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禪

第108集
由 正圜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法與次法」單元。今天我們要接續上一集,繼續為大家說明二禪天的境界以及二禪的四支功德。

首先,我們來看《楞嚴經》卷9 世尊的開示:【阿難!其次梵天,統攝梵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寂湛生光,如是一類名少光天。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遍成琉璃,如是一類名無量光天。吸持圓光成就教體,發化清淨應用無盡,如是一類名光音天。阿難!此三勝流,一切憂愁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清淨心中粗漏已伏,名為二禪。】

這一段經文語譯如下:「阿難!初禪天之後的清淨天人,統攝初禪天中所有修習清淨行的天人,已經圓滿清淨行了;並且又把自己的定心繼續澄清,使定力更加堅定而不移動,後來心境非常寂靜而澄湛無雜所以生起光明,像這樣的一類天人名為少光天。再繼續加深定力而使原來的光明增強,達到所有光明互相激發而能夠照耀到無止盡的遠方,映照到十方世界普遍成為琉璃一般的明淨,像這樣的一類天人名為無量光天。然後再吸持自己所放出來的圓滿光明而成就了自己的法教體性;所發揚出來的教化是用不著言語來說明的,而且這些教化都極為清淨,這樣以光的變化相來教導天人,而這樣的光相變化也是應用無窮無盡,像這樣一類的天人就名為光音天。阿難!這三種殊勝的流類,是一切憂愁所不能逼迫的,他們雖然還不是正確地修證真實三昧的境界,但他們的清淨心中粗重的有漏性都已經降伏了,全都名為二禪。」

從這一段經文,我們可以知道第二禪也有三天,是三種不同層次的天人住在二禪天中。清淨的梵天,就是指大梵天王,他統攝初禪天中的清淨天人,是藉著梵輔天來統攝梵眾天;而初禪天中的這些人都是在修清淨行,由大梵天來統攝教導,這就是「統攝梵人」。既然本身是大梵天王,當然梵行比梵輔天、梵眾天更為圓滿,並且也要教導初禪天人繼續清淨心地;當他的教導有了成績時,就是「圓滿梵行」了。由於自己「統攝梵人圓滿梵行」,福德增長;並且自己也努力修習清淨行,同時增長定力,所以大梵天王後來可以「澄心不動」,能把覺知心完全澄靜下來,這時就可以生到二禪天中成為少光天人。

初禪天距離二禪天的定境是很遙遠的,不是短短的一段距離。初禪天的大梵天王想要轉入二禪中,就得要先捨離初禪中的所有樂觸;若是貪著樂觸,依二禪天來說就是不清淨;樂觸若不能捨棄,就無法轉入二禪定境。也就是說,如果初禪人對胸腔中的樂觸不能棄捨,就永遠進不了二禪的等至位,因為二禪的等至位又名「入一識處」。

禪定的修證全都不離六識的範疇,不包括七、八識的境界。住一識處就是說,既然識陰總共是六個識,而我們住在初禪等至位中滅除了鼻、舌二識,所以鼻識與舌識都不現前了;當這兩個識滅了,六識之中就剩下四個識存在:眼、耳、身、意四個識。現在要修證二禪,只能夠住在一個識的境界中——住一識處;那麼六個識中,有哪一個識是可以離開其他識而單獨存在呢?探究的結果就只有一個意識。因為前五識都要依意識才能現起,若沒有意識作為俱有依,這五個識都不可能現起;如果保留著前五識中的任何一識,就一定會成為住二識處;然而意識卻是可以離開前五識而單獨存在,如今經中說的二禪等至位中是「住一識處」,當然就只能剩下意識了。因此,如果不捨掉胸腔中的樂觸,就無法住一識處,因為單單剩下意識存在而沒有身識時,是不可能還有樂觸;所以想要轉入二禪等至定境中,就必須捨棄初禪中的樂觸。

如果能夠住在二禪中的第一天少光天境界中,那個光量不會很大,不過是兩丈、三丈而已;光量正強時就會像光柱一樣放射,雖然光柱很強,可是無法變化。但假使是證悟者所放出來的定境光芒,會在光中夾雜著金光;定光是白光,而般若智慧所顯現出來的卻是金光,與黃色光不一樣。若是還沒有悟得如來藏的金剛三昧,證得二禪時就只有白光,沒有金光。這樣實證第二禪的人,如果有意願往生色界天,就會成為二禪天中的少光天。

