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於施的不可思議行(一)

第029集
由 正嫺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您正在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法與次法》單元。

既然想要修學真正的大乘法,就得瞭解三乘法的次第,尤其行菩薩道的菩薩,若沒有正行資糧修集、沒有莊嚴資糧,在學法當中就無法有正道穩健支撐,這時就得要瞭解菩薩於布施中對法與次法正行的重要性。我們這個單元是希望想學佛的人,不但要知法,更要實際體會實踐次法的重要性,這將會影響以後對於見道位後的相見道修學心態。故此一系列的法與次法的宣講,期盼學人對佛法有更深入理解與體驗。

菩薩修學佛菩提道,以大悲心故,不忍心眾生於六道輪迴中不離貪瞋癡而增長無明,身心都被貪愛熱惱之苦所繫、出離無期。以四宏誓願及十無盡願作為自利利他的增上意樂,因此不以取證二乘斷盡思惑入無餘涅槃之解脫法為首要,乃以大悲願為前導,行布施之實。菩薩修道一定要有福德,如果您說:「我們學習明心見性的法,既然完全是慧學,那為什麼又說一定要有福德呢?」好像不相干。其實不然,因為這個明心見性的法,它是菩薩的根本大法、是大乘菩薩道的入道之法、是唯一佛乘的法,必須從這個大乘法的見道開始。大乘法見道的這一關過了,才算開始修行大乘的法道;還沒有證悟之前的修行,都只是在修集見道所應具備的福德資糧而已,都不能稱為修道。菩薩想要在大乘法中見道,而這個法又是佛法中的根本大法,那就表示說:您想要悟道的話,必須要有證得這個法的福德因緣——您必須是一位菩薩——必須具足當菩薩的條件。

過去世的您縱然沒有證道,但是今生有希望證道,可是過去世沒有證道的時候,必須要在事相上廣修菩薩的六度萬行:所謂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與智慧,這些都必須要去熏習。您過去世不斷地在熏習這六度,雖然沒有辦法進入內門修六度萬行,但是在外門修六度萬行當中,您就累積了很多的福德;當您修證大乘般若的福德具足的時候,才能夠遇見真正的善知識,否則您遇不見。福德因緣不具足的時候,就算是善知識住在隔壁,或者對門而住,您也不會相信他,就錯過了,所以菩薩修行一定要有福德因緣。

福德最初修集怎麼來的?當然不免要從布施談起。如果您布施給眾生飲食的話,都不能稱為種福田,因為他的真如一向無所受的緣故。假如您認為自己是福田,而以此心受供的話,若是眾生執著你是福田,而產生求福的心來供養您,這些人和您都不能解脫。因為這種不明真如非福田的心,而起福德的貪著,將來出生於人間、天道、修羅道之中,而受各種人天有為福報,就不能遠離生死。在人天有為福報之中生活,不離色聲香味觸諸法,和眾魔一樣不離五欲。

另有人知道學佛最基本的部分是布施,但是內心又盤算著錢賺不多,如何布施?有些人以剋扣父母親零用錢或家裡菜錢來布施。當然,如果父母發心自願同意或家人同意將節省下來的錢用來布施,這是可以的。若非雙親或家人心甘情願而剋扣他們的錢財去布施,稱之為假名布施,而非真實布施。真實布施應是自己付出較多之勞力或心力,把多賺的錢用來布施;或由減少享樂所節省的錢提出布施,才是真布施。又譬如父母要去散心,由於一週才有一天不須上班,要求陪伴同往,而您卻以寺院或講堂有課為理由婉拒,這是不對的;因為孝養父母是第一重要的事,如果不能孝養父母,不能善待父母,常對年老的父母冷言冷語或惡口辱罵,而說要學佛,它是假的。因為「學做人尚且都做不好了,要如何學佛」?所以應該孝養父母,行有餘力再來護持道場,這才是修行佛法者應有的知見。

布施為菩薩修行之第一度,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一個人想要求得禪定、智慧的功德,如果過去生沒有作好布施,今生就會有許多的障礙。如果認為布施就是救濟,那也是誤解布施的意涵。菩薩修行無論是外門修行還是內門修行,倘若從不作布施的人,可能連佛門的後門都進不來,所以從佛道次第五十二個位階,沒有哪個菩薩位階可以離開布施而能成滿的。所以既然來學法,總得弄清楚布施的一切行才是。布施乃次法之首,對於想要實證解脫果的人而言,是最基本的條件;無法捨棄慳貪而行布施,執著我所粗重欲界法,這樣在修學解脫道是無法成就的。

佛謂:外道供養東西南北上下六方神祇,菩薩亦供養東西南北上下六方——也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唯有菩薩乃能供養。然此菩薩性非人人皆有,若菩薩性是人人皆有者,則不應和合眾善業因緣才能供養布施乃至智慧等六方。若人人皆有菩薩性,不必修諸善業因緣,便自己能修布施乃至智慧——也就是供養六方。所以學習菩薩性應於大乘正法中學習,則需發心及無退轉心;以無量善業因緣故發菩提心而供養六方,這樣才能稱名有菩薩性。

