所依,那真的是令人匪夷所思啊!

假如这一个“业果报系统”是物质的话呢,其一,它仍然跳不出待众缘一起成就才可以被组合出来的问题;再者,假如物质的法可以作为“业果报”的所依,也就是说物质的法竟然可以持种,那么假如有人造了恶业,他或者可以把所有的恶业都封在混凝土之中,混凝土也是物质啊!那么等到混凝土凝固了、干了,里面就不会被其他人碰到,是不是就永远没有恶报了?同样道理,现见的石头、门窗、道路全部都是物质的法,它们可不可以作为“业果报”的所依呢?自然是不言而喻了。

假如,这一个“业果报系统”既不是心,也不是物质,那就只剩下虚空了。然而“虚空”是无法,是依于色法的边际而施设的“色边色”,它只是一个概念,是无量法中的一法罢了,所以它也无法执持业种。否则,大家造了善业、恶业以后,业种都存在虚空中到处飘,那么,来世的果报就会变成一种机率的概况;因为,某乙来生可以大富大贵,那就是不小心从虚空中撞到一个善业种子。但是,佛法可能是这个样子吗?当然是不可能嘛!那么,落于增益执的过失之中,就如同说:“还有一个第九识之心,因地之中与阿赖耶识是并存,祂是佛地的真如,要亲证第九识才能成佛。”增益有第九识的状况,只会产生更多的过失。

但是,今天时间到了,就等待第五集继续分晓,今天说到这里。

祝愿大家:幸福健康、道业猛进!

阿弥陀佛!


点击数: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