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之基本觀念(二)

第010集
由 正莉老師開示
文字內容

各位菩薩:阿彌陀佛!

歡迎收看正覺教團所製作的「三乘菩提之法與次法」系列節目。今天我們仍然延續上一集的主題,叫作「學佛之基本觀念」。

我們先為大家講個典故,這是《大方便佛報恩經》裡面的記載:摩耶夫人在往世,那一世叫作鹿母夫人。鹿母夫人生了一個太子、又一個太子,總共生了五百個太子,其中四百九十九個太子一個個都出家了,鹿母夫人也都讓他們出家。他們出家之後,個個都證得辟支佛果。有一天,這四百九十九個辟支佛互相約好了,一起回到皇宮向父母稟白說,他們出家的利益現在已經得到了。這四百九十九個辟支佛回到皇宮之後,就作種種的神通變化:身體上昇虛空,一下子變作大身遍滿虛空,一下子以一身變作無量身;一下子身上出水、身下出火,一下子身下出水、身上出火;就這樣為他們的父母作種種的神通變化,最後發出三昧真火燃燒色身而取般涅槃。鹿母夫人把他們的舍利全部都收齊了,在後花園建立了四百九十九個塔來供養,就是每天到後花園燒各種名香並唱誦伎樂來供養。這樣供養過一段時間之後,鹿母夫人的最小兒子,在這四百九十九位兄長取般涅槃之後,他也成為辟支佛。鹿母夫人又幫他收舍利供養,就這樣每天到後花園供養這五百個辟支佛塔。

有一天,鹿母夫人憂愁地說:「我這麼辛苦生了五百個兒子,結果個個都成為辟支佛,入了涅槃,都不發菩提心。」於是鹿母夫人發願說:「願我供養他們的功德,以後不要那麼辛苦生那麼多兒子,我只要生一個就好,這一個可以成佛利樂眾生。」往昔發了這個願,所以後來當了佛母,生了悉達多太子。那位鹿母夫人就是現在的摩耶夫人。這個典故告訴了我們什麼呢?菩薩種性非常尊貴,生五百個辟支佛,不如生一個兒子發大心成佛。所以,如果我們也能勸導兒女發大心來修學正法,那功德也是無量無邊的。

那什麼是發心呢?在什麼情況下才會發大心呢?《華嚴經》卷6說:「尊重正法及聖僧,信敬三寶故發心。」意思是說,尊重正法以及賢聖僧,由於信敬佛、法、僧三寶的緣故,所以發心。所以有的時候,我們會聽到人家說:「拜託你啦!發心幫忙把這些食物吃完啦!」其實那不叫發心,發心應該是在法上發心,就是發起深心立志成為菩薩摩訶薩,生生世世行菩薩道,這才是發心,也就是發菩提心的意思。因為,如果想要修學菩薩的根本大法,就是要發起菩薩大心才能堪受菩薩大法;如果不能發起菩薩大願,只想求自了,那就不容易獲得護法龍天、諸佛菩薩的護念加持。所以,我們也要勇於發菩薩大願說:「從今天起,我立志要當菩薩摩訶薩。」並且這個發願立志成為菩薩摩訶薩,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眾生、為了正法久住。

接著,再把大乘法中所說的法與次法一體奉行,這樣具足菩薩性之後,想要明心證真如就容易多了。因為如來藏是菩薩藏,是三乘菩提的根本,必須具有菩薩性的人,才能得這個菩薩大法。由於明心證真如是菩薩的根本大法,是大乘菩薩道的入道之法,從這個大乘法的見道開始,才是進入內門修大乘的法道。在還未明心證真如之前的修行,都是在修集見道所應具備的見道資糧。如果想要見道的話,就得要有證得這個法的福德因緣,也就是要發起菩薩性,得要是個大心菩薩,心量廣大才能堪受菩薩大法;所以,如果資糧不夠的話,就要趕快去修集資糧。大乘見道所必須具備的三種基本資糧,就是定力、慧力與福德;其中這個福德不容易修,但是很重要,因為如果沒有福德配合,道業就無法更上一層。