其實說到次法總共有三論三法:【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為不淨,上漏為患,出要為上。】(《長阿含經》卷20)三論中的首論就是布施之論——也就是布施的因果正理,對於想要實證解脫果的人而言,是最基本的條件。如果心中不信布施以後必然會發生的此世、後世因果,依見道、修道而言五蓋的伏除,已伏者必得未到地定,已除者必定發起初禪。世間因果,若心中只是慳貪於欲界法而成為世俗人,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為,或者雖然富有卻只願以微少及粗劣的物品布施,這種人仍然貪著於欲界法,一定不會有想要求出三界生死的堅強意願;因為他連最粗重的欲界法都不肯捨棄,都還落在我所的執著中,何況能夠捨棄較輕的色界法及最輕的無色界法呢?更何況要他捨棄五陰自己而證涅槃?即使他有跟著大眾在修學解脫道,也只是附庸風雅而學,並非真的想要求出三界生死諸苦;這是因為他對欲界境界仍有極大的貪愛,怎麼可能願意實證放捨三界一切諸法及放棄自我的涅槃果證?若是想要勉強取證聲聞涅槃而為他解說四聖諦、八正道等法,他聽了以後都只成為知識,絕不可能是真正的解脫道妙法,因為他都沒有如實履踐的能力。在這樣的背景下說法及聞法,對於善知識與他,雙方都無意義,也只是浪費了說法者的寶貴光陰,所以只要為他講「施論、戒論」而到「生天之論」也就夠了。至於是否有因緣繼續為他宣講「欲為不淨、上漏為患、出要為上」的三種次法,就得觀察他以後的因緣了。若是涅槃正法解脫道正理——演述四聖諦、八正道乃至不受後有等法義,可就不必了。學人在這個道理上面必須如實理解及完全信受,也願意如實履踐,否則所謂的求出三界生死,終究只是空言,不過是跟風流行而沒有實證的可能;將其修學解脫道的各種行,說之為熏習對於聲聞涅槃的信心而非能證之人,允為恰當。

所謂的「施論」是說布施的因果,屬於十善業道的範圍。布施的人在未來世可以獲得世間資財上的福德,由於已有這個福德,可以用來迴向聲聞菩提的實證,乃至迴向緣覺菩提、佛菩提的實證,所以經由布施所獲得的福德,可以成為實證三乘菩提的資糧。

至於布施的最基本因果,猶如《優婆塞戒經》卷5〈雜品 第19之餘〉中,佛如是說:【如為身命耕田種作,隨其種子獲其果實,施主施已亦復如是,隨其所施獲其福報。如受施者受已,得命、色、力、安、辯,施主亦得如是五報;若施畜生得百倍報,施破戒者得千倍報,施持戒者得十萬報,施外道離欲得百萬報,施向道者得千億報,施須陀洹得無量報,向斯陀含亦無量報,乃至成佛亦無量報。】

布施時有三種要義必須了知:施主、福田、施事。假使三者都殊勝,所獲未來世的福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上段經文中所說者,即是較量福田的殊勝或下劣;若人布施時即是種福田,所種福田越殊勝,未來世獲得的福果也就越殊勝;所種福田若不殊勝,未來世獲得的福果也跟著下劣。譬如受施者已經接受布施了,施主就能在未來世獲得五種福果,使他壽命增長而不短壽,色身康泰而不會一生病痛纏身無法遠離,也能獲得從事營生之時所必須的氣力,一生際遇安和利樂,言語方面也能與人正常論辯而不會有語言上的障礙;這五種福果在下一世中會跟著他,猶如影子隨逐於人一樣不會失去。這種福果,依 世尊的開示,若施於無力回報施主的畜生時,來世可得百倍之報;若是施於持戒者,來世可得十萬報;若是施於外道法中遠離欲界貪愛而證得初禪的人,來世可得百萬倍福果;若是施予即將證得聲聞初果的佛弟子,來世可得千億倍之報;若是施於聲聞法中的初果人、菩薩法中的證悟者,乃至施給於現前之佛,來世都是得到無量倍的福報。

這種布施的世間因果,若不信受,表示他對解脫道出世間法尚無法信受,對解脫果也一定無法信受,為他演述解脫道的四聖諦、八正道,都是沒有意義的。此類人若是自稱已得初果、已經開悟,都是大妄語人;若是自稱祖師再來,都已造下異生業,來世必在三惡道中;因為凡是有因緣斷三縛結證初果的人,以及證初果以後明心開悟的人,都不可能不信布施的因果。懂得布施因果的人,絕對不會求受他人供養世間財物;若有人宣稱已得阿羅漢果,而竟然繼續飲酒、抽煙、求五欲之樂,未來世必在地獄,出期遙遠,是具足異生性的人,何況能是阿羅漢?