接下來,說明二禪中的第二天——無量光天。「少光天」是能夠在二禪中安住,但是他的覺知心在定境上面,還不能很強烈地顯示出作用來,所以叫作少光天。接下來繼續不斷地進修,定力越來越堅固,能夠隨意讓定心生起作用,使定光越來越光亮、越來越強烈,看起來好像所有的光芒在互相燃燒一般,因此稱為「光光相然」。當他繼續深修而定力不斷增強以後,定光也就不斷轉勝。若是證悟的人,當他的定光轉勝時,定光中的金光也會跟著轉勝;只要是定光所照之處,金光也一樣會跟隨著,因為他的定是與般若智慧相結合的。如果沒有開悟而只是證得禪定,那就只有白光,不會夾雜著金黃色的光芒。當修定的人修到「光光相然」時,最後會成為「照耀無盡」的境界,可以把定光遍照到十方世界,讓十方世界都變成清晰可見,遍地猶如琉璃一般,這時他的功德已經可以在捨報後往生二禪中成為無量光天;如果在人間有這樣實證的人,也可以叫作無量光天,在他沒有往生時就可以稱為「無量光天」了。這表示他的定光是無量的,是不能計量的,因此叫作「無量光天」。

「吸持圓光成就教體,發化清淨應用無盡,如是一類名光音天。」當二禪天主吸納二禪境界歸於自心之中,就稱為「吸」。當二禪天主能夠隨順自己的光明而到達究竟地步時,就能圓滿應用自己的定光,自己發明而轉變成更為清淨,當清淨到很圓滿時就能開始變化光明,以各種不同的定光來作變化,用來教導二禪天人,使二禪天人經由他的定光變化知道他要顯示的意思,就可以淨修梵行;所以,他是以光明的變化相來教導二禪天人,以光明取代聲音來作教導,這就是二禪天主的教體。也就是說,二禪天主不必假借言語聲音來教導二禪天人,是以定光代表聲音來傳達他對二禪天人的教化,所以名為光音天。

意思是說,光音天必須進修得比無量光天更加清淨,也就是把思惑又降伏了一大部分,比無量光天降伏得更多一些。所謂九品思惑,其實就是對三界九地虛妄的迷惑;迷惑越少的人,也就是伏惑越多的人,就越能成為高品位的天人或天主。但因為他們沒有見道,所以只能伏惑而不能斷惑,最後還是無法出離三界生死,只能住在無色界中,依舊會下墜人間,然後又重新修定生天,再重新輪轉一遍,所以見道斷惑才是最重要的,禪定不是急須求證的重要境界。也就是說,斷我見——確認五陰十八界全部虛妄——斷見惑,才能繼續進修而斷思惑;修定都只能伏惑而不能斷惑,永遠不離三界生死,所以光音天依舊是生死輪迴中的凡夫。

二禪又稱為「定生喜樂地」,二禪有四支功德:內淨、一心、喜、樂。所謂內淨,是說心地清淨,已經不攀緣五塵,靜坐時完全緣於內境而使心地更加清淨,所以叫作內淨。內淨,是從「住一識處」而產生的清淨性,因為已經離開外五塵。而二禪人的喜是從何而來呢?喜是從能夠住於內境而不再接觸外塵,不受五塵的干擾,所以心中由於定力的大幅增長而產生喜悅;這是由於發覺自己能夠安住於自心內境而不觸五塵時,心中非常的踴躍;因為一直都想要證入不觸五塵的自心內境而無法成功,如今終於可以進住了,所以心中非常歡喜。這種喜是很強烈的,是一種狂喜,會顯現於外。但是這種喜的功德經過一段時間以後,接下去就會產生身樂,這種樂,是不論什麼時間,譬如在與別人說話或者正在做事,他都住在初禪等持位中,這時胸腔中又有樂觸生起;這時的樂觸比以前只證初禪時更加微細,雖然沒有那麼強烈,但是比較微細而常住不失,這就是二禪的樂支功德。接著還有一心的功德,如果以初禪的一心跟二禪的一心相比較,真的是相距很遠啊!因為初禪的一心支,是有四個識同在,是與四塵相應的;如今在二禪等至位中,只剩下意識一個識,所以定心是更加的強烈,而一心的功德也是更為堅固而深細的。