所以接下來,我們要為大家概略介紹 平實導師《法華經講義》第十八輯裡面所說的百福莊嚴。佛在《妙法蓮華經》卷6〈法師功德品〉說:「十方無數佛,百福莊嚴相。」意思就是說,十方無量無邊世界的諸佛如來,都有百福的莊嚴法相;諸佛如來有三十二種大人相以及八十種隨形好,而諸佛如來的每一個大人相,也都是由百福所成就的。那也就是說,十方諸佛如來在因地行菩薩道時,就開始修百福,使得將來成佛時的三十二大人相,每一相都具足百福。而事實上,我們且不說成佛,光是明心見性乃至入地就需要很大的福德來支撐了,更何況是成佛。

所以,如何修百福,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那麼應該如何修百福呢?在 平實導師的《法華經講義》裡面就說了:凡是每做一件善業之前,事前都先要作五種思惟,等到事情做完之後,還要再作事後的五種思惟來加以檢討改善。就這樣,每做一件善業就有十種思惟,包括事前的五種思惟以及事後的五種思惟,這樣總共有十種思惟,叫作十福。所以,十善業的身三業、口四業以及意三業,共有十個善業,每一個善業都各有十種思惟——就是事前的五種思惟再加上事後的五種思惟——這樣十乘十等於一百,叫作百思。這一百個思惟,可以使菩薩的身口意行更加的清淨。

接著,再透過這一百個思惟,經過很長時間的修福當中,來圓滿成佛所需的大人相,所以每一個大人相都具足百福,叫作諸佛的「百福莊嚴相」。所以說,修這個「百福莊嚴」跟我們學佛人有沒有關係呢?不但有關,而且非常重要,要勤修這百福之業。再說,修這個百福之業,只要修習久了,可以使人改頭換面,因為可以伏除性障,使福德大大增長。因為有的時候,有的人很努力在修福德,可是往往這邊修得了十分,在那邊卻漏失了幾分,自己都不知道,那就很可惜了!所以,如果懂得修百福的道理,就可以使我們所修的福德一分一毫都不會流失,都會滿滿地存入如來藏中,未來世這些福德要實現的時候,就會非常順利,就不會有什麼障礙。

我們現在來看看這個行善之前的五種思惟,哪五種呢?就是離殺、勸道、讚美、隨喜以及迴向。我們先看第一個離殺,就是遠離殺業。一般說來,菩薩對於身業的殺業比較不會去犯,至於口業和意業的殺業,菩薩也要去避免、去遠離。因為口業的殺業很容易犯,就比方說,聽到某個犯人被槍決了,往往隨口就說:「死得好啊!」可這話一說出來,也就有了口業的殺業,就是有了隨喜殺。或者嘴巴沒說出來,可是心中語言文字不斷地說:「這個人壞透了,死得好!」這就屬於意業的殺業。菩薩對於好事隨喜有功德,可殺業就不必隨喜了。所以第一個「思惟」,就是在答覆人家的問話之前,先要有這個離殺的思惟,其他的也就依此類推了。那也就是說,我們先把這十種思惟的內涵先把它作一個瞭解,先把它記在心裡,心裡先有這個作意存在,這樣歷緣對境時才懂得要拿出來用。接著第二個「勸道」:這是說要去思惟:「我這麼做或這麼說,是不是附帶有勸道的功德?是否有勸人家修學佛道的作用?」接著第三個「讚美」:這是說回答人家的問話,不但要離殺、勸道,還要有讚美。接著第四個「隨喜」:這是說「見善隨喜」,看見他人好事,我們要隨喜讚歎,不能有比較或計較的心,這樣不但可以除去自己的慢心以及嫉妒心,同時又增加了一分隨喜功德。凡事不比較也不計較,因為一切都各有因緣;再說了,一切所作善事都功不唐捐,很多事情不能只看表相。所以,如果我們從現在開始努力去勤修,未來的道業也同樣可以快速增上。接著第五個「迴向」:每天所作的一切善業記得要迴向,迴向可以使原來所作的福德、功德有加乘的效果。我們也可以把功德迴向給好朋友,比方說:您趕快來正法道場學法,我願意把所修善業的功德乃至斷結證道的功德迴向給您,以後您也可以斷結證道。這樣他聽了也歡喜,我們也增加了一分勸道以及迴向的功德。

