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唯识门(二)、错误的三时教(一)

第49集
由正礼老师开示
 
文字内容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上一集我们已经跟各位介绍了“真实唯识门”。我们已经知道唯识它并不是只有虚妄唯识,它同时还有真实唯识。也就是唯识学它具有两门,一门叫作真实唯识门,所说的就是有一个心体就是第八识祂真实存在;也有讲到虚妄唯识,也就是有七识祂是生灭而变异,所以说祂是可灭的,当然还有其他的心所法,那个也是变异的——或者是色法,或是心不相应行法等等,都是变异性的。所以唯识学它有两门,一门是真实唯识,一门是虚妄唯识。

我们也接着有说到,从三时教的判说来讨论的话,有一本书叫作《印度之佛教》,他认为说唯识是虚妄唯识,依这个而论。可是我们已经知道,唯识不是虚妄唯识,它有真实唯识门。然后在《印度之佛教》里面,他还有提到说有所谓的戒贤跟智光的空有之争,然后就提到【智光宗性空,依《大乘妙智经》,立“心境俱有”之小乘、“境空心有”之唯识、“心境皆空”之《般若》,以此三时教判,证“虚妄唯识”者之未了。】(《印度之佛教》)也就是说,这《印度之佛教》这本书的作者认为,这个唯识是境空心有,而以这样来说它是虚妄唯识;而认为应该是心境皆空之般若才是究竟的,认为境空心有的唯识,它是虚妄唯识,所以它是不了的。

可是我们已经知道,真实唯识门它所说的是有个真实的心体,所以境空心有的这个心,这个心祂是真实有,而不是三界有;因为三界有它是生灭变异的。所以,所谓的唯识学里面有所谓的虚妄唯识,所说的就是“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也就是三界的万事万物它都是由八识心王所变现的。而这八识心王里面确实有真实心存在,这个真实心祂就是真实唯识;其他的色法或是其他的七转识,那个是属于虚妄的,那个部分是虚妄唯识。所以这里他所说的境空心有的唯识,事实上他就以这样来论说、就证明说“这个是虚妄唯识,所以它是未了义”,这样子说明它是错误的。

对于《大乘妙智经》的内容,因为它没有传译到中土来,所以我们不能了解。可是我们从同一个作者,他又举了三时教,他在另外一本书里面就有提到另外一个经典,然后认为那个经典所说的三时教还比较合理。譬如说他在《如来藏之研究》里面,他这样说【然觉囊巴派以《解深密经》为如来藏经类,显然是不妥当的!凡如来藏部类,都是说一乘的,与《解深密经》的“普为发展一切乘者”不同。这是拘蔽于《解深密经》的三时教说,以为第三时教才是了义的,这才比附于《解深密经》的后转法轮。如取《陀罗尼自在王经》的次第(三时)说法,也许会更合适些!】(《如来藏之研究》)

从这个作者他所著作的《如来藏之研究》里面,他有说到这个“觉囊巴派”。这个是在西藏的一个教派,它是主张他空见者,这个是在西藏唯一一派有真实实证的一派;结果后来因为跟其他的派别意见不同,所以最后被消灭了。后来所存在的其他教派,全部都是错误的,一直流传到现在。这个觉囊巴的主张,认为《解深密经》是如来藏类经,那是没有错的。可是这个作者他就反对这件事情,而且他还说如果是讲如来藏,那一定是主张一乘;可是这个说法也是错误。从我们之前所录制的“三乘菩提”,我们已经证明:三乘所说都是如来藏,是以如来藏来贯穿所有的五乘,乃至人天乘也都是不离如来藏。所以我们也举证到,入胎识就是如来藏。所以这个作者认为,只要讲如来藏那就是讲一乘,这个显然是错误的;因为我们在三乘菩提的内容,已经很清楚地举证出来。所以从这里就可以知道,他的说法是错误的。不管是法华的一佛乘或者是三转法轮,或是我们《宗通与说通》所判教的五时三教,事实上都是围绕着如来藏而来说一切法的。所以,并不是讲如来藏的经典就是只讲一乘,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另外,他认为说:会谈到三时教,以三时教才是真实、才是了义的,他是因为《解深密经》,被《解深密经》所拘束了。他的意思是这样子。可是《解深密经》所说的经文的内涵,它是跟实证者所实证的过程、所实证的体验是完全相符的。而且这个作者他在里面提到,他认为如果取《陀罗尼自在王经》的三时说法,他认为是比较合适的。我们就可以用这部经典来看看,他所谓的这部《陀罗尼自在王经》所说的三时说法的内容是如何呢?我们就可以来了解一下,他对于经典的了解有没有正确。因为我们前面说,智光他是以性空作为究竟的,他是依《大乘妙智经》来立小乘、唯识或者是般若;可是他对于《大乘妙智经》有没有真正理解,我们是有质疑的。同样的,我们知道智光他是没有实证的,所以他对于经典的理解,当然就产生错误,他就会立了错误的三时教。同样的,支持智光,然后认为境空心有的唯识是虚妄唯识的这个作者,他主张说要依照《陀罗尼自在王经》的次第它是比较合适的,我们就来看看,他对于《陀罗尼自在王经》他的理解是如何。