各位菩薩!以上為您說明的是二禪的四支功德,也就是二禪三天的境界。接下來,我們繼續來探討三禪天的境界。《楞嚴經》卷9云:【阿難!如是天人圓光成音,披音露妙,發成精行,通寂滅樂,如是一類名少淨天。淨空現前,引發無際身心輕安,成寂滅樂,如是一類名無量淨天。世界身心一切圓淨,淨德成就,勝託現前,歸寂滅樂,如是一類名遍淨天。阿難!此三勝流具大隨順,身心安隱得無量樂,雖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隱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

這一段經文語譯如下:「阿難!像這樣的光音天人以圓滿光明化成法音,披開各種法音而顯露出勝妙的清淨法,發起而且成就精細的清淨行,通聯於寂滅無擾的清淨樂中,像這樣一類人名為少淨天。清淨的空相現前之後,引發無有邊際的身心輕安,成就了寂滅之樂,像這樣一類天人名為無量淨天。世界與身心等一切全都到達圓滿清淨的地步,清淨行的功德已經成就,殊勝的身心依託現前了,歸於寂滅的快樂之中,像這樣的一類天人名為遍淨天。阿難!這三種殊勝的天人流類,具有對於寂滅境界的大隨順功德,身與心都已安隱而獲得無量的快樂,雖然依舊不是真正證得真實常住的三昧境界,但安隱無憂的心中歡喜全都已經具足了,名為三禪。」

接著就是講三禪三天的境界:「阿難!如是天人圓光成音,披音露妙,發成精行,通寂滅樂,如是一類名少淨天。」三禪天中有三種天人,所以稱為三禪三天。三禪天的境界和二禪天有所差別,而且三禪天的境界必須要以二禪天的境界作為基礎來繼續進修,才能證得;不可能先得三禪再來修二禪,所以一開始就講「如是天人圓光成音」,意思是說,必須以二禪中的第三天光音天的境界來進修,才能進入三禪天的第一天少淨天中。二禪中的光音天人,或者已經證得光音天的人,由於能將定力繼續進修而使光音境界不斷發展,所作的種種變化也益發精妙,能夠具足以光音顯露種種妙法的功德,使二禪天人都能具足熏習而成就梵行。當二禪天主光音天,把這種功德繼續深修而擴展到圓滿的地步時,就能普遍發起精細的清淨行,由於心境極為寂靜,就能與寂滅境界的快樂互通,這樣的光音天人就成為少淨天,捨報之後能往生到三禪天中。

各位菩薩!有許多人在修學禪定時都會出現這樣的一個問題,他們心中想的是:「當我證得第幾禪的時候,就會有天人的境界,就會有各種神通出現。」雖然是可以如此,但這樣一來就會永遠停留在目前所證的層次之中,無法繼續升進,所以這是錯誤的觀念。修習四禪八定,其實就像發射火箭一樣,向上升到一個階段,要先把最大的一截捨掉;這譬如捨棄對欲界的貪愛,才能成就初禪,因為欲界的貪愛最粗重,就好比最大最粗的那一截火箭。接著當飛到第二個階段完成時,再捨去第二截火箭;這譬如捨棄對初禪的貪愛,把初禪中的覺與觀捨棄,才能成就第二禪的境界;所以初禪就好比第二截火箭,必須捨棄才能啟動第三截而繼續往上飛,最後才能飛到太空之中,在進入太空之前,就必須先把第三截火箭丟棄,才能繼續往上升進;第三截火箭就如同第二禪。然後才能以太空梭自己的動力繼續往上飛,最後終於到達並能安住於太空之中,這就等於是到達第四禪了。

然而,四禪八定的境界是真實有嗎?我們應該如何來看待四禪八定呢?下一集我們再繼續一起來探究。謝謝您的收看!

阿彌陀佛!


點擊數: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