以上我們概略介紹事前五種思惟,接著事後還要作五種思惟作為檢討改善。第一、加行淨:這是說成就一件善業之後,那麼事後還要加以思惟檢討:「有什麼地方做得不夠好,或者說我今天跟他講的話是否恰當,我下一次應該怎麼回答或怎麼做會更好。」這就是加行清淨,由於這個加行清淨,又能使我們增加一分功德。接著第二、根本淨:這是說事後檢討:「我當時那麼說、或那麼做的根本動機是什麼?有沒有不好的動機?如果是為了攝受他人、利益他人,這個動機就是清淨的。」這樣思惟以後又增加了一分功德。「如果當時的動機是不清淨的,那麼下一次就要改進。」如果能夠這樣去思惟檢討,就會使根本改變為清淨。接著第三、後起淨:就是事後檢討說:「我跟他講了那些話以後,之後我又做了些什麼?這之後所做的是不是清淨?還是帶有染汙的心去做?」如果後起所做是清淨的,經過這樣的思惟檢討以後確認了,這樣又增加一分功德。

所以菩薩您看,福德、功德一直在增加。接著第四、離尋伺害,這是事後檢討說:「我當時做這件事的作意是否遠離尋伺之害?是否不落在五陰之中?如果落在五陰之中,就是落在覺觀之中;落在覺觀之中,就是落在生死法中,不離三界六道輪迴之法。」如果落入覺觀的喜樂之中,就會被覺觀所害而輪轉於覺觀之中。所謂輪轉於覺觀之中,表示將會繼續在三界六道中輪迴。如果純粹只是為了利益他人,就表示沒有希求覺觀中的喜樂,不落在五陰裡面,這樣就是遠離尋伺之害。如果換作是已經明心的菩薩,那就要去檢討說:「我這麼做,是否有轉依如來藏的清淨體性去做呢?」如果能夠這樣子,確定已經遠離尋伺之害,又增加了一分功德。接著第五、念攝受,就是要去攝受對方的意念。這個「念」就是憶念、想念的意思,想念著要攝受對方。所謂攝受對方,不是想把他拉為自己的眷屬,而是沒有眷屬欲,是要幫助他,讓他得利,能夠同入正法之中。也就是說,心中要以攝受的意念來為眾生做事,心中無所求,不是為了要把對方拉為眷屬,完全是以想要幫助對方、利益對方的作意來攝受眾生,這就是念攝受。這樣,又增加了一分功德。

以上所說,就是每做一件善業,經過事前的五種思惟以及事後再經過五種檢討,不但可以增長福德,也可以消除更微細的性障。這樣時間久了、習慣了以後,同樣是做一件善業,所獲得的福德,就不只是世間善法的福德,還增加了佛法中的十種福德;那這樣十善業的每一業,都各有十種思,合起來就共有百思,也就是百福。這個百福修學習慣了以後,未來成佛時,每一個大人相都具有百福,就像經中所說的:「佛舒百福臂,無比無等手。」(《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藥事》卷17)諸佛如來伸出來的金手臂,就是具足百福的金手臂。而實際上真要說起來,諸佛如來的金手臂不只是百福,因為還有種種的隨形好,每一種隨形好又各有許許多多的福德相隨;這些福德在因地行菩薩道時,就要開始努力去勤修。因為同樣是在行善修福,如果懂得造作之前的五種思以及造作之後的五種思,那麼所修得的福德將會有加乘的效果,可以使我們獲得滿滿的福德。

時間的關係,今天講到這裡,下一集我們繼續談「學佛之基本觀念」。

祝願大家:色身康泰、福慧增長、道業增上!

阿彌陀佛!


點擊數:1019