他在《如来藏之研究》里面,他就有提到这个部分。而《陀罗尼自在王经》它的另外一个名称就叫作《大哀经》。在《如来藏之研究》里面,他就有这样说:【在《大哀经》中,有无垢宝珠喻,及初说“无常苦空非身(我)”,“后乃达空、无相、(无)愿”,“次得成于不退转(法轮)”。这是三时教:初说声闻教,次说空相应教,后说不退菩提法轮。《大哀经》的三时教,与《解深密经》的三时教说,第三时的意趣不同。】(《如来藏之研究》)也就是说,这个作者他举出《大哀经》有一个无垢宝珠喻,这个无垢宝珠当然所指的就是如来藏。然后在经典里面有说到“无常、苦、空、非身”,也有讲到之后“乃达空、无相、无愿”,然后最后能够成就于不退转法轮。我们就来看看《大哀经》里面它所要说的意涵是什么,这样我们就可以来判断出这个作者他所主张的三时教说,到底是正确还是不正确。他对于经典的理解是不是正确呢?

《大哀经》的卷六就有这段经文。《大哀经》卷六说:【如来至真亦复如是,察诸众生瑕秽境界,为演无常苦空非身,悲哀辛酸苦毒之灾;众生迷惑,爱乐生死,苦恼患厌,尔乃令入贤圣法律。如来精进于彼无难,然后乃达空无相愿;如来以慈而开导之,所勤精进而无所著,便次得成于不退转,斑宣经道,三场清净。】(《大哀经》卷六)

这个《大哀经》它就在说,如来就是诸佛,祂也是这样子,祂观察众生的污秽的境界,所以就为众生来演说无常、苦、空、非身。因为譬如说我们这个五浊恶世是一个污秽的境界,释迦牟尼佛就为我们解说了无常、苦、空、非身;然后因为众生迷惑生死,所以令众生进入佛法中来修学,所以说令入贤圣的法律。也就是来谈谈因果,让众生来了知因果的道理,让众生能够在现象界里面,能够观察到正确的因果;而这个因果都是由如来藏所成就的。然后如来对这件事情——教化众生入贤圣法律,是没有疲倦的,一直精进于这个事情——弘法利生的事业,而没有任何的困难;然后就让众生能够达到空、无相、无愿。然后如来又以慈而开导之,也就是说让众生能够亲证了三法印,就是空、无相、无愿;然后之后,如来再以慈悲来开导,让众生能够所勤精进而没有所著,也就是对于空、无相、无愿能够继续去深入,而在断了我见之后,能够断除我执。也就是说,达到了空、无相、无愿那是见道;可是见道断我见之后,还要有所精勤精进,然后才能够无所著,然后就可以得到不退转法轮,然后能够“斑宣经道,三场清净”。