若是福田不殊勝,而施主殊勝,而所獲得的果報亦是無量無邊;若是所施殊勝,譬如以勝妙法布施於有緣人,或以廣大資財普遍布施於一切貧窮者而不分別高下,所獲得的果報亦是無量無邊;若是布施時以少量財物布施於良福田、善福田,譬如布施於外道離欲而證初禪者,來世得百萬倍果報;若是布施時以少量財物布施給初果或證悟不退之菩薩,未來世都得無量無邊之福報。此外還有至心施、自手施、信心施、時節施、如法求財施,以及布施時應注意的其他不同事項等,都會影響布施的因果,使布施的福果大為增上或大為減少。

乃至有人布施以後獲得未來世下墮惡因果,譬如布施給專門利用雙身法淫人妻女的邪教,使邪教更有資財勢力而可大力推廣邪法,使人間殘害眾生、淫人妻女的惡行更加擴散;或如布施給否定大乘法者,或如布施給大乘法中專門以常見、斷見等外道法,來取代佛門正法的弘法者,必使 世尊破斥的相似像法更加擴散而抑制了義正法的流傳,都會在未來世獲得惡果,未來多世將與惡法相應而逐漸下墮於三惡道中。這是由於不如法的布施,在未來世必定得惡果,所得果報必與所布施的內涵相應而不相捨離,他想要以布施所得小劣福果相應於正法的實證,必將遙遙無期,這是一切努力勤作布施的佛弟子所必須留意之處。當然,布施之論並非只有上面所說的內涵而已,其中的因果與變異相也是很廣的。

又,針對法與次法的關係,次法修習時的次第性,都應當了知然後實行,方能實證涅槃;不是未修次法、未伏五蓋的人直接修習觀行之法便可以實證初果解脫。例如《中阿含經》卷10〈習相應品 第5〉說:【我聞如是: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若比丘無慚無愧,便害愛恭敬;若無愛恭敬,便害其信;若無其信,便害正思惟;若無正思惟,便害正念、正智;若無正念、正智,便害護諸根、護戒、不悔、歡悅、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真、厭、無欲、解脫;若無解脫,便害涅槃。若比丘有慚有愧,便習愛恭敬;若有愛恭敬,便習其信;若有其信,便習正思惟;若有正思惟,便習正念、正智;若有正念、正智,便習護諸根、護戒、不悔、歡悅、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真、厭、無欲、解脫;若有解脫,便習涅槃。」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若無慚無愧,則不起恭敬心,於法、於師悉皆不敬,只想得法,並非解脫道的親身履踐者;於是得法過程中只對得法的事有興趣,對於事奉師長之道、學法的基礎悉皆棄之不顧,便使「護諸根、護戒、不悔、歡悅、喜、止、樂、定、見如實、知如真、厭、無欲、解脫」等法全部不能成就,於是了知觀行內容與所得智慧之後,只成為知識而無解脫功德,永世不得涅槃解脫而自以為已得涅槃解脫,輕視一切人乃至其師;此類人都不免未證謂證、未得言得,來世不得繼續生於人間,誠可憐憫,是故應當於此告知欲求實證涅槃解脫之學人。

話說回來,既然大乘修學要從心地法門下手,那布施當然也是從心地法門著手,從《地藏經》裡也告訴我們,以大悲心布施貧窮,其福德等同供佛一般,可見布施需有正確觀念跟教導,佛陀在《地藏經》中還講到 地藏王菩薩過去生的一個故事,也就是佛典光目女故事。諸位菩薩可自行搜閱正覺官網相關資料。

累積福德資糧,是正修行非常重要之事;經由布施的修行,在世間的資財上,我們不僅能夠獲得今世的安樂,也能後世得圓滿、富貴、長壽福報;在出世間的聖財上,布施這一法門,更是能夠讓我們修行直驅佛道的成就快速道路。從凡夫地邁向佛地,布施能夠成就如是功德。《佛說布施經》中,佛開示云:【以妙色、名香、珍味、軟觸,親手布施,得眾人尊重、眷屬圓滿、富貴安樂之報;或以飲食布施,而得大力;或以酥油之燈布施,而得天眼;或以音樂布施,而得天耳;或以湯藥布施,而得長壽;或以住處布施,而得樓閣、田園;或以法說布施,而得甘露。】

故契經 佛如是說:【菩薩善能觀,人法二無我;觀已即便捨,不住於真際。若住於真際,便捨大悲心;功業悉不成,不得成正覺。】(《大乘密嚴經》卷下)由此可知,菩薩利益世間、利益一切眾生的時候,其心體本身固然是無為無作的,但是菩薩並不住於「無為無作」的無餘涅槃真際,若住於無餘涅槃真際,則是捨棄大悲心——也就是捨棄廣大眾生,則將取證無餘涅槃;則如來地所應有之一切功業悉不能成,不得成就正等正覺故。

因為時間關係,留待下一集解說。

祝願福慧增長、學法無礙!

阿彌陀佛!


點擊數: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