所以这里所说的完全都是在讲声闻的见道的过程,也就是说,这个《大哀经》的内容,它有讲到有无垢宝珠的譬喻,可是为什么还要讲到这一段演说无常、苦、空、非身,还要达到空、无相、无愿,乃至最后成就于不退转法轮?这部经典事实上它在说的道理就是,如果要让众生能够实证如来藏,能够实证“无垢宝珠”,佛陀为了让众生能够不退的话,佛陀必须要先说声闻的解脱道。也就是说,要让众生能够知道世间的无常、苦、空、非我,让众生先能断我见,证得声闻的初果;然后知道什么是空、无相、无愿;之后再勤行精进,而对于世间无所贪著,就能够成就不退转。可是不退转,是不退转于声闻,所以说他就可以最后因为实证了“无垢宝珠”,就能够不退转于大乘。所以,《大哀经》所说的内容、所讲的三种次序,所谓的无常、苦、空、非身,后乃达空、无相、无愿,然后得成于不退转法轮的这三个次第,并不是在讲三时教;事实上它所说的只是阿含,只是在讲二乘的解脱道,也就是,它所说的只是阿含时所说的内容。而为什么要讲阿含呢?就是因为要进入第二转法轮,要讲大乘就要讲如来藏法。所以这个《大哀经》所说的是在说,在第二转法轮在讲般若之前,为什么佛陀要讲阿含,在宣说阿含必须先于般若时之前来宣说的一个道理:因为就是要让声闻人能够不退转于法轮;不退转于声闻之后,他才能够进入大乘,对于大乘所实证的真实如来藏能够完全信受。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他的声闻见道不稳固,他如果没有真正地断我见的话,他即使知道了如来藏的密意,他也必定会退转。因为这个缘故,所以佛陀在宣说第二转法轮希望众生能够实证第八识如来藏之前,佛陀就要先讲不退转法轮,也就是要宣讲二乘的解脱道。

所以从这里就可以知道,《大哀经》它所说的内容、所说的三个次序,事实上它讲的还是声闻的次序,只是分成三个阶段来说声闻的实证也有三个次序;并不是在讲整个佛菩提道所实证的次序,也不是在讲佛陀成佛之后说法四十九年的次序。所以,显然——《如来藏之研究》的作者跟《印度之佛教》的作者是同一个作者——可是他对于经典的理解显然是错误的。也就是说,这个作者他本身根本没有声闻的见道,所以他连佛陀在《大哀经》里面所说的完全是在描述声闻的实证,完全在讲声闻的解脱的证道的一个过程,他就把它当成是整个佛菩提道的一个内容。所以也就是说,当时确实是有很多的人信受了这样的说法,就把解脱道当成是佛菩提道,也就是把声闻的小乘法就当成是大乘的成佛的法道,当然就让众生产生了错误;而让众生就认为“我只要修声闻解脱道,根本不用实证如来藏,根本不用实证法界的实相”,那就产生了极大的偏差。也就是说,就把大乘的佛菩提道全部否定掉了,变成只剩下声闻解脱,这样就不符合佛陀的本怀。所以,因为他对于声闻的见道根本没有实证,所以他对于经典所说的内容根本不能理解,所以他就错解了经典的意涵。所以对于《大哀经》所说的有无垢宝珠喻,可是在之前还要先说无常、苦、空、非身,还要讲到实证空、无相、无愿,乃至最后能够得成于不退转法轮,可是他对于这个部分的真正的意涵,他产生了错解;因为他根本没有真正的实证,连声闻的初果断我见都没有实证,他当然对于经典他不能如实理解。

同样的,智光他主张依于《大乘妙智经》,因为《大乘妙智经》并没有翻译过来,可是我们从这个作者他对于大乘经典的误会,我们就可以知道智光论师他也是没有实证的;所以他对于唯识的“境空心有”产生错误的理解,他就以为说,要“心境皆空”才是究竟,认为一切法皆空才是究竟,那就变成是断灭见。他对于唯识所说的境空心有的真实意涵,并没有真实理解,表示说他也是没有真正的实证;所以说对于所谓的《大乘妙智经》的内容,他也必然是产生错解。而这种错解跟《印度之佛教》、《如来藏之研究》的作者错解《大哀经》的内容,显然是一模一样。因为一模一样,所以他才会认同智光论师的错误的说法,所以他才会把《大哀经》里面在说声闻的不退转法轮的三个过程,把它错解为三时教。可是这个错解是非常严重的!

所以从这里就可以知道,什么是见道呢?见道就是看到了修学的一个道路。如果他证的是声闻,他就见到解脱的道路;如果他是大乘见道,他就见到成佛的道路。如果说一个小乘人真正实证了之后,他就知道“我所实证的只是解脱道,不是成佛之道”,他也知道另外别有成佛之道。如果是一个菩萨实证的成佛之道,他就可以见到成佛之道,而且也同时看到了声闻之道还有缘觉之道;因为成佛之道是函盖了声闻跟缘觉两个道,所以大乘是函盖小乘。从这个地方我们就可以知道,三时教的错误的说法就是如此。

因为时间的关系,所以我们这一节就先跟各位说到这边。

阿弥陀佛!


点击数: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